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支架抓取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4652发布日期:2019-08-16 21:2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支架抓取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支架抓取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得益于市场和政策的推动,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电动汽车中,单个动力电池或电芯大多通过汇流板实现串联或并联以形成电池组,用于提高电池的整体电流以及容量,在电池组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组进行组装,现有的通过人工来对电池组进行运送组装,效率低,且组装过程中,容易产生生产错误,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支架抓取机器人,实现机械完成电池组装器件的抓取和运输,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下支架抓取机器人,包括电控箱和机械手,所述电控箱上设有传送带,所述电控箱内设有PLC以及与所述PLC分别连接的旋转电机和伺服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所述传送带,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所述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在所述电控箱内,所述底座上依次连接有若干转臂,所述转臂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吸盘,所述吸盘连接所述PLC,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所述PLC,所述气缸上设有承台,所述承台设在所述传送带一侧,所述承台上设有定位板,所述传送带一侧对应所述定位板中心的位置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连接所述PLC,所述承台一侧设有定位挡板,所述定位挡板上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分别对应所述吸盘和所述承台,所述顶板对应所述承台一面上设有若干定位针。

优选的,所述转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第三转臂和第四转臂,所述第一转臂连接所述底座,所述转轴设在所述第四转臂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承台之间还设有若干气缸导柱,所述气缸导柱以所述气缸为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上还设有活动承板。

优选的,所述承台上还设有若干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定位针以所述定位板的中心对称设在所述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机器通过机械手配合操作台设计,自动完成组装产品的抓取和运输,避免人工抓取和运输给工人带来的危险和对产品的损伤,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操作台上设置多重定位装置和机械手吸盘配合,完成产品的二次定位,保证了产品组装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电控箱;11.传送带;12.红外传感器;2.底座;21.第一转臂;22.第二转臂;23.第三转臂;24.第四转臂;25.转轴;26.吸盘;3.气缸;31.气缸导柱;4.承台;5.定位板;51.定位挡板;6.顶板;61.定位针;7.活动承板;8.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下支架抓取机器人,包括电控箱1和机械手,电控箱1上设有传送带11,电控箱1内设有PLC以及与PLC分别连接的旋转电机和伺服电机,旋转电机连接传送带11,伺服电机连接机械手,机械手包括底座2,底座2设在电控箱1内,底座2上依次连接有若干转臂,转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臂21、第二转臂22、第三转臂23和第四转臂24,第一转臂21连接底座2,转轴25设在第四转臂24上,转轴25上设有吸盘26,吸盘26连接PLC,底座2上还设有气缸3,气缸3连接PLC,气缸3上设有承台4,底座2与承台4之间还设有若干气缸导柱31,气缸导柱31以气缸3为中心对称设置,辅助气缸进行直线运动。承台4设在传送带11一侧,承台4上设有定位板5,承台4上还设有若干定位块。传送带11一侧对应定位板5中心的位置上设有红外传感器12,红外传感器12连接PLC,承台4一侧设有定位挡板51,定位挡板51上设有顶板6,顶板6分别对应吸盘26和承台4,顶板6对应承台4一面上设有若干定位针61,定位针61以定位板5的中心对称设在顶板6上,保证产品8的定位准确性。进一步的,传送带11上还设有活动承板7,方便产品8传送,辅助吸盘26进行抓取动作。

如图1所示,一种下支架抓取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产品8进入传送带11,传送带11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运送产品,当产品8运送至红外传感器12处,红外传感器12将感应信号传给PLC,PLC控制旋转电机停运,同时启动机械手,机械手带动吸盘26对产品8进行抓取从传送带11放置承台4的定位板5上,此时承台4下的气缸3进行上下运动,将产品8顶至顶板6处,由于顶板6上设有定位针61,通过气缸3运动使产品8进行二次定位,对二次定位好的产品8进行下一步的组装操作,保证组装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