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烙铁线性恒温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4209发布日期:2018-11-13 21:3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烙铁线性恒温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烙铁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烙铁线性恒温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采用集成电路及微型电子分立元器件的仪器设备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目前,作为生产或维修工作中广泛使用的电烙铁,通常分为内热式和外热式两大类。焊接集成电路及微型电子分立元器件多用内热式电烙铁。由于不同的电子器件的管脚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保障焊接质量就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焊接温度。现有的可调温度电烙铁由于增加了调温功能,其调温设备往往是电烙铁本身价格的数十倍,同时由于被焊接元件管脚种类繁多,在焊接作业时经常需要多种电烙铁头,这样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工具成本,同时作业台面因为要放置多个电烙铁,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20120424.2”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可调温电烙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烙铁发热杆上连接有铜丝,铜丝的一端与电烙铁发热杆紧密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电烙铁发热杆延伸方向呈设定夹角引出做为可调温度焊头工作端。当电烙铁加电时,电烙铁发热杆的热量通过与其接触的铜丝传递到可调温度焊头工作端;可调温度焊头工作端的温度通过调整没有与电烙铁发热杆相接触一端铜丝的长度来调节;所引出的作为可调温度焊头工作端的铜丝越长,可调温度焊头工作端的温度就越低,反之温度越高,从而实现普通电烙铁的可调温功。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实用,能有效提高焊接工作效率,使一把普通电烙铁能适应多种电子元器件的焊接要求。然而,该专利文件中公开的电烙铁调温装置过于简单,且无法精确调温,且该电烙铁无法保证电烙铁保持恒定温度,电烙铁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温度逐渐积累升高的情况,使用者使用该电烙铁时更难把握其温度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可随意调节电烙铁温度,且对应不同的温度档位,可保证烙铁发热芯保持在恒定的温度的电烙铁线性恒温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烙铁线性恒温控制电路,该电路调节方便,控温精准且易于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烙铁线性恒温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有智能控制模块、发热芯、整流模块、调档模块、测温模块和控温模块;智能控制模块中包括有智能控制芯片,测温模块与控温模块均分别与发热芯连接,测温模块、控温模块、调档模块和整流模块均分别与智能控制芯片对应引脚连接。

对于材质、形状确定的电阻,其电阻率与温度呈确定的线性关系,对于确定的电阻,电阻阻值与电阻率也呈线性关系,由此可知,对于确定的单只烙铁,发热芯作为其主要的实现焊接的部件,可视为一个材质、形状确定的电阻,该单只烙铁工作时,发热芯发热,发热芯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线性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外置电源经整流模块调整后,直接向智能控制模块供电,智能控制模块作为智能控制中心,控制整个电路正常工作,使用时,用户利用调档模块,根据不同的焊接需要选择不同的工作档位,档位确定后,测温模块检测发热芯的实时温度,如发热芯的温度低于档位所设定的温度值,则智能控制模块控制调温模块对发热芯加热,将发热芯的温度调高,使其温度达到档位设定的温度值;如发热芯的温度高于档位所设定的温度值,则智能控制模块控制调温模块停止向发热芯供电,使发热芯自然冷却,将发热芯的温度调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智能控制模块为现有技术,所有可以实现本文所描述的逻辑控制功能的智能控制单元均可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

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连接。外置电源经整流模块调整后,转换成为适合智能控制模块使用的电源,智能控制模块可与整个电路使用同一电源,无需使用额外的电源,减小整个电烙铁的体积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

整流模块的包括有第一二极管、分压组件、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外置电源的火线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分压组件的一端连接,分压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外置电源的零线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一电容和分压组件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和外置电源的零线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电容和分压组件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和外置电源的零线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处设置输出端,该输出端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外置电源经第一二极管整流、分压组件分压以及后续电路的进一步整理后,转化成为适合智能控制芯片使用的电源,利用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向智能控制芯片供电,方便快捷。

分压组件包括有复数个分压电阻,复数个分压电阻彼此并联,复数个分压电阻并联后的其中一个公共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个公共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外接电压接入电路后,分压电阻分走大部分的电压,如仅设置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分压,则该较大阻值电阻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整个电烙铁存在烧坏的风险。在本实用新型中分压电阻设置复数个,复数个分压电阻互相并联,这不仅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电阻的发热,也同时保证了整体的分压水平,保证电压调节模块的降压功能。

