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反去锐边一体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7155发布日期:2019-01-13 17:5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柔性反去锐边一体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轮毂的加工。



背景技术:

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按安装的轮胎类型,分为无内胎和有内胎轮毂,其气门孔安装设计一般也相应地有¢8-9(图1)和¢10-12(图2)两种。由于在钻孔之后,反面的底部具有锐边,如不清理干净,将影响装配后的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钻头钻孔后,去除所钻孔背面的锐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柔性反去锐边一体钻,包括钻头主体和第一切削刃,第一切削刃设置在钻头主体上,钻头主体上开设轴向的条形豁口,条形豁口经过第一切削刃。

条形豁口使钻头主体的端部开口,并将钻头主体分割成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第一切削刃沿钻头主体的圆周向围绕在所述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上。

所述一体钻对产品进行钻孔时,所述一体钻前进,第一切削刃作用于产品,产品对第一切削刃产生反作用力,迫使钻头主体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合拢。待第一切削刃完成钻孔而穿过所钻孔时,钻头主体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相互远离而恢复原状。后退所述一体钻,第一切削刃的背部作用于所钻孔的背面,所钻孔背面的锐边被去除。在所钻孔对第一切削刃的作用下,钻头主体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合拢,第一切削刃穿过所钻孔,所述一体钻从所钻孔中退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钻头主体上设有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靠近钻头主体的端部,第二切削刃远离钻头主体的端部,第二切削刃的外径大于第一切削刃的外径;所述条形豁口经过第二切削刃。上述改进,使所述一体钻能够适用两种不同孔径的钻孔加工。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钻实现了自动钻孔后,自动去除所钻孔背面的锐边,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无内胎轮毂的示意图;

图2为有内胎轮毂的示意图;

图3为柔性反去锐边一体钻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柔性反去锐边一体钻去除无内胎轮毂上气门孔背面锐边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为柔性反去锐边一体钻去除有内胎轮毂上气门孔背面锐边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放大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0、柔性反去锐边一体钻;10、钻头主体;11、豁口第一段;12、豁口第二段;

20、第一切削刃;

30、第二切削刃;

40、无内胎轮毂;41、无内胎轮毂上气门孔背面的锐边;

50、有内胎轮毂;51、有内胎轮毂上气门孔背面的锐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双工位柔性反去锐边一体钻,包括钻头主体10、第一切削刃20和第二切削刃30。

如图3,钻头主体10上开设轴向的条形豁口,将钻头主体分割成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

如图3,所述条形豁口包括豁口第一段11和豁口第二段12,所述豁口第一段位于钻头主体10的端部,所述豁口第二段衔接所述豁口第一段。所述豁口第一段11的径向尺寸沿钻头主体10的轴向逐渐递减,直至与所述豁口第二段12的径向尺寸相同,所述豁口第二段12的径向尺寸沿钻头主体的轴向无变化。豁口第二段12的轴向长度大于豁口第一段11的轴向长度。

如图3,第一切削刃20和第二切削刃30设置在钻头主体上,相比于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更接近钻头主体10的端部。第一切削刃20加工产品,为第一工位,第二切削刃30加工产品,为第二工位。其中,第二切削刃的外径大于第一切削刃的外径,第一切削刃的外径大于钻头主体的外径尺寸。

如图6,第一切削刃20指向钻头主体10端部的端面呈倾斜状,第一切削刃20背向钻头主体10端部的端面也呈倾斜状。如图8,第二切削刃30指向钻头主体10端部的端面呈倾斜状,第二切削刃30背向钻头主体10端部的端面也呈倾斜状。

如图3,所述豁口第一段11经过所述第一切削刃20和所述第二切削刃30。

实际操作中,第一切削刃20和第二切削刃30中任一切削刃的倾斜状端面接触产品,产品对切削刃的反作用力迫使钻头主体10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合拢,具体地,条形豁口的所述豁口第二段12首先合拢(豁口第二段12的轴向长度大于豁口第一段11的轴向长度有利于所述豁口第二段首先合拢),之后,所述豁口第一段11合拢,如此分段合拢,可提升钻头主体10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合拢时的弹性,也可提高钻头主体10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韧性,进而提升钻头主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钻运用于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气门孔的加工,具体运用于无内胎和有内胎轮毂气门孔的加工。参考图5、图6,所述第一切削刃20用于加工尺寸较小的气门孔,参考图7、图8,所述第二切削刃30用于加工尺寸较大的气门孔,如此,通过自动化识别系统,在不更换加工工具的前提下能自动选择适合当前轮毂加工的切削刃,确保自动化生产线能进行不同产品的混线生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