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循环的夹具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7573发布日期:2019-01-13 18:00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循环的夹具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循环的夹具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突飞猛进,使得进一步扩大汽车市场的优势和份额,国家也在新能源方面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方面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发展创新,导致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幅攀升。

现有的焊接设备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盖板和连接片焊接效率与市场需求差距明显,除了焊接速度达不到高速要求外,整个设备的结构也是限制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常规的焊接设备在电池盖板焊接完毕后,需要直线传输到下一加工位,无法往复循环运输,占用的空间资源较大,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另外,焊接设备为分别布置的部件,焊接、传输、定位都是分别独立放置,不便同时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循环的夹具回流装置,解决夹具上的电池盖板无法在传输线上往复循环传输,并且无法实现多工作同步进行的问题。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循环的夹具回流装置,所述夹具回流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夹具传输路径的上层推动传输线和下层自动传输线,还包括用于带动夹具做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以及用于推动第一升降机构上的夹具的推动机构,所述上层推动传输线短于下层自动传输线,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推动机构设于下层自动传输线的首端,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于下层自动传输线的尾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夹具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做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支撑板安装在第一升降气缸上。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夹具回流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定位夹具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定位组件移动的第一定位气缸,所述第一定位气缸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并与第一定位组件连接。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凸轮随动器以及与第一凸轮随动器中端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定位气缸的伸缩杆;所述夹具设有与第一凸轮随动器上端相匹配的安装板。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夹具的第二支撑板,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做升降运动的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支撑板安装在第二升降气缸上。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夹具回流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定位夹具的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定位组件移动的第二定位气缸,所述第二定位气缸安装在第二支撑板上并与第二定位组件连接。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凸轮随动器以及与第二凸轮随动器中端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定位气缸的伸缩杆;所述夹具设有与第二凸轮随动器上端相匹配的安装板。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夹具回流装置还包括第三定位机构,所述第三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定位气缸、转轴、连接件、连杆和第三凸轮随动器,所述第三定位气缸设有多个,所述转轴、连接件和第三凸轮随动器分别与第三定位气缸数量一致,所述第三定位气缸连接转轴,所述连杆贯穿转轴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第三凸轮随动器;所述夹具设有与第三凸轮随动器上端相匹配的安装板。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下层自动传输线包括用于承载夹具的齿轮带、用于带动齿轮带转动的转轮和用于驱动转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夹具的下端设有与齿轮带相适应的齿轮部。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用于推动夹具的第一升降机构上的夹具的推动板,以及用于驱动推动板移动的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板安装在推动气缸上。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夹具回流装置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气缸以及安装在缓冲气缸上的油压缓冲器,所述缓冲气缸与夹具在上层推动传输线上的传输路径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自动循环的夹具回流装置,夹具带动电池盖板在上层推动传输线和下层自动传输线上水平传输,并在两端的升降机构进行升降传输,实现自动往复循环,节省了空间资源;在上层推动传输线的电池盖板可进行焊接,在下层自动传输线的电池盖板可以进行清洁、检测、装载配件,多个工作同步进行,提高整体装置的工作效率;另外,还设有多个定位机构,防止夹具在升降传输时产生位移,保证电池盖板的顺利传输,以及防止夹具在焊接过程中产生位移,保证电池盖板能够成功焊接。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具回流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具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具回流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循环的夹具回流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具体地,参考图1,一种自动循环的夹具回流装置,所述夹具回流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夹具传输路径的上层推动传输线1和下层自动传输线2,还包括用于带动夹具做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3和第二升降机构4,以及用于推动第一升降机构3上的夹具的推动机构5,所述上层推动传输线1和下层自动传输线2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上层推动传输线1短于下层自动传输线2,以便于第二升降机构4带动夹具下降后能将夹具放置在下层自动传输线2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和推动机构5设于下层自动传输线2的首端,也是设于上层推动传输线1的邻近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4设于下层自动传输线2的尾端,也是设于上层推动传输线1的邻近处。

其中,参考图3,所述夹具设有朝向两端延伸设置的导向部120。参考图1,当夹具上夹有电池盖板时,通过机械手将夹具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3底端的前一工位;随着下层自动传输线2的运动,所述夹具移动到第一升降机构3的底端;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带动夹具从底端上升到顶端,并与上层推动传输线1的传输路径水平对齐;随后,所述推动机构5推动导向部120,即将夹具推动到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由于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放置有之前进行焊接加工的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亦装载在夹具上,随着推动机构5的推动,位于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的最后一个夹具被推动到第二升降机构4上,而其余还在上层推动传输线1的夹具,焊接装置对夹具上的电池盖板进行焊接操作;所述第二升降机构4带动被推动过来的夹具从顶端下降到底端,并放置在下层自动传输线2上,所述夹具随着下层自动传输线2的运动而运动,到达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底端的前一工位后,机械手将夹具取出,并重复上述操作,放入下一夹有电池盖板的夹具。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上层推动传输线1、第二升降机构4和下层自动传输线2形成矩形的传输路径,带动夹具循环运动,节省了空间资源;另外,所述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的电池盖板可进行焊接,所述下层自动传输线2上的电池盖板可进行回流,在回流过程中可进行清洁、检测以及装载配件等操作,使得多个工作同步进行,极大的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当然,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和第二升降机构4并不仅限于图1所示的垂直运动,亦可以为与垂直线呈一定角度的直线运动,甚至可以多角度的曲线运动;所述上层推动传输线1和下层自动传输线2并不仅限于图1所示的水平运动,亦可以为与水平线呈一定角度的直线运动,甚至可以为多角度的曲线运动。

