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4452发布日期:2019-06-26 00:3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及滚筒式洗衣机安全锁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由多个部件进行组装而成,其中包括触片的组装,现有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的触片是采用人工组装或多台设备分别进行组装,存在组装效率低,成品质量不稳定且产品生产合格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触片自动上料和组装、自动化程度和组装效率高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包括机台、装设在机台上用于运输底壳的主料道,所述主料道的侧边沿其送料方向依次装设有用于将触片进行上料并将触片组装至底壳上的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用于将上盖自动上料并组装至底壳上的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和用于翻转安全锁片成品并将其输送下料的成品翻转下料机构,所述主料道的末端一侧上装设有用于检测安全锁片是否通过高压测试的成品高压检测机构,所述主料道的末端另一侧上装设有用于对不能通过高压测试的不良成品进行卸料的不良成品落料机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包括若干个用于放置触片的治具、用于将治具进行来回传送从而输送触片的触片上料装置、用于将到位的治具进行横向错位的治具错位装置、第一横向驱动装置、第一上下驱动装置、用于将触片一端进行夹取并进行水平旋转的触片夹取旋转装置、用于夹取触片向外弯曲的一侧并将其向上拉平的触片夹取拉平装置、用于将触片与底座相固定的铆压装置、用于检测治具是否到位的治具到位检测光驱和用于检测治具上是否放置有触片的触片上料检测光驱,所述治具错位装置、治具到位检测光驱、触片上料检测光驱分别装设在触片上料装置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上,所述触片夹取旋转装置装设在第一横向驱动装置上,并设置在触片上料装置的出料端上方,所述触片夹取拉平装置装设在触片夹取旋转装置上,并设置在触片上料装置的出料端的上方,所述铆压装置装设在触片夹取拉平装置的一侧,并与主料道上的底壳相对应,所述第一上下驱动装置与触片夹取旋转装置传动连接,从而驱动触片夹取拉平装置的上下运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包括振动盘、上盖组装到位检测光驱、上盖上料装置、用于将到位的上盖进行横向错位的上盖错位装置、用于吸取错位后的上盖并将其组装至主料道的底盖上的上盖吸取装置、用于将组装至底壳上的上盖下压固定的上盖下压装置、第二横向驱动装置和第二上下驱动装置,所述上盖上料装置的进料端与振动盘内部相连通,所述上盖错位装置装设在上盖上料装置的出料端,所述上盖吸取装置装设在第二横向驱动装置上,并设置在上盖上料装置的出料端的上方,所述上盖下压装置装设在上盖吸取装置上,所述上盖组装到位检测光驱装设在上盖吸取装置上,所述第二上下驱动装置与上盖吸取装置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上盖吸取装置的上下运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的前方依次设置有用于检测上一工序中的端子组装是否合格的端子检测机构和将底壳上凸点进行热融以此将端子与底壳相固定的热融机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的后方装设有用于检测触片组装是否合格的触片组装检测机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成品高压检测机构包括成品固定气缸、高压检测头、高压检测设备和第二前后驱动气缸,所述成品固定气缸装设在主料道的末端一侧上,所述高压检测头与高压检测设备相连接,并设置在主料道的前方与到位的成品相对应,所述第二前后驱动气缸与高压检测设备传动连接,从而驱动高压检测头的前后移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不良成品落料机构包括第三横向驱动装置、第七支撑架、横移距离检测光驱、第五上下驱动装置、不良成品夹取装置和不良成品收集箱,所述第七支撑架装设在主料道的末端一侧上,所述第三横向驱动装置装设在第七支撑架上,所述第五上下驱动装置装设在第三横向驱动装置上,所述不良成品夹取装置装设在第三横向驱动装置上,并设置在主料道的上方,所述横移距离检测光驱装设在第七支撑架上,所述第五上下驱动装置与不良成品夹取装置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不良成品夹取装置的上下运动,所述不良成品收集箱设置在不良成品夹取装置的下方。

