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提供具有限定的碳含量的填充焊丝生产焊接钢坯件的方法、相关的焊接坯件、通过经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生产焊接部件的方法以及相关的部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45492发布日期:2020-07-17 17:5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通过提供具有限定的碳含量的填充焊丝生产焊接钢坯件的方法、相关的焊接坯件、通过经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生产焊接部件的方法以及相关的部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焊接钢坯件的方法,由此获得的焊接钢坯件,用于由焊接钢坯件生产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的方法,以及由此获得的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由现有技术已知用于由彼此对接焊的不同组成和/或厚度的钢板制造焊接部件的方法。更特别地,通常将焊接坯件加热至允许钢的奥氏体化的温度,然后在热压成型工具中热成型并冷却。可以选择钢的组成,以使得可以进行后续的加热和成型操作并且赋予焊接钢部件高机械强度、高冲击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这种类型的钢部件特别用于汽车工业,更特别地用于制造防侵入部件、结构部件或有助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性的部件。为了防止腐蚀,通过在含铝浴中的热浸涂使钢板预涂覆有基于铝的预涂层。如果在不进行任何事先准备的情况下焊接钢板,则在焊接操作期间,基于铝的预涂层将被熔融金属内的钢基体稀释。然后在预涂层的铝含量的范围内,可能发生两种现象。如果熔融金属中的铝含量局部高,则在焊接接头中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这是由一部分预涂层在熔融金属中的稀释以及在热成型步骤之前在焊接接头的后续加热期间发生的合金化引起的。这些金属间化合物是最有可能发生初期开裂的位点。此外,铝趋于使焊接接头的奥氏体化温度(ac3)升高,并且由于焊接接头中铝的水平高,奥氏体域的这种改变将更加重要。在一些情况下,这可能阻止焊接接头的完全奥氏体化,其应在成型之前的加热时发生并且是热冲压以及在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在焊接接头中获得马氏体组织所需的第一步。此外,铝还对焊接接头的可淬火性具有不利影响,因为铝增加了在冷却期间在焊接接头中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所需的临界冷却速度。因此,在热成型之后的冷却期间不再可能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并且由此获得的焊接接头将包含铁素体。然后焊接接头表现出与两个相邻板相比较低的硬度和机械强度,并因此构成部件的最弱区域。公开文本ep2007545描述了一种包括去除在预涂覆钢板的预期至少部分地并入焊接金属区中的焊接边缘处的金属合金的表面层的解决方案。去除可以通过刷擦(brushing)或者使用激光束来进行。保留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以保证耐腐蚀性并防止在成型操作之前的热处理期间的脱碳和氧化现象。然后,通过局部消除涂层的表面层,铝的影响大大降低。然而,去除预涂层是一个补充步骤,并因此增加了生产成本。ep2737971、us2016/0144456和wo2014075824试图通过提供这样的方法来克服该问题:使用包含奥氏体稳定元素例如碳、锰或镍的填充焊丝来焊接预涂覆板,目的是尽管由预涂层的熔融导致在焊缝中存在铝,但在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仍在焊接接头中获得完全马氏体组织。然而,这些方法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因为它们仅处理了与焊池中铝的存在有关的问题之一:奥氏体化温度(ac3)的补偿,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使用高碳填充焊丝可能引起焊接接头中的偏析。实际上,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上述文献中公开的方法不允许在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的部件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机械特性,特别是对于焊接接头中铝含量大于或等于0.7重量%的情况,并且对于铝含量大于或等于2.1%情况更是如此。特别地,对于这样的部件,在焊接横向方向上的拉伸测试下,存在高的焊接接头失效的风险。wo2015/086781和ep2942143中公开的方法也处理了该问题并描述了用特定的填充材料使用特定的焊接方法来焊接预涂覆钢板的方法。更特别地,wo2015/086781建议使用双点激光焊接,同时供应金属粉末形式的按重量百分比计具有以下组成的填充材料:c:0重量%至0.03重量%、mo:2.0重量%至3.0重量%、ni:10重量%至14重量%、mn:1.0重量%至2.0重量%、cr:16重量%至18重量%和si:0.0重量%至1.0重量%,其余为铁。ep2942143建议使用利用位于激光束前面的弧焊焊炬的混合激光/弧焊焊接,同时供应填充焊丝形式的具有以下组成的填充材料:c:0重量%至0.3重量%、mo:0重量%至0.4重量%、ni:6重量%至20重量%、mn:0.5重量%至7重量%、cr:5重量%至22重量%、和si:0重量%至1.3重量%、nb:0重量%至0.7重量%,其余为铁。这些方法也不令人满意。实际上,本发明的发明人观察到,其中描述的填充焊丝的使用导致在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在与焊缝紧邻的区域中部件的高失效风险。此外,使用混合激光-弧焊焊接是不期望的,因为混合激光/弧焊焊接不允许达到与激光焊接相同的焊接速度,并因此导致过程的总生产率降低。此外,与填充焊丝相比,粉末添加通常更难以在大规模工业环境中实施。在此之前提及的所有基于填充材料添加的方法仅指定了填充材料的化学组成范围,并且由于焊接参数和条件对填充材料比率具有影响,因此一根单独的填充焊丝可能在焊接接头中引起非常不同的化学组成。因此,仅描述填充焊丝的组成似乎不足以解决前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以相对低的成本由两个预涂覆板生产焊接钢坯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即使对于焊接接头中的相对高的铝含量,也允许在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具有令人满意的碰撞性能特性的部件。为此目的,期望焊接接头不构成在焊接坯件的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的部件的最弱区。