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带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3284发布日期:2019-11-19 21:3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带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带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不锈钢带是超薄不锈钢板的延伸物,主要是满足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其广泛应用于高技术产业、it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附加值高,但轧制工艺难以掌握,因为在初次轧制后不锈钢带内部会产生内应力,这样就影响了精轧出来的效果,对成品的成形也有较大影响,不同的成品对硬度的要求不同,这样又加大了轧制工艺难度,生产效率低,成材率不高。

为了去除轧制后产生的应力,多数采用退火工艺,然而,退火工艺涉及多个阶段的温度控制,现有的不锈钢带的生产系统难以正确执行,无法保证钢带力学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带的生产系统,能够正确执行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曲线,保证钢带力学性能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带的生产系统,包括:

用于将不锈钢带进行冷轧处理的冷轧段,所述冷轧段包括6-8个冷轧机,所述冷轧段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活套;

与冷轧段连接,用于将不锈钢带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段,所述退火段为退火炉,所述退火炉包括加热机构、空冷机构、水冷机构和干燥机构;

与退火段连接,用于将不锈钢进行酸洗处理的酸洗段,所述酸洗段包括用于对不锈钢带进行电解处理的第一电解槽,以及用于对不锈钢带进行三级酸洗处理的酸洗槽;

其中,所述退火炉设有至少7套板温计,至少3套板温计安装在加热机构中,至少2套板温计安装在空冷机构中、至少1套板温计安装在水冷机构的入口处,至少1套板温计安装在干燥机构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冷轧段包括:

上料装置,用于将1.0~6.0mm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上卷;

与上料装置连接的激光焊接机,用于对不同卷不锈钢带坯料进行激光焊接;

与激光焊接机连接的入口活套;

与入口活套连接的第一冷轧机,用于将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一道次冷轧;

与第一冷轧机连接的第二冷轧机,用于将第一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二道次冷轧;

与第二冷轧机连接的第三冷轧机,用于将第二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三道次冷轧;

与第三冷轧机连接的第四冷轧机,用于将第三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四道次冷轧;

与第四冷轧机连接的第五冷轧机,用于将第四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五道次冷轧;

与第五冷轧机连接的第六冷轧机,用于将第五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六道次冷轧;

与第六冷轧机连接的清洗机,用于将第六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清洗;

与清洗机连接的出口活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退火炉的长度为200-240m,不锈钢带的传输速度为160-220m/min,所述退火炉设有至少7套板温计,包括第一板温计、第二板温计、第三板温计、第四板温计、第五板温计、第六板温计和第七板温计;

所述第一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90-10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580-620℃;

所述第二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15-12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080℃;

所述第三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35-14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100-1160℃;

所述第四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50-15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950-980℃;

所述第五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80-188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400-460℃;

所述第六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00-21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180℃;

所述第七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10-22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7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空冷段,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之间的空冷段,不锈钢带的冷却速率>50℃/s;

所述第二板温计和第三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加热段,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之间的加热段,不锈钢带的加热速率维持在8-12℃/s。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空冷机构包括第一空冷单元、第二空冷单元、第三空冷单元、第四空冷单元、第五空冷单元、第六空冷单元、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

所述第一空冷单元和第二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180000-22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80-20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三空冷单元和第四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50000-28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10-14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五空冷单元和第六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40000-26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80-10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30000-25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60-85℃,压力为140-160dapa。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空冷单元和第二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三空冷单元和第四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五空冷单元和第六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酸洗段包括:

对不锈钢带进行电解处理的第一电解槽,所述第一电解槽的介质为na2so4溶液;

与第一电解槽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第一次酸洗处理的第一酸洗槽,第一酸洗槽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一酸洗槽设有第一加料机构和第一排废机构,所述第一加料机构注入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一排废机构排出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一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

与第一酸洗槽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第二次酸洗处理的第二酸洗槽,第二酸洗槽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二酸洗槽设有第二加料机构和第二排废机构,所述第二加料机构注入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二排废机构排出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二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

与第二酸洗槽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第三次酸洗处理的第三酸洗槽,第三酸洗槽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三酸洗槽设有第三加料机构和第三排废机构,所述第三加料机构注入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三排废机构排出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三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

与第三酸洗槽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漂洗的漂洗设备;

与漂洗设备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烘干的烘干设备;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带的生产系统,包括用于将不锈钢带进行冷轧处理的冷轧段,用于将不锈钢带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段以及用于将不锈钢进行酸洗处理的酸洗段,结构合理,节省空间,可实现生产的连续进行,生产效率高,制得的钢带力学性能稳定,具体如下:

