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8803发布日期:2019-05-22 03:3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切削用加工工具。



背景技术:

通用车床中使用的精加工用的工具之中,用于精细加工的工具例如可以使用称作弹性车刀的、长度方向上有弯曲部的切削用加工工具(参照专利文献1)。

即,驱动部与刀尖刚性结合的情况下,根据切削的状況,刀尖前后移动的结果是有可能切削了超过目标的切削深度。因此,通过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弯曲部,能够吸收刀尖的位置变动,使精细加工成为可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681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弹性车刀若使用次数变多,也会磨损前端。在前端磨损的情况下,有必要由磨床来研磨。

然而,进行使用弹性车刀的加工的时候,需要由具备足够本领的熟练者执行。此外,如弹性车刀一样,对于以精细加工为目的的切削用加工工具,进行研磨也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该研磨的情况下,有必要由具备足够研磨本领的熟练者来进行。

对刀尖磨损的弹性车刀进行研磨的时候,存在无法进行使用了该弹性车刀的车床加工的问题。因此,1个弹性车刀的刀尖磨损,为了不出现问题,有必要预先备齐多个一样规格的弹性车刀。因此,期望一种能够容易地仅更换刀尖的、易于操作的弹性车刀。

进一步地,即使是弹性车刀以外的情况,设置为能够容易地更换刀尖,也是车床加工相关的运营上所期望的。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更换刀尖的、易于操作切削用加工工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特征在于,具备:替换刀片,具有扩展成平板状的刀尖和向与所述刀尖相反方向延伸的平板部;刀柄,具有搭载部和保持部,所述搭载部全体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在一方的面上形成有用以搭载所述替换刀片的平面状的搭载表面,所述保持部在所述在长度方向上延伸;角度调整部件,具有支点部和间隔调整部,所述支点部设置于所述替换刀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间的位置,所述间隔调整部调整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偏离所述支点部的位置的所述替换刀片中的作用部和所述刀柄的间隔;连接部件,将所述替换刀片和所述刀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地更换刀尖的、易于操作的切削用加工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的图2的沿i-i线的向视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的沿图2的iii-iii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刀柄的构造的图5的沿iv-iv线的向视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刀柄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刀柄的构造的图5的沿vi-vi线的向视横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刀柄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替换刀片的构造的纵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替换刀片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压板的构造的纵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压板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插入部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插入驱动部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顺序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替换刀片与切削对象间的角度为最小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替换刀片与切削对象间的角度为最大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进行说明。此处,在相互一样或类似的部分附上共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的纵剖面图。图2是平面图。此外,图3是图2沿iii-iii线的向视剖面图。以下,引用图1至图3,并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详细来说,图1至图3也会再次引用,并在后面叙述。

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100具有刀柄10、替换刀片20、角度调节部件110、连接部件120。

刀柄10搭载替换刀片20,安装至车床,对切削对象进行切削动作。替换刀片20是切削用加工工具100中能够更换的部件。

角度调整部件110是在替换刀片20搭载于刀柄10的搭载状态下为了将该切削对象与替换刀片20的角度设为能够调整而调整搭载状态下的替换刀片20和刀柄10的角度的部件,具有支点部115及间隔调整部116。此外,间隔调整部116具有插入部件40和插入驱动部件50。

连接部件120是将刀柄10上搭载的替换刀片20连接于刀柄10的部件。连接部件120具有压板30及紧固螺栓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等所示,将在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刀柄10具有弯曲部的弹性车刀的情况作为例子表示。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切削用加工工具在没有弹性车刀以外的弯曲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

切削用加工工具100无关于其上下方向的朝向而能够使用,从本质上说,其构造上,虽然没有上下的区别,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刀柄10的弯曲部18的突出方向(z方向)称为上方向或上侧,其相反方向称为下方向或下侧。此外,平面图等图的叫法也是基于该方向的。此外,组装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位置关系中,将刀尖21存在的方向(负x方向)称为刀尖方向或刀尖侧。进一步地,对于构成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各要素,作为在组装起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状态下的位置关系中的方向上存在的东西而说明。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刀柄的构造的图5的沿iv-iv向视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刀柄的构造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图5的沿vi-vi向视横剖面图。此外,图7是表示刀柄的构造的立体图。

