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插压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3032发布日期:2019-05-31 23:05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插压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冷插压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常常需要使用压床设备,将机械设备产品配套的部件压入到机械设备内,比如将机械设备配套部件铆接件压入机械设备内等等。

现有的压床设备配套的机械压紧机构都是通过其自身下端的直杆直接对产品部件上部进行压紧,由于直杆和产品部件之间是刚性接触,没有缓冲,压下时产生的冲击力很大,冲击力的大小不好控制,当压下冲击力量过大时,还可能导致把被压产品部件及产品压坏的可能,而且直杆在下压时无法精确的控制压下的距离,因此容易因下压距离过多、力矩过大导致产品部件及产品的损坏。

基于上述,提供一种能在下压时,能让直杆和产品部件之间有缓冲作用力,防止冲击力过大造成产品压坏,还能在直杆下压时,精确控制直杆向下运动距离和下压力矩的设备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压床设备配套的机械压紧机构,由于直杆和产品部件之间是刚性接触,没有缓冲,压下时产生的冲击力大,有可能把被压产品部件压坏,直杆在下压时无法精确的控制压下的距离,容易因下压距离过多、力矩过大导致产品部件及产品损坏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采用现有成熟的PC机结合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测定的技术,并在压柱杆下端设置有压力弹簧,在压柱杆的上中部横向具有测量杆,在支撑座的右侧端具有压力传感器,当压柱杆在压床设备的动力输出轴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带动压柱杆向下运动对产品部件上部进行下压时,压柱杆经压力弹簧将产品部件压入机械设备内,压力弹簧能起到好的冲击力缓冲作用,防止压柱杆压下时直接和产品部件直接接触,产生的冲击力过大把被压产品部件压坏,压柱杆下压到一定距离,能通过测量杆实时显示下压的距离,还能通过测量杆和压力传感器接触后,经计算机测得压柱杆下压的作用力,从而,当压柱杆下压的距离以及作用力达到计算机内设定的阈值时,操作者就可关闭压床设备的工作电源,防止了压柱杆因下压距离过多、力矩过大导致产品部件损坏的一种冷插压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插压头装置,包括压床设备、压力传感器、PC机,压力传感器两个接线端和PC机的两个信号输入端经USB插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压柱杆、测量杆、支撑座、压力弹簧,支撑座的内部由上至下是空心管状结构,在支撑座的上部左右两侧各有一根方形导向槽,导向槽内部和支撑座内上端相通,压柱杆由下至上套在支撑座内,压柱杆下端中部有一个固定孔,压力弹簧上端套在固定孔内,压力弹簧位于支撑座下端内,压柱杆的上部有一根横向分布具有内螺纹的丝孔,压力弹簧的下端内圈内套有一只下压头,下压头位于支撑座下端内,测量杆的左端具有外螺纹,测量杆横向安装在压柱杆上部右侧,支撑座的右侧端下部有一个固定架,压力传感器的外壳体安装在固定架右侧上,支撑座下端安装在压床设备的前部机架上,压柱杆的上端安装在压床设备的动力输出轴下端。

所述支撑座的内上部内径小于支撑座内下部内径,压柱杆的上部外径小于压柱杆下部外径,支撑座的内上部内径大于压柱杆的上部外径,支撑座内下部内径大于压柱杆的下部外径,压力弹簧以及下压头外径小于支撑座内下部内径。