作为优选的,所述成品翻转下料机构包括第八支撑架、旋转装置和成品吸取吸头,所述第八支撑架装设在主料道末端的另一侧上,所述旋转装置装设在第八支撑架上,所述成品吸取吸头装设在旋转装置上,并设置在主料道的上方,所述旋转装置与成品吸取吸头传动连接,从而带动成品吸取吸头发生旋转。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装设在主料道上的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装设在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的出料口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主料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底壳上料装置、底壳传送装置和成品下料装置,所述底壳上料装置与底壳传送装置之间设置有底壳上升机构,所述底壳上升机构包括第二上下驱动装置和推料装置,所述第二上下驱动装置装设在底壳上料装置与底壳传送装置之间,所述推料装置装设在底壳上料装置的出料口的一侧,并与到位的底壳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包括主料道、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成品翻转下料机构、成品高压检测机构和不良成品落料机构,通过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将触片组装至底壳内部,并通过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将上盖组装至底壳上,完成安全锁片的组装,有效实现触片和上盖的自动上料和组装,自动化程度和组装效率高,且通过成品高压检测机构对组装完成的成品进行检测,不良成品落料机构将组装不合格的产品自动落料,避免最终成品中混入不良成品,有效保证成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主料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的另一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的的另一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端子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热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触片组装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成品高压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不良成品落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成品翻转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的底壳上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滚筒式洗衣机的安全锁片中的触片自动组装机,包括装设在机台1上用于运输底壳的主料道2,主料道2的侧边沿其送料方向依次装设有用于将触片进行上料并将触片组装至底壳上的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用于将上盖自动上料并组装至底壳上的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4、用于翻转安全锁片成品并将其输送下料的成品翻转下料机构5,主料道2的末端一侧上装设有用于检测安全锁片是否通过高压测试的成品高压检测机构6,主料道2的末端另一侧上装设有用于对不能通过高压测试的不良成品进行卸料的不良成品落料机构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机台1、装设在机台1上用于运输底壳的主料道2,主料道2的侧边沿其送料方向依次装设有用于将触片进行上料并将触片组装至底壳上的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用于将上盖自动上料并组装至底壳上的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4、用于翻转安全锁片成品并将其输送下料的成品翻转下料机构5,主料道2的末端一侧上装设有用于检测安全锁片是否通过高压测试的成品高压检测机构6,主料道2的末端另一侧上装设有用于对不能通过高压测试的不良成品进行卸料的不良成品落料机构7,通过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将触片组装至底壳内部,并通过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4将上盖组装至底壳上,完成安全锁片的组装,有效实现触片和上盖的自动上料和组装,自动化程度和组装效率高,且通过成品高压检测机构6对组装完成的成品进行检测,不良成品落料机构7将组装不合格的产品自动落料,避免最终成品中混入不良成品,有效保证成品的合格率。

如图3所示,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包括包括若干个用于放置触片的治具31、用于将治具31进行来回传送从而输送触片的触片上料装置32、用于将到位的治具31进行横向错位的治具错位装置33、第一横向驱动装置34、第一上下驱动装置35用于将触片一端进行夹取并进行水平旋转的触片夹取旋转装置36、用于夹取触片向外弯曲的一侧并将其向上拉平的触片夹取拉平装置37、用于将触片与底座相固定的铆压装置38、用于检测治具31是否到位的治具到位检测光驱39、用于检测治具31上是否放置有触片的触片上料检测光驱310和第一支撑架311,第一支撑架311装设在触片上料装置32出料端的一侧上,治具错位装置33、治具到位检测光驱39、触片上料检测光驱310分别装设在触片上料装置32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上,第一横向驱动装置34装设在第一支撑架311上,第一上下驱动装置35装设在第一横向驱动装置34上,触片夹取旋转装置36装设在第一上下驱动装置35上,并设置在触片上料装置32的出料端的上方,触片夹取拉平装置37装设在触片夹取旋转装置36上,并设置在触片上料装置32的出料端的上方,铆压装置38装设在触片夹取拉平装置37的一侧,并与主料道2上的底壳相对应。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触片上料装置32包括治具输送料道321、治具回传料道322、输送料道驱动电机323和回传料道驱动电机324,治具输送料道321与治具回传料道322并排设置,输送料道驱动电机323与治具输送料道321传动连接,从而驱动治具输送料道321向前运转,带动治具31向前输送到达出料端,回传料道驱动电机324与治具回传料道322传动连接,从而驱动治具回传料道322向后运转,带动治具31向后输送回到上料端。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治具错位装置33包括治具横向推料气缸331、第一安装板332、第一滑轨333、推料板334、治具纵向拉料气缸335、第二安装板336、第二滑轨337和拉料板338,第一安装板332分别横向装设在治具回传料道322的进料端和治具输送料道321的出料端的一侧,治具横向推料气缸331分别装设在相应的第一安装板332上,第一滑轨333分别装设在相应的第一安装板332上,推料板334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滑轨333滑动连接,并与治具回传料道322的进料端和治具输送料道321的出料端上到位的治具31相对应,治具横向推料气缸331与推料板334传动连接,从而驱动推料板334在第一滑轨333上的横向往复运动,从而将治具回传料道322进料端上的治具31推送至治具输送料道321的进料端上,将治具输送料道321的出料端上的治具31推送至治具回传料道322的出料端上。

