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运输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0018发布日期:2019-01-05 09:5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加工运输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加工运输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逐步向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而当前许多生产部门仍然从事着人员密集型的工作,从这个方向着力,设计一款能够完成预定要求的半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我们看到工业机器人能实现物体的搬运过程大大减少了人工的体能消耗,而且一些装配和运输还需大量工人来实现,仍不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加工运输机器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运输机器人,包括

装配装置,用于将物品进行装配组装;

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装配装置的搬运装置,用于将装配后的物品进行搬运;

运输装置,设于所述搬运装置后的运输装置,用于将装配后的物品进行输送包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装置包括第一装配组件、第二装配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装配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组件之间的第三装配组件,所述第一装配组件用于推送外壳体至第三装配组件中,所述第二装配组件用于推送内壳体至外壳体中;所述第一装配组件包括第一基座、设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推杆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推杆件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二装配组件包括第二基座、设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推杆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推杆件上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三装配组件包括第三基座、设于所述第三基座的第三推杆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三推杆件的动力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基座包括上基部和下基部,所述上基部固接于所述下基部上方,所述下基部为矩形框状,所述上基部包括左横块和右横块,所述左横块和所述右横块均固接于所述下基部上,所述右横杆与所述第一装配组件相交处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左横块上还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第二装配组件相交处设有第二缺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基部的框内设有动力装置,所述第三推杆件包括第三柄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柄部的第三推杆和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推杆端部固接有套部,所述第三伸缩杆设于所述下基部框内,并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所述套部包括套部本体和开设于所述套部本体圆形凹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杆件包括第一柄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柄部的第一推杆和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连接所述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推杆端部呈内凹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推杆件包括第二柄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柄部的第二推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连接所述动力装置,所述第二推杆端部呈内凹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推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推杆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内设有第一固定螺钉、第一弹簧连接件和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推杆上,第一球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件的端部,第一弹簧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螺钉;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内设有第二固定螺钉、第二弹簧连接件和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推杆上,第二球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件的端部,第二弹簧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螺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固定底座、设于所述固定底座的支撑竖杆、设于所述支撑竖杆上的动力装置盒、设于所述支撑竖杆上的竖轴、设于所述支撑竖杆上的横杆以及设于所述横杆上的横轴,所述动力装置盒可在支撑竖杆上进行纵向和轴向运动,横杆在所述动力装置盒上可进行横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支撑竖杆之间设有转盘轮,所述转盘轮上设有调节盘,调节盘上固设有支撑竖杆,调节盘上设有调节手柄;所述支撑竖杆的数量为三根,一端固接于所述调节盘上,另一端固设有卡止固定块,在调节盘与卡止固定块之间设有动力装置盒,所述动力装置盒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上方的限位块以及设于所述本体内部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竖轴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横轴相连;所述横杆的数量为两根,所述横杆一端固接有柄部,另一端设有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包括抓手、伸缩杆和支杆,所述支杆通过伸缩杆连接于所述抓手上,所述支杆与所述横杆相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固定支撑架、运输带和动力装置,所述运输带设于所述固定支撑架上,所述运输带通过动力装置提供动力,所述固定支撑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有活动支撑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一主杆和设于所述主杆上的支撑头,所述主杆为可调节伸缩杆,主杆上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支撑头活动连接于所述主杆,所述支撑头与所述主杆之间设有活动销,所述活动销的直径方向上开设有插销孔,所述插销孔内插装有插销;所述上支架上设有从动轴和主动轴,所述从动轴和所述主动轴均架设于所述上支架短边方向,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运输带。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加工运输机器人,结构简单,使用简单,通过装配装置、搬运装置和运输装置的配合使用,能实现物品的组装搬运功能,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加工运输机器人的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装配装置的第三基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装配装置的第三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加工运输机器人的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活动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加工运输机器人的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中所示,加工运输机器人,包括装配装置,用于将物品进行装配组装;搬运装置,设置于装配装置的搬运装置,用于将装配后的物品进行搬运;运输装置,设于搬运装置后的运输装置,用于将装配后的物品进行输送包装。