刀柄10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具有作为长度方向的一方侧的部分的搭载部11、作为其相反侧的部分的保持部19、及形成于搭载部11和保持部19之间的弯曲部18。在对保持部19及弯曲部18说明之后,对搭载部11进行说明。

保持部19通过保持装置(未图示)被保持,所述保持部19是支撑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保持部19以外的全体的部分。保持部19沿长度方向(x方向)延伸,剖面几乎是矩形。另外,保持部19的剖面形状不限定为矩形,与保持装置一起设定。

弯曲部18是刀柄10之中,在朝下的u字形中以朝上方(z方向)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部分。作为为了防止在切削加工时给予刀尖的过剩的负荷的缓冲部分,弯曲部18是意图降低长度方向的刚性的部分,是弹性车刀中特有的部分。

刀柄10若在xy平面上以平面视角来看,基本上是沿x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搭载部11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附近,形成为向着前端而向宽度方向(y方向)扩展的形状。搭载部11及保持部19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也有足够的厚度,与弯曲部18相比足够有刚性。搭载部11的横剖面(yz方向)基本是长方形。即,搭载部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搭载部侧面11b与搭载部11的上表面(搭载表面11a)垂直。

搭载部11是搭载替换刀片20的部分,搭载部11的上侧形成有平面状的搭载表面11a。搭载部11的长度方向(负x方向)的前端中,下表面相比于上表面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后退,搭载部11的长度方向(负x方向)的端面11c和作为上表面的搭载表面11a相互之间形成锐角。

在接近搭载部11之中弯曲部18的部分上,以将搭载表面11a从两侧夹着的方式,沿着长度方向上形成2个引导部12。2个引导部12相互相对的面是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搭载表面11a的平面。

弯曲部18的外侧的面之中搭载部11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在y方向上被2个引导部12夹着且沿z方向延伸的弯曲部曲面18a。该弯曲部曲面18a形成为曲面形状,设置有搭载于搭载部11的替换刀片20或连接部件120,该替换刀片20或连接部件120不会与由于角度调整而移动的范围干涉,且上述曲面形状会成为该替换刀片20或连接部件120的引导。在弯曲部曲面18a的上端,形成有作为棱线的边缘部18b。

搭载表面11上形成有在x方向的中央附近沿y方向延伸的支点支撑槽14。支点支撑槽14是朝着上方开口的凹曲面状。支点支撑槽14的y方向的长度与2个引导部12的面间距离是同程度的。另外,支点支撑槽14的x方向的位置如后面叙述的一样,因为涉及基于角度调整部件110的替换刀片20的角度的调整的功能,所以匹配替换刀片20及角度调整部件110而决定。此外,支点支撑槽14的y方向的长度,虽然因为搭载的替换刀片20的位置稳定性的关系而期望长一些,但例如若沿y方向贯通搭载部11,反而会损坏替换刀片20的y方向的位置稳定性,因此所述支点支撑槽14的y方向的长度形成在不贯通的范围内。

此外,为了夹着搭载表面11a的支点支撑槽14而在沿x方向与前端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上与连接部件120相互连接,在搭载部11的z方向上形成紧固螺栓用螺孔16。

在图5中,紧固螺栓用螺孔16虽然仅形成1个,但多个紧固螺栓用螺孔也可以沿y方向并列而形成。另外,对于紧固螺栓用螺孔16的x方向的位置,也与支点支撑槽14的x方向的位置一样,因为涉及基于角度调整部件110调整替换刀片20的角度的功能,与支点支撑槽14的x方向的位置一起,在与替换刀片20及角度调整部件110取得匹配后決定。

为了取得构成角度调整部件110的间隔调整部116,搭载部11的侧面上形成有沿y方向贯通搭载部11的插入部件用孔13及轴贯通孔15。

插入部件用孔13是用以使插入部件40插入间隔调整部116之中的孔。插入部件用孔13以在被夹在2个引导部12的搭载表面的一部分被切口的方式,沿y方向贯通搭载部11,形成为矩形的剖面形状。

