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加工检测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5506发布日期:2019-04-17 04:0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片加工检测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检测线,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加工检测线。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对安全性、品质一致性的要求不断的提高,不良产品的产生在所难免;故,极片的一般的加工检测流程为:将极片带加工成单片极片,之后对极片进行外观质量进行拍摄检测;但是,由于极片在输送过程中其表面容易粘附灰尘,且易产生褶皱,而影响后期拍摄检测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加工检测线,其能清除极片表面粉尘并整平极片,以确保后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极片加工检测线,包括极耳成型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切断机构、第二输送机构、除尘机构、第一整平机构和第一检测机构;所述极耳成型机构用于在极片带上形成极耳;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将经所述极耳成型机构处理的极片带往所述切断机构的方向输送;所述切断机构用于接收所述极片带,并将所述极片带切断以形成极片;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接收所述极片,并向所述第一整平机构的方向输送;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壳体、直线驱动结构、毛刷辊、抽气机和第一旋转驱动结构;所述壳体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并具有腔体;所述抽气机用于抽取所述腔体内的气体;所述直线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壳体运动;所述毛刷辊枢接在所述腔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正上方;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毛刷辊旋转;所述第一整平机构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输送的极片,并将所述极片整平;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经所述第一整平机构整平的所述极片朝上表面外观是否合格。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机构还包括弹尘辊;所述弹尘辊枢接在所述腔体内并,且所述弹尘辊的外表面还所述毛刷辊的刷丝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平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辊和第二旋转驱动结构;所述第一挤压辊和所述第二挤压辊分别枢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挤压辊和所述第二挤压辊之间形成供所述极片通道的挤压通道;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挤压辊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光源组件、摄像机和计算机;所述光源组件用于给所述极片提供光源;所述摄像机用于摄取所述极片的外观信息,并将所述外观信息发送至所述计算机。

进一步地,所述切断机构包括第三支架、极片切刀、第一动力单元和承托台;所述极片切刀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极片切刀用于与所述承托台侧壁相切,以切断极片带;所述第一动力单元用于带动所述极片切刀相对所述承托台的侧壁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包括旋转电机、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极片切刀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机体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成型机构包括第四支架、第一压板、第二压板、u型切刀和第二动力单元;所述第一压板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二动力单元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压板运动;所述第一压板侧边形成有u型槽;所述第二压板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压板的正下方;所述u型切刀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架上,并用于与所述u型槽的槽壁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加工检测线还包括第三输送机构、翻转机构、第二整平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三输送机构用于接收经所述第一整平机构整平的极片,并将所述极片输送至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用于接收极片,并将所述极片翻面;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经所述翻转机构翻面的所述极片朝上表面的外观是否合格。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负压吸附结构、脱料件、输送带和第三动力单元;所述输送带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输送的极片;所述负压吸附结构用于将所述输送带接收的极片吸附在所述输送带上;所述负压吸附结构还形成有弧形导向面;所述第三动力单元用于带动所述输送带沿所述弧形导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脱料件用于在所述极片随所述输送带运动至所述弧形导向面的下侧时,导引所述极片向远离所述输送带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极片脱离所述负压吸附结构的吸附。

进一步地,所述脱料件固定在所述弧形导向面上,并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凸出于经过所述弧形导向面下侧的输送带外表面;所述导向部形成有脱料导向面;所述脱料导向面沿所述弧形导向面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用于与极片靠近所述输送带的一面活动贴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采用毛刷辊、抽气机和第一旋转驱动结构的配合,清除第二输送带上输送极片表面灰尘,之后配合第一整平机构将清除粉尘后的极片整平,进而确保后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极片加工检测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整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切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极耳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检测机构;11、光源组件;12、摄像机;20、极耳成型机构;21、第四支架;22、第一压板;221、u型槽;23、第二压板;24、第二动力单元;30、第一输送机构;40、切断机构;41、第三支架;42、极片切刀;43、第一动力单元;431、旋转电机;432、第一传动件;433、第二传动件;44、承托台;50、第二输送机构;60、除尘机构;61、第一支架;62、壳体;621、腔体;63、毛刷辊;631、毛刷辊的刷丝;64、弹尘辊;70、第一整平机构;71、第二支架;72、第一挤压辊;73、第二挤压辊;80、第三输送机构;90、翻转机构;91、负压吸附结构;911、弧形导向面;912、箱体;913、第一吸附孔;914、第二吸附孔;92、脱料件;921、脱料导向面;93、输送带;931、输送带外表面;100、第二整平机构;110、第二检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极片加工检测线,包括极耳成型机构20、第一输送机构30、切断机构40、第二输送机构50、除尘机构60、第一整平机构70和第一检测机构10;极耳成型机构20用于在极片带上形成极耳;第一输送机构30用于将经极耳成型机构20处理的极片带往切断机构40的方向输送;切断机构40用于接收极片带,并将极片带切断以形成极片;第二输送机构50用于接收极片,并向第一整平机构70的方向输送;除尘机构60包括第一支架61、壳体62、直线驱动结构、毛刷辊63、抽气机和第一旋转驱动结构;壳体62可升降地安装在第一支架61上,并具有腔体621;抽气机用于抽取腔体621内的气体;直线驱动结构用于带动壳体62运动;毛刷辊63枢接在腔体621内,并位于第二输送机构50正上方;第一旋转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毛刷辊63旋转;第一整平机构70用于接收第二输送机构50输送的极片,并将极片整平;第一检测机构10用于检测经第一整平机构70整平的极片朝上表面外观是否合格。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使用本极片加工检测线时,极片带先经极耳成型机构20加工出极耳,第二输送机构50同时将形成极耳的极片带输送至切断机构40,切断机构40将极片带切段,获得多片极片;第二输送机构50接收该极片并向第一整平机构70的方向输送;此时,直线驱动结构带动壳体62向下运动,并联动毛刷辊的刷丝631与极片朝上表面接触,之后关闭直线驱动结构;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毛刷辊的刷丝631与极片朝上表面接触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况:使毛刷辊63的刷丝与极片贴合,或者,使毛刷辊63的刷丝与极片相抵碰等等;采用第一旋转驱动结构带动毛刷辊63转动,毛刷辊63旋转过程中扫动极片表面的灰尘,使得灰尘脱离极片;配合抽气机抽取腔体621内的气体,将飘荡在空气中的灰尘抽走,进而实现极片表面灰尘的清除;在清除完成后,第一整平机构70在将极片整平,由第一检测机构10检测极片朝上表面的外观是否合格,即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再者,上述结构中,可通过直线驱动结构驱动毛刷辊的刷丝631与极片接触强度,以来控制毛刷辊的刷丝631对极片作用力的大小,进而可控制毛刷辊63对极片清扫的强度。