因此,当在垂直于焊接接头的方向上经受拉伸时,这样的部件不应在焊接接头中或者在与焊接接头相邻的对应于由焊接操作产生的热影响区的区域中失效。为此目的,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焊接钢坯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顺序步骤:-提供两个预涂覆板,各预涂覆板包括在其至少一个主面上具有预涂层的钢基体,预涂层包括包含至少铁和铝的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以及任选的在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顶上延伸的金属合金层,金属合金层为铝层、铝合金层或铝基合金层,-使用填充焊丝将预涂覆板对接焊以在预涂覆板之间的接合部处形成焊接接头,在对接焊时预涂层完全覆盖各预涂覆板的至少一个主面,其中:-所述填充焊丝的碳含量为0.01重量%至0.45重量%(标准c1),–以使得由此获得的焊接接头的特征在于如下的方式选择填充焊丝的组成和添加到焊池中的填充焊丝的比例:(a)焊接接头的淬火因子ftwj使得ftwj-0.9ftbm≥0(标准c2),其中:-ftbm为两个预涂覆板的钢基体中最不可硬化的钢基体的淬火因子,以及-淬火因子ftwj和ftbm使用下式确定:ft=128+1553xc+55xmn+267xsi+49xni+5xcr-79xal-2xni2-1532xc2-5xmn2-127xsi2-40xcxni-4xnixmn,其中al、cr、ni、c、mn和si分别为待确定淬火因子的区域的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平均铝、铬、镍、碳、锰和硅含量,该区域在ftwj的情况下为焊接接头,以及在ftbm的情况下为最不可硬化的基体,以及(b)焊接接头的碳含量cwj严格小于0.15重量%,或者,如果焊接接头的碳含量cwj大于或等于0.15重量%,则焊接接头的软化因子fawj使得fawj>5000(标准c3),其中焊接接头的软化因子fawj使用下式作为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焊接接头的平均铝、铬、镍、钼、碳、锰和硅含量的函数进行计算:fa=10291+4384.1xmo+3676.9si-522.64xal-2221.2xcr-118.11xni-1565.1xc-246.67xmn。根据特定的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单独采用或者根据任何技术上可能的组合采用的以下特征中的一者或更多者:-按重量百分比计,焊接接头的碳含量cwj使得1.25×cbm(最可硬化)-cwj≥0(标准c4),其中cbm为按重量百分比计,两个预涂覆板的基体中最可硬化的基体的碳含量,-焊接接头的镍含量niwj为2.0重量%至11.0重量%(标准c5),-在提供步骤中提供的预涂覆板在其两个主面上具有预涂层,-在对接焊时,预涂层完整地保留在预涂覆板中的至少一者的两个主面上,并且优选地,完整地保留在两个预涂覆板的两个主面上,-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接焊之前使用以下加工步骤中的至少一者:刷擦、机械加工、倒角、开坡口和/或去除预涂层的至少一部分,来制备预涂覆板中的至少一者的预期至少部分地并入焊接接头中的焊接边缘,从而以使得预涂层完整地保留在两个预涂覆板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个主面上的方式进行制备,-焊接步骤使用激光束来进行,-对于预涂覆板中的至少一者,基体的钢按重量计包含:0.10%≤c≤0.5%0.5%≤mn≤3%0.1%≤si≤1%0.01%≤cr≤1%ti≤0.2%al≤0.1%s≤0.05%p≤0.1%b≤0.010%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对于预涂覆板中的至少一者,基体的钢按重量计包含:0.15%≤c≤0.25%0.8%≤mn≤1.8%0.1%≤si≤0.35%0.01%≤cr≤0.5%ti≤0.1%al≤0.1%s≤0.05%p≤0.1%b≤0.005%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对于预涂覆板中的至少一者,基体的钢按重量计包含:0.040%≤c≤0.100%0.80%≤mn≤2.00%si≤0.30%s≤0.005%p≤0.030%0.010%≤al≤0.070%0.015%≤nb≤0.100%ti≤0.080%n≤0.009%cu≤0.100%ni≤0.100%cr≤0.100%mo≤0.100%ca≤0.006%.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对于预涂覆板中的至少一者,基体的钢按重量计包含:0.24%≤c≤0.38%0.40%≤mn≤3%0.10%≤si≤0.70%0.015%≤al≤0.070%0%≤cr≤2%0.25%≤ni≤2%0.015%≤ti≤0.10%0%≤nb≤0.060%0.0005%≤b≤0.0040%0.003%≤n≤0.010%0.0001%≤s≤0.005%0.0001%≤p≤0.025%其中钛和氮含量满足以下关系:ti/n>3.42,以及碳、锰、铬和硅含量满足以下关系:钢任选地包含以下元素中的一者或更多者:0.05%≤mo≤0.65%0.001%≤w≤0.30%%0.0005%≤ca≤0.005%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不可避免地产生的杂质,以及-焊接使用保护气,特别是氦气和/或氩气来进行。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顺序步骤:-进行如上所述的方法以获得经焊接的钢坯件;-将经焊接的钢坯件加热以在预涂覆板的基体中获得完全奥氏体组织;-在压制工具中使经焊接的钢坯件热压成型以获得钢部件;以及-使钢部件在压制工具中冷却。根据用于生产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的方法的一个特定实施方案,在冷却步骤期间,冷却速率大于或等于预涂覆板的基体中最可硬化者的贝氏体或马氏体冷却速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焊接钢坯件,其包括两个预涂覆板,每个预涂覆板包括在其至少一个主面上具有预涂层的钢基体,该预涂层包括包含至少铁和铝的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以及任选的在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顶上延伸的金属合金层,该金属合金层为铝层、铝合金层或铝基合金层,该预涂覆板通过焊接接头接合,该焊接接头的特征在于:(a)焊接接头的淬火因子ftwj使得ftwj-0.9ftbm≥0(标准c2),其中:-ftbm是两个预涂覆板的钢基体中最不可硬化的钢基体的淬火因子,以及-淬火因子ftwj和ftbm使用下式来确定:ft=128+1553xc+55xmn+267xsi+49xni+5xcr-79xal-2xni2-1532xc2-5xmn2-127xsi2-40xcxni-4xnixmn,其中al、cr、ni、c、mn和si分别为待确定淬火因子的区域的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平均铝、铬、镍、碳、锰和硅含量,该区域在ftwj的情况下为焊接接头,以及在ftbm的情况下为最不可硬化的基体;以及(b)焊接接头的碳含量cwj严格小于0.15重量%,或者,如果焊接接头的碳含量cwj大于或等于0.15重量%,则焊接接头的软化因子fawj使得fawj>5000(标准c3),其中焊接接头的软化因子fawj使用下式作为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焊接接头的平均铝、铬、镍、钼、碳、锰和硅含量的函数进行计算:fa=10291+4384.1xmo+3676.9si-522.64xal-2221.2xcr-118.11xni-1565.1xc-246.67xmn,,以及焊接接头为使得在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跨越焊接接头的最大硬度变化δhv(wj)小于或等于焊接接头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的20%。