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箍加工自动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8559发布日期:2019-04-05 21:2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抱箍加工自动化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抱箍加工自动化模具。



背景技术:

抱箍是用一种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种材料的构件,属于紧固件,广泛用于输电线路等领域。抱箍多数采用模具制作加工,制作抱箍时一般需要下料、冲孔、打字、压弯等工序,所需的模具较多的模具,模具费用高,并且在物料转移和加工上浪费了较多时间,人工费用大,并且不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公告号为CN206597818U一种抱箍加工模具还未能解决材料的自动上料移位和产品的自动脱模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制作抱箍时工序多,加工费用大,未实现全自动化作业的问题,提供一种同步完成冲孔、切断、压弯、打字全过程无人作业的抱箍加工自动化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述抱箍加工自动化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上模板一侧设置有压弯上模;所述上模板另一侧设置有上冲头和上切刀,所属上切刀设置在其中一上冲头的外端;所述下模的下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压弯下模,所属压弯下模与上模板上设置的压弯上模相对应;所述下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上冲头和上切刀相对应的下冲孔模和下切刀,所述压弯下模与下冲孔模的上平面相接且在同一水平上;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推杆架,推杆架上设置推杆,所述推杆连接上推板和下推板,所述上推板设置在下冲孔模的上平面上,所述下推板设置在压弯下模的上平面下侧中部空间。

所述压弯下模与下冲孔模为一整体。

所述下冲孔模上设置有长度限位凸起,目的在于抱箍材料下料更准确。

所述压弯下模或者下冲孔模上设置有字头盒。字头盒内安装字头。

所述压弯下模的两端设置有位移限位凸起,目的在于在上推板推动板材位移时,保障板材平行位移至限定位置。因位移限位凸起设置在压弯下模的两端,板材压弯后板材两端向中间收缩至位移限位凸起约束不到的位置,不影响下推板将加工完成后的抱箍推出压弯下模。

本实用新型所述抱箍加工自动化模具在配合抱箍板材定长送料装置和控制动力推杆使用时,在每次合模前,可将上次合模时在下冲孔模和下切刀上面完成冲孔、下料的半加工品,推至压弯下模上平面上;同时把压弯下模压弯后的抱箍产品推出压弯下模;然后推杆归回原位,送料机构将抱箍板材送至下冲孔模位置,实现抱箍加工合模一次同步完成冲孔、切断、压弯、打字全过程全自动化无人作业,减少抱箍加工成本并提升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下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抱箍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上模板1一侧设置有压弯上模3;所述上模板1另一侧设置有上冲头6和上切刀5,所属上切刀5设置在其中一上冲头6的外端;所述下模的下模板2的一侧设置有压弯下模3,所属压弯下模4与上模板1上设置的压弯上模3相对应;所述下模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上冲头6和上切刀5相对应的下冲孔模8和下切刀7,所述压弯下模3与下冲孔模8的上平面相接且在同一水平上;所述下模板2上设置有推杆架10,推杆架上设置推杆11,所述推杆11连接上推板12和下推板13,所述上推板12设置在下冲孔模8的上平面上,所述下推板13设置在压弯下模3的上平面下侧中部空间。

所述压弯下模与下冲孔模为一整体。

所述下冲孔模8上设置有长度限位凸起14。

所述下切刀7与其在同一端的下冲孔模8为一整体。

所述冲孔下模4上设置有字头盒9。

所述压弯下模3的两端设置有位移限位凸起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