发热芯有两个引出端,其中一个引出端与控温模块连接,另一个引出端与外置电源的零线连接。发热芯与控温模块和外置电源的零线连接,可利用控温模块对外置电源的通断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发热芯的温度的控制。

测温组件包括有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可调电位器;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发热芯和外置的电源的零线的公共端连接,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依次串联,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发热芯和控温模块的公共端连接,可调电位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与第八电阻并联;其中,第二二极管与第四电阻之间、第四电阻与第五电阻之间,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之间,第七电阻与第八电阻之间均分别设置有引出端,这些引出端均分别与智能控制芯片的对应引脚连接。

其中第二二极管与第四电阻之间的引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的第4引脚连接,第四电阻与第五电阻之间的引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的第5引脚连接,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之间的引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的第11引脚连接,第七电阻与第八电阻之间的引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的第6引脚连接。检测组件中没有电流流过,但存在电压,当检测组件所检测的元器件阻值变化时,检测组件中的电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检测不同引出端的电压并将其与基准电压比较,即可得知所检元器件此时的阻值。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作为两个检测端,发热芯作为被检元器件,发热芯发热时,其电阻随温度线性变化,其阻值变化幅度较大,针对不同量级的阻值,选用不同引出端可更精确地得出测量结果。

控温模块包括有控温晶闸管、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四二极管;控温晶闸管的正极与外置电源的火线连接,控温晶闸管的负极与发热芯的其中一个引出端连接,控温晶闸管的门极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智能控制芯片的对应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控温晶闸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控温晶闸管和第四二极管的公共端连接。控温晶闸管与智能控制芯片连接,当检测组件检测到发热芯的温度过高时,则智能芯片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控温晶闸管关断,切断发热芯与火线之间的连接,将发热芯的温度降下来,如检测组件检测到发热芯的温度过低,则智能芯片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控温晶闸管导通,使火线与发热芯连接供电,将发热芯的温度拉高。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设置该线性恒温控制电路方便使用者对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选择工作档位,智能控制模块根据用户所选择档位对应的温度,随时调控发热芯的温度,以适应不同的焊接场合,同时,测温模块、调温模块与智能控制模块共同工作,可以保证烙铁在使用过程中温度恒定保持在档位温度附近,一方面防止电源持续向发热芯供电使烙铁温度过高干烧,另一方面防止断电时间过长,发热芯温度不足无法满足焊接需求,方便智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烙铁线性恒温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烙铁线性恒温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有智能控制模块、发热芯、整流模块、调档模块、测温模块和控温模块;智能控制模块中包括有智能控制芯片U4,测温模块与控温模块均分别与发热芯连接,测温模块、控温模块、调档模块和整流模块均分别与智能控制芯片U4对应引脚连接。

对于材质、形状确定的电阻,其电阻率与温度呈确定的线性关系,对于确定的电阻,电阻阻值与电阻率也呈线性关系,由此可知,对于确定的单只烙铁,发热芯作为其主要的实现焊接的部件,可视为一个材质、形状确定的电阻,该单只烙铁工作时,发热芯发热,发热芯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线性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外置电源经整流模块调整后,直接向智能控制模块供电,智能控制模块作为智能控制中心,控制整个电路正常工作,使用时,用户利用调档模块,根据不同的焊接需要选择不同的工作档位,档位确定后,测温模块检测发热芯TR1的实时温度,如发热芯TR1的温度低于档位所设定的温度值,则智能控制模块控制调温模块对发热芯TR1加热,将发热芯TR1的温度调高,使其温度达到档位设定的温度值;如发热芯TR1的温度高于档位所设定的温度值,则智能控制模块控制调温模块停止向发热芯TR1供电,使发热芯TR1自然冷却,将发热芯TR1的温度调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智能控制模块为现有技术,所有可以实现本文所描述的逻辑控制功能的智能控制单元均可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

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连接。外置电源经整流模块调整后,转换成为适合智能控制模块使用的电源,智能控制模块可与整个电路使用同一电源,无需使用额外的电源,减小整个电烙铁的体积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