较佳的,治具回传料道322的进料端和治具输送料道321的出料端上分别装设有治具到位检测光驱39,用于检测治具31是否到达相应位置上,有效保证触片的稳定输送。

第二安装板336分别纵向装设在治具输送料道321进料端和治具回传料道322出料端的一侧,治具纵向拉料气缸335分别装设在相应的第二安装板336上,第二滑轨337分别装设在相应的第二安装板336上,拉料板338分别与相应的第二滑轨337滑动连接,并与治具输送料道321进料端和治具回传料道322出料端上到位的治具31相对应,治具纵向拉料气缸335与拉料板338传动连接,从而驱动拉料板338在第二滑轨337上的纵向往复运动,从而拉动治具31向前走动。

较佳的,治具输送料道321进料端和治具回传料道322出料端的一侧上装设有触片上料检测光驱310,用于检测治具31上是否放置有触片的,保证触片的稳定输送。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第一横向驱动装置34包括第一横向安装板341、第三安装板342、第一横向滑轨343、第一横向滑块344和第一横向驱动气缸345,第一横向安装板341装设在第一支撑架311的上端,第一横向滑轨343装设在第一横向安装板341上,第一横向滑块344与第一横向滑轨343滑动连接,第三安装板342装设在第一横向滑块344上,第一上下驱动装置35装设在第三安装板342上,第一横向驱动气缸345与第三安装板342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三安装板342的前后运动,从而驱动第一上下驱动装置35的前后运动。

第一上下驱动装置35包括第一纵向滑轨351、第一纵向滑块352、第一纵向安装板353和第一上下驱动气缸354,第一纵向滑轨351装设在第三安装板342上,第一纵向滑块352与第一纵向滑轨351滑动连接,第一纵向安装板353装设在第一纵向滑块352上,第一上下驱动气缸351与第一纵向安装板353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一纵向安装板353的上下运动。

触片夹取旋转装置36包括第四安装板361、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旋转气缸363,第四安装板361装设在第一纵向安装板353上,旋转气缸363装设在第四安装板361上,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与旋转气缸363传动连接,并设置在到位的治具31上方,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夹取触片的固定端,旋转气缸363带动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在水平方向上顺时针旋转90度。

触片夹取拉平装置37包括第五安装板371、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和拉平气缸373,第五安装板371装设在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上,拉平气缸373倾斜装设在第五安装板371上,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装设在拉平气缸373上,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夹取触片向外弯曲的一侧,拉平气缸373与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传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在垂直方向上向上旋转,从而将触片向外弯曲的一侧向上拉平至同一水平面上。

铆压装置38包括第二支撑架381和铆压气缸382,所述第二支撑架381装设在主料道2的一侧,所述铆压气缸382装设在第二支撑架381上,并设置在主料道2的上方与底壳相对应。

工作时,触片放置在治具31上,输送料道驱动电机323驱动治具输送料道321转动,带动治具31向前走动,到达治具输送料道321的出料端,治具横向推料气缸331将治具31推动至治具回送料道322的出料端上,第一横向驱动气缸345驱动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和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到达触片的上方,第一上下驱动气缸354驱动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和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向下运动,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夹取触片的固定端,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夹取触片向外弯曲的一侧,第一横向驱动气缸345和第一上下驱动气缸356带动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和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复位,同时,旋转气缸363驱动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和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在水平方向上顺时针旋转90度,拉平气缸373带动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在垂直方向上向上旋转,将触片向外弯曲的一侧向上拉平,第一上下驱动气缸354带动触片向下运动,第一触片夹取夹手362和第二触片夹取夹手372松开,将触片置于底壳相应的位置内,第一上下驱动气缸354复位,铆压气缸382向下压,将底壳内用于对触片进行定位的凸点下压,从而将触片固定在底壳内,实现触片的自动上料和组装。