更具体地,参考图5,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包括用于承载夹具的第一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1呈“L”型,设有支撑夹具的平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31做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气缸32,所述第一支撑板31安装在第一升降气缸32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2驱动第一支撑板31带动夹具做升降运动,主要是为了带动夹具从底端运输到顶端。

参考图4,所述第二升降机构4和第一升降机构3的整体结构一致,所述第二升降机构4包括用于承载夹具的第二支撑板41,所述第二支撑板41呈“L”型,设有支撑夹具的平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4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41做升降运动的第二升降气缸42,所述第二支撑板41安装在第二升降气缸42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42驱动第二支撑板41带动夹具做升降运动,主要是为了带动夹具从顶端运输到底端。

进一步地,参考图5,所述夹具回流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6,所述第一定位机构6包括用于定位夹具的第一定位组件61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定位组件61移动的第一定位气缸62,所述第一定位气缸62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1上并与第一定位组件61连接,在第一定位气缸62的驱动作用下,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将夹具定位在第一支撑板31上,保证夹具在升降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

参考图4,所述夹具回流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7,所述第二定位机构7和第一定位机构6的整体结构一致,所述第二定位机构7包括用于定位夹具的第二定位组件71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定位组件71移动的第二定位气缸72,所述第二定位气缸72安装在第二支撑板41上并与第二定位组件71连接,在第二定位气缸72的驱动作用下,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1将夹具定位在第二支撑板41上,保证夹具在升降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包括第一凸轮随动器611以及与第一凸轮随动器611中端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板612,所述第一连接板612连接第一定位气缸62的伸缩杆;参考图3,所述夹具设有与第一凸轮随动器611上端相匹配的安装板。当夹具随着下层自动传输线2移动到第一支撑板31上时,所述第一定位气缸62驱动第一连接板612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板612带动第一凸轮随动器611移动,所述第一凸轮随动器611卡进安装板,使夹具定位在第一支撑板31上;当第一升降机构3带动夹具到达顶端时,所述第一定位气缸62再次驱动第一连接板612复位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板612带动第一凸轮随动器611复位移动,所述第一凸轮随动器611退出安装板,使夹具不受定位限制。

参考图4,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1包括第二凸轮随动器711以及与第二凸轮随动器711中端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板712,所述第二连接板712连接第二定位气缸72的伸缩杆;参考图3,所述夹具设有与第一凸轮随动器611上端相匹配的安装板;当位于第一升降机构3上的夹具在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被推动时,位于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的最后一个夹具移动到第二支撑板41上时,所述第二定位气缸72驱动第二连接板712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板712带动第二凸轮随动器711移动,所述第二凸轮随动器711卡进安装板,使夹具定位在第二支撑板41上;当第二升降机构4带动夹具到达底端时,所述第二定位气缸72再次驱动第二连接板712复位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板712带动第二凸轮随动器711复位移动,所述第二凸轮随动器711退出安装板,使夹具不受定位限制。

参考图3,所述夹具的底部设有吸嘴,当夹具运动到第一支撑板31或者第二支撑板41上时,通过吸嘴进一步地固定在第一支撑板31或者第二支撑板41上,进一步地加强定位作用。当然,亦可以不通过吸嘴的作用,只通过第一定位机构6和第二定位机构7即可分别实现夹具定位在第一升降机构3和第二升降机构4上。

