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9370发布日期:2019-04-20 02:2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标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



背景技术:

在PCB板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打标,标识其型号。无论是机械压印、油墨喷码或是激光雕刻等方式,都需要保证PCB可靠固定及定位。现有的PCB标识设备一般采用半自动加工方式,需要由人工在线辅助操作,最主要原因是PCB自动定位、固定效果达不到使用要求,一些真空吸附平台容易造成板边翘起、吸附力差等情形,而一些设置加压装置的平台集成后成本代价高、复杂度大,给控制精度提出很高要求。所以,设备整体占地空间、结构复杂度、自动化程度、加工精度,都是重要的考虑指标。

故,希望研发出一种PCB固定效果好、整机结构简单的标识设备,满足自动化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克服上述问题,提高PCB的吸附效果,优化整机结构,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同时,保证成品质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其包括结构框架及形成的上料区、吸附区、标识区和下料区,上料区、标识区和下料区分别位于吸附区相对而言的左侧、上侧和右侧,结构框架上设置有连通吸附区、标识区的第一导轨以及依次连通上料区、吸附区和下料区的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上滑动架设有吸附平台,第二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移料手臂,移料手臂与吸附平台于吸附区对接,标识区中设置有打标头。

其中,吸附平台包括安装底板和设置于安装底板的正面的吸附面板,吸附面板上散布有若干个真空吸附孔,安装底板上还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压板、移动板,压板位于吸附面板的一侧,且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能够相对于吸附面板上下移动,移动板位于吸附面板的上方,且通过导向机构能够相对于压板平移,移动板上设置有压杆,压杆通过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偏心旋转,从而控制压紧或脱离于吸附面板,安装底板的背面对应第一导轨设置有支撑滑座。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第二驱动缸和传动板,第一驱动缸固定于安装底板的背面,其输出杆朝向安装底板的边缘且与传动板固连,第二驱动缸固定于传动板上,其输出杆朝向安装底板的正面且与压板固连。

其中,压板相对而言位于安装底板的右边,导向机构包括两个直线导轨,两个直线导轨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上边和下边,两个直线导轨上分别设置有滑块,移动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滑块固连,压杆沿着移动板设置,移动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另一端凸起形成固定部,压杆包括转轴部和压体部,压体部平行位于转轴部的一侧,转轴部的一端铰接于固定部上,另一端穿过固定板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其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缸、齿条和传动齿轮,第三驱动缸固定于固定板上,固定板上且与第三驱动缸的输出杆平行地设置有滑槽,齿条滑动设置于滑槽上,齿条通过连接块与第三驱动缸的输出杆传动连接,传动齿轮固设于转轴部的端部上,传动齿轮与齿条配合传动。

其中,移料手臂包括安装滑座、支撑梁和吸料板,安装滑座滑动设置于第二导轨上,支撑梁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滑座上,支撑梁上设置有朝下的升降气缸,吸料板与升降气缸的输出杆驱动连接,吸料板上设置有吸嘴。

其中,移料手臂设置有两个,分为用于对接上料区与标识区的上料手臂以及用于对接标识区与下料区的下料手臂,两个移料手臂分别位于吸附平台的两侧。

其中,上料区和下料区中均设置有活动料车。

其中,结构框架外设置有壳体,壳体上对应上料区、吸附区、标识区和下料区分别设置有柜体安全门。

其中,柜体安全门能够上翻并收纳于壳体的内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采用全自动生产方式,合理布局了结构,将上料区、吸附区、标识区和下料区排布为“T”字形,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吸附区中的吸附平台采用真空吸附和压板整平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产品平整程度,进而提高了成品标识效果,设备整体结构简单,体积相对较小,集成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的吸附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背面视图;

图5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的柜体安全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的柜体安全门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的柜体安全门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至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主要包括结构框架1及形成的上料区2、吸附区3、标识区4和下料区5。

上料区2和下料区5中分别设置有活动料车6,分别用于盛放未打标的产品和打标了的成品。

上料区2、标识区4和下料区5分别位于吸附区3相对而言的左侧、上侧和右侧,结构框架1上设置有连通吸附区3、标识区4的第一导轨101以及依次连通上料区2、吸附区3和下料区5的第二导轨102,第一导轨101上滑动架设有吸附平台7,第二导轨102上滑动设置有移料手臂8,移料手臂8与吸附平台7于吸附区3对接,吸附平台7的两侧设置有遮灰凤琴。

标识区4中设置有打标头401以及定位相机,用于准确进行激光雕刻或者喷码等标识工序。

其中,吸附平台7主要包括安装底板701、吸附面板702、压板703、移动板704和压杆705。

吸附面板702设置于安装底板701上,吸附面板702上散布有若干个真空吸附孔706,特别地,吸附面板702的中心和边缘设置有大号吸附孔,以提高PCB中部和边缘的吸附效果。

安装底板701分为相对而言的的左边、右边、上边、下边、正面和背面,吸附面板702位于安装底板701的正面,压板703位于安装底板701的右边且位于吸附面板702的一侧,移动板704平行地位于压板703地左侧且位于吸附面板702的上方,压杆705固定于移动板704上且沿着移动板704设置,此处具体是沿着移动板704的右边沿设置。安装底板701的背面对应第一导轨101设置有支撑滑座707。