如图6所示,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4包括振动盘41、上盖组装到位检测光驱42、上盖上料装置43、用于将到位的上盖进行横向错位的上盖错位装置44、用于吸取错位后的上盖并将其组装至主料道的底盖上的上盖吸取装置45、用于将组装至底壳上的上盖下压固定的上盖下压装置46、第二横向驱动装置47、第二上下驱动装置48和第三支撑架49,第三支撑架49装设在上盖上料装置43的出料端的一侧上,第二横向驱动装置47装设在第三支撑架49上,上盖上料装置43的进料端与振动盘41的内部相连通,上盖错位装置44装设在上盖上料装置43的出料端,上盖吸取装置45装设在第二横向驱动装置47上,并设置在上盖上料装置43的出料端的上方,上盖下压装置46装设在上盖吸取装置45上,上盖组装到位检测光驱42装设在上盖吸取装置45上,第二上下驱动装置48与上盖吸取装置45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上盖吸取装置45的上下运动。

具体而言,上盖上料装置43包括上盖上料轨道431和轨道输送电机432,所述轨道输送电机431与上盖上料轨道431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上盖上料轨道431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上盖向前输送。

如图7所示,上盖错位装置44包括上盖错位推料气缸441和上盖放置台442,所述上盖放置台442装设在上盖上料轨道431出料端的一侧,并与出料端相连通,所述上盖错位推料气缸441装设在上盖上料轨道431出料端的另一侧,并与到位的上盖相对应,上盖到达上盖上料轨道431的出料端后,上盖错位推料气缸441推动上盖横向运动到达上盖放置台442上。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第二横向驱动装置47包括第二横向安装板471、第二横向驱动气缸472、第六安装板473、第二横向滑轨474和第二横向滑块475,第二横向安装板471装设在第三支撑架41上,第二横向驱动气缸472和第二横向滑轨474装设在第二横向安装板471上,第二横向滑轨474与第二横向滑块475滑动连接,第六安装板473装设在第二横向滑块475上,第二横向驱动气缸472与第六安装板473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六安装板473在第二横向滑轨474上的前后运动。

第二上下驱动装置48包括第二上下滑轨481、第二上下滑块482、第二上下驱动气缸483和第七安装板484,第二上下滑轨481装设在第六安装板473上,第二上下滑块482与第二上下滑轨481滑动连接,第七安装板484装设在第二上下滑块482上,第二上下驱动气缸483装设在第六安装板473上,并与第七安装板484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七安装板484的上下运动。

上盖吸取装置45包括第八安装板451和上盖吸取吸头452,所述第八安装板451装设在第七安装板484上,所述上盖吸取吸头452装设在第八安装板451的底部,并设置在上盖放置台442的上方,上盖组装到位检测光驱42装设在第八安装板451的顶面,并从第八安装板451的底部伸出。

上盖下压装置46包括下压气缸461、下压杆462和安装台463,安装台463装设在第八安装板451上,下压气缸461装设在安装台463上,下压杆462装设在安装台463的底部,并从第八安装板451的底部伸出与上盖相配合,下压气缸461与下压杆462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下压杆462的上下运动。

工作时,上盖从振动盘41内流出,轨道输送电机432驱动上盖上料轨道431发生转动,带动上盖向前输送,到达上盖上料轨道431的出料端时,上盖错位推料气缸441推动上盖横向运动到达上盖放置台442上,第二横向驱动气缸472驱动上盖吸取吸头452到达上盖上方,第二上下驱动气缸483带动上盖吸取吸头452向下运动,上盖吸取吸头452通过真空吸取上盖放置台442上的上盖,第二上下驱动气缸483复位,第二横向驱动气缸472驱动上盖吸取吸头452到达底壳上方,第二上下驱动气缸483驱动上盖吸取吸头452向下运动,将上盖置于底壳上,下压气缸461驱动下压杆462向下运动,下压上盖,将上盖与底壳相组合固定,实现上盖的自动上料和组装。