根据钢坯件的特定实施方案,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焊接接头的碳含量cwj为使得1.25xcbm(最可硬化)-cwj≥0(标准c4),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cbm为两个预涂覆板的钢基体中最可硬化的钢基体的碳含量,焊接接头的镍含量niwj为2.0重量%至11.0重量%(标准c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其包括第一涂覆钢部件部分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每个涂覆钢部件部分包括在其至少一个主面上具有包含至少铁和铝的涂层的钢基体,第一涂覆钢部件部分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通过焊接接头接合,该焊接接头的特征在于:(a)焊接接头的淬火因子ftwj使得ftwj-0.9ftbm≥0(标准c2),其中:-ftbm是两个预涂覆板的钢基体中最不可硬化的钢基体的淬火因子,以及-淬火因子ftwj和ftbm使用下式来确定:ft=128+1553xc+55xmn+267xsi+49xni+5xcr-79xal-2xni2-1532xc2-5xmn2-127xsi2-40xcxni-4xnixmn,,其中al、cr、ni、c、mn和si分别为待确定淬火因子的区域的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平均铝、铬、镍、碳、锰和硅含量,该区域在ftwj的情况下为焊接接头,在ftbm的情况下为最不可硬化的基体;以及(b)焊接接头的碳含量cwj严格小于0.15重量%,或者,如果焊接接头的碳含量cwj大于或等于0.15重量%,则焊接接头的软化因子fawj使得fawj>5000(标准c3),其中焊接接头的软化因子fawj使用下式作为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焊接接头的平均铝、铬、镍、钼、碳、锰和硅含量的函数进行计算:fa=10291+4384.1xmo+3676.9xsi-522.64xal-2221.2xcr-118.11xni-1565.1xc-246.67xmn,,以及跨越焊接接头的最大硬度变化δhv(wj)小于或等于焊接接头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的20%。根据特定实施方案,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可以包括单独采用或根据任何可能的组合采用的以下特征中的一者或更多者:-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的与热影响区相邻的基础金属,热影响区中的硬度下降小于或等于8%,-焊接接头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小于或等于600hv,-按重量百分比计,焊接接头中的碳含量cwj为使得1.25xcbm-cwj≥0(标准c4),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cbm为第一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的钢基体中最可硬化的钢基体的碳含量,-焊接接头中的镍含量niwj为2.0重量%至11.0重量%(标准c5),-第一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中至少一者的基体的钢按重量计包含:0.10%≤c≤0.5%0.5%≤mn≤3%0.1%≤si≤1%0.01%≤cr≤1%ti≤0.2%al≤0.1%s≤0.05%p≤0.1%b≤0.010%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第一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中至少一者的基体的钢按重量计包含:0.15%≤c≤0.25%0.8%≤mn≤1.8%0.1%≤si≤0.35%0.01%≤cr≤0.5%ti≤0.1%al≤0.1%s≤0.05%p≤0.1%b≤0.005%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第一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基体的钢按重量计包含:0.040%≤c≤0.100%0.80%≤mn≤2.00%si≤0.30%s≤0.005%p≤0.030%0.010%≤al≤0.070%0.015%≤nb≤0.100%ti≤0.080%n≤0.009%cu≤0.100%ni≤0.100%cr≤0.100%mo≤0.100%ca≤0.006%.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第一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中至少一者的基体的钢按重量计包含:0.24%≤c≤0.38%0.40%≤mn≤3%0.10%≤si≤0.70%0.015%≤al≤0.070%0%≤cr≤2%0.25%≤ni≤2%0.015%≤ti≤0.10%0%≤nb≤0.060%0.0005%≤b≤0.0040%0.003%≤n≤0.010%0.0001%≤s≤0.005%0.0001%≤p≤0.025%其中钛和氮含量满足以下关系:ti/n>3.42,以及碳、锰、铬和硅含量满足以下关系:钢任选地包含以下元素中的一者或更多者:0.05%≤mo≤0.65%0.001%≤w≤0.30%%0.0005%≤ca≤0.005%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不可避免地产生的杂质。本发明还涉及如上所述的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用于生产机动车辆用防侵入部件或能量吸收部件的用途。在阅读仅通过实例的方式并参照附图给出的以下详细说明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图1为预涂覆板的透视图;-图2为预涂覆板的透视图,所述预涂覆板在板的外围处在预涂层中包括去除区;-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焊接步骤开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焊接步骤结束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图5为用于硬度测试的测试位置的示意图。