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C4钛合金圆-T形锻件的模锻成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22079发布日期:2019-02-19 19:29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TC4钛合金圆-T形锻件的模锻成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钛合金锻件的锻造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c4钛合金圆-t形锻件的模锻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tc4是一种中等强度的α+β两相钛合金,含有6%的α稳定元素al和4%的β稳定元素v。锻造工艺和热加工参数对tc4合金锻件的组织、性能有显著影响,锻造工艺方法和参数选择不当,容易产生锻件的低倍清晰晶粒、组织不均匀、最终性能不合格,以及探伤不合格等问题。其次,tc4合金变形抗力大,流动困难,锻件有严格的晶粒流线和超声波探伤要求。当锻件的局部变形量落入临界变形区时,由于存在变形畸变能差,会引起局部组织粗大,导致超声波探伤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tc4钛合金圆-t形锻件的模锻成形方法,实现了组织的精细化控制,保证了锻件探伤合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坯料,坯料的初生α相为55%-90%;

步骤二,根据模锻件的尺寸、重量和锻造变形比制备坯料;

步骤三,将坯料切割成所需形状,并在坯料的表面涂覆保护涂料;

步骤四,将电炉升温至800℃,将涂覆保护涂料后的坯料放入电炉中进行第一次保温,保温后,以(100~15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30~950℃,进行第二次保温,保温后取出;

步骤五,将取出的坯料进行模锻、切边和机械加工,将坯料加工成符合粗加工要求锻件,最后将锻件进行热处理,完成模锻成形。

步骤二中,坯料的重量计算如下:

g1=(g2+g2)×1.01

其中,g1为坯料的重量,g2为模锻件的重量,g2为模锻件毛边的重量。

步骤二中,坯料的尺寸的计算方法如下:

坯料的直径d1为:

d1=0.9×d2,其中d2为模锻件最大端的直径;

坯料的重量g1为:

g1=ρ·ν,其中,ρ为密度,ν为体积;

坯料的高度h1为:

h1=4×g1/(π·ρ·d12)。

步骤三中,切割坯料时,对坯料两端头倒角2×45°。

步骤四中,电炉的均匀性为±10℃。

步骤四中,第一次保温时,根据坯料厚度确定保温时间,每毫米坯料厚度保温0.4~0.5分钟;

第二次保温时,根据坯料厚度确定保温时间,每毫米坯料厚度保温0.5~0.7分钟。

步骤四中,第二次保温时,当坯料的初生α相为55%-70%时,保温温度为930℃,当坯料的初生α相为71%-90%时,保温温度为950℃。

步骤五中,模锻的具体方法如下:

将模具预热到250~300℃,采用水基石墨润滑剂均匀喷涂模具型腔,将保温后取出的坯料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中,压力机上模下落,行程结束,模锻件成型,取出锻件,停锻温度≥800℃。

步骤五中,切边的具体方法如下:

模锻完成后,冲床上模升起,将具有余热的锻件放置在下模的托模上,上模落下,切除多余的飞边。

步骤五中,热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将符合粗加工要求锻件装入真空炉中,以(100~15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800℃,保温1~2h后冷却。

步骤五中,热处理后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采用的坯料的初生α相为55%-90%,并在坯料锻造前加热采用电炉内进行一次升温和两次保温过程,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按照坯料初生α相的比例范围确定锻造温度,优化了锻件的底部形状,有利于金属成形,实现了锻件组织的精细化控制,并且采用一火成形,保证了锻件的流线、组织和性能,提高了锻件组织及性能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锻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锻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粗加工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4,实施例1:

第一步,锻件图设计;

第二步,坯料检验

对坯料进行检验,要求坯料除满足相关标准外,初生α相含量为60%。α+β/β相转变点为995℃。

第三步,坯料计算:根据模锻件的形状尺寸和重量、锻造变形比计算坯料的尺寸和重量,锻造变形比计算所需坯料的直径和长度。计算方法如下:

3.1.坯料的重量计算:

制坯件的重量的g1,模锻件的重量g2,模锻件毛边重量g2。

g1=(g2+g2)×1.01

g1=(8.14+0.9)×1.01=9.13kg

3.2.坯料的尺寸:

