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速部件锻造后的冷却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9704发布日期:2018-12-01 01:3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汽车减速部件锻造后的冷却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减速部件锻造后的冷却处理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刹车片制造流程中,需要把耐磨原料通过锻压机把其压至到以上了胶的刹车片的背板上去,经过压制后的耐磨原料温度高,为了其温度能均匀的下降,以使其能很好的粘结在刹车片的背板上,因此在锻压后需要经历另一道工序,即降低压制后的半成品的温度。现有的降温设备,存在在降温过程中,堆放在拉料车内压制的半成品由于散热不均匀,易造成压制的耐磨料从刹车片的背板上脱落现象,降低了产品合格率,此外存在在降温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大量空气上浮并积聚在降温设备顶部内侧,从而使降温设备顶部内侧的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对降温设备顶部的损害,另外现有的拉料车都是靠人力推动,而装载半成品的拉料车由于一般都是多层设计,装载刹车的半成品的量很大,推起来很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解决了散热不均匀、降温设备顶部受热空气导致的高温损害和操作人员推送拉料车比较费力的问题的的汽车减速部件锻造后的冷却处理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汽车减速部件锻造后的冷却处理机构,包括呈并行设置的由耐火砖制成的第一耐火墙体和第二耐火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火墙体和第二耐火墙体的上侧之间连有尖角形顶,第一耐火墙体和第二耐火墙体纵向两侧之间各设有第一耐火门和第二耐火门,第一耐火墙体和第二耐火墙体上设有风冷结构,风冷结构包括两个设于第一耐火墙体上的沿其纵向方向依次排列且呈上下交错设置的排风扇和与其一一对应的两个设于第二耐火墙体上的沿其纵向方向依次排列且呈上下交错设置的吸风扇,尖角形顶设有水冷结构,第一耐火墙体和第二耐火墙体之间的区域的地面上设有用于输送拉料车的料车输送结构。风冷结构中的排风扇和吸风扇的排列布置方式加强了冷却风的流动性,减少了散热死角,提高了散热的均匀性,既减少了对尖角形顶的损害,也减轻了风冷结构的冷却重担,料车输送结构的设置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优选地,每吸风扇和与其对应排风扇呈上下交错设置。吸风扇和与其对应排风扇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其流动性。

优选地,风冷结构还包括设于尖角形顶的吸风罩。吸风罩的设置便于控制吸收热量的冷却风的排出量和排出速度,以加强散热的均匀性,同时也便于将该刹车片的半成品中的有毒气体排出。

优选地,第二耐火门的外侧上方也设有吸风罩。吸风罩的设置用于将从第二耐火门中漏出的热空气吸收以免其直接散入生产区间造成对人体的污染,同时避免热空气的流出升高生产区间的温度,对生产设备造成损害。

优选地,水冷结构包括呈螺旋形绕设于尖角形顶内侧的双螺旋水管。双螺旋水管的布置能有效降低积聚在尖角形顶区域的热空气的温度,

优选地,双螺旋水管内的每根水管内都设有一用于流通低温液体的低温冷却管。低温冷却管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

优选地,每低温冷却管和与其对应的双螺旋水管上一根水管之间设有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包括间隔均匀的设于低温冷却管周侧的散热翅和与其一一对应的凸设于双螺旋水管内侧上的散热座内开设的散热插槽,每散热翅插设于与其对应的散热插槽内。散热翅的设置增强了双螺旋水管和低温冷却管之间的热传到率,散热插槽的设置增强了对散热翅的支撑作用。

优选地,双螺旋水管和导热组件都由钢制材料制成,双螺旋水管为波纹管。通过增大散热面积,来增强冷却效果。

优选地,料车输送结构包括沿从第一耐火门至第二耐火门方向的若干呈并行设置的传送辊所有传送辊之间间隔设有若干驱动辊,每驱动辊与驱动电机连接。

优选地,所有驱动辊和传送辊的轴向相同一侧都间隔设有两个传动链轮,任一相邻的两个传动链轮之间设于传动链条。提高了输送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减速部件锻造后的冷却处理机构的优点在于:风冷结构中的排风扇和吸风扇的排列布置方式加强了冷却风的流动性,减少了散热死角,提高了散热的均匀性;双螺旋水管的布置能有效降低积聚在尖角形顶区域的热空气的温度,既减少了对尖角形顶的损害,也减轻了风冷结构的冷却重担;料车输送结构的设置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于第一耐火墙体和第二耐火墙体上的风冷结构示意图。