插入部件用孔13的壁面分别平行于xy平面或yz平面。插入部件用孔13的顶面13a平行于xy平面,位于比搭载表面11a更靠上方(正z方向)。插入部件用孔13的基底13c平行于xy平面,位于比搭载表面11a更下方(负z方向)。此外,与前端方向相反一侧的插入部件用孔13的反前端一侧侧面13b平行于yz平面,成为弯曲部曲面18a的延长面。

轴贯通孔15是用于连结间隔调整部116之中的驱动轮52(图2)的驱动轴51(图1)贯通的孔。轴贯通孔15的位置是在与形成于驱动轮52的外螺纹53(图13)和插入部件40的传动齿43(图12)咬合的位置。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替换刀片的构造的纵剖面图。此外,图9是其平面图。

替换刀片20例如能够使用以超硬合金钢或高速钢为材料而成形的刀片。另外,对于刀柄10,不使用相较于替换刀片20热膨胀率差异较大的材料,例如,在替换刀片20中使用高速度钢的情况中,优选使用钢铁材料等。

因为替换刀片20搭载于刀柄10的搭载表面11a之上,作为整体形成为对应搭载表面11a的形状的形状。替换刀片20具有:刀尖21,在前端形成刀尖并扩展为平板状;及平板状的平板部22,设置于与刀尖相反侧且具有相较于刀尖部在y方向的宽度较小的长方形的面。作为替换刀片20的下侧的面的替换刀片反面20a是与搭载部11的搭载表面11a相对的面,在x方向及y方向上、形成为与搭载表面11a同样的形状。在替换刀片反面20a的x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形成有作为构成角度调整部件110的支点部115的凸部24。替换刀片反面20a除去凸部24,形成为平面状。

形成于替换刀片反面20a的上述的凸部24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凸状的曲面。凸部24是对应形成于刀柄10的搭载表面11a的支点支撑槽14的部分。关于凸部24的x方向的位置,形成为与支点支撑槽14的x方向的位置一致。此外,关于y方向的长度,比支点支撑槽14的y方向的长度短,且以在支点支撑槽14内沿y方向不产生间隙的方式设定对应支点支撑槽14的y方向的长度的长度。

刀尖21越靠近前端部,越向y方向及其相反方向扩展。此外,作为上侧的面的第1刀尖面21a越靠近前端,沿z方向变得越高,刀尖21的厚度增加。此外,随着从与第1刀尖面21a交差的第1陵线部即切削用陵线部21s行至与替换刀片反面20a交差的第2棱线部,作为刀尖21的前端部的第2刀尖面21b沿x方向后退。即,第2棱线部与第1棱线部的位置关系是第2棱线部相较于第1棱线部在x方向上偏移。该结果,第1刀尖面21a与第2刀尖面21b,在切削用棱线部21s处相互交叉成锐角。

平板部22是矩形的厚板,形成为对应被刀柄10的2个引导部12的相互相对的2个面和弯曲部曲面18a包围的区域的平面形状。在平板部22的y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平板部22的紧固螺栓用贯通孔25。如后面叙述的一样,相对于沿紧固螺栓60的轴方向垂直的面,平板部22的面在刀尖的角度调整的范围内倾斜发生变化。因此,紧固螺栓用贯通孔25的y方向的宽度形成为紧固螺栓60能够贯通的宽度,此外x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y方向的宽度大。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压板的构造的纵剖面图。此外,图11是其平面图。

作为连接部件120的要素的压板30具有平板部31、与平板部31的下表面分别连接的第1脚部32及第2脚部33。

平板部31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供作为连接部件120的要素的紧固螺栓60贯通的贯通孔34。此外,在平板部31的上表面的贯通孔34形成的部分上,还形成有直径大于贯通孔34的直径的凹面部35。凹面部35与后面叙述的紧固螺栓60的头部的下表面的凸面60a(图14)对应,使得即便紧固螺栓60相对于z方向倾斜,紧固螺栓60也能够紧固。

