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孔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114发布日期:2019-10-19 04:0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侧孔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钣金件的侧壁进行冲孔的侧孔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式各样的物质消费品,而智能垃圾箱就是诸多物质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智能垃圾箱由成千上万的部件构成,其中离不开钣金件。而钣金件一般是由金属板材通过冲压模具进行各种加工而成,因此,离不开冲压模具的使用。

目前,大多数冲压模具的冲头一般都是沿冲压模具的开合方向运动的,因此,冲头只能对金属板材的顶部或底部进行冲孔加工;但是,欲对金属板材例如门框形的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壁进行冲孔加工时,则无法实现。

虽然,市场面上也出现了冲头的运动方向与开合方向相交错的冲压模具,以匹配门框形的安装支架之侧壁的冲孔场合,但是,由于其冲压模具不具有定位机构,或者定位机构定位不全面,例如只对安装支架的上下方向定位或者只对安装支架侧向定位,在冲头冲压安装支架时没对安装支架进行预先压紧,因此无法确保安装支架之侧壁冲孔位置的准确性及冲孔加工的可靠性。

因此,急需要一种确保工件之侧孔的冲孔位置准确性及冲孔加工可靠性的侧孔冲压模具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工件之侧孔的冲孔位置准确性及冲孔加工可靠性的侧孔冲压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用于对门框形的工件之侧壁冲孔,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包括侧冲机构、定位压紧机构、支撑座及相互做开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模组件上,所述侧冲机构沿相对合模方向倾斜或垂直的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下模组件上,所述侧冲机构还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座相对的两侧,所述定位压紧机构安装于所述上模组件上并向下朝向所述支撑座,所述定位压紧机构包括压紧块及若干定位柱,所述压紧块及所述定位柱均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定位柱穿过的穿孔,所述支撑座上还开设有腔口朝向上模组件的收容腔,所述工件套于所述支撑座面对所述上模组件的端部并开设有与所述穿孔对齐的定位孔,所述侧冲机构包括预压滑块及呈滑动地穿置于所述预压滑块上的冲头;所述定位柱在合模时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和穿孔,且所述压紧块沿合模方向压紧工件并呈部分地收藏于所述收容腔内及所述预压滑块沿第一方向压紧工件。

较佳地,所述侧冲机构还包含斜顶固定块、斜顶滑块、第一气弹簧及第二气弹簧,所述斜顶固定块安装于所述上模组件上,所述预压滑块及斜顶滑块各沿第一方向呈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下模组件上,所述预压滑块还沿所述第一方向叠设于所述斜顶滑块的前方并选择性地与所述斜顶滑块紧贴或分开,所述斜顶滑块沿开合方向与所述斜顶固定块相对应,所述第一气弹簧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气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气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斜顶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气弹簧沿所述第一方向穿置于所述斜顶滑块和预压滑块上,所述第二气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预压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气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斜顶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气弹簧恒具有驱使所述预压滑块与所述斜顶滑块相分开的趋势,所述冲头沿交错于开合方向呈滑动地穿置于所述预压滑块上,所述冲头还与所述斜顶滑块顶推配合。

较佳地,所述下模组件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T型导向槽,所述斜顶滑块具有T型导轨,所述T型导轨呈滑动地嵌设于所述T型导向槽内。

较佳地,所述第二气弹簧为两个并呈间隔开的布置,所述冲头位于所述第二气弹簧之间。

较佳地,所述斜顶滑块及斜顶固定块各具有顶推配合的斜面,所述斜面相对开合方向倾斜。

较佳地,所述上模组件沿合模方向依次包含上模板及与所述上模板间隔开布置的下压板,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压板之间还设有若干个第三气弹簧、若干个固定杆及若干个第一缓冲柱,所述第三气弹簧、固定杆及第一缓冲柱各沿合模方向布置,所述固定杆及所述第一缓冲柱分布于所述下压板四周,所述下压板还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