进一步地,除尘机构60还包括弹尘辊64;弹尘辊64枢接在腔体621内并,且弹尘辊64的外表面还毛刷辊的刷丝631相接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弹尘辊64与毛刷辊的刷丝631相接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况:一、弹尘辊64外表面与毛刷辊的刷丝631端部相切;二、弹尘辊64外表面与毛刷辊的刷丝631相抵碰;如此,在毛刷辊63转动过程中,毛刷辊的刷丝631与弹尘辊64相接触,使得毛刷辊的刷丝631抖动,进而可实现对毛刷辊63的清除,同时实现极片与毛刷辊63的清除,提高效率;同时地,可避免毛刷辊63再次将灰尘带给极片。

上述的直线驱动结构可采用现有的气缸、直线电机等等;上述的第一旋转驱动结构可采用现有的旋转电机431、旋转液缸等等。

如图3所示,具体地,第一整平机构70包括第二支架71、第一挤压辊72、第二挤压辊73和第二旋转驱动结构;第一挤压辊72和第二挤压辊73分别枢接在第二支架71上;第一挤压辊72和第二挤压辊73之间形成供极片通道的挤压通道;第二旋转驱动结构用于带动第一挤压辊72旋转。如此,第二旋转驱动结构带动第一挤压辊72转动,在极片进入第一挤压辊72和第二挤压辊73之间时,极片在第一挤压辊72的带动下,相对第一挤压辊72和第二挤压辊73运动,此时第一挤压辊72和第二挤压辊73挤压极片,而推开极片褶皱的部位,实现极片的展开。

上述的第二旋转驱动结构可采用现有的旋转电机431、旋转液缸等等。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机构10包括光源组件11、摄像机12和计算机;光源组件11用于给极片提供光源;摄像机12用于摄取极片的外观信息,并将外观信息发送至计算机。如此,摄像机12持续拍摄极片的外观并发送至计算机,计算机根据其内部预设程序获得极片外观轮廓,并与标准的极片外观轮廓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极片外观是否合格;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摄像机12和计算机均为现有的部件,其工作原理以及电路连接关系均可由现有技术中获知,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4所示,上述的切断机构40包括第三支架41、极片切刀42、第一动力单元43和承托台44;极片切刀42可升降地安装在第三支架41上;极片切刀42用于与承托台44侧壁相切,以切断极片带;第一动力单元43用于带动极片切刀42相对承托台44的侧壁上下运动。使用时,通过第一动力单元43带动极片切刀42运动,在极片切刀42与承托台44的侧壁相切并发生相对运动时,实现对极片带的切断,结构简单。

