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式轴承座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2595发布日期:2018-11-24 13:30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圆筒式轴承座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轴承部件的刚性支架的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筒式轴承座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轴承座,是一种转动元件的支撑件,主要用于支撑轴承,而轴承座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固定,因此现目前的轴承座包括方形的本体,本体内设有圆形的安装孔,本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安装孔轴线垂直的方形孔,通过向方形孔内插入限位杆,能够进一步避免轴承座发生转动。

但是上述轴承座的加工工序繁多,需要先将轴承座的本体加工成方形,再加工安装孔与方形孔。但是在加工本体时,由于本体具有八个面,因此加工非常不方便,导致加工工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圆筒式轴承座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的轴承座的本体具有八个面,导致加工工艺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圆筒式轴承座,包括圆柱状的本体,本体外壁一体成型有两个法兰盘,法兰盘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定位孔,本体上设有与其轴线重合的安装孔,安装孔为通孔,本体外壁上位于两个法兰盘之间设有定位键槽;

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铸造出坯件,且坯件包括圆柱体状的本体、位于本体外周的两个法兰盘和与本体同轴的安装孔;

步骤二,对坯件进行淬火;

步骤三,对坯件的外壁进行车削加工,使得坯件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ra1.6,并对法兰盘进行钻孔;

步骤四,再在本体上铣出位于两个法兰盘之间的定位键槽;

步骤五,再对安装孔进行车削加工,以提高安装孔的精度;

步骤六,对本体的两端进行切除,并打磨,形成圆筒式轴承座成品。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由于圆筒式轴承座呈圆柱状,因此其加工面仅包括外圆面和端面,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仅需要两次装夹,与现有技术具有八个工作面相比,拆卸次数较小,加工工序简单,使得加工的精度高。同时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圆筒式轴承座在加工时,仅需要普通的车床和钻穿便能够实现,而不需要成本较高的加工中心进行中心定位,因此加工成本低。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车削的速度为400r/min-650r/min。

有益效果:对坯件的外壁进行快速的精加工,从而提高精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铣削速度为600r/min-900r/min。

有益效果:快速的铣削处键槽。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的车削速度为300r/min-450r/min。

有益效果:车削安装孔时,以较大的速度能够使得安装孔快速的成型。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对安装孔车削后,再对其进行打磨。

有益效果:能够去除安装孔内的毛刺,避免轴承相对于轴承座发生转动时,对轴承表面造成磨损。

进一步,所述打磨时打磨头的转速为85r/min-135r/min。

有益效果:能够将安装孔内的毛刺打磨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式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淬火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本体1、定位键槽11、安装孔12、法兰盘2、定位孔21、安装平面22、炉体3、倾斜段31、水平段32、挡板4、限位块41、u型杆42、转轴43、凸轮44、冷却箱5、转动轴6、挡料板61、主动齿轮62、从动齿轮63、传动轴7、主动轮71、从动轮72、传送带73、承料板74、第一楔杆8、第二楔杆81、杠杆82、t型杆83、坯件9。

圆筒式轴承座,如图1所示,包括圆筒式轴承座,包括圆柱状的本体1,本体1外壁一体成型有两个法兰盘2,右侧的法兰盘2右端与本体1右端平齐,法兰盘2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定位孔21,本体1上设有同轴的安装孔12,本体1外壁上位于两个法兰盘2之间设有定位键槽11,右侧的法兰盘2底部为水平的安装平面22。

圆筒式轴承座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沙模铸造出包括圆柱状的本体1、位于本体1外周以及与本体1同轴的安装孔12的坯件9。

步骤二,选取表面无明显锈迹、裂纹的坯件9,并利用淬火设备装置对坯件9进行淬火,以提高坯件9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使得制备的轴承座的使用寿命长。

步骤三,对坯件9的外壁进行车削加工,车削的速度为580r/min,使得坯件9外壁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并使得坯件9的外径符合标准尺寸,再对法兰盘2进行钻孔,以实现定位孔21的加工;

步骤四,再在本体1上位于两个法兰盘2之间铣出定位键槽11,铣削速度为840r/min;

步骤五,再对安装孔12进行车削加工,车削的速度为380r/min,车削完成后,利用打磨头对安装孔12进行打磨,且打磨头的转速为105r/min,从而提高安装孔12的精度;

步骤六,切除本体1的两端,使得右侧的法兰盘2右端面与本体1的右端面重合,另一个法兰盘2位于本体1的左部。再将右侧的法兰盘2底部切除一个安装平面22,并对本体1和法兰盘2的表面打磨,去除毛刺,从而形成圆筒式轴承座成品。

本发明中使用的淬火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冷却箱5,冷却箱5内注有淬火油,冷却箱5的顶部固定有炉体3。炉体3包括倾斜段31和水平段32,倾斜段31上滑动连接有两块贯穿倾斜段31上侧壁的挡板4,两块挡板4的底部均与倾斜段31底壁相抵,两块挡板4与倾斜段31之间构成可密封的加热空间。两块挡板4以及位于两块挡板4之间的倾斜段31上均设有保温层,两块挡板4之间的倾斜段31底部固定加热器。

两块挡板4的顶部均设有限位块41,机架上滑动连接有u型杆42,u型杆4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限位块41上,u型杆42与倾斜段31顶壁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焊接在u型杆42和倾斜段31上。机架上还转动连接有转轴43,转轴43上同轴固定有把手,转轴43上还固定有凸轮44,u型杆42的顶面固定有凸块,凸轮44的外周沿其轮廓曲线设有与凸块配合的滑槽,因此凸轮44转动时,能够实现凸块带动u型杆42往复移动。

