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板专用切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6765发布日期:2019-07-13 08:0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板专用切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板专用切铣刀。



背景技术:

管板专用切铣刀是一种专门对管板,进行打孔作业的刀片,有齿轮外形构造,在高速旋转下切割不锈钢、铁管、铜管、铝管、非金属管材、板材等材料,切铣刀在进行切割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但是现有的切铣刀,由于刀片耐热性不强,在对管板进行加工时,刀片很容易因高温而导致变形。

授权公告号为CN 203843255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切深铣刀,包括刀体,刀体的中心设有螺钉孔,刀体的上端面边缘设有多个修光刃和多个主切削刃,通过,主切削刃设有45°~75°的主偏角,10°~13°的刀刃倾角和14°~18°的大前角,本刀具在刀体上端面设置修光刃和主切削刃,主切削刃用于大进给量切削,修光刃用于精加工,可以提高加工时的加工精度,但是在对管板进行加工时,刀片很容易因高温而导致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板专用切铣刀,解决了在对管板进行加工时,刀片很容易因高温而导致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板专用切铣刀,包括刀体,刀片,后轴,刀体前端组件,所述刀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钉,所述内六角螺钉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右侧卡接有调整螺钉,所述刀片呈“方形”设置在刀体内部,所述刀体的前端卡接有刀体前端组件,所述刀体前端组件的中部卡接有四个刀片组件,且所述四个刀片组件均匀分布在刀体前端组件上,所述刀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后轴,所述后轴的中部卡接有调整杆。

进一步的,所述刀体前端组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孔径测量器,所述孔径测量器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测量器外壳,所述测量器外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包裹外壳,所述红外线包裹外壳的中部卡接有红外线发射器。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刀片压块,且所述刀片压块的右侧宽,左侧窄,呈“梯形”设置在刀片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刀体的中部卡接有偏心锁紧轴,且所述偏心锁紧轴呈“圆柱”型设置,所述偏心锁紧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刀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卡接有内六角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刀体前端组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刀壁,所述刀壁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刀片组件,且所述刀片组件与刀壁互相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后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后轴底盘,所述后轴底盘的中部卡接有顶柱,且所述顶柱呈“方形”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管板专用切铣刀,在内六角螺钉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刀片,刀片的右侧卡接有调整螺钉,该装置采用的刀片,是采用硬合金制成,能耐高温,能在1000度左右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切削性能,且强度很高,刀刃不易磨损,解决了在对管板进行加工时,普通刀片很容易因高温而导致变形的问题。

2、该种管板专用切铣刀,在刀体前端组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孔径测量器,红外线包裹外壳的中部卡接有红外线发射器,通过设置在刀体前端组件的中部的孔径测量器,可以在切铣刀完成对管板加工时,孔径测量器内部的红外线发射器会发射红外线,对刚加工的孔进行测量,起到实时测量及时发现误差的作用,解决了普通切铣刀对孔径无法实时测量的问题。

3、该种管板专用切铣刀,在刀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刀片压块,通过刀片压块可以对刀片进行压实、固定,避免在对管板进行加工作业时,刀片发生偏移,且该装置的刀片压块呈“梯形”设置在刀片上端,这样的设置可以将作用力全部集中在靠近刀片的一侧,提高了刀片的稳定性。