装配装置包括第一装配组件1、第二装配组件2以及设于第一装配组件1和第二装配组件2之间的第三装配组件3,第一装配组件1和第二装配组件2在一条直线上,第三装配组件3垂直设置于第一装配组件1和第二装配组件2上,第一装配组件1用于推送所需装配的外壳体至第三装配组件3的套部324中,第二装配组件2用于推送所需装配的内壳体至外壳体中;内壳体和外壳体通过装配后由第三装配组件3的套部324推送出去,完成装配工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加工运输机器人用装配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精确,减少了人力消耗,避免人工失误,有效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第一装配组件1包括第一基座11、设于第一基座11的第一推杆件12以及连接第一推杆件12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气泵,通过气泵为动力驱动,动力稳定性好且安全性高;第二装配组件2包括第二基座21、设于第二基座21的第二推杆件22以及连接于第二推杆件22上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气泵,通过气泵为动力驱动,动力稳定性好且安全性高。

第三装配组件3包括第三基座31、设于第三基座31的第三推杆件32以及驱动第三推杆件32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气泵,通过气泵为动力驱动,动力稳定性好且安全性高。

如图2中所示,第三基座31包括上基部311和下基部312,上基部311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或螺丝固接于下基部312上方,下基部312为矩形框状,上基部311包括左横杆3111和右横杆3112,左横杆3111和右横杆3112之间形成一滑槽,用于第三推杆322的滑动推送,左横杆3111和右横杆3112均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或螺栓固接于下基部312上,其中上述中的“左”和“右”均是相对与附图中而言,右横杆3112与第一装配组件1相交连接处开设有第一缺口3113,第一缺口3113方便第一推杆122将外壳体推送至套部324中,因此,第一缺口3113的下端面刚好与套部324的上端面持平,此设计方便了外壳体进入套部324中;左横杆3111上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有垫块3114,垫块3114的长度与左横杆的长度相同,垫块3114与第二装配组件2相交处设有第二缺口3115,垫块3114与左横杆3111相加的高度与外壳体的高度相同,这样在方便将内壳体放置于外壳体中。

下基部312的框内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也是采用气泵,第三推杆件32包括第三柄部321、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三柄部321的第三推杆322和第三伸缩杆323,第三推杆322端部通过螺栓后焊接固接有套部324,第三伸缩杆323设于下基部312框内,并与动力装置相连,气泵驱动第三伸缩杆323进行伸缩运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三推杆322同时进行运动,套部324与第三推杆322相连接,因此可以同时进行运动。

上述中,如图3中所示,套部324包括套部本体3241和开设于套部本体3241圆形凹部3242,圆形凹部3242方便外壳体进入其中,凹部3242的大小可根据外壳体的直径而定。

其中,第一推杆件12与第二推杆件22的动力驱动源、结构与工作原理均与第三推杆件32的相同。

第一推杆件12包括第一柄部121、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一柄部121的第一推杆122和第一伸缩杆123,第一伸缩杆123连接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气泵,第一推杆122端部呈内凹弧形设置,方便推送外壳体。

第二推杆件22包括第二柄部221、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二柄部221的第二推杆222和第二伸缩杆223,第二伸缩杆223连接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气泵,第二推杆222端部呈内凹弧形设置,第二推杆222的宽度小于第一推杆122的宽度,此设计是因为内壳体的直径必然小于外壳体。

第一基座11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13,第一调节孔13内设有第一固定螺钉14、第一弹簧连接件15和第一球体16,第一球体16一端抵接于第一推杆122上,第一球体16另一端抵接于第一弹簧连接件15的端部,第一弹簧连接件15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螺钉14;第二基座21上设有第二调节孔23,第二调节孔23内设有第二固定螺钉24、第二弹簧连接件25和第二球体26,第二球体26一端抵接于第二推杆222上,第二球体26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弹簧连接件25的端部,第二弹簧连接件25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螺钉24;上述中的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21中的调节孔,在第一推杆122和第二推杆222进行滑动时,能更好的起到调节作用,减小误差,使得装配效率大大提高,不会出错。

