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钢折弯组合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1759发布日期:2019-03-27 12:0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钢折弯组合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工装,尤其涉及一种圆钢折弯组合模。



背景技术:

圆钢在使用时,有事需要折弯成对应角度使用,传统的操作手工操作,尺寸大小不一,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表面划伤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圆钢折弯组合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圆钢折弯组合模,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支撑座,支撑座之间设置成型槽,成型槽两侧的支撑座上转动连接前、后两根活动轴,所述前、后两根活动轴位于成型槽的位置上连下R模,上模座位于两个下R模之间的上方,所述上模座下端设置上R模,上模座上方设置用于连接驱动部件的上连接座,所述上R模和下R模上配合圆钢设置圆弧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下模座的支撑座上开设U形槽,所述活动轴两端置于两侧支撑座的U 形槽内。

所述下模座上设置若干支撑座,两两支撑座之间均设置一组下R模,配合的每组下R模上均设置上R模,且每组下R模和上R模的圆弧槽的内径大小不同。

所述上连接座通过夹持部件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上连接座配合夹持部件设置夹持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圆钢折弯组合模,将圆钢置于下R模,驱动部件驱动上R模下降,配合下R模转动,即可使圆钢在180°以内的任意角度的精准折弯,角度折弯精准,无划伤,折弯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圆钢折弯组合模的爆炸图。

图中:1、下模座;11、支撑座;111、U形槽;12、成型槽;13、活动轴; 14、下R模;2、上模座;21、上R模;22、上连接座;221、夹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圆钢折弯组合模,包括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下模座1上设置支撑座11,支撑座11之间设置成型槽12,支撑座11上开设前、后两个U形槽111,支撑座11上U形槽111定位连接活动轴13,且活动轴13 位于成型槽12的位置上连前、后两个下R模14,上模座2位于两个下R模14 之间的上方,上模座2下端设置上R模21,上模座2上方设置上连接座22,上连接座22上设置夹持槽221,上连接座22可配合夹持器将上模座2连接到驱动部件上,将上R模21和下R模14上配合配合圆钢直径设置内径一致的圆弧槽。

下模座1上设置六个支撑座11,且中间的支撑座11左右两侧均开设前、后两个U形槽111,每两个支撑座11之间均连接前、后两根活动轴13,通过活动轴13连接一组下R模14,每组下R模14上方均配合设置对应的上R模 21,且每两组支撑座11之间的下R模14及其上方的上R模2的圆弧槽的内径不同,可加工不同直径的圆钢。

所述圆钢折弯组合模安装使用时,根据待折弯圆钢的直径,放置对应的下 R模14的圆弧槽内,然后驱动部件带动上R模21下降,上R模2的圆弧槽先与圆钢上侧接触,驱动部件带动上R模21继续下降,即可开始折弯圆杆,折弯过程中上R模21活动轴13转动,通过调节驱动部件可精准的控制上R模21 的下降量,从而精准的控制圆钢的折弯量,折弯完成后,驱动部件带动上R模 21上升复位,即可将折弯好的圆钢取下。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