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及气保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1250发布日期:2019-09-25 01:19阅读:2083来源:国知局
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及气保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及气保焊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CO2气保焊机送丝机与主机之间需要实现多种控制,因此控制线根数较多,一般6-14条,如六线制CO2气保焊送丝机构中,控制线缆就包括送丝速度控制线、电磁阀控制线、焊接电压控制线、控制公共地线、枪开关控制a线及枪开关控制b线,所有控制信号及电源均在焊接电源生成,未进行隔离且控制线数量较多。

上述设计会导致很多问题,如可靠性差,线缆过在长距离作业中拉扯容易折断或接触不良;抗干扰能力差,主机与送丝机的共用控制地,控制地之间并未进行隔离处理,非常容易受到共模干扰的影响。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及气保焊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送丝机与主机控制线数量过多且送丝机与主机控制信号未隔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及气保焊机,所述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包括设置于送丝机内的第一隔离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第二隔离电源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及设置于主机的供电电路、信号检测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通过主线缆及第一控制线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与所述信号检测电路通过第二控制线连接;其中,

所述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送丝机供电;

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电路的电压为所述控制电路及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提供隔离电源;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在枪开关被按下时进行送丝速度控制及电磁阀控制,并为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提供开启电压;

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电压时为所述信号产生电路提供隔离电源;

所述信号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的电压信号产生PWM信号;

所述信号检测电路,用于将所述PWM信号转换成直流的电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电压信号反映所述PWM信号的大小及有无,以使主机通过识别所述电压信号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端通过主线缆与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控制线与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端还接第二隔离电源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包括整流器、第一三端稳压器、第二三端稳压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其中,

所述整流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第三端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整流器的第四端经所述第一电容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整流器的第四端还与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还经所述第二电容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及所述枪开关分别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三电容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的公共端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送丝机控制电路及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送丝机控制电路与所述枪开关及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送丝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位器及送丝电机;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枪开关及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三端与所述送丝电机的正极连接,所述送丝电机的负极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及电磁阀;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枪开关及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二变压器、第三三端稳压器及MOS管;其中,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经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复位端连接;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放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经所述第四电容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保持时间端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触发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触发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接地端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控制电压端经所述第六电容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源端与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五电容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MOS管的源极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还经所述第七电容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四端接第二隔离电源地;

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及第三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接第二隔离电源地;

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产生电路连接,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还经所述第九电容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的公共端接第二隔离电源地。

优选地,所述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及第二电位器;其中,

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复位端经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放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保持时间端与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触发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触发端与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触发端还经所述第十一电容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接地端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控制电压端经所述第十二电容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输出端经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信号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源端与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经所述第十电容接第二隔离电源地;

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光耦合器、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三电容、第一跟随器及第二跟随器;其中,

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产生电路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端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入负极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四端经所述第十三电阻与第一电源连接;

所述第十四电阻与所述第十三电容并联后第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与所述第十三电容并联后第二端接主机控制电源地;

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入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入正极还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入负极与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入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机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入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还经所述第十六电阻接主机控制电源地;

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入负极接主机控制电源地,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机的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气保焊机,所述气保焊机包括如上所述的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