工作原理:通过气泵进行动力驱动,进而由双气缸推动第一推杆122和第二推杆222按预定顺序依次进行动作,完成所要求的装配工作后,再通过第三推杆322将装配后的物件推出,通过装配单元10对所需商品进行准确装配,减少了人力消耗,避免人工失误,有效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而后再将装配好的外壳体和内壳体送至下一步搬运装置20中。

如图6中所示,搬运装置包括固定底座4、安装于固定底座4的支撑竖杆5、设于支撑竖杆5上的动力装置盒6、设于支撑竖杆5上的竖轴51、设于支撑竖杆5上的横杆7以及设于横杆7上的横轴71,动力装置盒6可在支撑竖杆5上进行纵向和轴向运动,横杆7在动力装置盒6上可进行横向运动。

动力装置盒6包括本体61、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于本体61上方的限位块62以及安装于本体61内部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限位块62与支撑竖杆5的顶端通过螺栓或焊接固连,支撑竖杆5另一端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安装于调节盘411上,支撑竖杆5的数量为三根,支撑竖杆5的作用在于方便动力装饰盒在支撑竖杆5上进行上下的移动,其中,第一电机与竖轴51相连,第二电机与横轴71相连,竖轴51与横轴71上均有齿痕,便于第一电机和或第二电机进行啮合传送。

固定底座4为矩形状,固定底座4下方四角设有支撑脚,固定底座4与支撑竖杆5之间设有转盘轮41,转盘轮41为圆柱状,转盘轮41上安装有调节盘411,调节盘411上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杆5,调节盘411上设有调节手柄412,通过调节手柄412可以调节支撑竖杆5转动,进而带动支撑竖杆5上动力装置盒6同事进行转动。

支撑竖杆5一端固接于所述调节盘411上,另一端固设有卡止固定块52,卡止固定块52防止动力装置盒6向上冒顶,在调节盘411与卡止固定块52之间的动力装置盒6可在其上下间移动。

横杆7的数量为两根,横轴71安装在两根横杆7之间,横杆7一端固接有柄部72,另一端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有抓取装置73,抓取装置73包括抓手731、伸缩杆732和支杆733,支杆733通过伸缩杆732连接于抓手731上,支杆733与横杆7相接,抓取装置73用于物品。

上述中,搬运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人工搬运的弊端,可对抓取物品进行横向纵向轴向的抓取和搬运;搬运后的外壳体和内壳体运送至运输装置。

如图4中所示,运输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架8、运输带9和动力装置10,运输带9安装于固定支撑架8上,运输带9用于传输物品,运输带9通过动力装置10提供动力,动力装置10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减速器,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与运输带9相连接的主动轴812,从而可以带动运输带9运动。

固定支撑架8包括上支架81、下支架82和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上支架81和下支架82的支撑杆83,上支架81和下支架82均为矩形框架设置。

其中,支撑杆83安装有活动支撑件84,如图5中所示,活动支撑件84包括一主杆841和安装于主杆841上的支撑头842,主杆841为可调节伸缩杆,主杆841上安装有液压缸843,液压缸843起到液压作用,支撑头842活动连接于主杆841,支撑头842与主杆841之间安装有活动销844,活动销844的直径方向上开设有插销孔845,插销孔845内插装有插销846,插销846可以起到卡紧的作用,可以通过支撑杆83和支撑头842而能更好的对运输装置30起到固定的效果,因而通过使支撑头842与主杆841之间可调节,能更好的起到固定的效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主杆841和液压缸843的配合使用,因主杆841为可调节伸缩杆,因此可以进行抬升或降低,可以同时抬高运输装置的高度,或者只抬高运输装置的一端部,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而对运输装置的高低进行调节。

上述中,上支架81上安装有从动轴811和主动轴812,从动轴811和主动轴812均架安装于上支架81短边方向,运输带9绕装于从动轴811和主动轴812上,动力装置10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动轴812,主动轴812连接所述运输带9,伺服电机动力输出强,工作稳定性高。

上支架81、下支架82和支撑杆83的材质均采用铝合金制成,铝合金硬度高,重量轻,稳定性更好。

上述中,运输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框架结构稳定耐用,支撑效果好,能很好的保护风机不受损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视为发明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