如图9和图10所示,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的前方设置依次设置有用于检测上一工序中的端子组装是否合格的端子检测机构8和将底壳上凸点进行热融以此将端子与底壳相固定的热融机构9。

如图9所示,端子检测机构8包括第四支撑架81、第三上下驱动气缸82、第三纵向安装板83、第三上下滑轨84、第三上下滑块85、第九安装板86、第一安装座87、第一检测光驱88和第一检测头89,第四支撑架81装设在机台1上,并设置在主料道2的一侧,第三纵向安装板83装设在第四支撑架81上,第三上下驱动气缸82装设在第三纵向安装板83上,第三上下滑轨84装设在第三纵向安装板83上,第三上下滑块85与第三上下滑轨84滑动连接,第九安装板86装设在第三上下滑块85上,第三上下驱动气缸82与第九安装板86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九安装板86的上下运动,第一安装座87装设在第九安装板86上,第一检测光驱88装设在第一安装座87的左右两侧上,第一检测头89装设在第一安装座87的底部,并与底壳内部的端子相对应,第一检测头89的内部装设有弹簧,第一检测头89上开设有可供第一检测光驱88发出的检测光线通过的开孔。

工作时,组装有端子的底壳输送至第一检测头89的下方,第三上下驱动气缸82驱动第九安装板86向下运动,带动第一检测头89向下运动,下压端子,若端子组装到位,则第一检测光驱88发出的检测光线能够通过第一检测头89上的开孔,若端子组装不到位,则第一检测光驱88发出的检测光线照射在第一检测头89上,无法通过第一检测头89上的开孔。

如图10所示,热融机构9包括第五支撑架91、伺服电机92、传动丝杆93、第二安装座94、加热装置95、加热头96、底壳放置台97和第一前后驱动气缸98,第五支撑架91装设在机台1上,并设置在主料道2的一侧,伺服电机92装设在第五支撑架91上,第二安装座94装设在第五支撑架91的上端底部,传动丝杆93一端与第二安装座94传动连接,另一端与伺服电机92传动连接,伺服电机92驱动传动丝杆93发生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安装座94向下运动,加热装置95装设在第二安装座94上,加热头96装设在加热装置95上,底壳放置台97装设在第五支撑架91的底部上,并设置在加热头96的下方,第一前后驱动气缸98与底壳放置台97传动连接,从而驱动底壳放置台97的前后运动。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95设置为加热棒,当然,也可设置为其他加热装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非本实施例所限。

工作时,通过端子检测机构8的底壳输送至底壳放置台97上,伺服电机92驱动加热头96向下运动,将底壳内用于对端子进行定位的凸点进行热融,从而将端子固定在底壳内。

如图11所示,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的后方装设有用于检测触片组装是否合格的触片组装检测机构10,触片组装检测机构10包括第六支撑架101、第四上下驱动气缸102、第四纵向安装板103、第四上下滑轨104、第四上下滑轨105、第十安装板106、第三安装座107、第二检测光驱108和第二检测头109,第六支撑架101装设在机台1上,并设置在主料道2的一侧,第四纵向安装板103装设在第六支撑架101上,第四上下驱动气缸102装设在第四纵向安装板103上,第四上下滑轨105装设在第四纵向安装板103上,第四上下滑块104与第四上下滑轨105滑动连接,第十安装板106装设在第四上下滑块104上,第四上下驱动气缸102与第十安装板106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十安装板106的上下运动,第三安装座107装设在第十安装板106上,第二检测光驱108装设在第三安装座107的左右两侧上,第二检测头109装设在第三安装座107的底部,并与底壳内部的触片相对应,第二检测头109的内部装设有弹簧,第二检测头109上开设有可供第二检测光驱108发出的检测光线通过的开孔。

工作时,组装有触片的底壳输送至第二检测头109的下方,第四上下驱动气缸102驱动第十安装板106向下运动,带动第二检测头109向下运动,下压触片,若触片组装到位,则第二检测光驱108发出的检测光线能够通过第二检测头109上的开孔,若触片组装不到位,则第二检测光驱108发出的检测光线照射在第二检测头109上,无法通过第二检测头109上的开孔。

