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扩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2268发布日期:2018-12-21 20:1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导管扩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扩口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管扩口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机械加工业地发展,许多金属管用于产品制造或工程施工时需进行管口扩孔作业。

目前,公告号为CN2039002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型飞机液压导管手动扩口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连接有模具,模具的圆柱面和夹紧块的圆柱凹面配合,夹紧块配置在工作台的矩形槽内,并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导向挡板与工作台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导向挡块几何中心加工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与锁紧螺栓配合,通过该螺纹副,旋转锁紧螺栓时锁紧螺栓就会顶着夹紧块向模具方向移动,从而把模具夹紧,模具的上方设有冲压杆,冲压杆的下端冲压部分和模具中心正对,冲压杆的中部螺纹传动部分和导向螺套的内螺纹配合,导向螺套通过螺钉和上台面连接,上台面通过支撑板和工作台连接,冲压杆的上端连接部分通过平键和手轮连接,手轮上设有手柄。

这种扩口机虽然能够对导管进行扩口,但是整个扩口过程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会花费大量的人力且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扩口机,其具有能够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导管扩口机,包括工作台、夹持装置和冲压装置,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夹持装置、限位装置和冲压装置均设置在工作台上,且夹持装置处于限位装置和冲压装置之间,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电机、丝杠、第一移动座、第二移动座、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所述电机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丝杠通过支架转动连接于工作台,所述电机连接于丝杠的一端,所述丝杠上设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均通过通孔套设在丝杠上,所述通孔内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且限位杆平行于丝杠,所述第一夹持块设置在第一移动座上,所述第二夹持块设置在第二移动座上,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互贴合时两个弧形槽形成一个圆形通孔,所述冲压装置包括第一气缸、连接块和模芯,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块连接模芯,所述模芯的中心轴线与圆形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朝向夹持装置的一侧设有圆形限位槽,所述圆形限位槽的中心轴线与模芯的中心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导管扩口时,将导管放置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之间,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丝杠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朝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将导管夹持住,第二气缸在工作状态下带动第一限位块移动,使导管靠近限位装置的一端处于圆形限位槽内,第一气缸通过连接块带动模芯朝向导管方向运动,对导管进行扩口,与通过人工进行扩口相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一移动座之间通过滑移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块与第二移动座之间通过滑移机构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不同外径的管道进行扩口时,将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拆卸下来,在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上分别安装与需要扩口的导管相匹配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使导管扩口机能够应用于不同外径的导管,增大扩口机适用范围。

进一步设置:所述滑移机构包括“T”形条、“T”形槽和第二限位块,所述“T”形槽设置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上,所述“T”形条设置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上,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T”形槽背离冲压装置的一端,所述“T”形槽与“T”形条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使“T”形条在“T”形槽内朝向冲压装置方向运动,当“T”形条滑出“T”形槽时,达到将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拆卸下来的目的;推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使“T”形条在“T”形槽内朝向第二限位块方向运动,当“T”形条完全嵌入“T”形槽内时,完成对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安装。

进一步设置:所述模芯与连接块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能够与不同尺寸的模芯连接,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相应尺寸的模芯安装在连接块上,从容改变导管的扩口尺寸。

进一步设置:所述模芯靠近连接块的一端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连接块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螺母能够将模芯从连接块上安装或者拆卸下来,以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相应尺寸的模芯进行扩口,避免了导管的扩口尺寸单一。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与工作台之间还设有用于对第一限位块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构件的设置能够对第一限位块的运动方向起到导向作用,使第一限位块上圆形限位槽的中心轴线与被夹持的导管的中心轴线重合,避免导管的端部无法完全进入到圆形限位槽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燕尾块和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燕尾块连接第一限位块,所述燕尾槽与燕尾块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在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一限位块带动燕尾块在燕尾槽内滑动,对第一限位块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使第一限位块上圆形限位槽的中心轴线与被夹持的导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进一步设置:所述圆形限位槽内设有若干个圆形限位分槽,相邻所述圆形限位分槽的内壁与外壁相贴合,且若干个圆形限位分槽的中心轴线均与圆形限位槽的中心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需要扩口的导管外径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将部分圆形限位分槽安装上去或者拆卸下来,使与导管外径相匹配的圆形限位分槽暴露出来,导管的端部能够插入到与其外径匹配的圆形限位分槽内,从而使圆形限位分槽对导管的限位更加稳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工作台通过支撑杆连接有导杆,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背离连接块的一端设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套设在导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通过连接块带动模芯运动时,滑动套在导杆上滑动, 从而对模芯的运动方向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模芯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

进一步设置: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便于导管扩口机的移动,当工作地点发生改变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推动导管扩口机将导管扩口机移动到新的工作地面,与通过人工搬运相比,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夹持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将需要扩口的导管进行夹持,限位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对导管背离冲压装置的一端进行限位,冲压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对导管进行扩口,与通过人工进行扩口相比,能够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2、第一夹持块与第一移动座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夹持块与第二移动座之间可拆卸连接,若进行扩口的管道外径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上分别安装与需要扩口的导管相匹配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使导管扩口机能够应用于不同外径的导管,增大扩口机适用范围;