在整个专利申请中,元素的含量以重量百分比(重量%)表示。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表述“热影响区”用于表示焊接钢坯件中由焊接操作产生的热影响区,而且也引申用于表示在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内通过对经焊接的钢坯件的热影响区进行热压成型和冷却而获得的区域。热影响区在焊接接头的每一侧上自焊接接头例如以150微米至500微米的宽度延伸。基础金属为预涂覆板或涂覆钢部件部分的基体的位于与由焊接操作产生的热影响区相邻的部分。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焊接钢坯件1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两个预涂覆板2的第一步骤。如图1所示,每个预涂覆板2包括两个主面4和至少一个侧面13,所述侧面13在两个主面4之间从一个主面4延伸至另一个。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预涂覆板2包括四个侧面13。例如,侧面13与主面4中的一者形成60°至90°的角度。每个预涂覆板2包括在其至少一个主面上具有预涂层5的金属基体3。预涂层5叠覆在基体3上并与其接触。金属基体3更特别地为钢基体。基体3的钢更特别地为具有铁素体-珠光体显微组织的钢。优选地,基体3由用于热处理的钢,更特别地可压制硬化钢,以及例如锰-硼钢如22mnb5型钢制成。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基体3的钢按重量计包含以下,并且例如由以下组成:0.10%≤c≤0.5%0.5%≤mn≤3%0.1%≤si≤1%0.01%≤cr≤1%ti≤0.2%al≤0.1%s≤0.05%p≤0.1%b≤0.010%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更特别地,基体3的钢按重量计包含:0.15%≤c≤0.25%0.8%≤mn≤1.8%0.1%≤si≤0.35%0.01%≤cr≤0.5%ti≤0.1%al≤0.1%s≤0.05%p≤0.1%b≤0.005%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根据一个替代方案,基体3的钢按重量计包含以下,并且例如由以下组成:0.040%≤c≤0.100%0.80%≤mn≤2.00%si≤0.30%s≤0.005%p≤0.030%0.010%≤al≤0.070%0.015%≤nb≤0.100%ti≤0.080%n≤0.009%cu≤0.100%ni≤0.100%cr≤0.100%mo≤0.100%ca≤0.006%.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根据一个替代方案,基体3的钢按重量计包含以下,并且例如由以下组成:0.24%≤c≤0.38%0.40%≤mn≤3%0.10%≤si≤0.70%0.015%≤al≤0.070%0%≤cr≤2%0.25%≤ni≤2%0.015%≤ti≤0.10%0%≤nb≤0.060%0.0005%≤b≤0.0040%0.003%≤n≤0.010%0.0001%≤s≤0.005%0.0001%≤p≤0.025%其中钛和氮含量满足以下关系:ti/n>3.42,,以及碳、锰、铬和硅含量满足以下关系:所述钢任选地包含以下元素中的一者或更多者:0.05%≤mo≤0.65%0.001%≤w≤0.30%%0.0005%≤ca≤0.005%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不可避免地产生的杂质。根据一个实例,两个预涂覆板2的基体3具有相同的组成。根据另一个实例,两个预涂覆板2的基体3具有不同的组成。特别地,两个基体3具有各自选自上述四种组成的不同组成。例如,一个预涂覆板2的基体3的钢具有上述第一组成,而另一个预涂覆板2的基体3的钢具有选自上述第二、第三或第四组成的组成。根据其期望的厚度,基体3可以通过热轧和/或通过冷轧然后退火,或通过任何其他适当的方法来获得。基体3的厚度有利地为0.8mm至5mm,并且更特别地为1.0mm至2.5mm。预涂层5通过热浸涂,即通过将基体3浸入熔融金属浴中来获得。预涂层5至少包括与基体3接触的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包含至少铁和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特别地通过基体3与熔融金属浴之间的反应来形成。更特别地,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包含fex-aly型,并且更特别地fe2al5的金属间化合物。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预涂层5还包括在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顶上延伸的金属合金层11。金属合金层11具有与浴中的熔融金属的组成接近的组成。其通过在热浸涂期间当板行进穿过熔融金属浴时被板带走的熔融金属而形成。金属合金层11为铝层、或铝合金层或铝基合金层。在本文中,铝合金是指包含大于50重量%的铝的合金。基于铝的合金是其中按重量计铝为主要元素的合金。例如,金属合金层11为还包含硅的铝合金层。更特别地,金属合金层11按重量计包含:-8%≤si≤11%.-2%≤fe≤4%.其余为铝和可能的杂质。金属合金层11的厚度例如为19μm至33μm或10μm至20μm。在图1所示的其中预涂层5包括金属合金层11的实例中,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的厚度一般为约几微米。特别地,其平均厚度通常为2微米至8微米。通过热浸涂获得的包括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和金属合金层11的预涂层5的特定结构特别地在专利ep2007545中公开。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预涂层5仅包括如上所述的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在这种情况下,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的厚度为例如10μm至40μm。这样的由金属间化合物合金9组成的预涂层5可以例如通过使包括上述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和金属合金层11的预涂层5经受预合金化处理来获得。这样的预合金化处理在选择使得预涂层5与基体3在预涂层5的至少一部分厚度上合金化的温度和保持时间下进行。更特别地,预合金化处理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板加热至700℃至900℃的预合金化温度,并将经预合金化的板在该温度下保持2分钟至200小时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可以由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子层构成,例如fe2al5、feal3、feal、fe6al12si5和feal3子层。有利地,如图1所示,基体3在其两个主面上都具有如上所述的预涂层5。