较佳地,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上垫板及下垫板,所述上垫板叠设于所述上模板下方,所述下垫板叠设于所述上垫板及所述下压板之间,所述第三气弹簧呈围绕所述上垫板及所述下垫板的四周的布置,所述定位柱及所述压紧块固定于所述下垫板上并同时穿置于所述下压板及所述支撑座。

较佳地,所述斜顶固定块安装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斜顶固定块及所述上模板之间穿设有定位平键。

较佳地,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之间,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分别固定于上模组件及下模组件的导向座及穿置于导向座内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沿合模方向布置,所述导向组件分布于所述上模组件的四周。

较佳地,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位于上模组件及下模组件之间的第二缓冲柱及位于所述支撑座上表面的第三缓冲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借助支撑座固定安装于下模组件上从而使得门框形的工件能够支撑于支撑座上;借助侧冲结构沿相对合模方向倾斜或垂直的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于下模组件上且还位于支撑座的相对的两侧,故合模时,侧冲机构沿着第一方向滑动以对支撑座上的工件进行侧向冲孔。借助定位压紧机构,在进行冲孔之前,又由于定位压紧机构包括定位柱及压紧块,支撑座设有穿孔,公件开设有与穿孔对其的定位孔,借助定位柱依次穿过定位孔及穿孔从而对工件定位防止偏移,再借助压紧块对工件进行压紧,从而使得工件于支撑座上被压紧固定,从而减少侧向冲孔的不可靠性及不准确性。又由于支撑座上设有收容腔,故当压紧块压紧工件后呈部分地收藏于收容腔内,有利于增加对压紧块的稳定性,防止压紧块在冲压过程中产生晃荡而放松对工件的压紧。又由于侧冲机构还包括预压滑块,借助预压滑块对工件的侧向进行定位压紧,故而增强对工件的定位效果。故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确保工件之侧孔的冲孔位置准确性及冲孔加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冲出侧孔的工件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去掉上模座、下模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去掉上模座、下模座及前后导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侧孔冲压模具去掉上模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去掉上下模座、导向组件、前后导向组件、第二缓冲柱及下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侧孔冲压模具之支撑座及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侧孔冲压模具之侧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侧冲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100冲出侧孔201后的工件200,侧孔201分别位于工件200的两侧壁202上。

请参阅图2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100包括侧冲机构1、定位压紧机构2、支撑座3、导向组件4、前后导向组件5、缓冲组件6及相互做开合的上模组件7与下模组件8。支撑座3固定安装于下模组件8上,侧冲机构1沿相对合模方向倾斜或垂直的第一方向滑动安装于下模组件8上,侧冲机构1还分别位于支撑座3相对的两侧,定位压紧机构2安装于上模组件7上并向下朝向支撑座3,支撑座3用于为工件200提供支承。导向组件4及前后导向组件5各位于上模组件7及下模组件8之间。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2至图6,上模组件7沿合模方向依次包含上模板71、上垫板72、下垫板73及下压板74,借助上模板71及下压板74之间设有上垫板72及下垫板73,从而使得上模板71与下压板74呈间隔开的布置,从而减少合模过程中对下压板74的不良影响,如振荡、加速下压板74的损坏等。较优的是,上模板71与下压板74之间还设有六个第三气弹簧75及四个固定杆76,借助固定杆76连接上模板71及下压板74,借助第三气弹簧75使得下压板74向下压紧工件200的瞬间得到缓冲,避免工件200被压坏或者避免下压板74受损。第三气弹簧75、固定杆76各沿合模方向布置。固定杆76分布于下压板74四周。第三气弹簧呈围绕上垫板及下垫板的四周的布置。下压板74还位于支撑座3的上方,借助下压板74进而在合模时压紧位于支撑座3上的工件200。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还包括叠设于上模板71上方的上模座9及安装垫10,当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去掉上模座9及安装垫10,故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2至图6,下模组件8包括下模板81及安装于下模板81上方的支撑台82。具体地,支撑座3固定安装于下模板81的中间,支撑台82对称地位于支撑座3的两侧。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100还包括下模座11及安装垫12,当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去掉下模座11及安装垫12,故不以此为限。具体地,侧冲机构1滑动地安装于支撑台82上,故侧冲机构1还分别位于支撑座3相对的两侧。较优的是,上模座9及下模座11上各设有若干条T形槽91、111,T形槽91、111沿上模座9的宽度方向布置,所有T形槽91、111沿上模座9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安装垫10、12上设有与T形槽91、111相对应的U形缺口101、121,借助T形槽91、111及U形缺口101、121,能从而将上模组件7安装于上模座9上或将下模组件8安装于下模座11上,方便快速拆装。