再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夹具回流装置还包括第三定位机构8,所述第三定位机构8包括第三定位气缸81、转轴82、连接件83、连杆84和第三凸轮随动器130,所述第三定位气缸81设有多个,所述转轴82、连接件83和第三凸轮随动器130分别与第三定位气缸81数量一致,所述第三定位气缸81连接转轴82,所述转轴82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83亦设有通孔,所述连杆84贯穿转轴82和连接件83的通孔,所述连接件83连接第三凸轮随动器130;如此设置的话,能够使得位于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的每一夹具都能对应一个第三定位机构8进行定位。另外,所述夹具设有与第三凸轮随动器130上端相匹配的安装板。当夹具推动到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后,在焊接装置准备对夹具上的电池盖板进行焊接前,所述第三定位气缸81驱动转轴82运动,所述转轴82带动连杆84运动,所述连杆84带动连接件83运动,所述连接件83带动第三凸轮随动器130移动,所述第三凸轮随动器130卡进安装板,使夹具进行定位;当夹具上的电池盖板焊接完毕后,所述第三定位气缸81再次驱动转轴82复位运动,所述转轴82再次带动连杆84复位运动,所述连杆84再次带动连接件83复位运动,所述连接件83再次带动第三凸轮随动器130复位移动,所述第三凸轮随动器130退出安装板,使夹具未收到定位限制,以便后续推动机构5再次推动下一夹具进入上层推动传输线1。

其中,所述第一凸轮随动器611、第二凸轮随动器711和第三凸轮随动器130的顶端尺寸一致,这样夹具上的安装板只设置一个即可,在不同的工位对应相同尺寸的凸轮随动器,即可实现夹具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推动传输线1包括一平面板,所述平面板与推动板51位于同一高度设置,保证推动板51能够成功推动位于第一支撑板31上的夹具到平面板上。

参考图1,所述下层自动传输线2包括用于承载夹具的齿轮带、用于带动齿轮带转动的转轮和用于驱动转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夹具的下端设有与齿轮带相适应的齿轮部110,并且所述夹具定位在第二支撑板41时,所述齿轮部110并不接触第二支撑板41。当第一升降机构3带动夹具下降到下层自动传输线2上时,所述齿轮部110与齿轮带自适应啮合,所述第二定位机构7退出,不为夹具提供定位作用,所述电机驱动转轮转动,所述转轮带动齿轮带转动,所述夹具得以在齿轮带上移动。

由于夹具在循环传输过程中并非固定在上层推动传输线1和下层自动传输线2上,能非常方便取下来进行换型维护,也能根据生产速率快速地增加或减少夹具数量。

参考图4,所述推动机构5包括用于推动夹具的第一升降机构3上的夹具的推动板51,以及用于驱动推动板51移动的推动气缸52,所述推动板51呈“L”型,所述推动板51安装在推动气缸52上。当第一升降机构3带动夹具到达顶端,所述推动气缸52驱动推动板51移动,所述推动板51推动夹具上的导向部120,使得夹具移动到上层推动传输线1。当然,所述推动板51可以不止推动夹具一个工位,位于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的电池盖板均焊接完毕后,所述推动板51可以推动整排夹具,并且所述夹具均一一被第二升降机构4带动到下层自动传输线2上。

再进一步地,参考图4,所述夹具回流装置还包括缓冲机构9,所述缓冲机构9包括缓冲气缸91以及安装在缓冲气缸91上的油压缓冲器92,还包括支架93以及用于阻挡夹具的限位块94,所述油压缓冲器92贯穿限位块94,所述缓冲气缸91安装在支架93上;所述缓冲气缸91与夹具在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的传输路径对应设置,即是说,所述支架93设为一合适高度,所述缓冲气缸91和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的夹具处于同一高度上。由于推动机构5与夹具并没有连接固定,每一个夹具都处于活动状态,当推动机构5推动位于第一升降机构3上的夹具后,导致位于上层推动传输线1上的最后一个夹具由于惯性向后继续移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4上设有限位块94,使夹具能够推动到位后停止移动;但是,为了使夹具平稳停止并且防止夹具长期撞击损坏第二升降机构4,特意设有油压缓冲器92以及缓冲气缸91。所述缓冲气缸91驱动油压缓冲器92,所述夹具撞击油压缓冲器92时起到缓冲作用,当油压缓冲器92行程用完时,所述夹具的冲击力作用在缓冲气缸91上,所述缓冲气缸91起到缓冲作用。当夹具通过第二定位机构7在第二升降机构4上完成定位后,所述缓冲气缸91后退,使夹具顺利下降到下层自动传输线2上。所述缓冲机构9具有双重的缓冲机制,缓冲效果良好,完成缓冲之后缓冲机构9不与夹具接触,特别适用于轴向缓冲后径向运动的场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回流装置整体为双线结构,即是说,所述上层推动传输线1、下层自动传输线2、第一升降机构3、第二升降机构4、推动机构5、第一定位机构6、第二定位机构7、第三定位机构8和缓冲机构9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同时进行夹具回流循环,或者单独进行夹具回流循环,加工效率高,生产效率快,结构紧凑,能更好的利用空间资源生产出高品质的电池盖板。

当然,所述夹具回流装置不仅仅局限于图1中所示的双线结构,亦可以为至少三线以上,只要空间资源足够,即可实现。另外,所述夹具回流装置并不仅仅用于电池盖板,只需更换夹具的类型,使夹具夹紧不同产品,即可实现在夹具回流装置上的夹具回流循环。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