上述的第一动力单元43可为气缸或者直线电机,但是该种结构需要反复改变供电电流方向,以实现气缸或直线电机带动极片切刀42升降;本实施例中优选以下方式,第一动力单元43包括旋转电机431、第一传动件432和第二传动件433;第一传动件432的一端与极片切刀4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传动件433的一端铰接;第二传动件433的另一端与旋转电机431输出轴固定连接,旋转电机431的机体固定在第三支架41上。如此,通过旋转电机431的输出轴转动而带动第二传动件433转动,此时,第二传动件433联动第一传动件432,又由于第三支架41限制极片切刀42仅能沿上下运动,实现在第二传动件433的联动下带动极片切刀42上下运动;同时地,在旋转电机431的输出轴旋转一周时,则实现极片切刀42的周期性切断动作,无需改变旋转电机431的供电电流方向,延长旋转电机431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具体地,极耳成型机构20包括第四支架21、第一压板22、第二压板23、u型切刀和第二动力单元24;第一压板22可升降地安装在第四支架21上;第二动力单元24用于带动第一压板22运动;第一压板22侧边形成有u型槽221;第二压板23安装在第四支架21上,并位于第一压板22的正下方;u型切刀安装在第四支架21上,并用于与u型槽221的槽壁相切。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时,极片带穿过该第一压板22和第二压板23之间,第二动力单元24带动第一压板22向靠近第二压板23方向运动,第一压板22和第二压板23配合压紧极片带,与此同时,u型切刀与u型槽221的槽壁相切而实现将极片带的裁切部切除。

上述的第二动力单元24可采用现有的升降气缸。直线电机、或者丝杆与丝杆螺母配合的结构。

由于上述的结构仅能实现极片其中一面外观的检测,为在不中断极片输送的情况下,实现极片另一面外观的检测,优选地,极片加工检测线还包括第三输送机构80、翻转机构90、第二整平机构100和第二检测机构110;第三输送机构80用于接收经第一整平机构70整平的极片,并将极片输送至翻转机构90;翻转机构90用于接收极片,并将极片翻面;第二检测机构110用于检测经翻转机构90翻面的极片朝上表面的外观是否合格;通过翻转机构90翻转极片,之后配合第三输送机构80、第二整平机构100和第二检测机构110实现极片另一面外观的检测。

上述的第二整平机构100可采用与上述的第一整平机构70相同的结构,此处不再对第二整平机构100的详细结构进行展开描述;上述的第二检测机构110可采用与上述的第一检测机构10相同的结构,此处不再对第二整平机构100的详细结构进行展开描述。

如图6-8所示,具体地,翻转机构90包括负压吸附结构91、脱料件92、输送带93和第三动力单元;输送带93用于接收第二输送机构50输送的极片;负压吸附结构91用于将输送带93接收的极片吸附在输送带93上;负压吸附结构91还形成有弧形导向面911;第三动力单元用于带动输送带93沿弧形导向面911的延伸方向运动;该第三动力单元可为带传动结构或者同步带传动结构;脱料件92用于在极片随输送带93运动至弧形导向面911的下侧时,导引极片向远离输送带93的方向运动以使极片脱离负压吸附结构91的吸附。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使用时,输送带93接收该极片,同时负压吸附结构91将该极片吸附在输送带93上;输送带93带动输送带93沿弧形导向面911的延伸方向运动如此,极片随输送带93从弧形导向面911的上侧移动至下侧,完成极片朝向的改变;极片在随输送带93运动至弧形导向面911的下侧时,脱离件导引极片向远离输送带93的方向运动以使极片脱离负压吸附结构91的吸附,此时,极片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极片远离输送带93的一面朝下掉落,如此,实现极片的翻面;无需手动翻转极片,可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优选地,脱料件92固定在弧形导向面911上,并具有导向部;导向部凸出于经过弧形导向面911下侧的输送带外表面931;导向部形成有脱料导向面921;脱料导向面921沿弧形导向面91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用于与极片靠近输送带93的一面活动贴合;如此,在极片随输送带93运动至弧形导向面911下侧时,脱料导向面921与极片活动贴合,输送带93继续运动,极片顺着脱料导向面921运动;又由于脱料导向面921凸出于该输送带93的外表面,如此,实现导引极片向远离输送带93的方向运动;上述结构中,采用第三动力单元配合脱料导向面921,实现极片的运动,无需另外提供动力源,简化结构且节省能源。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输送带外表面931是指输送带93沿弧形导向面911运动时,输送带93向外凸出的面。

其中,该负压吸附结构91包括箱体912、第一吸附孔913、第二吸附孔914和抽气设备;该箱体912具有吸附腔,并形成有该弧形导向面911;该抽气设备用于抽取该吸附腔内的气体;该第一吸附孔913开设在该弧形导向面911上,并连通该吸附腔和外部;该第二吸附孔914开设在该第一输送带93上;该输送带93绕设在该弧形导向面911上,并封罩该第一吸附孔913;如此,将极片封罩第二吸附孔914;通过抽气设备抽取吸附腔内的气体,吸附腔和第一吸附孔913形成负压;又由于输送带93封罩第一吸附孔913,如此,使得第一输送带93上的第二吸附孔914形成负压,此时,在外部气压作用下,实现将极片吸附在输送带93上。

上述的第一输送机构30可采用输送辊和电机配合的结构,电机带动输送辊旋转,在摩擦力作用下,输送辊转动时带动极片带运动。

上述的第二输送机构50和第三输送机构80均可采用现有的传送带输送机构或者吸附输送机构;该吸附输送机构是指通过吸附作用将极片吸附,进而实现输送的任何输送机构。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