(1)本实用新型生产系统可以对1.0~6.0mm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冷轧处理,该冷轧处理是全连续式不锈钢六连轧,生产效率高,成材率高,吨钢生产成本低,具有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入口和出口分别设有入口活套和出口活套,该活套为六层大活套,可以大大节省生产空间,并保证机组连续作业,实现生产的连续进行。

(3)本实用新型退火炉设有至少7套板温计,通过设定板温计布置的位置,它能够精准的测量钢带的实际温度,并依据钢带实际的温度来调整炉温设定和速度设定,保证热处理工艺的正确执行,确保钢带力学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带的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带的冷轧段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六道冷轧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带的退火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板温计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带的酸洗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带的生产系统,包括:

用于将不锈钢带进行冷轧处理的冷轧段100,所述冷轧段包括6-8个冷轧机,所述冷轧段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活套;

与冷轧段100连接,用于将不锈钢带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段200,所述退火段200为退火炉,所述退火炉包括加热机构、空冷机构、水冷机构和干燥机构;

与退火段200连接,用于将不锈钢进行酸洗处理的酸洗段300,所述酸洗段300包括用于对不锈钢带进行电解处理的第一电解槽,以及用于对不锈钢带进行三级酸洗处理的酸洗槽;

其中,所述退火炉设有至少7套板温计,至少3套板温计安装在加热机构中,至少2套板温计安装在空冷机构中、至少1套板温计安装在水冷机构的入口处,至少1套板温计安装在干燥机构中。

本实用新型退火炉设有至少7套板温计,通过设定板温计布置的位置,它能够精准的测量钢带的实际温度,并依据钢带实际的温度来调整炉温设定和速度设定,保证热处理工艺的正确执行,确保钢带力学性能稳定。

具体的,如图2、3所示,所述冷轧段100包括:

上料装置1,用于将1.0~6.0mm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上卷;

与上料装置1连接的激光焊接机2,用于对不同卷不锈钢带坯料进行激光焊接;

与激光焊接机2连接的入口活套3;

与入口活套3连接的第一冷轧机4,用于将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一道次冷轧;

与第一冷轧机4连接的第二冷轧机5,用于将第一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二道次冷轧;

与第二冷轧机5连接的第三冷轧机6,用于将第二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三道次冷轧;

与第三冷轧机6连接的第四冷轧机7,用于将第三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四道次冷轧;

与第四冷轧机7连接的第五冷轧机8,用于将第四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五道次冷轧;

与第五冷轧机8连接的第六冷轧机9,用于将第五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第六道次冷轧;

与第六冷轧机9连接的清洗机10,用于将第六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清洗;

与清洗机10连接的出口活套11;

不锈钢带坯料通过上料装置1、激光焊接机2、入口活套3进行物料的输入,经过第一冷轧机4、第二冷轧机5、第三冷轧机6、第四冷轧机7、第五冷轧机8、第六冷轧机9、清洗机10进行冷轧处理,并通过出口活套11输出,再进行烘干、清洗、退火、电解、酸洗、拉矫平整,得到厚度为0.2~4mm的不锈钢带成品。

所述第一冷轧机4、第二冷轧机5、第三冷轧机6、第四冷轧机7、第五冷轧机8和第六冷轧机9串联布置,用于一次性轧制不同厚度的不锈钢带。

结合图2,所述入口活套3为至少六层大活套,所述至少六层大活套沿着竖直方向布置,其作用是在机组运行过程中贮存和保持一定的带钢量,以保证工艺段的带钢运行速度。入口活套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维持足够活套量以待入口段设备减速运行或停机时放套,保证工艺段运行速度恒定。

出口活套11为至少六层大活套,所述至少六层大活套沿着竖直方向布置,出口活套布置在机组的出口,其作用是在卷取停机过程中贮存一定的活套带钢量,以保证轧机段的带钢运行速度。出口活套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维持很少的活套量。

因此,所述入口活套3和出口活套11提高了生产车间的空间利用率,而且,保证机组连续作业,实现生产的连续进行。所述入口活套3的张力为40~50kn,所述出口活套11的张力为20~50kn,可以保证不锈钢带的稳定传输。

如图4、5所示,所述退火段200为退火炉,包括:

加热机构21、空冷机构22、水冷机构23和干燥机构24,其中,所述加热机构21包括入口密封段211、预热区212、加热区213和出口密封段214,所述入口密封段211和出口密封214段将预热区212、加热区213封装为一封闭机构,所述加热区213设有加热喷嘴,所述加热喷嘴喷出火焰对不锈钢带进行加热处理,并产生烟气。

具体的,所述退火炉的长度为200-240m,不锈钢带的传输速度为160-220m/min,所述退火炉设有至少7套板温计,包括第一板温计、第二板温计、第三板温计、第四板温计、第五板温计、第六板温计和第七板温计;

