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棒加工的防尘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8726发布日期:2019-04-05 21:2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金属棒加工的防尘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棒加工的防尘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可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现有的模具常由凸模和凹模构成,但模具不使用时,凹模的孔内常常会落入灰尘,会影响制得金属棒的质量,加剧模具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模具凹模的孔中容易落入灰尘,加剧模具的磨损,影响制得的金属棒的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金属棒加工的防尘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金属棒加工的防尘模具,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置有垫板、压动杆和套杆,垫板的底部设置有凸模固定座,凸模固定座内部设置有凸模,套杆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底端设置有底板,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凹模,凹模的顶部接触有挡板,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折形杆,第一折形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折形杆,第二折形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三角块,三角块的底部设置有滑块。

优选的,所述底板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滑块的顶部与三角块胶合固定,且滑块关于三角块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三角块位于压动杆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胶合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杆的一侧胶合固定,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在三角块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形杆的一端与挡板焊接固定,且第一折形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形杆的一端垂直焊接,第二折形杆的一端与连接杆胶合。

优选的,所述顶板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壁与套杆的外壁焊接固定,且套杆的一端插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焊接在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顶板带动压动杆和凸模下移,压动杆使三角块平移,滑块在滑槽中滑动,保持三角块运动的平稳,从而使挡板移动将凹模的孔露出,方便凸模进入凹模,顶板上移,通过弹簧弹力可使三角块恢复原位,挡板挡住凹模的孔,避免进灰,防止金属棒的质量受到灰尘影响,避免模具过度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金属棒加工的防尘模具的结构剖面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金属棒加工的防尘模具的结构剖面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金属棒加工的防尘模具的结构剖面俯视图。

图中:1顶板、2垫板、3凸模固定座、4凸模、5压动杆、6套杆、7固定杆、8底板、9凹模、10挡板、11第一折形杆、12第二折形杆、13连接杆、14三角块、15滑块、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金属棒加工的防尘模具,包括顶板1,顶板1底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垫板2,且顶板1的底部焊接有压动杆5,垫板2的底部设置有凸模固定座3,凸模固定座3内部设置有凸模4,顶板1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壁与套杆6的外壁焊接固定,且套杆6的一端插设有固定杆7,固定杆7焊接在底板8上,底板8开设有滑槽和盲孔,滑槽内设置有滑块15,滑块15设置在盲孔的两侧,底板8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胶合有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与连接杆13的一侧胶合固定,底板8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用于支撑底板8,且底板8的顶部安装有凹模9,凹模9的顶部接触有挡板10,挡板10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折形杆11,第一折形杆11的一端与第二折形杆12焊接,第二折形杆12的一端与连接杆13焊接固定,连接杆13的一端焊接固定有三角块14,三角块14位于压动杆5的正下方,且三角块14的底部胶合有滑块15,滑块15关于三角块1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顶板1的顶部设置有模柄,顶板1通过模柄连接有冲压机床,凸模4安装在凸模固定座3内,垫板2避免凸模4与凸模固定座3脱离,通过顶板1下压,使凸模4和压动杆5下压,压动杆5长度大于凸模4,压动杆5会先下压三角块14,使三角块14移动,从而使滑块15在滑槽中滑动,从而通过连接杆13、第二折形杆12和第一折形杆11带动挡板10运动,从而将凹模9的模具孔露出,方便之后的凸模4下压进入凹模9的孔中,将金属杆制成,压动杆5的底端会插入底板8的盲孔中,当顶板1上移时,压动杆5会逐渐上移,通过弹簧16的弹力,拉动连接杆13,使三角块14恢复原位,将凹模9盖住,避免模具不使用时落入灰尘,影响制得的金属杆的质量,避免模具的过度磨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