第1脚部32在装配时,位于替换刀片20的第2刀尖面21b上。因此,第1脚部32的下端形成为具有对应第2刀尖面21b的倾斜的倾斜。同样,第2脚部33在装配时,位于替换刀片20的平板部22上部。因此,第2脚部33的下端的面形成为与平板部22的上表面平行。

切削用加工工具100在装配的时候,通过作为连接部件120的紧固螺栓60而进行紧固的情况下,特别地向平板部31施加面外的弯曲力、即垂直于平板部31的上表面的方向的力。在进行紧固螺栓60的紧固的时候,虽然是一边进行扭矩管理一边实施,但若相对于朝着平板部31的面外的变形的刚性太高,与形成于紧固螺栓60的外螺纹和刀柄10的紧固螺栓用螺孔16的内螺纹之间有可能产生划伤等。此外,若对于向平板部31的面外的变形的刚性太低,则无法得到足够的紧固力。因此,通过平板部31的变形,为了适当地吸收紧固力,将平板部31的刚性设定在适当的范围。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插入部件的构造的立体图。作为角度调整部件116的1个的插入部件40有两个图12所示的形状的部件,形成为能够插入形成于刀柄10的插入部件用孔13的尺寸。2个插入部件40的分别从刀柄10的两个侧面侧被插入至形成于刀柄10的插入部件用孔13。如以下所述,插入部件40沿插入方向厚度单调地变化。

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装配状态中,各个插入部件40的横剖面是矩形,并沿y方向延长。

y方向的长度是形成于刀柄10的插入部件用孔13的长度的一半,即,在形成刀柄10的2个搭载部侧面10b的插入部件用孔13的部分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的长度加上后面叙述的驱动轮52的宽度的长度,还预估有余量的长度。

插入部件40的下表面成为了传导面42。传导面42上,在相对x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同形的传动齿43在y方向上排列地形成。传动齿43的形状、规定的角度及间隔形成为与形成于插入驱动部件50的驱动轮52(图13)的外螺纹53(图13)螺合。

另外,该传动齿43不从传导面42的4个边部突出,例如,通过削传导面42的表面等而形成。

插入部件40的上表面沿y方向平行于锥形面41a及传导面42的平行面41b延伸。锥形面41a相对于传导面42在y方向上的高度单调地变化。即,朝着y方向倾斜。插入部件40以锥形面41a和传导面42之间的间隔较小的一侧、即z方向的厚度较小的一侧为最前面,被插入插入部件用孔13。平行面41b的部分与锥形面41a的部分的最厚的部分是相同的厚度。锥形面41a的长度是刀柄10的2个引导部12的相互相对的面间的距离的一半的尺寸。

插入部件40的z方向厚度最薄的部分是等于刀柄10上的搭载表面11a和插入部件用孔13的底面13c(图4)的z方向的距离尺寸,或是比该尺寸小的厚度。

此外,在插入部件40的z方向上最厚的部分的厚度是比通过刀柄10的插入部件用孔13的顶面13a与底面13c(图4)之间的间隔尺寸稍小的厚度。

锥形面41a的一部分与作为替换刀片20的下侧的面的替换刀片反面20a接触,并相互滑动。由此,插入部件40即使使用例如钢铁材料,也不使用如奥氏体不锈钢一样相对容易产生磨损的材料。此外,例如,在锥形面41a的表面实施镀锡等表面硬化处理。

另外,插入部件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在下表面上形成有和驱动轮52咬合传动齿43,且随着该传动齿43被插入,若该传动齿43以向上方抬起接触替换刀片20的部分的方式形成为上表面倾斜,例如也可以是半圆柱形等。或者,圆锥状等,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

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插入驱动部件的构造的立体图。作为角度调整部件110的1个的插入驱动部件50具有2个驱动轮52和与其结合的、沿y方向延伸的连结轴51。连结轴51形成为能够插入形成于刀柄10的搭载部11的轴贯通孔15的尺寸。在各自的驱动轮52的直径方向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螺丝的槽以沿y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的外螺纹53。形成于2个驱动轮52的外螺纹53形成在相互面对称的方向上。即,形成于安装于插入驱动部件50的2个驱动轮52的外螺纹53的朝向是相互相反方向。