图5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水冷结构中的双螺旋水管及其管内的低温冷却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耐火墙体101、第二耐火墙体102、尖角形顶103、第一耐火门104、第二耐火门105、风冷结构200、排风扇201、吸风扇202、吸风罩203、水冷结构300、双螺旋水管301、低温冷却管302、散热翅303、散热座304、散热插槽305、料车输送结构400、传送辊401、驱动辊402、驱动电机403、传动链轮404、传动链条4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至5所示,本汽车减速部件锻造后的冷却处理机构,包括呈并行设置的由耐火砖制成的第一耐火墙体101和第二耐火墙体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火墙体101和第二耐火墙体102的上侧之间连有尖角形顶103,第一耐火墙体101和第二耐火墙体102纵向两侧之间各设有第一耐火门104和第二耐火门105,第一耐火墙体101和第二耐火墙体102上设有风冷结构200,风冷结构200包括两个设于第一耐火墙体101上的沿其纵向方向依次排列且呈上下交错设置的排风扇201和与其一一对应的两个设于第二耐火墙体102上的沿其纵向方向依次排列且呈上下交错设置的吸风扇202,风冷结构200中的排风扇201和吸风扇202的排列布置方式加强了冷却风的流动性,减少了散热死角,提高了散热的均匀性。

具体地,这里的每吸风扇202和与其对应排风扇201呈上下交错设置,吸风扇202和与其对应排风扇201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其流动性;这里的风冷结构200还包括设于尖角形顶103的吸风罩203,吸风罩203的设置便于控制吸收热量的冷却风的排出量和排出速度,以加强散热的均匀性,同时也便于将该刹车片的半成品中的有毒气体排出;这里的第二耐火门105的外侧上方也设有吸风罩203,吸风罩203的设置用于将从第二耐火门105中漏出的热空气吸收以免其直接散入生产区间造成对人体的污染,同时避免热空气的流出升高生产区间的温度,对生产设备造成损害。

水冷结构300设在尖角形顶103,水冷结构300包括呈螺旋形绕设于尖角形顶103内侧的双螺旋水管301,双螺旋水管301的布置能有效降低积聚在尖角形顶103区域的热空气的温度,既减少了对尖角形顶103的损害,也减轻了风冷结构200的冷却重担;这里的双螺旋水管301内的每根水管内都设有一用于流通低温液体的低温冷却管302,低温冷却管30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这里的每低温冷却管302和与其对应的双螺旋水管301上一根水管之间设有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包括间隔均匀的设于低温冷却管302周侧的散热翅303和与其一一对应的凸设于双螺旋水管301内侧上的散热座304内开设的散热插槽305,每散热翅303插设于与其对应的散热插槽305内,散热翅303的设置增强了双螺旋水管301和低温冷却管302之间的热传到率,散热插槽305的设置增强了对散热翅303的支撑作用;这里的双螺旋水管301和导热组件都由钢制材料制成,双螺旋水管301为波纹管,通过增大散热面积,来增强冷却效果。

这里的第一耐火墙体101和第二耐火墙体102之间的区域的地面上设有用于输送拉料车的料车输送结构400,料车输送结构400包括沿从第一耐火门104至第二耐火门105方向的若干呈并行设置的传送辊401所有传送辊401之间间隔设有若干驱动辊402,每驱动辊402与驱动电机403连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里的所有驱动辊402和传送辊401的轴向相同一侧都间隔设有两个传动链轮404,任一相邻的两个传动链轮404之间设于传动链条405,提高了输送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耐火墙体101、第二耐火墙体102、尖角形顶103、第一耐火门104、第二耐火门105、风冷结构200、排风扇201、吸风扇202、吸风罩203、水冷结构300、双螺旋水管301、低温冷却管302、散热翅303、散热座304、散热插槽305、料车输送结构400、传送辊401、驱动辊402、驱动电机403、传动链轮404、传动链条40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