3、滚轮的设置便于对导管扩口机进行移动,与通过人工搬运相比,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用于体现滑移机构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用于体现“T”形槽与第一移动座之间位置关系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用于体现第一导向构件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圆形限位槽与第一限位块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夹持装置;21、电机;22、丝杠;23、第一移动座;24、第二移动座;25、第一夹持块;26、第二夹持块;3、冲压装置;31、第一气缸;32、连接块;33、模芯;4、限位装置;41、第二气缸;42、第一限位块;5、支架;6、限位杆;7、弧形槽;8、圆形限位槽;9、滑移机构;91、“T”形条;92、“T”形槽;93、第二限位块;10、连接片;11、第一导向构件;111、燕尾块;112、燕尾槽;12、圆形限位分槽;13、导杆;14、支撑杆;15、连接杆;16、滑动套;1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导管扩口机,如图1所示,工作台1、夹持装置2、冲压装置3和限位装置4,工作台1上设有便于移动的滚轮17,夹持装置2、冲压装置3和限位装置4均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夹持装置2处于限位装置4和冲压装置3之间。

夹持装置2能够对需要扩口的导管进行夹持,以便对其进行固定,限位装置4能够对导管的一端进行限位,避免导管在扩口过程中发生位移,冲压装置3在工作状态下对固定好的导管进行扩口,以达到对导管进行扩口的目的,若导管扩口机的工作地点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可以推动导管扩口机使滚轮17滚动,将导管扩口机移动到新的工作地点。

如图2所示,夹持装置2包括电机21、丝杠22、第一移动座23、第二移动座24、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电机21设置在工作台1上,丝杠22通过支架5转动连接于工作台1,电机21连接于丝杠22的一端,丝杠22上设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均通过通孔套设在丝杠22上,通孔内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支架5上设有平行于丝杠22的限位杆6,限位杆6贯穿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限位杆6能够对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进行限位,避免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在移动时发生转动,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夹持块25通过滑移机构9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移动座23,第二夹持块26通过滑移机构9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移动座24,滑移机构9包括“T”形条91、“T”形槽92和第二限位块93,如图3和图5所示,“T”形槽92设置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上,“T”形条91设置在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上,第二限位块93设置在“T”形槽92背离冲压装置3的一端,“T”形槽92与“T”形条91相匹配,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弧形槽7,且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相互贴合时两个弧形槽7形成一个圆形通孔。

在夹持导管时,工作人员根据导管的外径选择与其匹配的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进行安装,将第一夹持块25上的“T”形条91嵌入到“T”形槽92内,使“T”形条91抵触于第二限位块93,将第二夹持块26上的“T”形条91嵌入到“T”形槽92内,使“T”形条91抵触于第二限位块93,完成对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的安装;将导管放在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之间,启动电机21,电机21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丝杠22转动,在丝杠22转动过程中,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分别朝相互靠近方向移动,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分别随着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移动,当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相互贴合时,导管的外壁处于两个弧形槽7形成的圆形通孔内,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将导管夹持住,完成对导管的固定。

如图3所示,冲压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1、连接块32和模芯33,第一气缸31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块32与模芯33连接,模芯33靠近连接块32的一端设有连接片10,连接片10与连接块32之间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且模芯33的中心轴线与圆形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工作台1通过支撑杆14设有导杆13,连接块32上设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背离连接块32的一端设有滑动套16,且滑动套16套设在导杆13上。

在进行扩口之间,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相应尺寸的模芯33,将模芯33上的连接片10与连接块32贴合在一起,并通过螺栓螺母安装在一起,启动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在工作状态通过连接块32带动模芯33运动,在模芯33运动过程中,连接杆15随着模芯33一起运动,滑动套16在导杆13上滑动,从而对模芯33的运动方向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模芯33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

如图1和图6所示,限位装置4包括第二气缸41和第一限位块42,第二气缸41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二气缸41的活塞杆连接第一限位块42,第一限位块42与工作台1之间还设有第一导向构件11,第一导向构件11包括燕尾块111和燕尾槽112,燕尾槽112设置在工作台1上,燕尾块111连接第一限位块42,燕尾槽112与燕尾块111相匹配,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一限位块42朝向夹持装置2的一侧设有圆形限位槽8,圆形限位槽8内设有若干个圆形限位分槽12,相邻圆形限位分槽12的内壁与外壁相贴合,且若干个圆形限位分槽12的中心轴线、圆形限位槽8的中心轴线、模芯33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工作人员根据被夹持导管的外径将部分圆形限位分槽12安装上去或者拆卸下来,使与导管外径相匹配的圆形限位分槽12暴露出来,启动第二气缸41,第二气缸41在工作状态下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一限位块42移动,使燕尾块111在燕尾槽112内滑动,以便对第一限位块42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避免第一限位块42在移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当导管的端部插入到与其外径匹配的圆形限位分槽12内,完成对导管的限位。

实施过程:对导管进行扩口时,工作人员根据导管的外径选择与其匹配的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并将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分别安装在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相应的模芯33,将模芯33安装在连接块32上,安装好模芯33后,工作人员根据被夹持导管的外径将部分圆形限位分槽12安装上去或者拆卸下来,使与导管外径相匹配的圆形限位分槽12暴露出来,将导管放在第一夹持块25和第二夹持块26之间,启动电机21,电机21通过丝杠22带动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分别朝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直至第一移动座23和第二移动座24相互贴合,导管被夹持在两个弧形槽7形成的圆形通孔内,完成对导管的固定。

将导管固定后,启动第二气缸41,第二气缸41带动第一限位块42朝向夹持装置2方向运动,第一限位块42上的圆形限位分槽12随着第一限位块42一起运动,当导管的端部插入到与其外径匹配的圆形限位分槽12内,完成对导管的限位。

将导管进行限位后,启动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带动模芯33朝向导管相向运动,并对导管进行扩口,从而完成对导管进行扩口的目的。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