另外,为了使连结轴51或驱动轮52进行旋转动作,例如,也可以在连结轴51的端面上形成用以插入六角螺母的的六角孔等(未图示)。或者,也可以以通过外部的驱动装置而旋转的方式设置与驱动装置的结合部(未图示)。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顺序的立体图。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装配顺序。

首先,将作为构成角度调整部件110的间隔调整部116的插入驱动部件50及2个插入部件40安装于刀柄10。具体来说,将插入驱动部件50的连结轴51插入刀柄10的轴贯通孔15,在两侧安装驱动轮52,成为可旋转状态。

此外,以将传导面42设在下侧,将锥形面41a的较薄侧设在最前面的方式,将2个插入部件40分别从形成于刀柄10的插入部件用孔13的两外侧插入相同插入深度。插入深度设为直至以下状态:在被夹在与刀柄10的引导部12的相对的面的区域内,插入部件40的高度在露出在比搭载表面11a的高度位置更上方的状态。在这个阶段,使形成于插入部件40的传导面42的传动齿43与驱动轮52的外螺纹53咬合。

下一步,将替换刀片20搭载于刀柄10的搭载表面11a上。这个时候,作为构成角度调整部件110的支点部115,形成于替换刀片20的替换刀片反面20a的凸部24设在收容于形成于搭载表面11a的支点支撑槽14内的位置。

在该阶段,替换刀片20的替换刀片反面20a接触于作为间隔调整部件116的插入部件40的上表面的锥形面41a之上。该接触的部分成为作用部117(图1)。插入部件40接触替换刀片反面20a的部分,即作用部117在替换刀片反面20a在平面上与插入部件40重叠的范围的y方向的两侧。

下一步,通过连接部件120,将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整体一体化。即,首先,将压板30搭载于替换刀片20的上表面。压板30的搭载方向设为在x方向上,第1脚部32在替换刀片20的第2刀尖面21b之上,此外第2脚部33在替换刀片20的平板部22的上表面之上。此外,形成于替换刀片20的紧固螺栓贯通孔25及形成于刀柄10的紧固螺栓用螺孔设置于从形成于压板30的贯通孔34能看透的位置。

下一步,将作为连接部件120的连接螺栓60插通形成于压板30的贯通孔34及形成于替换刀片20的紧固螺栓贯通孔25,与形成于刀柄10的紧固螺栓用螺孔16的内螺纹相螺合。

像以上那样,构成切削用加工工具100之后,进行用于替换刀片20的刀尖21的角度调整的插入部件4的插入位置的调整。这时候,不使紧固螺栓60完全紧固,设置使得用于插入插入部件40的插入驱动部件50的驱动轮52的旋转能顺利进行的程度的替换刀片20的平板部22的上下方向的游隙。该状态下,通过插入驱动部件50调整插入部件40的插入位置。

在达到规定的位置,即搭载有替换刀片20的平板部22的插入部件40的高度达到规定的高度的时间点,紧固紧固螺栓60。在紧固螺栓60的头部的下表面上有凸部60a形成,在与形成于压板30的贯通孔34的入口附近的凹面部35之间,即使对于以压板30为对象的紧固螺栓60的相对的方向的变化,能够维持紧固状态。另外,是否达到规定的位置,能够由替换刀片20的刀尖21的状态来确认。

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替换刀片与切削对象间的角度为最小的状态的纵剖面图。此外,图16是表示替换刀片与切削对象间的角度为最大状态的纵剖面图。

此处,假定切削对象物1的切削对象面2沿y方向及z方向扩展,并在负x方向迎着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情况。切削用加工工具100的替换刀片20和切削对象1间的角度φ设为替换刀片20的第1刀尖面21a和切削对象面2所成角度。此外,作为切削用加工工具100内的刀柄10和替换刀片20间的位置的相对关系,将刀柄10的搭载表面11a和替换刀片20的第2刀尖面21b所成角度设为刀柄10和替换刀片20间的角度θ。