请参阅图6及图7,定位压紧机构2安装于上模组件7上并向下朝向支撑座3。定位压紧机构2包括压紧块21及若干定位柱22,压紧块21及定位柱22均沿上下方向布置,支撑座3上开设有用于供定位柱22穿过的穿孔31,支撑座3上还开设有腔口朝向上模组件7的收容腔32。具体地,定位柱22及压紧块21固定安装于下垫板73上并同时穿置于下压板74及支撑座3。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工件200套于支撑座3面对下压板74并开设有与穿孔31对齐的定位孔203,定位柱22在合模时依次穿过定位孔203及穿孔31以定位工件200,压紧块21沿合模方向压紧工件200并呈部分地收藏于收容腔32内,故借助定位柱22对工件200进行定位,借助压紧块21对工件200进行压紧固定,从而实现对支撑200在合模方向的夹紧固定,防止工件200在进行侧面冲孔的过程中产生晃动或者移位,避免造成冲孔位置不准确及不可靠。

请参阅图6、图8及图9,侧冲机构1包含斜顶固定块1a、斜顶滑块1b、预压滑块1c、冲头1d、第一气弹簧1e及第二气弹簧1f。斜顶固定块1a安装于上模板71上,预压滑块1c及斜顶滑块1b各沿相对合模方向倾斜的第一方向呈滑动地安装于支撑台82上。具体地,支撑台82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布置的T型导向槽821,斜顶滑块1b具有T型导轨1b1,T型导轨1b1呈滑动地嵌设于T型导向槽821内。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预压滑块1c及斜顶滑块1b各沿相对合模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呈滑动地安装于支撑台82上,故不以此为限。预压滑块1c还沿第一方向叠设于斜顶滑块1b的前方并选择性地与斜顶滑块1b紧贴或分开,预压滑块沿第一方向压紧工件。斜顶滑块1b沿开合方向与斜顶固定块1a相对应,第一气弹簧1e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一气弹簧1e的第一端与支撑台82连接,第一气弹簧1e的第二端与斜顶滑块1b连接,第二气弹簧1f沿第一方向穿置于斜顶滑块1b和预压滑块1c上,第二气弹簧1f的第一端与预压滑块1c连接,第二气弹簧1f的第二端与斜顶滑块1b连接,第二气弹簧1f恒具有驱使预压滑块1c与斜顶滑块1b相分开的趋势,冲头1d沿交错于开合方向呈滑动地穿置于预压滑块1c上,冲头1d还与斜顶滑块1b顶推配合。具体地,第二气弹簧1f为两个并呈间隔开的布置,冲头1d位于第二气弹簧1f之间,第二气弹簧1f的数量不以此为限。斜顶滑块1b及斜顶固定块1a各具有顶推配合的斜面1b2、1a1,斜面1b2、1a1相对开合方向倾斜。斜顶固定块1a及上模板71之间穿设有定位平键13,借助定位平键13使得斜顶固定块1a开合模时的位置更加精确,防止斜顶固定块1a因冲压的振荡而偏移。