锻件大端直径d2,坯料直径d1,

d1=0.9×d2

d1=0.9×152=136.8mm,取整为137mm。

坯料的高度d1,根据金属体积ν、密度ρ与重量g1的换算关系得出。

g1=ρ·ν

坯料的高度h1=4×g1/(π·ρ·d12)

h1=4×9.13/(3.14×4.44×1372)=139mm

第四步,切割坯料并倒角:选用车床切取坯料并对坯料两端头倒角2×45°。

第五步,坯料表面均匀涂覆保护涂料。

第六步,加热:将坯料放置于电炉加热,对电炉的均匀性要求为±10℃;加热的具体过程是:先将电炉升温至800℃,将坯料放在专用料盘中,坯料与坯料之间间隔10mm,将料盘放入电炉有效加热区中,开始保温,按0.4分钟/毫米厚度计算保温时间,保温时间55分钟;保温结束后,以10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30℃,保温,按0.6分钟/毫米厚度计算保温时间,保温时间83分钟。

第七步,液压机模锻:

在液压机上进行模锻。将模具预热到250~300℃。采用水基石墨润滑剂均匀喷涂模具型腔,将加热好的制坯件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中,压力机上模下落,行程结束,模锻件成型,用夹钳取出锻件。锻件变形量达到30%以上,停锻温度≥800℃。

第八步,切边:锻造完成后,利用锻件余热立即进行切边。去除毛边;将冲床上模升起,将锻件平稳的放置在下模的托模上,上模落下,切除掉多余的飞边。

第九步,机械加工;

将锻件加工成符合粗加工图纸要求。

第十步,热处理;

将锻件放置于真空炉中加热,对电炉的均匀性要求为±10℃;所述加热的具体过程是:将坯料放在专用料盘中,坯料与坯料之间间隔10mm,以10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保温1h,冷却。

第十一步,超声波检查。

参见图1、图3和图4,实施例2:

第一步,锻件图设计;

第二步,坯料检验

对坯料进行检验,要求坯料除满足相关标准外,初生α相含量为85%,α+β/β相转变点为992℃。

第三步,坯料计算:根据模锻件的形状尺寸和重量、锻造变形比计算坯料的尺寸和重量,锻造变形比计算所需坯料的直径和长度。计算方法如下:

3.1.坯料的重量计算:

制坯件的重量的g1,模锻件的重量g2,模锻件毛边重量g2。

g1=(g2+g2)×1.01

g1=(19.99+1.9)×1.01=22.10kg

3.2.坯料的尺寸:

锻件大端直径d2,坯料直径d1,

d1=0.9×d2

d1=0.9×197=177.3mm,取整为177mm。

坯料的高度d1,根据金属体积ν、密度ρ与重量g1的换算关系得出。

g1=ρ·ν;

坯料的高度h1=4×g1/(π·ρ·d12);

h1=4×22.10/(3.14×4.44×1772)=202mm。

第四步,切割坯料并倒角:选用车床切取坯料并对坯料两端头倒角2×45°。

第五步,坯料表面均匀涂覆保护涂料。

第六步,加热:将坯料放置于电炉加热,对电炉的均匀性要求为±10℃;加热的具体过程是:先将电炉升温至800℃,将坯料放在专用料盘中,坯料与坯料之间间隔10mm,将料盘放入电炉有效加热区中,开始保温,按0.5分钟/毫米厚度计算保温时间,保温时间为89分钟;保温结束后,以15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50℃,保温,按0.7分钟/毫米厚度计算保温时间,保温时间为124分钟。

第七步,液压机模锻:

在液压机上进行模锻。将模具预热到250~300℃。采用水基石墨润滑剂均匀喷涂模具型腔,将加热好的制坯件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中,压力机上模下落,行程结束,模锻件成型,用夹钳取出锻件。停锻温度≥800℃。

第八步,切边:锻造完成后,利用锻件余热立即进行切边。去除毛边;将冲床上模升起,将锻件平稳的放置在下模的托模上,上模落下,切除掉多余的飞边。

第九步,机械加工;

将锻件加工成符合粗加工图纸要求。

第十步,热处理;

将锻件放置于真空炉中加热,对电炉的均匀性要求为±10℃;所述加热的具体过程是:将坯料放在专用料盘中,坯料与坯料之间间隔10mm,以15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保温2h,冷却。

第十一步,超声波检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