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3802发布日期:2018-10-19 20:2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火花加工深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电火花加工深孔日趋广泛。对其深孔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以电火花加工深孔过程中,难以观察加工部位和电极管状况。现有电火花加工技术中,电极管外部一般为圆柱体。在加工长径比大于5~10的孔时,电极长径比大,电蚀产物不容易排出,有时甚至出现堵塞,使深孔加工时间长、质量低,还会造成零件报废或产品的质量事故。因此及时排出电蚀产物,确保电火花加工深度的精度,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电火花加工深孔时电蚀产物不容易排出这一技术难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通过增加电极斜孔,提高排出电蚀产物的能力,提高深孔加工的加工速度和精度。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参见说明书附图1):

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包括电极3、电极中孔4和电极3上加工的多个电极斜孔5。电极斜孔5自上而下、并围绕电极轴线分布。电极3做进给运动,完成深孔的电火花加工,工作液经过电极中孔4,分别从电极斜孔5和电极底端流出。

现有技术中,电极通常没有电极斜孔,工作液只能从电极底端流出。现有技术中虽然工作液能够冷却电极,并在流动时将电蚀产物从电极外部与所加工孔间隙中排出,但在孔的深度较大时,现有技术排除电蚀产物比较困难。

本发明在电极上加工电极斜孔,电极斜孔与电极中孔的夹角为锐角,当工作液从电极斜孔流出后,将从孔的深处流向孔的浅部,能够将电蚀产物排出。工作液流经电极斜孔后,其流动方向与其流经电极斜孔前的流动方向相反。

电极斜孔可以是1个或2个或多个。电极斜孔直径小于电极中孔直径。

如附图1所示,工作液从电极斜孔流出,由于电极斜孔直径小于电极中孔直径,工作液流过电极斜孔时速度较高,能够使位于电极外表面与所加工深孔内表面间隙内的工作液加快流动,从而使电蚀产物1上部产生负压效应,由此,使电蚀产物1更容易排出。其工作原理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增大,则压力能下降。这种设计将造成压力差,形成一定的“吸力”,提高排出电蚀产物的能力,防止电蚀产物堵塞。

当电极斜孔为多个时,电极斜孔可以沿着电极轴线自上而下分布,能够分层次将电蚀产物排出,增加了排除电蚀产物的能力。

现有电极管的外部表面通常为光滑圆柱,而在本发明中电极管2上加工有电极斜孔5,工作液流过电极斜孔5时,因为负压作用,有利于将加工过程中的电蚀产物排出。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有着本质的差别。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创新点:

1.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包括电极(3)、电极中孔(4),其特征在于电极(3)上加工有电极斜孔(5);工作液流过电极中孔(4),并分别从电极斜孔(5)和电极底端流出;电极斜孔与电极中孔的夹角为锐角,且工作液从电极斜孔流出后,从所加工深孔的深处流向所加工深孔的浅部,工作液流经电极斜孔后,其流动方向与其流经电极斜孔前的流动方向相反;电极斜孔直径小于电极中孔直径。

2.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其特征在于电极斜孔(5)的出口位于下电蚀产物(1)的上方。

3.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其特征在于电极斜孔(5)为1个或2个或多个。

4.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其特征在于电极斜孔(5)为自上而下分布。

5.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其特征在于电极斜孔(5)围绕电极轴线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电极3上加工有电极斜孔5,利用负压原理,能在1处、2处或多处加快排出电蚀产物,防止或消除电蚀产物堵塞,提高电火花加工深孔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加工深孔原理图。图中:1-下电蚀产物,2上电蚀产物,3-电极,4-电极中孔,5-电极斜孔,6-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

实施方式一: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包括电极3、电极中孔4,其特征在于电极3上加工有电极斜孔5;工作液流过电极中孔4,并分别从电极斜孔5和电极底端流出;电极斜孔与电极中孔的夹角为锐角,且当工作液从电极斜孔流出后,从孔的深处流向孔的浅部,工作液流经电极斜孔后,其流动方向与其流经电极斜孔前的流动方向相反;电极斜孔直径小于电极中孔直径。电极斜孔5的出口位于下电蚀产物1的上方,当工作液流过电极斜孔后,电蚀产物1上部产生负压效应。电极斜孔5为1个。

实施方式二: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包括电极3、电极中孔4,其特征在于电极3上加工有电极斜孔5;工作液流过电极中孔4,并分别从电极斜孔5和电极底端流出;电极斜孔与电极中孔的夹角为锐角,且当工作液从电极斜孔流出后,从孔的深处流向孔的浅部,工作液流经电极斜孔后,其流动方向与其流经电极斜孔前的流动方向相反;电极斜孔直径小于电极中孔直径,电极外表面与所加工深孔内表面所形成的间隙,其横截面面积小于电极中孔横截面面积。电极斜孔5的出口位于下电蚀产物1的上方,当工作液流过电极斜孔后,电蚀产物1上部产生负压效应。电极斜孔5为2个或多个。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电火花加工深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小孔反流排除电蚀产物的电极管,用于解决电火花加工深孔时,电蚀产物不易排出的难题。本发明包括电极、电极中孔。电极上加工有电极斜孔。工作液流过电极中孔,并分别从电极斜孔和电极底端流出。电极斜孔与电极中孔的夹角为锐角,且工作液从电极斜孔流出后,从孔的深处流向孔的浅部。工作液流经电极斜孔后,其流动方向与其流经电极斜孔前的流动方向相反。电极斜孔直径小于电极中孔直径。电极斜孔的出口位于下部电蚀产物的上方。电极斜孔可以是1个或2个或多个。本发明利用负压作用,能在1处、2处或多处加快排出电蚀产物,防止或消除电蚀产物堵塞,提高加工深孔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于大国;李瑞宣;王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7.31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