任选地,如图2所示,该方法还包括制备预涂覆板2中的至少一者(例如两个预涂覆板2)的焊接边缘14的步骤。焊接边缘14包括预涂覆板2的预期在对接焊期间至少部分地并入焊接接头22中的外围部分。更特别地,焊接边缘14包括侧面13和预涂覆板2的自该侧面13延伸并且包括预涂层5的一部分和基体3的一部分的部分。更特别地,焊接边缘14的制备可以包括以下加工步骤中的至少一者:-如图2所示在焊接边缘14处在去除区18上去除预涂层5的至少一部分。-对焊接边缘14进行刷擦,-对焊接边缘14进行机械加工,-对焊接边缘14进行倒角,以及/或者-对焊接边缘14进行开坡口。包括去除区18的预涂覆板2的一个实例示于图2中。在焊接边缘14处去除预涂层5的至少一部分优选使用激光束来进行。去除区18可以自板2的侧面13在0.5mm至2mm的宽度上延伸。有利地,在去除区18中,去除金属合金层11,而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以其厚度的至少一部分保留。在这种情况下,保留的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保护焊接坯件1的紧邻焊接接头22的区域在后续的热压成型步骤期间免于氧化和脱碳,并且在使用寿命期间免于腐蚀。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去除步骤期间,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保持其完整性或者仅以其初始厚度的一部分保留,例如仅以其初始厚度的60%、80%或90%保留。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制备步骤期间,焊接边缘14的制备以使得预涂层5完全保留在两个预涂覆板2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个主面4上的方式进行。特别地,焊接边缘14以这样的方式制备:使得通过经由对接焊将两个预涂覆板2接合而获得的焊接接头22的铝含量大于或等于0.7重量%,并且更特别地大于或等于1.0重量%,甚至更特别地大于或等于1.5重量%,例如大于或等于2.0重量%、或者大于或等于2.1重量%。例如,对于包括铝合金层作为金属合金层11并且厚度大于或等于25μm的预涂层5,并且对于通常的焊接宽度(0.8mm至1.8mm),如果在制备之后预涂层5完全保留在两个预涂覆板2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个面4上,则焊接接头22中的铝含量将高于或等于0.7重量%。刷擦步骤允许至少部分地去除由机械切割操作和/或由在焊接边缘14处可能去除预涂层5而导致的在焊接边缘14上并且更特别地在侧面13上的预涂层5的痕迹。对焊接边缘14进行倒角或开坡口允许增加所添加的填充材料的量,而不会导致焊接接头22处过大的厚度。在机械加工之前的焊接边缘14的形状对于激光焊接而言不够直的情况下,进行对焊接边缘14的机械加工。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任选地制备焊接边缘14之后,使用填充焊丝20将预涂覆板2对接焊以获得焊接钢坯件1。图3和图4示出了形成焊接钢坯件1的焊接步骤的两个阶段。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例中,预涂覆板2在焊接之前未经受其预涂层5的任何去除。在该实例中,在焊接之前预涂层5在预涂覆板2的两个主面4上保持完整。在该实例中,在对接焊时预涂覆板2的两个主面被预涂层5完全覆盖。焊接操作导致在两个板2之间的接合部处形成熔融金属区,其随后凝固形成焊接接头22。焊接步骤特别地为激光焊接步骤,其中激光束24被引导朝向两个板2之间的接合部。该激光束24被配置成使填充焊丝20在激光束24的冲击点26处熔融。激光焊接步骤例如使用co2激光或固态激光来进行。激光源优选为高功率激光源。其可以例如选自波长约10微米的co2激光、波长约1微米的固态激光源或半导体激光源如波长约0.8微米至1微米的二极管激光。根据板2的厚度选择激光源的功率。特别地,选择功率以允许填充焊丝20的熔化和板2的焊接边缘14的熔化,以及焊接接头22中的充分混合。对于co2激光,激光功率为例如3kw至12kw。对于固态激光或半导体激光,激光功率为例如2kw至8kw。对于两种类型的激光源,在板2上激光束24在其冲击点26处的直径可以等于约600μm。在焊接步骤期间,焊接例如在保护气氛下进行。这种保护气氛特别防止其中进行焊接的区域的氧化和脱碳,防止焊接接头22中氮化硼的形成和由氢吸收引起的可能的冷裂。保护气氛为例如惰性气体或惰性气体的混合物。惰性气体可以为氦气或氩气或这些气体的混合物。在该焊接步骤期间,两个板1的面向侧面13之间的距离为例如小于或等于0.3mm,并且更特别地小于或等于0.1mm。提供两个板1的面向侧面13之间的这样的间隙促进焊接操作期间填充金属的沉积,并且防止在焊接接头22处形成过大的厚度。在其中在制备步骤期间在板2的焊接边缘14处产生倒角或开坡口的边缘的情况下,也改善了填充金属的沉积和对过大厚度的阻止。在焊接步骤期间,添加至焊池的填充焊丝20的比例为例如10%至50%,并且更特别地10%至40%。根据本发明,填充焊丝20的碳含量为0.01重量%至0.45重量%(标准c1)。此外,以使得由此获得的焊接接头22的特征在于如下的方式选择填充焊丝20的组成和添加到焊池中的填充焊丝20的比例:(a)焊接接头22的淬火因子ftwj使得ftwj-0.9ftbm≥0(标准c2),其中:-ftbm是两个预涂覆板2的钢基体3中最不可硬化的钢基体3的淬火因子,以及-淬火因子ftwj和ftbm使用下式来确定:ft=128+1553xc+55xmn+267xsi+49xni+5xcr-79xal-2xni2-1532xc2-5xmn2-127xsi2-40xcxni-4xnixmn,,其中al、cr、ni、c、mn和si分别为待确定淬火因子的区域的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平均铝、铬、镍、碳、锰和硅含量,该区域在ftwj的情况下为焊接接头22,以及在ftbm的情况下为最不可硬化的基体3;以及(b)焊接接头22的碳含量cwj严格小于0.15重量%,或者,如果焊接接头22的碳含量cwj大于或等于0.15重量%,则焊接接头22的软化因子fawj使得fawj>5000(标准c3),其中焊接接头22的软化因子fawj使用下式作为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焊接接头22的平均铝、铬、镍、钼、碳、锰和硅含量的函数进行计算:fa=10291+4384.1xmo+3676.9xsi-522.64xal-2221.2xcr-118.11xni-1565.1xc-246.67xmn.。预涂覆板2的基体3中最不可硬化的基体3为具有最低碳含量的基体3。实际上,本发明的发明人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发现,当满足上述标准c1、c2和c3时,即使焊接接头22包含大于或等于0.7重量%,并且甚至大于或等于2.1%的铝含量,在经受垂直于焊接接头22的拉伸测试时,由这样的焊接钢坯件1在包括奥氏体化步骤的热处理(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的部件也呈现出不会在焊接接头22中或在邻近焊接接头22的热影响区中失效的冶金保证。因此,尽管在焊接接头22中的铝含量可能相对高,但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仍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获得具有令人满意的碰撞性能的部件。