如图12所示,成品高压检测机构6包括成品固定气缸61、高压检测头62、高压检测设备63和第二前后驱动气缸,成品固定气缸61装设在主料道2末端的出料口的一侧上,高压检测头62与高压检测设备63相连接,并设置在主料道2的出料口的前方与到位的成品相对应,第二前后驱动气缸与高压检测设备63传动连接,从而驱动高压检测头62的前后移动。

较佳的,主料道2末端的出料口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绝缘体,避免成品进行高压检测时发生漏电,保证检测的安全有效进行。

工作时,当成品输送至主料道2的出料口时,成品固定气缸61从成品的一侧推动成品,将成品固定在主料道2内,第二前后驱动气缸驱动高压检测头62向前运动,高压检测头62与成品上的感应部分相接触以检测其是否导通,检测完成后,第二前后驱动气缸驱动高压检测头62复位。

如图13所示,不良成品落料机构7包括第三横向驱动装置71、第七支撑架72、横移距离检测光驱73、第五上下驱动装置74、不良成品夹取装置75和不良成品收集箱,第七支撑架72装设在主料道2的末端一侧上,第三横向驱动装置71装设在第七支撑架72上,第五上下驱动装置74装设在第三横向驱动装置71上,不良成品夹取装置75装设在第五上下驱动装置74上,并设置在主料道2的上方,横移距离检测光驱73装设在第三横向驱动装置71上,第五上下驱动装置74与不良成品夹取装置75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不良成品夹取装置75的上下运动,不良成收集箱设置在不良成品夹取装置75的下方。

其中,第三横向驱动装置71包括第三横向安装板711、第三横向驱动气缸712、第三横向滑轨713和第三横向滑块714,第三横向安装板711装设在第七支撑架72上,第三横向滑轨713和第三横向驱动气缸712装设在第七支撑架72上,第三横向滑块714与第三横向滑轨713滑动连接,第三横向驱动气缸712与第三横向滑块714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三横向滑块714的前后运动,横移距离检测光驱73装设在第三横向滑块714上,第五上下驱动装置74装设在第三横向滑块714上。

第五上下驱动装置74包括第五纵向安装板741、第五上下滑块742、第五上下滑轨743和第五上下驱动气缸744,第五纵向安装板741装设在第三横向安装板714上,第五上下滑轨743和第五上下驱动气缸744装设在第五纵向安装板741上,第五上下滑块742与第五上下滑轨743滑动连接,第五纵向安装板741与第五上下滑块742传动连接,不良成品夹取装置75装设在第五上下滑块742上。

不良品夹取装置75包括夹手751和夹取气缸752,夹手751装设在夹取气缸752的底部,夹取气缸752装设在第五上下滑块742上,夹取气缸752与夹手751传动连接,从而驱动夹手751的收缩或张开。

工作时,无法通过高压测试的成品停留在主料道2的出料口上,第三横向驱动气缸712驱动夹手751到达不良成品的上方,第五上下驱动气缸744驱动夹手751向下运动,夹取气缸752驱动夹手751抓取不良成品,第五上下驱动气缸744和第三横向驱动气缸712复位,带动夹手751到达不良成品收集箱75的上方,夹取气缸752驱动夹手751松开,将不良成品放置在不良成品收集箱76内。

如图14所示,成品翻转下料机构5包括第八支撑架51、旋转装置52和成品吸取吸头53,第八支撑架51装设在主料道2末端的另一侧上,旋转装置52装设在第八支撑架51上,成品吸取吸头53装设在旋转装置52上,并设置在主料道2的上方,旋转装置52与成品吸取吸头53传动连接,从而带动成品吸取吸头53发生旋转。

其中,旋转装置52包括旋转气缸521和摆手522,旋转气缸521装设在第八支撑架51上,摆手522的旋转端装设在旋转气缸521上,成品吸取吸头53装设在摆手522的固定端上,旋转气缸521与摆手522传动连接,从而驱动摆手522发生转动,带动成品吸取吸头53发生转动。

工作时,通过高压测试的成品停留在主料道2的出料口处,成品吸取吸头53吸取成品后,旋转气缸521驱动成品吸取吸头53翻转180度到达下料处,成品吸取吸头53松开成品,成品进行下料。