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送丝机内的第一隔离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第二隔离电源电路及信号产生电路,设置在主机内的供电电路及信号检测电路;供电电路与第一隔离电源电路通过主线缆及第一控制线连接,信号产生电路与信号检测电路通过第二控制线连接;通过第一隔离电源电路在送丝机处单独建立隔离电源,并通过第二隔离电源电路中的变压器及信号检测电路中的光耦实现送丝机控制信号与主机控制信号隔离,消除了共模干扰的影响,提高了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送丝机与主机之间仅通过主线缆及二根控制线连接,简化了线缆数量,避免线缆过多导致在长距离作业中出现故障,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包括设置于送丝机内的第一隔离电源电路200、控制电路300、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信号产生电路500及设置于主机的供电电路100、信号检测电路600;所述供电电路100与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200通过主线缆及第一控制线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500与所述信号检测电路600通过第二控制线连接;其中,所述供电电路100,用于为所述送丝机供电;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200,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电路100的电压为所述控制电路300及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提供隔离电源;所述控制电路300,用于在枪开关S1被按下时进行送丝速度控制及电磁阀控制,并为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提供开启电压;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电压时为所述信号产生电路500提供隔离电源;所述信号产生电路50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的电压信号产生PWM信号;所述信号检测电路600,用于将所述PWM信号转换成直流的电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电压信号反映所述PWM信号的大小及有无,以使主机通过识别所述电压信号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分体式CO2气保焊机是通过送丝机来控制送丝速度、电磁阀通断、主机输出有无及主机输出电压的,且送丝机需要主机提供电源来供给控制电路工作,同时送丝机需要将这些信号传输给主机,以使主机产生相应动作。通常送丝机与主机之间有6~14根线,分别用于送丝速度控制、电磁阀控制、焊接电压控制、控制公共地及枪开关控制等,由于送丝机在操作时,需要与主机有较长距离,线缆过多容易导致接触不良等故障,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稳定性,而通过本实施例设计,送丝机与主机之间只需要一根主线缆,两根控制线即可实现所有控制信号的传输,解决了控制线数量较多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通过在送丝机内设置第一隔离电源电路200,将主机的供电电源与送丝机进行隔离,由第一隔离电源电路200独立为送丝机供电,使送丝机实现独立控制,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另外,通过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的设计,可以为信号产生电路500提供隔离电源,信号产生电路500在隔离电源及周围电路的协同下产生PWM信号,再经过信号检测电路600中的光耦将PWM信号传送至主机,而由于光耦有隔离作用,故同时实现了送丝机控制信号与主机控制信号的隔离。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隔离电源电路在送丝机处单独建立隔离电源,并通过第二隔离电源电路中的变压器及信号检测电路中的光耦实现送丝机控制信号与主机控制信号隔离,消除了共模干扰的影响,提高了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送丝机与主机之间仅通过主线缆及二根控制线连接,简化了线缆数量,避免线缆过多导致在长距离作业中出现故障,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参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100包括第一变压器T1;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通过主线缆与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200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控制线与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200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还接第二隔离电源地。

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器T1为27V工频变压器,为送丝机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电路200包括整流器UR、第一三端稳压器U1、第二三端稳压器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其中,所述整流器UR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UR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器UR的第三端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整流器UR的第四端经所述第一电容C1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整流器UR的第四端还与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还经所述第二电容C2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及所述枪开关S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三电容C3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连接,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公共端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应理解的是,三端稳压器主要有两种,一种输出电压是固定的,称为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另一种输出电压是可调的,称为可调输出三端稳压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在线性集成稳压器中,三端稳压器只有三个引出端子,具有外接元件少,使用方便,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

在具体实现中,主机中第一变压器T1通过主线缆和第一控制线给送丝机供AC27V交流电,此电在送丝机内经过整流器UR整流和第一电容C1滤波后再经过第一三端稳压器U1产生+24V稳压电源,+24V再经过第二三端稳压器U2产生+12V稳压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300包括送丝机控制电路310及电磁阀控制电路320;所述送丝机控制电路310与所述枪开关S1及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320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320与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连接。

具体地,所述送丝机控制电路31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位器VR1及送丝电机B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枪开关S1及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32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位器VR1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位器VR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位器VR1的第三端与所述送丝电机B1的正极连接,所述送丝电机B1的负极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应该理解的是,当枪开关S1按下后,送丝电机B1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位器VR1得到电压和电流,从而进行转动,第一电位器VR1是送丝机上的送丝速度电位器,可以调节送丝快慢。

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320包括第二二极管D2及电磁阀B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枪开关S1及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电磁阀B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B2的第二端接第一隔离电源地。