特别地,与需要去除预涂覆板2的两个主面4上的预涂层5的方法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因为不再需要去除预涂覆板2的两个面上的预涂层5。更确切地说,对于在两个主面4上经涂覆的板2,在去除预涂覆板2的仅一个主面4上的预涂层5的情况下或者甚至在不去除预涂覆板2的任何主面4上的预涂层5的情况下,都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特性。更特别地,本发明的发明人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发现,使用碳含量为0.01重量%至0.45重量%的填充焊丝20(标准c1)允许防止在压制工具中进行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在焊接接头22中出现碳偏析并因此出现硬度峰值,尤其是在焊接接头22中存在大量铝的情况下。因此,使用这样的填充焊丝20降低了焊接接头22的脆性并且参与避免在压制工具中进行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的部件的焊接接头22在垂直于焊接接头22的拉伸下失效。特别地,本发明的发明人观察到,当使用碳含量为0.01重量%至0.45重量%的填充焊丝20时,跨越焊接接头22的最大硬度变化δhv(wj)小于或等于焊接接头22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的20%。换言之,其中δhv(wj)为在焊接接头22中测量的最大硬度与最小硬度之差,hv平均(wj)为在焊接接头22中测量的平均硬度。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还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发现,当焊接接头22的组成满足标准c2时,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形和冷却之后,焊接接头22的最小硬度hv最小(wj)大于或等于预涂覆板2的两个基体3中最不可硬化者的平均硬度hv平均(bm最不可硬化)。因此,当满足标准c2并假设在焊接接头22中均匀混合时,在与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的部件的焊接接头22垂直的方向上,在焊接接头22中不太可能发生拉伸下的失效。最后,本发明人出乎意料地观察到,当焊接接头22的碳含量cwj严格小于0.15重量%(标准c3,第一替代方案)时,相对于与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的部件的热影响区相邻的基础金属,热影响区中出现小于或等于8%的硬度下降。当焊接接头22的碳含量cwj大于或等于0.15重量%时,如果软化因子fawj小于或等于5000,则本发明人观察到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的部件中,热影响区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基础金属的硬度下降大于或等于10%。相反,当焊接接头22的软化因子fawj严格大于5000(标准c3,第二替代方案)时,本发明人观察到,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的部件中,热影响区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基础金属的硬度下降小于或等于8%。在本文中,硬度下降定义如下: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期望避免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的部件中热影响区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基础金属的硬度下降严格大于8%,原因是这样的硬度下降使热影响区在垂直于焊接接头的拉伸下的失效的风险增加。因此,当满足标准c3时,在热影响区中发生失效的风险显著降低。因此,利用其中累计满足标准c1、c2和c3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热影响区或焊接接头22中不太可能发生在垂直于焊接接头22的拉伸下的失效。有利地,焊接接头22中的铝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7重量%,更特别地大于或等于1.0重量%,更特别地大于或等于1.5重量%,甚至更特别地大于或等于2.0重量%,例如大于或等于2.1重量%。有利地,还以使得焊接接头22中的碳含量cwj严格小于或等于形成焊接坯件1的预涂覆板2的基体3中最可硬化的基体3的碳含量cbm的1.25倍(标准c4)的方式,选择填充焊丝20的组成和添加到焊池中的填充焊丝20的比例。换言之,1.25×cbm(最可硬化)-cwj≥0。形成焊接坯件1的预涂覆板2的基体3中最可硬化者是碳含量最高的基体3。实际上,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当遵守该标准c4时,热处理之后焊接接头22的失效的风险甚至进一步降低。优选地,还以使得焊接接头22的镍含量niwj为2.0重量%至11.0重量%(标准c5)的方式选择填充焊丝20的组成和添加到焊池中的填充焊丝20的比例。实际上,本发明人已经观察到,当满足标准c5时,热处理之后焊接接头22的硬度特别稳定。更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对于焊接接头22中的碳含量大于或等于0.15重量%而言,也观察到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跨越焊接接头22的硬度差δhv(wj)小于或等于80hv。这种改善的稳定性是有利的,因为其由于在拉伸作用下更均匀的应变分配而甚至进一步降低焊接接头22中的失效的风险。例如,按重量计,填充焊丝20具有以下组成:0.001%≤c≤0.45%,并且更特别地0.02%≤c≤0.45%,0.001%≤mn≤30%,并且更特别地0.05%≤mn≤20%。0.001%≤si≤1%0.001%≤ni≤56%0.001%≤cr≤30%0.001%≤mo≤5%0.001%≤al≤0.30%0.001%≤cu≤1.80%0.001%≤nb≤1.50%0.001%≤ti≤0.30%0.001%≤n≤10%0.001%≤v≤0.1%0.001%≤co≤0.20%.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例如,填充焊丝20由上述元素组成。根据一个实例,填充焊丝20具有如上限定的组成,并且镍含量为0.001重量%至7重量%。根据一个替代实例,填充焊丝20具有如上限定的组成,并且镍含量为7重量%至56重量%。根据一个特定实例,按重量计,填充焊丝20具有以下组成:0.02%≤c≤0.45%,0.05%≤mn≤20%0.001%≤si≤1%7%≤ni≤56%0.001%≤cr≤30%0.001%≤mo≤5%0.001%≤al≤0.30%0.001%≤cu≤1.80%0.001%≤nb≤1.50%0.001%≤ti≤0.30%0.001%≤n≤10%0.001%≤v≤0.1%0.001%≤co≤0.20%,其余为铁和由制造产生的杂质。例如,填充焊丝20由上述元素组成。填充焊丝20为例如实心焊丝或药芯焊丝(fluxedcorewire)。