所述压柱杆的上端位于支撑座上端中部外侧。

所述测量杆的右侧部和压力传感器上端的感应头右侧部由上至下处于同一垂直面。

所述压柱杆的上端有一个方形凸块,方形凸块上端安装在压床设备的动力输出轴下端凹槽内。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外壳体具有外螺纹,固定架右侧由上至下具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把机械设备放在压床设备的前部机架上,机械设备压制点和产品部件位于压柱杆的下端。操作者打开压床设备的电源,压床设备得电工作后,其动力输出轴向下运动,动力输出轴推动压柱杆沿支撑座内部向下运动,压柱杆经压力弹簧下端的下压头将产品部件压入机械设备内,下压的初始阶段,压力弹簧能起到好的冲击力缓冲作用,防止压柱杆压下时和产品部件直接接触,产生的冲击力过大把被压产品部件压坏,压柱杆向下压产品部件时,操作者能实时通过观测到的测量杆下压距离,掌握产品部件压入机械设备压入点内的深度,压柱杆下压到一定距离后,测量杆下部会和压力传感器的感应头接触,此刻压力传感器的感应头感应到的压力会经压力传感器作用传递给PC机,当压柱杆下压的距离以及作用于压力传感器的作用力达到PC机内设定的阈值时,也就是压柱杆达到最大的设定压力时,操作者就可关闭压床设备的工作电源,有效防止了压柱杆因下压距离过多、力矩过大导致产品部件及产品的损坏。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成熟的PC机结合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测定技术,在相关部件共同作用下,能防止压柱杆压下时和产品部件直接接触,产生的冲击力过大把被压产品部件及产品压坏,并防止了压柱杆因下压距离过多、力矩过大导致产品部件及产品损坏。基于上述,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中所示,一种冷插压头装置,包括压床设备、压力传感器1、PC机,压力传感器两个接线端和PC机的两个信号输入端经USB插线连接,还具有压柱杆2、测量杆3、支撑座4、压力弹簧5,支撑座4的内部由上至下是空心管状结构,在支撑座4的上部左右两侧各有一根方形导向槽4-1,导向槽4-1内部和支撑座4内上端相通,压柱杆2由下至上套在支撑座4内,压柱杆2下端中部有一个固定孔,压力弹簧5上端套在固定孔内,压力弹簧5位于支撑座4下端内,压柱杆2的上部有一根横向分布具有内螺纹的丝孔2-1,压力弹簧5的下端内圈内套有一只下压头6,下压头6位于支撑座4下端内,测量杆3的左端具有外螺纹,通过测量杆3左端外螺纹经支撑座的上部右侧方形导向槽4-1旋入压柱杆2上部横向分布丝孔的内螺纹内,把测量杆3横向安装在压柱杆2上部右侧,支撑座的右侧端下部有一个固定架4-2,压力传感器1的外壳体安装在固定架4-2右侧上,支撑座4下端安装在压床设备的前部机架上,压柱杆2的上端安装在压床设备的动力输出轴下端。

图1、2中所示,支撑座4的内上部内径小于支撑座4内下部内径,压柱杆2的上部外径小于压柱杆2下部外径,支撑座4的内上部内径大于压柱杆2的上部外径0.2mm,支撑座4内下部内径大于压柱杆2的下部外径0.2mm,压力弹簧5以及下压头6外径小于支撑座4内下部内径0.2mm。压柱杆2的上端位于支撑座4上端中部外侧。测量杆3的右侧部和压力传感器1上端的感应头右侧部由上至下处于同一垂直面,测量杆3下行时,测量杆3下端会和感应头上部接触。位于支撑座4上部左右两侧方形导向槽4-1的前端由上至下分布有刻度数字。测量杆3的外径小于支撑座上部左右两侧方形导向槽4-1前后两侧的间距0.3mm。压柱杆2的上端有一个方形凸块2-2,方便通过方形凸块2-2把压柱杆2上端安装在压床设备的动力输出轴下端凹槽内。压力传感器1的外壳体具有外螺纹,固定架4-2右侧由上至下具有内螺纹,压力传感器1安装在固定架4-2右侧上后,能经外螺纹沿固定架4-2右侧的内螺纹上下运动。

图1、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把机械设备放在压床设备的前部机架上,机械设备压制点和产品部件位于压柱杆2下端。操作者打开压床设备的电源,压床设备得电工作后,其动力输出轴向下运动,动力输出轴推动压柱杆2沿支撑座4内部向下运动,压柱杆2经压力弹簧5下端的下压头5-1将产品部件压入机械设备内,下压的初始阶段,压力弹簧5被逐渐压缩能起到好的冲击力缓冲作用,防止压柱杆2压下时和产品部件直接接触,产生的冲击力过大把被压产品部件及产品压坏,压柱杆2向下压产品部件时,操作者能实时通过观测到的测量杆3下压距离,结合位于支撑座4上部左右两侧方形导向槽4-1前端由上至下分布的刻度数字,掌握产品部件压入机械设备压入点内的深度,压柱杆2下压到一定距离后,测量杆3下部会和压力传感器1的感应头接触,此刻压力传感器1的感应头感应到的压力会经压力传感器1内部作用传递给PC机,当压柱杆2下压的距离以及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的作用力达到PC机内设定的阈值时(PC机结合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的测定目前应用极其广泛,是现有公知的技术,本新型中,PC机对压力的测定主要起到辅助作用),也就是压柱杆2达到最大的设定压力时,操作者就可关闭压床设备的工作电源,有效防止了压柱杆2因下压距离过多、力矩过大导致产品部件及产品的损坏。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成熟的PC机结合压力传感器1进行压力测定技术,在相关部件共同作用下,能防止压柱杆2压下时和产品部件直接接触,产生的冲击力过大把被压产品部件和产品压坏,并防止了压柱杆2因下压距离过多、力矩过大导致产品部件及产品的损坏。本新型通过调节压力传感器1上端和测量杆3下端的上下间距,能设定压柱杆2下压的距离,进而达到设定下压时,产品部件进入机械设备的压制点内深度的目的。基于上述,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本实用新型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