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矩形圈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8608发布日期:2018-10-16 18:1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矩形圈安装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矩形圈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矩形圈在安装之前需要在油中浸泡,而且油的粘滞系数很高,导致现有矩形圈安装机构在矩形圈压缩之后,矩形圈吸附在安装头上不能回弹到钳体里面,目前卡钳自动组装线矩形圈安装过程中出现的矩形圈在压缩之后不能回弹导致安装失败的现象,导致矩形圈的安装很容易出现安装失败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矩形圈安装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矩形圈安装机构,包括夹具升降气缸且所述夹具升降气缸的一侧安装有压缩销升降气缸,所述压缩销升降气缸的一边侧安装有前压缩气缸,所述前压缩气缸的顶部安装有后压缩气缸;所述夹具升降气缸的一端安装有前压缩销,所述前压缩销的一边侧安装有后压缩销,所述后压缩销的顶部安装有仿形板,所述仿形板内安装有吹气孔,所述吹气孔的两端位于所述仿形板的两侧;所述仿形板两端部的边侧均有若干槽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仿形板的外边侧套接有矩形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吹气孔的两端位于所述仿形板的两侧的凹陷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吹气孔设置有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槽口为波浪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压缩销设置有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压缩销设置有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矩形圈安装机构安装失败现象,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增加吹气功能,辅助矩形圈回弹,并且矩形圈压缩改为双向压缩,在矩形圈压缩之后依附的仿形板上面增加槽口,减小与矩形圈之间的吸附力,能够辅助矩形圈回弹,增加矩形圈安装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仿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具升降气缸;2、压缩销升降气缸;3、前压缩气缸;4、后压缩气缸;5、前压缩销;6、后压缩销;7、仿形板;8、矩形圈;9、吹气孔;10、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矩形圈安装机构,包括夹具升降气缸1且夹具升降气缸1的一侧安装有压缩销升降气缸2,压缩销升降气缸2的一边侧安装有前压缩气缸3,前压缩气缸3的顶部安装有后压缩气缸4;夹具升降气缸1的一端安装有前压缩销5,前压缩销5的一边侧安装有后压缩销6,后压缩销6的顶部安装有仿形板7,仿形板7内安装有吹气孔9,吹气孔9的两端位于仿形板7的两侧;仿形板7两端部的边侧均有若干槽口10。

进一步的,仿形板7的外边侧套接有矩形圈8,方便安装矩形圈8。

吹气孔9的两端位于仿形板7的两侧的凹陷内,可以向矩形圈8吹气。

吹气孔9设置有一个,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不同数量的吹气孔9。

槽口10为波浪形,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形状的槽口10,减小矩形圈8与仿形板7之间的吸附力。

前压缩销5设置有一个,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不同数量的前压缩销5。

后压缩销6设置有一个,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不同数量的后压缩销6。

具体的,矩形圈8放置在安装机构上时,前压缩气缸3和后压缩气缸4分别带动前压缩销5、后压缩销6,将矩形圈压缩8并贴紧仿形板7,夹具升降气缸1伸出将矩形圈8送到安装位置,压缩销升降气缸2缩回将前压缩销5和后压缩销6缩回,使矩形圈8处于自由状态,前压缩气缸3和后压缩气缸4分别伸出、缩回,通过仿形板7的吹气孔9吹气,增加矩形圈8的回复力,压缩销升降气缸2再次伸出,前压缩气缸3和后压缩气缸4分别缩回、伸出,带动前压缩销5、后压缩销6在矩形圈直径方向张开,辅助矩形圈进入卡钳安装槽内,前压缩气缸3和后压缩气缸4依次复位,安装结束。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矩形圈安装机构安装失败现象,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增加吹气功能,辅助矩形圈回弹,并且矩形圈压缩改为双向压缩,在矩形圈压缩之后依附的仿形板上面增加槽口,减小与矩形圈之间的吸附力,能够辅助矩形圈回弹,增加矩形圈安装的成功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