压板703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能够相对于吸附面板702上下移动,实现对吸附面板702上的PCB板单边紧固。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708、第二驱动缸709和传动板710,第一驱动缸708固定于安装底板701的背面,其输出杆朝向安装底板701的边缘(即朝右),且与传动板710固连,第二驱动缸709固定于传动板710上,其输出杆朝向安装底板701的正面(即朝上),且与压板703固连。第一驱动缸708驱动传动板710间接控制压板703少许的左右平移量,而第二驱动缸709控制压板703贴靠或远离吸附面板702。

移动板704通过导向机构能够相对于压板703平移,准确来说,是自安装底板701的右边逐渐移至左边。导向机构包括两个直线导轨711,两个直线导轨711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701的上边和下边,两个直线导轨711上分别设置有滑块905,移动板70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滑块905固连。移动板704稍高于吸附面板702,且留有足够间隙容纳PCB,主要为压杆705提供支撑。

压杆705通过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偏心旋转,从而控制压紧或脱离于吸附面板702上,实现对PCB施压和释压动作。压杆705包括转轴部和压体部,压体部平行位于转轴部的一侧,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缸713、齿条714和传动齿轮715,移动板704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712,第三驱动缸713固定于固定板712上,固定板712上且与第三驱动缸713的输出杆平行地设置有滑槽716,齿条714滑动设置于滑槽716上,齿条714通过连接块与第三驱动缸713的输出杆传动连接,移动板704的另一端凸起形成固定部,压杆705的转轴部的一端铰接于固定部上,另一端穿过固定板712且与传动齿轮715固接,传动齿轮715与齿条714配合传动。通过第三驱动缸713驱动齿轮齿条714转化为压杆705旋转动作,压杆705于移动板704上自PCB的压板703固定侧向另一侧移动,期间保持压杆705始终对PCB施压,达到全板面平整的效果。

另外,安装底板701的上边还设置有若干限位块717,在压住PCB前,可先进行上边贴靠定位,提高定位准确性。若干个限位块717沿着移动板704的移动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凸起的固定部能够无阻碍穿过限位块717,不影响移动板704平移。特别地,限位块717的位置可调,安装底板701上开设有让位口,安装底板701的背面设置有第四驱动缸,其输出杆朝向安装底板701的边缘且固连有连接板,连接板穿过让位口与限位块717固连。通过第四驱动缸驱动连接板可进行限位块717的整体上下微调。

其中,移料手臂8包括安装滑座801、支撑梁802和吸料板803,安装滑座801滑动设置于第二导轨102上,支撑梁802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滑座801上,支撑梁802上设置有朝下的升降气缸804,吸料板803与升降气缸804的输出杆驱动连接,吸料板803上设置有吸嘴。

特别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移料手臂8设置有两个,分为用于对接上料区2与标识区4的上料手臂以及用于对接标识区4与下料区5的下料手臂,确切地说是,将上料料车601上的PCB移至吸附平台7上,以及将吸附平台7上的成品移至下料料车602上,两个移料手臂8分别位于吸附平台7的两侧,以便上下料独立动作,互不影响。

另外,结构框架1外设置有壳体103,以提高标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壳体103上对应上料区2、吸附区3、标识区4和下料区5分别设置有柜体安全门9。

此处的柜体安全门9采用一种能够上翻并收纳于壳体103的内部的结构,以方便开合并降低门体占用空间,柜体安全门9包括对应结构框架1上开放窗口设置的门板901,开放窗口包括相对而言的横框以及与横框相接的两个前框、两个上框,横框与两个前框所在面形成开放窗口,两个前框之间连接有安装梁902,安装梁902间隙位于横框的下方。

门板901的背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杆903,本实施例以两个导杆903示例,每个导杆903的两端分别由固定块904固定,固定块904固定于门板901的背面,导杆903垂直于安装梁902设置,导杆903上滑动设置有滑块905,两端的固定块904对滑块905进行限位。安装梁902上对应两个滑块905设置有两个翻转铰链908,翻转铰链908的两个转动部分别与安装梁902和滑块905固定连接,根据具体情况,优选地,翻转铰链908固定于安装梁902的上表面和滑块905的底面。

两个上框上设置有支撑门板901的托板906,托板906有两个,且对应设置于两个上框上,两个托板906分别位于门板901的两侧,且托板906的底部向内侧延伸有支撑边沿。

两个前框上分别设置有挡块907,门板901遮挡住开放窗口时,由挡块907进行限位。由于关合时有惯性力,可以避免门板901摆动碰倒柜体内部件,保证门板901关合到位。

需要打开门板901时,门板901关闭状态下呈竖直状态遮挡住开放窗口,从门板901的底部施力将门板901翻转90°至水平状态,再将门板901平推直至滑块905触碰到一侧的固定块904,门板901收纳于安装梁902和横框之间,且两侧的托板906托住。需要合上门板901时,将门板901水平抽出直至滑块905触碰到另一侧的固定块904,随后将门板901向下翻转90°,门板901由挡块907抵住,达到关闭状态。

综上,上述的离线全自动标识设备采用全自动生产方式,合理布局了结构,将上料区、吸附区、标识区和下料区排布为“T”字形,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吸附区中的吸附平台采用真空吸附和压板整平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产品平整程度,进而提高了成品标识效果,设备整体结构简单,体积相对较小,集成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