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6312发布日期:2019-11-01 21:3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



背景技术:

贴片电容金属支架的材料为铁镍合金,生产工艺为将料带预镀锡后洁净冲压,再清洗后包装出货。目前在生产时,现有模具的摆块与插刀的接触面积仅小,导致插刀磨损很快,易产生较大的间隙引起折弯角度不稳,摆块的受力点离成型位置距离较远,成型力度不足,摆块折弯的角度受冲床下死点的波动影响较大。上述原因导致角度散差达3°,而产品要求折弯角度公差为0到-2°,因此导致量产时产品的成品率较低,而铁镍合金预镀锡料带价格昂贵,导致产品的利润远远达不到预期。故需对模具结构进行改善,降低产品的角度散差,才能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实现顺利量产并实现利润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从而提出的一种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提高摆块的折弯稳定性,延长插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方依次连接有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及脱料板,所述下模座上方依次连接有下垫板及下模板,所述上夹板中间部位上装配有第一插刀和第二插刀,所述脱料板中间位置设有摆块组件,所述第一插刀和第二插刀穿过所述止挡板设于所述摆块组件的两侧,所述下模板中间位置设有下折弯入子,所述下折弯入子位于所述摆块组件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摆块组件包括摆块基座,所述摆块连接在所述摆块基座上,所述摆块与所述摆块基座衔接处还设有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摆块通过铰链连接在所述摆块基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刀和第二插刀的底端均设有斜口,所述第一插刀和第二插刀对称设于所述摆块的两侧,所述摆块呈梯形,所述第一插刀和第二插刀的斜口分别与梯形状所述摆块的两斜边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刀和第二插刀的斜口与垂直线的夹角为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刀和第二插刀均通过螺丝装配在所述上夹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螺丝与所述上夹板之间还设有压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其有益效果在于:减小插刀与摆块的接触角度,增加插刀与摆块的接触面积,再相同工况下可提高插刀的使用寿命,且摆块在垂直向下的分力大大减小,提高摆块的使用寿命;在冲床下压死点高度波动相同的情况下,可有效减少摆块的波动,提高摆块的折弯稳定性;摆块的受力中心更低,使折弯力度更大,成型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包括上模座1及下模座2,上模座1下方依次连接有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及脱料板5,下模座2上方依次连接有下垫板6及下模板7,上夹板3中间部位上装配有第一插刀8和第二插刀9,第一插刀8和第二插刀9均通过螺丝10装配在上夹板3上,螺丝10与上夹板3之间还设有压板11。脱料板5中间位置设有摆块组件,第一插刀8和第二插刀9穿过止挡板4设于摆块组件的两侧,下模板7中间位置设有下折弯入子12,下折弯入子12位于摆块组件正下方。

本实施例的摆块组件包括摆块基座13,摆块14通过铰链连接在摆块基座13上,摆块14与摆块基座13衔接处还设有复位弹簧15。第一插刀8和第二插刀9的底端均设有斜口,第一插刀8和第二插刀9的斜口与垂直线的夹角为5°,第一插刀8和第二插刀9对称设于摆块14的两侧,摆块14呈梯形,第一插刀8和第二插刀9的斜口分别与梯形状摆块14的两斜边相平行。

本实施例的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在使用时,当冲床滑块带动上模座向下运动使脱料板接触下模板,摆块基座压紧材料,上模座继续下行插刀接触摆块推动摆块向中间摆动,推动材料折弯至滑块下行至下死点,完成折弯后,冲床滑块上行带动上模座上行,插刀上行离开摆块,摆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两侧复位,上模座继续上行,带动脱料板上行至冲床滑块回至上死点,完成一个动作循环。

本实施例的高稳定高寿命摆块模具,通过减小插刀与摆块的接触角度,增加插刀与摆块的接触面积,再相同工况下可提高插刀的使用寿命,且摆块在垂直向下的分力大大减小,提高摆块的使用寿命;在冲床下压死点高度波动相同的情况下,可有效减少摆块的波动,提高摆块的折弯稳定性;摆块的受力中心更低,使折弯力度更大,成型更稳定。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