4、该种管板专用切铣刀,在刀体的中部卡接有偏心锁紧轴,偏心锁紧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钉,通过偏心锁紧轴,可以对刀片的中心位置进行调整,避免切铣刀在长时间工作后,刀片发生偏移,对后面的加工作业造成影响,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5、该种管板专用切铣刀,在后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后轴底盘,后轴底盘的中部卡接有顶柱,通过设置在后轴底盘中部的顶柱,可以保证刀片组件与后轴底盘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在进行加工作业时,刀片组件发生松动,且该装置的顶柱“方形”设置,可以增加刀片组件和后轴底盘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刀片组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孔径测量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体;101、外壳;102、内六角螺钉;103、刀杆;104、刀片;105、调整螺钉;106、刀片压块;107、偏心锁紧轴;2、后轴;201、后轴底盘;202、调整杆;203、顶柱;3、刀体前端组件;301、刀壁;302、刀片组件;303、孔径测量器;3031、测量器外壳;3032、红外线包裹外壳;3033、红外线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板专用切铣刀,包括刀体1,刀片104,后轴2,刀体前端组件3,刀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钉102,内六角螺钉10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刀片104,刀片104的右侧卡接有调整螺钉105,刀片104呈“方形”设置在刀体1内部,刀体1的前端卡接有刀体前端组件3,刀体前端组件3的中部卡接有四个刀片组件302,且四个刀片组件302均匀分布在刀体前端组件3上,刀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后轴2,后轴2的中部卡接有调整杆202,该装置采用的刀片104,是采用硬合金制成,能耐高温,能在1000度左右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切削性能,且强度很高,刀刃不易磨损,解决了在对管板进行加工时,普通刀片很容易因高温而导致变形的问题。

进一步的,刀体前端组件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孔径测量器303,孔径测量器30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测量器外壳3031,测量器外壳303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包裹外壳3032,红外线包裹外壳3032的中部卡接有红外线发射器3033,通过设置在刀体前端组件3的中部的孔径测量器303,可以在切铣刀完成对管板加工时,孔径测量器303内部的红外线发射器3033会发射红外线,对刚加工的孔进行测量,起到实时测量及时发现误差的作用,解决了普通切铣刀对孔径无法实时测量的问题。

进一步的,刀片10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刀片压块106,且刀片压块106的右侧宽,左侧窄,呈“梯形”设置在刀片104上端,通过刀片压块106可以对刀片104进行压实、固定,避免在对管板进行加工作业时,刀片104发生偏移,且该装置的刀片压块106呈“梯形”设置在刀片104上端,这样的设置可以将作用力全部集中在靠近刀片104的一侧,提高了刀片104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刀体1的中部卡接有偏心锁紧轴107,且偏心锁紧轴107呈“圆柱”型设置,偏心锁紧轴1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钉102,通过偏心锁紧轴107,可以对刀片104的中心位置进行调整,避免切铣刀在长时间工作后,刀片104发生偏移,对后面的加工作业造成影响,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刀体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外壳101,外壳101的前端卡接有内六角螺钉102,该种切铣刀的外壳101,是采用碳合金制成,质量轻,且耐氧化性很强,可以避免出现生锈的问题,提高了切铣刀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刀体前端组件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刀壁301,刀壁3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刀片组件302,且刀片组件302与刀壁301互相交错设置,通过刀壁301起到对刀体前端组件3进行固定的作用,避免刀体前端组件3在进行加工作业时,因外界的碰撞而导致刀体前端组件3的损坏,且该装置刀片组件302与刀壁301互相交错设置,可以起到使刀片组件302与刀壁30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后轴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后轴底盘201,后轴底盘201的中部卡接有顶柱203,且顶柱203“方形”设置,通过设置在后轴底盘201中部的顶柱203,可以保证刀片组件302与后轴底盘201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在进行加工作业时,刀片组件302发生松动,且该装置的顶柱203“方形”设置,可以增加刀片组件302和后轴底盘201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刀片组件302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过程,首先,通过内六角螺钉102对装置进行整体的固定安装,通过装置内部的刀片压块106可以对刀片104进行压实、固定,避免在对管板进行加工作业时,刀片104发生偏移,该装置采用的刀片104,是采用硬合金制成,能耐高温,能在1000度左右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切削性能,且强度很高,刀刃不易磨损,切铣刀通过高速的转动对管板进行切割,完成切割作业后,通过设置在刀体前端组件3的中部的孔径测量器303,可以在切铣刀完成对管板加工时,孔径测量器303内部的红外线发射器3033会发射红外线,对刚加工的孔进行测量,起到实时测量及时发现误差的作用,偏心锁紧轴107,可以对刀片104的中心位置进行调整,避免切铣刀在长时间工作后,刀片104发生偏移,对后面的加工作业造成影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