3D打印机承载板自动压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2587发布日期:2018-07-17 22:5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机承载板自动压平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

而3D打印机的承载板是其一个重要工件,目前3D打印机的承载板的多采用自动压平机进行加工,但是常见的自动压平机,压合时,压板经常出现倾斜,压合效果不好,且由于其他部件会造成妨碍,加工模具的拆卸更换难度大,更换效率低,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承载板自动压平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承载板自动压平机,包括上机壳、下机壳、导柱、压板、模具、压缸和模具移动机构,其中导柱和模具移动机构均安装在上机壳上,压缸安装在上机壳上,并与压板连接,模具安装在模具移动机构上,压板安装在导柱上,并压住模具,上机壳安装在下机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缸能对模具进行压平加工,而导柱和压板的设置,是保证压缸的压合力能均匀地施加在模具上,保证压平加工的效果,而上机壳能对压缸进行保护,减少压缸受到的外界影响,另外,通过设置模具移动机构,使得加工模具能快速地离开其加工位置,而使得用户在进行模具的拆卸更换时不会受到其他机构的妨碍,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压平加工效果好,能方便快捷地对模具进行更换,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具移动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座,其中模具安装在滑座上,滑座安装在导轨上,导轨安装在下机壳上。由此,滑座能在导轨上滑动,以带动模具进入或者离开加工位置,便于用户快速地对模具进行更换和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缸包括缸体和压杆,其中压杆一端活动安装在缸体内,另一端与压板相连接,缸体安装在上机壳内。由此,压杆能负责进行压合,缸体则便于压缸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机壳的底部设有固定脚。固定脚的设置能方便下机壳的固定,保证其固定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板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连接柱,其中连接柱一端与上压板连接,另一端与下压板连接,所述上压板安装在导柱上,所述下压板压住模具。由此,上压板的力能稳定传递到下压板上,保证下压板能对模具稳定施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柱为电磁铁式弹簧连接柱。由此,在加工时,连接柱能通电使下压板紧压在模具上,防止模具的松动,而在需要对模具进行拆卸更换时,连接柱能失电依靠弹性使下压板不再紧压在模具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3D打印机承载板自动压平机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3D打印机承载板自动压平机的未安装上机壳的示意图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机承载板自动压平机,包括上机壳1、下机壳2、导柱3、压板4、模具5、压缸6和模具移动机构7,上机壳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下机壳2上。

模具移动机构7包括导轨71和滑座72,模具5安装在滑座72上,滑座72通过滑块安装在导轨71上,使得滑座72能在导轨71上滑动,导轨7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下机壳2上。

导柱3固定安装在下机壳2上,压板4包括上压板41、下压板42和连接柱43,上压板41套装在导柱3上,并能在导柱3上移动,连接柱43的一端与上压板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压板42活动连接,且连接柱43为电磁铁式弹簧连接柱,由此,当连接柱43通电时,连接柱43能将下压板42下压,下压板42压住模具5,而当连接柱43失电时,连接柱43会依靠弹性将下压板42拉起,下压板42不再压住模具5。

压缸6可以为油压缸或者气压缸,压缸6包括缸体61和压杆62,压杆62的一端通过活塞活动安装在缸体61内,压杆62的另一端与压板4的上压板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缸体6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上机壳2内。

另外,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下机壳2的底部还设有固定脚21。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3D打印机承载板压平加工时,3D打印机承载板能放置在模具5中,此时,连接柱43通电,带动下压板42压住模具5,之后,压缸6启动,压缸6的压杆62带动上压板41往模具5方向移动,上压板41由于受到导柱3的限制而只能垂直移动,由此,上压板41下压,下压板42则随着上压板41也下压并对模具5进行压合,直到3D打印机承载板被压平整则完成压平加工。

而当需要对模具5进行更换或者调整时,此时,连接柱43失电,下压板42不再压住模具5,用户可以将滑座72沿着导轨71拉出,即模具5也被拉出,然后即可对模具5进行更换或者调整,结束后,只需将滑座72沿着导轨71滑入回加工位置,即可对模具5进行加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