整流模块的包括有第一二极管D4、分压组件、第一电容C5、第二电容C8、第一电阻R14和第二电阻R15;第一二极管D4的正极与外置电源的火线L连接,第一二极管D4的负极与分压组件的一端连接,分压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5的另一端与外置电源的零线N连接,第二电容C8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5和分压组件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容C8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5和外置电源的零线N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4的一端与第二电容R15和分压组件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8和外置电源的零线N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电阻R14和第二电阻R15的公共端处设置输出端,该输出端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外置电源经第一二极管D4整流、分压组件分压以及后续电路的进一步整理后,转化成为适合智能控制芯片U4使用的电源,利用第一电阻R14与第二电阻R15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向智能控制芯片U4供电,方便快捷。

分压组件包括有复数个分压电阻,复数个分压电阻彼此并联,复数个分压电阻并联后的其中一个公共端与第一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另一个公共端与第一电容C5的一端连接。外接电压接入电路后,分压电阻分走大部分的电压,如仅设置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分压,则该较大阻值电阻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整个电烙铁存在烧坏的风险。在本实用新型中分压电阻设置复数个,复数个分压电阻互相并联,这不仅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电阻的发热,也同时保证了整体的分压水平,保证电压调节模块的降压功能。

发热芯TR1有两个引出端,其中一个引出端与控温模块连接,另一个引出端与外置电源的零线N连接。发热芯TR1与控温模块和外置电源的零线N连接,可利用控温模块对外置电源的通断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发热芯TR1的温度的控制。

测温组件包括有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电阻R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11、第七电阻R10、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6和可调电位器VR1;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四电阻的R3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发热芯TR1和外置的电源的零线N的公共端连接,第四电阻R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11、第七电阻R10、第八电阻R9和第九电阻R6依次串联,第九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发热芯TR1和控温模块的公共端连接,可调电位器VR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与第八电阻R9并联;其中,第二二极管D2与第四电阻R3之间、第四电阻R3与第五电阻R5之间,第五电阻R5与第六电阻R11之间,第七电阻R10与第八电阻R9之间均分别设置有引出端,这些引出端均分别与智能控制芯片的对应引脚连接。

其中第二二极管D2与第四电阻R3之间的引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U4的第4引脚连接,第四电阻R3与第五电阻R5之间的引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U4的第5引脚连接,第五电阻R5与第六电阻R11之间的引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U4的第11引脚连接,第七电阻R10与第八电阻R9之间的引出端与智能控制芯片U4的第6引脚连接。检测组件中没有电流流过,但存在电压,当检测组件所检测的元器件阻值变化时,检测组件中的电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检测不同引出端的电压并将其与基准电压比较,即可得知所检元器件此时的阻值。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作为两个检测端,发热芯TR1作为被检元器件,发热芯TR1发热时,其电阻随温度线性变化,其阻值变化幅度较大,针对不同量级的阻值,选用不同引出端可更精确地得出测量结果。

控温模块包括有控温晶闸管KT1、第十电阻R2、第十一电阻R16和第四二极管D1;控温晶闸管KT1的正极与外置电源的火线L连接,控温晶闸管KT1的负极与发热芯TR1的其中一个引出端连接,控温晶闸管KT1的门极与第四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智能控制芯片U4的对应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6的一端与控温晶闸管KT1的负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控温晶闸管KT1和第四二极管D1的公共端连接。控温晶闸管KT1与智能控制芯片U4连接,当检测组件检测到发热芯TR1的温度过高时,则智能芯片U4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控温晶闸管KT1关断,切断发热芯TR1与火线L之间的连接,将发热芯TR1的温度降下来,如检测组件检测到发热芯TR1的温度过低,则智能芯片U4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控温晶闸管KT1导通,使火线L与发热芯TR1连接供电,将发热芯TR1的温度拉高。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设置该线性恒温控制电路方便使用者对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选择工作档位,智能控制模块根据用户所选择档位对应的温度,随时调控发热芯TR1的温度,以适应不同的焊接场合,同时,测温模块、调温模块与智能控制模块共同工作,可以保证烙铁在使用过程中温度恒定保持在档位温度附近,一方面防止电源持续向发热芯TR1供电使烙铁温度过高干烧,另一方面防止断电时间过长,发热芯TR1温度不足无法满足焊接需求,方便智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