本发明还涉及可以使用上述方法获得的焊接钢坯件1。这样的焊接钢坯件1包括两个预涂覆板2,每个预涂覆板2包括在其至少一个主面4上具有预涂层5的钢基体3,预涂层5包括包含至少铁和铝的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以及任选的在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顶上延伸的金属合金层11,金属合金层11是铝层、铝合金层或铝基合金层,预涂覆板2通过焊接接头22接合。预涂覆板2和焊接接头22具有以上关于用于生产焊接钢坯件1的方法公开的特征。特别地,焊接接头22为使得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跨越焊接接头22的最大硬度变化δhv(wj)小于或等于焊接接头22的平均硬度hv平均的20%。换言之,焊接接头22还为使得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焊接接头22的最小硬度hv最小(wj)大于或等于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预涂覆板2的两个基体3中最不可硬化者的平均硬度hv平均(bm最不可硬化)。焊接接头22还为使得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热影响区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基础金属的硬度下降小于或等于8%。换言之,有利地,焊接接头22为使得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跨越焊接接头22的硬度差δhv(wj)小于或等于80hv。有利地,焊接接头22为使得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焊接接头22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小于或等于600hv。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生产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的方法,其包括:-使用上述方法生产焊接钢坯件1;-加热焊接钢坯件1,以在构成焊接坯件1的预涂覆板2的基体3中获得完全奥氏体结构;-在压制工具中对焊接钢坯件1进行热压成形以获得钢部件;和-使钢部件在压制工具中冷却。更特别地,在加热步骤期间,将焊接钢坯件1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然后将其在奥氏体化温度下保持取决于形成焊接钢坯件1的板2的厚度的保持时间。以使得焊接坯件1被奥氏体化并且使得通过基体3与预涂层5的合金化形成预定厚度的合金化金属间层的方式根据奥氏体化温度选择保持时间。例如,保持时间等于约5分钟。在热压成型之前,将如此加热的焊接钢坯件1转移到热成型压制工具中。转移时间有利地为5秒至10秒。转移时间选择为尽可能短,以避免在热压成型之前焊接钢坯件1中的金相转变。在冷却步骤期间,冷却速率大于或等于两个钢板2中的至少一个基体3(例如最可硬化的钢板1,即临界冷却速率最低的板)的临界马氏体或贝氏体冷却速率。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上述方法获得的经焊接、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钢部件。更特别地,该钢部件包括分别由两个预涂覆钢板2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产生的第一涂覆钢部件部分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更特别地,每个涂覆钢部件部分包括钢基体,所述钢基体在其至少一个主面上具有包含铁和铝的涂层,第一钢部件部分和第二钢部件部分通过如上所述的焊接接头22接合。特别地,第一钢部件部分和第二钢部件部分的涂层由热压成型期间预涂层5的至少部分合金化产生。第一钢部件部分和第二钢部件部分的基体具有上述用于预涂覆板2的组成。它们由预涂覆板2的基体3的热压成型和冷却产生。焊接接头22为使得跨越焊接接头22的最大硬度变化δhv(wj)小于或等于焊接接头22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的20%。换言之,在压制工具中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焊接接头22的最小硬度hv最小(wj)大于或等于预涂覆板2的两个基体3中最不可硬化者的平均硬度(hv平均(bm最不可硬化))。此外,对于第一涂覆钢部件部分和第二涂覆钢部件部分中的每一者,热影响区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基础金属的硬度下降小于或等于8%。换言之,有利地,跨越焊接接头22的硬度差δhv(wj)小于或等于80hv。有利地,焊接接头22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小于或等于600hv。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其中通过使用填充焊丝w将两个预涂覆板a和b对接激光焊接在一起来生产焊接钢坯件1。下表1列出了进行的每个实验e1至e21的实验条件。最初提供的预涂覆板a和b在其两个主面4上具有厚度约25微米的预涂层5。对于所有测试的预涂覆板a和b,预涂层5通过在熔融金属浴中热浸涂来获得,并且包括金属合金层11和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按重量计,预涂层5的金属合金层11包含:si:9%fe:3%,其余由铝和由精制产生的可能的杂质构成。金属合金层11的平均总厚度为20μm。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9包含fex-aly型,并且主要为fe2al3、fe2al5和fexalysiz的金属间化合物。其平均厚度为5μm。如表1中标题为“焊接边缘处的预涂层的去除”的列中可以看出的,一些焊接坯件1在对接焊之前去除预涂覆板a和b中的每一者的一个主面4上的预涂层5的金属间合金合金11(“去除一个面”)之后获得,一些通过将预涂覆板2在它们的两个主面4上预涂层5完整的情况下(“否”)焊接来获得。去除使用在先申请wo2007/118939中公开的方法通过激光烧蚀进行。表1:实验条件列表在上表中,用下划线标出不是根据本发明的实验。表1中提及的不同实验中使用的钢基体具有下表2中列出的组成,含量以重量%表示。%c%mn%al%cr%si%ti%b%nb%p%ss10.061.570.020.020.020.07-0.048<0.020<0.005s20.221.170.040.170.250.0400.003-<0.025<0.005s30.061.60.020.020.020.07-0.048<0.020<0.005s40.231.190.040.180.260.0400.003-<0.025<0.005s50.241.20.030.20.270.0400.003-<0.025<0.005s60.221.160.040.20.250.0400.003-<0.025<0.005s70.221.150.040.180.260.0400.003-<0.025<0.005s80.221.150.040.190.270.0400.003-<0.025<0.005s90.221.180.030.170.250.0400.003-<0.025<0.005s100.221.180.030.170.260.0400.003-<0.025<0.005s110.221.20.050.190.260.0400.003-<0.025<0.005s120.241.240.040.170.270.0400.003-<0.025<0.005表2:基体的组成对于所有基体,组成的其余部分为铁、由制造产生的可能的杂质和不可避免的元素。