在图15所示状态中,插入部件40的插入度最小,由于被夹在刀柄10的引导部12的区域的搭载表面11a,插入部件40的锥形面41a在较低的高度位置。因此,与替换刀片20的替换刀片反面20a的刀尖在x方向上相反侧的平板部22的前端落位于刀柄10的搭载表面11a。其结果成为以下状态:替换刀片20以作为支点部115的凸部24为支点,刀尖21在z方向上变为最高。该状态中,如图15所示,替换刀片20和切削对象物1之间的角度φ是最小角度φmin,刀柄10和替换刀片20间的角度θ是最大角度θmax。

图16所示的状态中,插入部件40的插入度最大,作用部117中的插入部件40的锥形面41a处于最高高度的位置。即,与替换刀片20的替换刀片反面20a的刀尖在x方向上相反侧的平板部22的前端处于最高高度的位置。因此,替换刀片20成为以下状态:以作为支点部115的凸部24为支点,刀尖21在z方向上最低。该状态中,如图16所示,替换刀片20和切削对象物1之间的角度φ是最大角度φmax,刀柄10和替换刀片20间的角度θ是最小角度θmin。

根据角度调整部件110的调整,替换刀片20和切削对象物1之间的角度φ,刀柄10和替换刀片20间的角度θ能够设定为图15所示的状态和图16所示的状态间的任意的值。

像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切削用加工工具100使得能够容易地更换替换刀片20,且能够容易调整与替换刀片20的刀尖21的切削对象面2所呈角度。

[第2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的纵剖面图。本第2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101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设为替换刀片20的形状不同。即,第1实施方式中,替换刀片虽然具有作为支点部115的凸部24,但本第2实施方式的替换刀片20没有凸部,在对应形成于刀柄10的支点支撑槽14的位置上形成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凹曲面状的支点杆收容槽27。

本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角度调整部件111在插入部件40及插入驱动部件50的基础上,还具有作为支点部115的圆柱形状的支点杆28。支点杆28配置为夹在形成于刀柄10的支点支撑槽14及形成于替换刀片20的支点杆收容槽27之中,在支点支撑沟14及支点杆收容槽27,其一部分被收纳。其他的点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部件111中,替换刀片20以被夹在支点支撑沟14及支点杆收容槽27的支点杆28作为支点,构成为能够沿着xz平面旋转。

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替换刀片的替换刀片反面上形成凸部,无法一次性全部以平面状的方式完成。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将替换刀片20的替换刀片反面20a一次性全部形成为平面状之后,能够形成替换刀片反面20a支点杆收容槽27。由于替换刀片20不是一般的材料,这样的制作工艺的简洁化在成本降低上也是有效果的。

[第3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的纵剖面图。本第3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实施方式中的切削用加工工具102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用加工工具100中的角度调整部件110,具有角度调整部件112。如形成于第1实施方式中的刀柄10的图4所示的插入部件用孔13及轴贯通孔15不存在。其他的点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本实施方式的切削用加工工具102中的角度调整部件112具有作为间隔调整部116的至少1根的间隙保持螺栓70和作为作用部115而形成于替换刀片20的凸部24。此外,替换刀片20上还形成贯通z方向与间隙保持螺栓70螺合的间隙保持螺栓用螺孔26。

除去间隙保持螺栓70的头部的长度是替换刀片20的平板部22的厚度和从替换刀片20的替换刀片反面20a突出的间隙保持螺栓70的规定的突出长度的合计加上余量的值。由于间隙保持螺栓70一边接触刀柄10的搭载表面11a一边绕轴旋转,与其头部相反侧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分以与搭载表面11a相互不产生伤痕等的方式,形成光滑的曲面状。另外,也可以在曲面的表面实施例如镀锡等的表面硬化处理。

虽然未图示,但设置有间隙保持螺栓70的制动器。例如,有在螺栓的头、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销用的贯通孔,搭载表面侧上也形成有同样的销用的孔的方法。该情况下,为了提升调整精度,增加圆周方向的数,缩小间隔保持螺栓70的间距等是有效的。此外,作为制动器,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一般的方法。