其中,还包括装设在主料道2上的除尘机构,除尘机构装设在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的出料口处,对组装有触片的底壳进行吹风除尘,保证成品的干净无灰尘,保证成品的生产质量。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主料道2包括依次设置的底壳上料装置21、底壳传送装置22、成品下料装置23,底壳上料装置21与底壳传送装置22之间设置有底壳上升机构24,底壳上料装置21对底壳进行上料,底壳上升机构24将底壳上升输送至底壳传送料道22上,底壳传送料道22的侧边沿其送料方向依次装设有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4和成品翻转下料机构5,底壳传送料道22的末端出料口一侧上装设有成品高压检测机构6,另一侧装设有不良成品落料机构7,成品翻转下料机构5将成品翻转至成品下料装置23上进行下料。

其中,底壳上料装置21包括底壳上料料道211和第一料道传送电机212,第一料道传送电机212与底壳上料料道211传动连接,从而驱动底壳上料料道211发生转动,带动底壳向前输送。

底壳传送装置22包括底壳传送料道221和料道驱动气缸222,料道驱动气缸222与底壳传送料道221传动连接,从而驱动底壳传送料道221发生转动,带动底壳向前输送。

成品下料装置23包括成品下料料道231和第二料道传送电机232,第二料道传送电机232与成品下料料道231传动连接,从而驱动成品下料料道231发生转动,带动成品进行下料。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底壳上升机构24包括第六上下驱动装置241和推料装置242,第六上下驱动装置241装设在底壳上料料道21的出料口与底壳传送料道22的上料口之间,推料装置212装设在底壳上料料道21的出料口的一侧,并与到位的底壳相对应。

其中,第六上下驱动装置241包括第九支撑架2411、第六上下驱动气缸、第三滑轨、第三滑块和底壳中转台2412,第九支撑架2411装设在底壳上料料道211的出料口与底壳传送料道221的上料口之间,第六上下驱动气缸和第三滑轨装设在第九支撑架2411上,第三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底壳中转台2412装设在第三滑块上,第六上下驱动气缸与第三滑块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三滑块的上下运动,带动底壳中转台2412的上下运动。

推料装置242包括第十支撑架2421、推料气缸2422、第四滑轨2423、第四滑块2424和推块2425,第十支撑架2421装设在底壳上料料道211出料口的一侧,第四滑轨2424与推料气缸2422装设在第十支撑架2421的顶端,第四滑块2424与第四滑轨2423滑动连接,推块2425装设在第四滑块2424的前端,并与到达底壳中转台2415上的底壳相对应,推料气缸2422与第四滑块2424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四滑块2424的前后运动,带动推块2425的前后运动。

工作时,底壳从底壳上料料道211上料输送至底壳中转台2412,第六上下驱动气缸驱动底壳中转台2412上升与底壳传送料道221的进料口相平齐,推料气缸2422驱动推块2425向前运动,推块2425将底壳推送至底壳传送料道221上,底壳传送料道221对底壳进行输送,成品下料料道231对成品进行下料。

设备工作时,底壳从底壳上料料道211进行上料,通过底壳上升机构24输送至底壳传送料道221上,底壳进行端子检测机构8,通过端子检测机构8的检测的底壳输送至热融机构9进行热融,热融后的底壳输送至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的下方,同时,触片从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中输送出来,并将触片组装至底壳上,组装有触片的底壳输送至除尘机构进行吹风除尘,然后通过触片组装检测机构10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的底壳向前输送至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4的下方,同时,上盖从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4中输送出来,并组装至底壳上,至此完成成品的组装,组装完成的成品输送至底壳传送料道221的出料口,并通过高压检测机构6进行高压检测,无法通过高压检测的不良成品通过不良成品落料机构7夹取落料,通过高压检测的成品通过成品翻转下料机构5进行翻转至成品下料料道231上,进行下料,至此完成完整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包括主料道2、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4、成品翻转下料机构5、成品高压检测机构6和不良成品落料机构7,通过触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3将触片组装至底壳内部,并通过上盖自动上料组装机构4将上盖组装至底壳上,完成安全锁片的组装,有效实现触片和上盖的自动上料和组装,自动化程度和组装效率高,且通过成品高压检测机构6对组装完成的成品进行检测,不良成品落料机构7将组装不合格的产品自动落料,避免最终成品中混入不良成品,有效保证成品的合格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放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