在以上表2中,“-”意指基体最多包含痕量的所考虑的元素。表1中提及的不同实验中使用的填充焊丝w具有下表3中列出的组成,含量以重量%表示。表3:填充焊丝w的组成对于所有焊丝,组成的其余部分为铁、由制造产生的可能的杂质和不可避免的元素。然后,针对每个实验e1至e21,本发明人使用常规的测量方法来测量获得的焊接接头22的组成。使用集成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能量色散光谱检测器,在垂直于焊接接头22取样的样品的截面上确定焊接接头22的锰、铝、镍、铬、钼和硅的含量。使用castaing电子微探针在垂直于焊接接头22取样的样品的截面上确定碳含量。这些测量的结果示于下表4中。实验%c%mn%al%ni%cr%mo%sie10.051.321.132.704.490.030.26e20.051.601.185.534.171.030.19e30.221.252.057.480.230.000.66e40.231.101.899.620.200.000.61e50.201.202.145.960.210.000.61e60.191.211.938.230.230.000.67e70.222.451.865.600.250.000.59e80.232.891.808.050.240.000.60e90.071.521.680.330.040.150.15e100.211.201.680.290.190.070.37e110.233.912.0011.400.120.000.22e120.261.001.170.000.310.020.34e130.381.171.040.010.330.020.53e140.333.471.120.450.280.020.63e150.323.281.250.420.150.020.35e160.312.841.070.330.060.020.35e170.312.951.110.350.160.020.34e180.323.281.250.420.150.020.35e190.312.871.460.330.150.020.37e200.191.331.492.293.950.030.44e210.181.321.285.414.421.060.34表4:测得的焊接接头中的含量基于这些测量,本发明人针对根据实验e1至e21的每个焊接钢坯件1确定是否符合根据本发明的标准c1、c2、c3以及任选的附加标准c4和c5。该测定的结果汇总在下表5中。表5:焊接接头中的标准的值带下划线的值:不符合本发明从表5可以看出,参照e1至e8的实验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实验中,满足标准c1至c3。相反,参照e9至e21的实验不是根据本发明的:在这些实验中,不满足标准c1至c3中的至少一个标准。最后,本发明人对由此制造的焊接钢坯件1进行包括奥氏体化的热处理,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经热处理的部件。这样的经热处理的部件具有与经热压成型和冷却的部件相同的特性。然后,本发明人进行测量以确定这些部件的机械特性。这些测量的结果示于下表6中。表6:热处理之后的硬度测量的结果带下划线的值:不符合本发明使用以下标准nfeniso4136和nfiso6892-1中公开的方法在环境温度(约20℃)下在垂直于激光焊接方向提取的en12.5×50(240×30mm)型横向焊接拉伸试样上进行拉伸测试。对于每个实验(e1至e21),进行五次拉伸测试。对于每个实验(e1至e21),标题为“失效位置”的列中所示的百分比对应于在所述区域(基础金属、haz或焊接接头)中发生失效的拉伸测试的百分比。根据标准nfeniso6507-1使用维氏硬度测试测量硬度。使用0.5kgf(hv0.5)的测试力相对于焊接接头横向地进行测试。每个热处理部件的硬度测量的位置如图5所示。从该图可以看出,沿着分别位于热处理部件的厚度的1/4、1/2和3/4处的三条线测量硬度。对于每条线,根据标准nfeniso6507-1从焊接接头22的中心轴开始以常规步骤进行测量。在硝酸酒精溶液(nital)(其为本身已知的试剂)蚀刻之后通过测试表面的金相检查来确定焊接接头22或基础金属中测试点的位置。在三条测试线上以包括紧邻焊接接头22的两个测试点的区域确定热影响区。焊接接头的最小硬度hv最小(wj)对应于在焊接接头22中测量的最低硬度值。焊接接头的最大硬度hv最大(wj)对应于在焊接接头22中测量的最大硬度值。焊接接头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对应于在焊接接头22中测量的所有硬度值的平均值。热影响区的最小硬度hv最小(haz)对应于在热影响区中测量的最低硬度值。基础金属的平均硬度hv平均(bm)对应于在基础金属中测量的所有硬度值的平均值。从上表6可以看出,在满足标准c1至c3的实验e1至e8中,在拉伸测试期间,100%的失效发生在焊接接头22或热影响区之外。此外:-跨越焊接接头22的最大硬度变化δhv(wj)小于或等于焊接接头22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的20%;-焊接接头22的最小硬度hv最小(wj)高于或等于最不可硬化的基础金属的平均硬度hv平均(bm最不可硬化);以及-热影响区相对于基础金属的硬度下降小于或等于8%。相反,在不是根据本发明的实验e9至e21中,因为不满足标准c1至c3中的至少一者,因此在焊接接头22或热影响区中发生失效。更特别地,当不满足标准c1而满足标准c2和c3时(实验e13至e19),跨越焊接接头22的最大硬度变化δhv(wj)严格大于焊接接头22的平均硬度hv平均(wj)的20%。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焊接接头22包括局部的硬度峰值区域,因此该区域延性较小并且使焊接接头22中失效的风险增加。此外,在不满足标准c2而满足标准c1和c3的情况下(实验e9至e12),焊接接头22的最小硬度hv最小(wj)严格小于最不可硬化的基础金属的平均硬度hv平均(bm最不可硬化)。在这种情况下,100%的失效发生在焊接接头22中。最后,当不满足标准c3而满足标准c1和c2时(实验e20和e21),热影响区相对于基础金属的硬度下降严格大于8%。在这种情况下,至少20%的失效发生在热影响区。这些结果证实,当不满足c3时,热影响区中失效的风险增加。此外,观察到,在满足标准c5的实验中,即使焊接接头22中的碳含量大于或等于0.15重量%,焊接接头内的硬度变化δhv(wj)也小于或等于80hv(实验e1至e8以及e19和e20)。相反,如果不满足标准c5,则对于焊接接头22中的碳含量大于或等于0.15重量%,焊接接头内的硬度变化δhv(wj)严格大于80hv(实验e10至e18)。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允许在不必在焊接之前去除预涂层5的情况下、在压制工具中的热压成型和冷却之后获得包括焊接接头22的具有优异机械特性的部件。因此,其特别适合用于制造有助于机动车辆安全性的防侵入部件、结构部件或能量吸收部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