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机外壳焊接用升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9079发布日期:2019-02-10 22:3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盾构机外壳焊接用升降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机外壳焊接用升降架。



背景技术:

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盾构机的外壳直径较大,在加工时需将整圆分割成多瓣圆弧片,再通过焊接工艺将其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外壳的直径较大,因此所采用的圆弧片尺寸也较大,在焊接时不仅需要对内侧拼接缝进行焊接,还需要对外侧拼接缝进行焊接,因此焊接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盾构机外壳焊接用升降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盾构机外壳焊接难度大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可升降的焊接架既可保证焊工的安全,同时也方便焊工对外壳的内外两侧进行焊接,从而降低焊接难度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盾构机外壳焊接用升降架,包括下轨道、立架、升降架本体和上轨道,所述立架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驱动轮和支撑轮,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支撑轮分别位于所述移动座的两端,能够使所述移动座在所述下轨道上水平移动;

所述升降架本体垂直安装在所述立架上,所述升降架本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滚轮,所述升降架本体的下端设置有下支撑滚轮,且所述上支撑滚轮和所述下支撑滚轮的外圆面与所述立架的侧面相贴合,从而使所述升降架本体水平安装在所述立架上;

所述立架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侧安装有链轮,所述驱动轴的中间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有配重,所述链轮的上面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固定连接;

所述立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上轨道,所述上轨道和所述下轨道平行设置,所述立架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板,且所述导向板共有两块,分别位于所述立架的两侧,所述导向板的内侧面与所述上轨道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架上,所述导向轮的外圆面与所述上轨道的侧面滚动连接。

采用上述一种盾构机外壳焊接用升降架,水平移动时,所述驱动轮沿所述下轨道移动,从而推动所述移动座水平前移,使安装在所述立架上的所述升降架本体实现水平移动,将所述升降架本体上焊工转运至所需的焊接位,需要调节焊工在高度方向的位置时,所述驱动轴转动,带动所述滑轮以及两侧的所述链轮转动,从而使所述钢丝绳以及所述链条一端的所述配重上升或下降,来实现所述钢丝绳和所述链条另一端的所述升降架本体的下降或上升。

作为优选,所述下轨道采用工字型钢加工而成,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座为矩形框架式结构,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支撑轮均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移动座的框架中间,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支撑轮的轮面两侧设置有挡边,能够使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支撑轮沿所述下轨道水平滑动,所述驱动轮的其中一侧挡边上设置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立架和所述升降架本体均采用型钢焊接而成,且所述立架的侧面设置有爬梯。

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滚轮和所述下支撑滚轮呈斜角状态分别与所述立架的两侧面滚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架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三焊接位,所述升降架本体的中间设置有第二焊接位,所述第二焊接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焊接位,所述第一焊接位和所述第三焊接位均为伸向所述升降架本体外侧的焊接平台,所述第二焊接位为贯穿所述升降架本体底面的孔洞。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轴有电机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上轨道两端通过立柱固定在地面上。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焊工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转移,从而方便焊工对外壳的不同位置进行焊接;

2、加工成本低,且使用方便,能大大提高焊工的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架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架本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与下轨道连接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下轨道;2、移动座;201、驱动轮;2011、外齿圈;202、支撑轮;203、驱动齿轮;204、驱动电机;3、立架;301、爬梯;302、配重;303、驱动轴;304、滑轮;305、链轮;306、链条;307、钢丝绳;308、导向轮;309、导向板;4、升降架本体;401、上支撑滚轮;402、下支撑滚轮;403、第一焊接位;404、第三焊接位;405、第二焊接位;5、上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构机外壳焊接用升降架,包括下轨道1、立架3、升降架本体4和上轨道5,所述立架3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2,所述移动座2上设置有驱动轮201和支撑轮202,所述驱动轮201和所述支撑轮202分别位于所述移动座2的两端,能够使所述移动座2在所述下轨道1上水平移动;

所述升降架本体4垂直安装在所述立架3上,所述升降架本体4的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滚轮401,所述升降架本体4的下端设置有下支撑滚轮402,且所述上支撑滚轮401和所述下支撑滚轮402的外圆面与所述立架3的侧面相贴合,从而使所述升降架本体4水平安装在所述立架3上;

所述立架3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轴303,所述驱动轴303的两侧安装有链轮305,所述驱动轴303的中间安装有滑轮304,所述滑轮上设置有钢丝绳307,所述钢丝绳307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本体4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307的另一端连接有配重302,所述链轮305的上面设置有链条306,所述链条306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本体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重302固定连接;

所述立架3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上轨道5,所述上轨道5和所述下轨道1平行设置,所述立架3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板309,且所述导向板309共有两块,分别位于所述立架3的两侧,所述导向板309的内侧面与所述上轨道5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板309的另一侧设置有导向轮308,所述导向轮308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架3上,所述导向轮308的外圆面与所述上轨道5的侧面滚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下轨道1采用工字型钢加工而成,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如此设置,便于对下轨道1进行固定。

所述移动座2为矩形框架式结构,所述驱动轮201和所述支撑轮202均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移动座2的框架中间,驱动轮201和支撑轮202用于将移动座2向上顶起,从而使其底部与下轨道1滚动连接,所述驱动轮201和所述支撑轮202的轮面两侧设置有挡边,能够使所述驱动轮201和所述支撑轮202沿所述下轨道1水平滑动,所述驱动轮201的其中一侧挡边上设置有外齿圈2011,所述外齿圈201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啮合的驱动齿轮203,所述驱动齿轮20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204,能够驱动所述驱动齿轮203转动,所述驱动电机20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座2上,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驱动电机204带动驱动齿轮203转动,从而使驱动齿轮203通过外齿圈2011带动驱动轮201转动,从而使驱动轮201沿下轨道1水平移动。

所述立架3和所述升降架本体4均采用型钢焊接而成,如此设置,便于提高升降架的强度,同时降低加工成本,且所述立架3的侧面设置有爬梯3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爬梯301进入升降架本体4上。

所述上支撑滚轮401和所述下支撑滚轮402呈斜角状态分别与所述立架3的两侧面滚动接触,如此设置,便于使上支撑滚轮401和下支撑滚轮402从外侧顶部和内侧底部对升降架本体4进行支撑,从而使升降架本体4保持水平状态。

所述升降架本体4的侧面设置有第三焊接位404,所述升降架本体4的中间设置有第二焊接位405,所述第二焊接位40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焊接位403,所述第一焊接位403和所述第三焊接位404均为伸向所述升降架本体4外侧的焊接平台,所述第二焊接位405为贯穿所述升降架本体4底面的孔洞。

所述驱动轴303有电机驱动,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轴303转动。

所述上轨道5两端通过立柱固定在地面上,如此设置,便于对上轨道5进行固定,从而通过上轨道5对立架3的顶部进行导向。

采用上述结构,水平移动时,所述驱动轮201沿所述下轨道1移动,从而推动所述移动座2水平前移,使安装在所述立架3上的所述升降架本体4实现水平移动,将所述升降架本体4上焊工转运至所需的焊接位,需要调节焊工在高度方向的位置时,所述驱动轴303转动,带动所述滑轮304以及两侧的所述链轮305转动,从而使所述钢丝绳307以及所述链条306一端的所述配重302上升或下降,来实现所述钢丝绳307和所述链条306另一端的所述升降架本体4的下降或上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