借助斜顶固定块1a、斜顶滑块1b、预压滑块1c、冲头1d、第一气弹簧1e及第二气弹簧1f及的配合,故在合模过程中,由斜顶固定块1a顶推斜顶滑块1b连动预压滑块1c、第二气弹簧1f和冲头1d三者一起朝工件200之侧壁202的方向滑移,而第一气弹簧1e处于压缩状态;当预压滑块1c抵接于工件200的侧壁202上时,此时由于工件200的侧壁202对预压滑块1c的抵挡而压缩第二气弹簧1f,从而允许斜顶滑块1b继续滑动,直到斜顶滑块1b顶推冲头1d在工件200之侧壁202上冲击侧孔为止;在开模过程中,由于第一气弹簧1e及第二气弹簧1f各处于受压缩状态,故由第一气弹簧1e驱使斜顶滑块1b连同预压滑块1c和第二气弹簧1f一起滑动;当斜顶滑块1b脱离与斜顶固定块1a顶推配合时,此时的第二气弹簧1f使斜顶滑块1b与预压滑块1c相互分开,为下一次的冲压做准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100同时借助侧冲机构1在工件200之侧壁202上冲孔前先对工件200之侧壁202进行预压,有效地防止工件200之侧壁202位置的窜动,从而确保工件200之侧壁202冲孔位置的精准性及冲孔加工可靠性。故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100借助定位压紧机构2及侧冲机构1,从而在侧冲前进行全方位的定位夹紧,从而减小侧冲的错误率,从而提高侧冲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请参阅图2至图5,导向组件4位于上模板71及下模板81之间。导向组件4包括分别固定于上模板71及下模板81的导向座41及穿置于导向座41内的导向轴42,导向轴42沿合模方向布置,导向组件4分布于上模板71的四周。借助导向组件4,有利于上模组件7朝向下模组件8滑移时的方向的准确性,避免上模组件滑移时偏移,从而减少加工误差。

请参阅图2至图5,前后导向组件5位于上模板71及下模板81之间。前后导向组件5于后模板81上呈一前一后的间隔开分布。前后导向组件5包括固定安装于下模板上的固定座51及沿合模方向滑设于固定座51上的滑杆52。具体地,滑杆52为四棱柱,固定座51具有与滑杆的外形轮廓匹配的V形开口511,下压板74具有与滑杆52的外形轮廓匹配的V形槽741。借助前后导向组件5,防止下压板74向下滑移过程中发生前后方向的移位。

请参阅图5及图8,缓冲组件6包括第一缓冲柱61、第二缓冲柱62及第三缓冲柱63,第一缓冲柱61、第二缓冲柱62及第三缓冲柱63各沿合模方向布置。第一缓冲柱61位于上模板71及下压板74之间并分布于下压板74之四周,第二缓冲柱62位于上模板71及下模板81之间并分布于下模板81之四周,第三缓冲柱63位于支撑座3上表面并分布于支撑座3四周。故借助缓冲组件6,从而减少合模过程及侧冲工作中因振荡产生的移位问题以及保护好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100中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提高冲孔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100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100借助支撑座3固定安装于下模组件8上从而使得工件能够支撑于支撑座3上;借助侧冲机构1沿相对合模方向倾斜或垂直的第一方向滑动安装于下模组件8上且还位于支撑座3的相对的两侧,故合模时,侧冲机构1沿着第一方向滑动以对支撑座3上的工件进行侧向冲孔。借助定位压紧机构2,在进行冲孔之前,又由于定位压紧机构2包括定位柱22及压紧块21,支撑座3设有穿孔31,借助定位柱22穿过穿孔31从而对工件定位防止偏移,再借助压紧块21对工件进行压紧,从而使得工件于支撑座3上被压紧固定,从而减少侧向冲孔的不可靠性及不准确性。又由于支撑座3上设有收容腔,故当压紧块21压紧工件后呈部分地收藏于收容腔32内,有利于增加对压紧块21的稳定性,防止压紧块21在冲压过程中产生晃荡而放松对工件的压紧。又由于侧冲机构1还包括预压滑块1c,借助预压滑块1c对工件的侧向进行定位压紧,故而增强对工件的定位效果。故本实用新型的侧孔冲压模具100确保工件之侧孔的冲孔位置准确性及冲孔加工可靠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