冷却箱5中部转动密封有贯穿冷却箱5前、后侧壁的转动轴6,转动轴6逆时针转动,转动轴6上均布有四块挡料板61;机架上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62,转动轴6位于冷却箱5前侧外的部分上固定有与主动齿轮62啮合的从动齿轮63。冷却箱5后侧壁上位于转动轴6的右侧转动密封有两根沿冷却箱5高度方向设置的传动轴7,转动轴6与下方的传动轴7通过皮带传动。

下方的传动轴7位于冷却箱5内的部分上固定有主动轮71,上方的传动轴7位于冷却箱5内的部分上固定有从动轮72,主动轮71和从动轮72上缠绕有传送带73,传送带73的外壁上铰接有若干可与传送带73垂直的承料板74,以位于传送带73右侧的承料板74为例,承料板74左端的上部与传送带73铰接,且传送带73逆时针转动;因此传送带73在转动的过程中,位于传送带73右侧的承料板74的下部通过传送带73进行限位,因此使得位于传送带73右侧的承料板74与传送带73垂直,而位于传送带73左侧的承料板74在重力作用下左端向下移动,使得承料板74与传送带73平行。

如图3所示,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滑动密封在冷却箱5右侧壁下部的第一楔杆8,第一楔杆8的两端均呈楔面,第一楔杆8左端的底面呈楔面,第一楔杆8右端的前侧面呈楔面。机架上位于冷却箱5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楔杆8配合且与其垂直的第二楔杆81,机架上位于冷却箱5的前侧铰接有杠杆82,杠杆82的铰接点位于杠杆82长度的1/4处,且铰接点位于杠杆82靠近右端的位置。

第二楔杆81的前端滑动连接在杠杆82的右部,冷却箱5的前侧壁的右部滑动连接有贯穿冷却箱5前侧壁的t型杆83,t型杆83与冷却箱5外壁之间固定有弹簧,t型杆83与杠杆82的左端相抵。

利用淬火装置对坯件9进行淬火时,首先将坯件9放置在炉体3的倾斜段31上,利用挡板4上方的挡板4对坯件9进行阻挡,同时启动加热器对加热空间进行预热,预热10min后,握住把手,并使其转动,从而实现转轴43带动凸轮44的转动,实现挡板4的上滑,从而实现坯件9进入加热空间内进行加热。随着坯件9进入加热空间,持续转动把手,使得挡板4再次下滑,将加热空间密封,实现对坯件9的加热。

30min后,再次转动把手,使得凸轮44带动挡板4滑动,此时加热后的坯件9从加热空间滑出,而未加热的坯件9滑入加热空间内,并随着凸轮44转动,使得挡板4再次将加热空间密封。

加热后的坯件9沿着倾斜段31滑动至水平段32上,并在惯性的作用下滑入冷却箱5内,在冷却箱5内的淬火油的浮力的作用下坯件9缓慢的下移,并落至两块挡料板61之间。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主动齿轮62转动,从而实现从动齿轮63带动转动轴6转动,并通过皮带传动实现传动轴7的转动。转动轴6转动时带动挡板4转动,从而带动位于两块挡板4之间的坯件9转动,当坯件9转动至冷却箱5右部时,在挡板4的作用下坯件9逐渐的上移,并且坯件9与冷却箱5右侧壁接触,在坯件9上移的过程中,逐渐向右挤压第一楔杆8,并实现第一楔杆8挤压第二楔杆81使其向冷却箱5前侧滑动。

第二楔杆81向冷却箱5前侧滑动时挤压杠杆82的右端,从而使得杠杆82的左端反向移动并挤压t型杆83向冷却箱5内滑动。从而使得冷却箱5挤压位于其右部的坯件9,将坯件9推送至承料板74上,此时坯件9通过承料板74进行支撑。而转动轴6转动时带动传动轴7转动,从而使得传送带73转动,向上传送坯件9,当坯件9移动至冷却箱5顶部时,方便将坯件9取出。

当坯件9被推至承料板74上后,挤压第一楔杆8的力消失,因此第一楔杆8挤压第二楔杆81的力消失,t型杆83受到的挤压力消失,在弹簧的作用下,t型杆83复位,从而实现杠杆82和第二楔杆81的复位,便于进行下一次推动坯件9。

淬火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炉体3设置为倾斜段31和水平段32,能够便于坯件9自动进入加热空间内进行加热,并在加热后自动滑出加热空间,使用方便;并且设置与倾斜段31相连的水平段32,能够使得加热后的坯件9在移动滑动过程中速度逐渐减慢,从而避免坯件9滑入冷却箱5的右部,确保坯件9位于两块挡板4之间;

2.通过设置转轴43,并在转轴43上设置挡板4,能够实现转轴4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坯件9转动,能够使得坯件9与淬火油充分的接触,提高冷却效果;

3.通过设置挡板4,能够实现坯件9位于两块挡板4之间,实现对坯件9的整理,随着转轴43的转动,能够实现先进入冷却箱5进行冷却的坯件9先运出,从而能够使得坯件9被充分的冷却;

4.通过第一楔杆8、第二楔杆81、杠杆82和t型杆83的配合,能够实现推动坯件9,从而使得坯件9位于承料板74上进行运输;转动轴6带动传动轴7转动,能实现传送带73的转动,从而实现将坯件9传送至冷却箱5上方,便于坯件9的取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