作为作用部117,间隙保持螺栓用螺孔26形成的位置在间隙保持螺栓70为1根的情况下、在y方向上处于平板部22的中央。此外,间隙保持螺栓70在多个情况下沿着y方向排列。此外,在x方向上,夹着凸部24,形成于与刀尖21相反一侧。

如图18所示,关于作用部117的位置和连接螺栓用贯通孔25的位置关系,间隙保持螺栓用螺孔26与紧固螺栓用贯通孔25相比、位于更远离凸部24的位置。但是,不限定于此,相比于紧固螺栓用贯通孔25,也可以处于更近于凸部24。另外,间隙保持螺栓70的1次旋转致使的刀尖21的角度变化较小,处于远离凸部24的位置的一方能够相对地微调整。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间隔调整部116还具有附有螺孔的调整板,也可以将该调整板置于刀柄10的搭载表面11a和替换刀片20之间。调整板形成为相对于间隙保持螺栓70的旋转而保持旋转方向的角度位置。该情况下,可以替代间隙螺栓用螺孔26而在替换刀片20上形成能够用于仅使间隙保持螺栓70贯通的贯通孔。该情况下,调整板的高度位置通过间隙保持螺栓70的旋转而被调整,由此,调整设置有间隙保持螺栓70的平面位置的、替换刀片20和搭载表面11a间的间隔。

在这样的变形例中,在通过非一般的材料制作的替换刀片20上形成螺孔的特殊的工艺流程是不需要的。

如以上一样,本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涉及的切削用加工工具102中,通过相对单纯化的间隔调整部116能够容易地调整替换刀片20的刀尖21的角度。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无意于限定发明的范围。例如,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弹性车刀单元的情况作为例子表示,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弹性车刀以外的切削单元。

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将支点部设为边界,将与替换刀片的刀尖相反侧的部分作为作用部,虽然将通过间隔调整部而得的和搭载表面间的间隔来进行调整的情况作为例子来表示,但不限定于此。即,从支点部来看,通过将替换刀片的刀尖侧的部分作为作用部而进行间隔调整,也可以进行角度调整。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表示了将插入部件和插入驱动部件沿上下方向配置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相互水平方向或者斜方向。此外,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表示了将2个插入部件从两侧插入的情况,但也可以是插入部件为1个的情况。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支点部,替换刀片20的替换刀片反面20a上形成有凸部24,刀柄10的搭载表面11a上,虽然举例表示了形成对应凸部24的支点支撑沟14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反过来,刀柄10的搭载表面11a上有凸部形成,也可以是与之对应的沟形成于替换刀片反面20a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的特征组合。例如,也可以将第2实施方式的特征和第3实施方式的特征组合。

实施方式还能够以其他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要旨同样,包含于记载在专利权利要求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

【符号的说明】

1…切削对象物、2切削对象面、10…刀柄、11…搭载部、11a…搭载表面、11b…搭载部侧面、11c…端面、12…引导部、13…插入部件用孔、13a…顶面、13b…反前端侧侧面、13c…底面、14…支点支撑沟、15…轴贯通孔、16…紧固螺栓用螺孔、18…弯曲部、18a…弯曲部曲面、18b…边缘部、19…保持部、20…替换刀片、20a…替换刀片反面、21…刀尖、21a…第1刀尖面、21b…第2刀尖面、21s…切削用陵线部、22…平板部、24…凸部(支点部)、25…紧固螺栓用贯通孔、26…间隙保持螺栓用螺孔、27…支点杆收容槽、28…支点杆(支点部)、30…压板(连接部件)、31…平板部、32…第1脚部、33…第2脚部、34…贯通孔、35…凹面部、40…插入部件(间隔调整部)、41a…锥形面、41b…平行面、42…传导面、43…传动齿、50…插入驱动部件(间隔调整部)、51…连结轴、52…驱动轮、53…外螺纹、60…紧固螺栓(连接部件)、60a…凸面、70…间隙保持螺栓(间隔调整部)、100、101、102…切削用加工工具、110、111、112…角度调整部件、115…支点部(角度调整部件)、116…间隔调整部(角度调整部件)、117…作用部、120…连接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