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钢棒冷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3890发布日期:2018-12-12 00:1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轧制钢材冷却领域,具体地,涉及轧制钢棒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用30mnsi钢棒往往是通过轧制后置于斯太尔摩风冷线上进行冷却。例如,在现有产品生产技术的操作中,一般是在摩根ⅵ代轧机上轧制后进行吐丝处理,而后再进入斯太尔摩风冷线进行冷却,将保温罩全部打开进行整条线的风冷处理。而在风冷过程中,经常因其全程处于风机吹风的急冷状态,从而造成其力学性能偏高,对于拉丝模具消耗较快,同时增加辅料成本,导致使用成本的增加。

因此,提供一种非全程使用风冷,且通过传送速度控制其冷却效果,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的轧制钢棒冷却方法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全程使用风冷,且通过传送速度控制其冷却效果,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的轧制钢棒冷却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轧制钢棒冷却方法,其中,所述轧制钢棒冷却方法包括:

1)将轧制钢棒经传送速度为16-24m/min的入口辊道传送,同时对传送过程中的轧制钢棒进行吹风冷却;

2)将步骤1)中经吹风冷却的轧制钢棒顺次经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传送;

3)将步骤2)中传送后的轧制钢棒经传送速度为30-40m/min的出口辊道传送;其中,

步骤2)中,所述第一冷却段的传送速度为18-24m/min,且所述第一冷却段中保温罩关闭;

所述第二冷却段的传送速度为24-36m/min,所述第二冷却段中保温罩开放。

优选地,步骤1)中,吹风冷却过程中风机的开口度为25-35%。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第一冷却段包括8-12个冷却区,所述第二冷却段包括10-14个冷却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段包括10个冷却区,所述第二冷却段包括12个冷却区。

优选地,每两个冷却区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所述第一冷却段包括5个冷却辊段,且5个冷却辊段的传送速度顺次为18-23m/min、20-23m/min、21-23m/min、22-23m/min和23-24m/min。

优选地,每两个冷却区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所述第二冷却段包括6个冷却辊段,且6个冷却辊段的传送速度顺次为24-25m/min、24-27m/min、25-28m/min、26-30m/min、27-33m/min和29-36m/min。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轧制钢棒先经一定传送速度的入口辊道传送,并在传送过程中对其进行吹风冷却,从而通过控制其传送速度来控制其冷却效果,而后将其置于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中进行传送,并控制其传送速度,同时将第一冷却段中保温罩关闭,降低空气对流对其冷却效果的影响,而后在第二冷却段中将保温罩打开,有效避免其表面形成马氏体组织等,最后将其经过一定速率传送的出口辊道,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冷却,且保证其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轧制钢棒冷却方法,其中,所述轧制钢棒冷却方法包括:

1)将轧制钢棒经传送速度为16-24m/min的入口辊道传送,同时对传送过程中的轧制钢棒进行吹风冷却;

2)将步骤1)中经吹风冷却的轧制钢棒顺次经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传送;

3)将步骤2)中传送后的轧制钢棒经传送速度为30-40m/min的出口辊道传送;其中,

步骤2)中,所述第一冷却段的传送速度为18-24m/min,且所述第一冷却段中保温罩关闭;

所述第二冷却段的传送速度为24-36m/min,所述第二冷却段中保温罩开放。

本发明将轧制钢棒先经一定传送速度的入口辊道传送,并在传送过程中对其进行吹风冷却,从而通过控制其传送速度来控制其冷却效果,而后将其置于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中进行传送,并控制其传送速度,同时将第一冷却段中保温罩关闭,降低空气对流对其冷却效果的影响,而后在第二冷却段中将保温罩打开,有效避免其表面形成马氏体组织等,最后将其经过一定速率传送的出口辊道,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冷却,且保证其力学性能。

当然,这里的风机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例如,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冷却后的产品的性能,步骤1)中,吹风冷却过程中风机的开口度为25-35%。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第一冷却段包括8-12个冷却区,所述第二冷却段包括10-14个冷却区。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段包括10个冷却区,例如,可以将其按照传送顺序顺次命名为1a、1b、2a、2b、3a、3b、4a、4b、5a和5b,所述第二冷却段包括12个冷却区,例如,可以将其按照传送顺序顺次命名为6a、6b、7a、7b、8a、8b、9a、9b、10a、10b、11a和11b。

当然,为了得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更好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两个冷却区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所述第一冷却段包括5个冷却辊段,且5个冷却辊段的传送速度顺次为18-23m/min、20-23m/min、21-23m/min、22-23m/min和23-24m/min。即1a和1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2a和2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3a和3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4a和4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5a和5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两个冷却区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所述第二冷却段包括6个冷却辊段,且6个冷却辊段的传送速度顺次为24-25m/min、24-27m/min、25-28m/min、26-30m/min、27-33m/min和29-36m/min。当然,这里也如上所述,6a和6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7a和7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8a和8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9a和9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10a和10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11a和11b形成为一个冷却辊段。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制钢棒冷却方法,其中,所述轧制钢棒冷却方法包括:1)将轧制钢棒经传送速度为16‑24m/min的入口辊道传送,同时对传送过程中的轧制钢棒进行吹风冷却;2)将步骤1)中经吹风冷却的轧制钢棒顺次经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传送;3)将步骤2)中传送后的轧制钢棒经传送速度为30‑40m/min的出口辊道传送;其中,步骤2)中,所述第一冷却段的传送速度为18‑24m/min,且所述第一冷却段中保温罩关闭;所述第二冷却段的传送速度为24‑36m/min,所述第二冷却段中保温罩开放。实现了非全程使用风冷,且通过传送速度控制其冷却效果,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吴新兵;严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25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