应该理解的是,当枪开关S1按下后,电磁阀B2可通过第二二极管D2得到电压和电流,从而吸合送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包括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二变压器T2、第三三端稳压器U3及MOS管Q1;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控制电路300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经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的复位端RESET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的放电输出端DISCHG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经所述第四电容C4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的保持时间端THOLD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的触发端TRIG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的触发端TRIG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的接地端GND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的控制电压端CVOLT经所述第六电容C6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的输出端OUT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的电源端VCC与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五电容C5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还经所述第七电容C7接第一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四端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及第三三端稳压器U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U3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产生电路500连接,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U3的输出端还经所述第九电容C9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U3的公共端接第二隔离电源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为一个反激开关电源,此电源的有无直接受枪开关S1控制,当枪开关S1按下后,控制电路300为第二隔离电源电路400提供开启电压,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通过第三二极管D3及第三电阻R3得到启动信号,并通过第二变压器T2为信号产生电路500提供隔离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产生电路500包括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及第二电位器VR2;其中,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复位端RESET经所述第八电阻R8与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放电输出端DISCHG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保持时间端THOLD与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触发端TRIG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触发端TRIG与所述第二电位器V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触发端还经所述第十一电容C11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接地端GND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控制电压端CVOLT经所述第十二电容C12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输出端经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信号检测电路600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的电源端VCC与所述第三三端稳压器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经所述第十电容C10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第二电位器V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VR2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位器VR2为输出电压电位器,可用来调节PWM脉宽。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光耦合器OC、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三电容C13、第一跟随器U5A及第二跟随器U5B;其中,所述光耦合器OC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产生电路500连接,所述光耦合器OC的第二端接第二隔离电源地,所述光耦合器OC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U5A的输入负极连接,所述光耦合器OC的第四端经所述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一电源15V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与所述第十三电容C13并联后第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OC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与所述第十三电容C13并联后第二端接主机控制电源地;所述第一跟随器U5A的输入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15V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器U5A的输入正极还与所述第一跟随器U5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器U5A的输入负极与所述第二跟随器U5B的输入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器U5A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机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15V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跟随器U5B的输入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还经所述第十六电阻R16接主机控制电源地;所述第二跟随器U5B的输入负极接主机控制电源地,所述第二跟随器U5B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机的控制器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PWM方波通过第二控制线使光耦合器OC按方波占空比发光,从而使光耦合器OC次级得到同样占空比的PWM信号,此信号与送丝机隔离,光耦合器OC次级的方波信号会被第十四电阻R14及第十三电容C13滤波成平均电压,在A处产生平缓的电压信号,此电压信号高低与PWM占空比成线性关系,占空比越高,此电压信号越高,无PWM,则A处无电压,此电压被第一跟随器U5A跟随后形成电压给定信号参与主机输出电压控制,同时A处电压与第二跟随器U5B输入负极的一个最低动作参考电压做比较,在第二跟随器U5B输出端输出主机输出开关信号,当无PWM时第二跟随器U5B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主机无电压输出,当有PWM时第二跟随器U5B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主机有电压输出。

以下,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第一变压器T1通过主线缆和第一控制线给送丝机供电,此电在送丝机中被稳压成24V稳压电源及12V稳压电源,为送丝机内各电路供电。当枪开关S1被按下后,送丝电机B1转动并通过第一电位器VR1调节送丝速度,电磁阀B2也吸合送气,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通过第三二极管D3及第三电阻R3接收到启动信号,反激第二变压器T2为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供电,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产生PWM信号,此信号经光耦合器OC传输后得到同样占空比的PWM信号,实现了送丝机控制信号与主机控制信号的隔离,PWM信号经滤波后会产生平缓的电压信号,通过第一跟随器U5A可以检测输出电压的大小,通过第二跟随器U5B可以检测出主机是否有电压输出,以使主机对输出电压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隔离电源电路在送丝机处单独建立隔离电源,并通过第二隔离电源电路中的变压器及信号检测电路中的光耦实现送丝机控制信号与主机控制信号隔离,消除了共模干扰的影响,提高了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送丝机与主机之间仅通过主线缆及二根控制线连接,简化了线缆数量,避免线缆过多导致在长距离作业中出现故障,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气保焊机,所述气保焊机包括如上所述的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所述气保焊机的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的电路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气保焊机采用了上述两线制气保焊机连接电路的技术方案,因此所述气保焊机具有上述所有的有益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