所述第一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90-100m处,安装位置为图5所示的区域a,用于将温度控制在580-620℃,实现第一阶段的加热控制;

所述第二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15-125m处,安装位置为图5所示的区域b,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080℃,实现第二阶段的加热控制;

所述第三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35-145m处,安装位置为图5所示的区域c,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100-1160℃,实现第三阶段的加热控制;

所述第四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50-155m处,安装位置为图5所示的区域d,用于将温度控制在950-980℃,实现第一阶段的空冷控制;

所述第五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80-188m处,安装位置为图5所示的区域e,用于将温度控制在400-460℃,实现第二阶段的空冷控制;

所述第六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00-210m处,安装位置为图5所示的区域f,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180℃,实现水冷控制;

所述第七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10-220m处,安装位置为图5所示的区域g,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70℃,实现干燥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定板温计布置的位置,它能够精准的测量钢带的实际温度,并依据钢带实际的温度来调整炉温设定和速度设定,保证热处理工艺的正确执行,确保钢带力学性能稳定。

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空冷段,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之间的空冷段,不锈钢带的冷却速率>50℃/s,可以避免不锈钢带出现晶间敏化的现象。

所述第二板温计和第三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加热段,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之间的加热段,不锈钢带的加热速率维持在8-12℃/s,保证晶相组织全部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应力达到了稳定值。

如图4所示,所述空冷机构2包括第一空冷单元221、第二空冷单元222、第三空冷单元223、第四空冷单元224、第五空冷单元225、第六空冷单元226、第七空冷单元227和第八空冷单元228,所述第一空冷单元221、第二空冷单元222、第三空冷单元223、第四空冷单元224、第五空冷单元225、第六空冷单元226、第七空冷单元227和第八空冷单元228依次对不锈钢带通过空气进行冷却处理。

所述第一空冷单元221和第二空冷单元222的排烟流量为180000-22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80-20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三空冷单元223和第四空冷单元224的排烟流量为250000-28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10-14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五空冷单元225和第六空冷单元226的排烟流量为240000-26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80-10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七空冷单元227和第八空冷单元228的排烟流量为230000-25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60-85℃,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一空冷单元221和第二空冷单元222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三空冷单元223和第四空冷单元224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五空冷单元225和第六空冷单元226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七空冷单元227和第八空冷单元228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如图6所示,所示酸洗段300包括:

对不锈钢带进行电解处理的第一电解槽31,所述第一电解槽31的介质为na2so4溶液;

与第一电解槽31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第一次酸洗处理的第一酸洗槽32,第一酸洗槽32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一酸洗槽32设有第一加料机构321和第一排废机构322,所述第一加料机构321注入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一排废机构322排出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一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

与第一酸洗槽32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第二次酸洗处理的第二酸洗槽33,第二酸洗槽33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二酸洗槽33设有第二加料机构331和第二排废机构332,所述第二加料机构331注入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二排废机构332排出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二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

与第二酸洗槽33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第三次酸洗处理的第三酸洗槽34,第三酸洗槽34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三酸洗槽34设有第三加料机构341和第三排废机构342,所述第三加料机构341注入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所述第三排废机构342排出预设量的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三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

与第三酸洗槽34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漂洗的漂洗设备35;

与漂洗设备35相连接,对不锈钢带进行烘干的烘干设备36。

不锈钢带的铁鳞层部分由铁基氧化物组成,可以通过电解工艺有效去除。酸洗在硫酸钠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工艺使用直流电源。电解液除鳞是通过中性导体系统带钢阳极和阴极交替极化的结果。因此,不锈钢带通过第一电解槽31,可以去除fe2o3、nio和cr2o3,相应的金属离子(fe3+、cr3+、ni2+)通过水解作用在中性溶液中形成氢氧化物,即溶解的铁鳞、铁离子和一部分镍和铬离子以氢氧化物污泥的形式沉淀,同时,形成铬酸盐。电解酸洗后对带钢表面在刷机单元中进行漂洗和刷洗,铁鳞残留物和氢氧化物污泥颗粒被去除。

所述第一酸洗槽32进行第一级酸洗处理,第一级酸洗后残留的铁鳞由复杂的铁、铬、镍氧化物组成,本实用新型使用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物来去除这些复杂的氧化物,以及无铬层。由于带钢酸洗的高质量要求,混酸工艺以三级进行。在最后一个酸洗槽中最后一部分氧化物被去除。同时进行表面的平整,通过强氧化的硝酸保证高质量的酸洗。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不锈钢生产系统,先通过冷轧段100将不锈钢带进行冷轧处理,然后通过退火段200将不锈钢带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段,最后通过酸洗段300将不锈钢进行酸洗处理,上述生产系统结构合理,节省空间,可实现生产的连续进行,生产效率高,制得的钢带力学性能稳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