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取机橡胶套筒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5073发布日期:2019-05-31 20:4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取机橡胶套筒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取机套筒更换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冷轧(镀锌)产线卷取机更换橡胶套筒的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热镀锌产品日益在建筑、轻工、家电以及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民用、建筑等普通商用板,且订单量越来越多,由于客户需求,经常需要切换出口卷曲机套筒,满足客户的需求。现有技术中,换套筒期间需要出口进行单卷取,该种更换方式存在以下弊病:①人工参与程度高;②对位难,每次换套筒时间长;③套筒装入卷取机的轴芯时口径过于贴合,操作不便;④对接更换用力过猛,易使橡胶套筒边缘破裂。以上缺陷严重制约着产能和质量稳定。随着镀锌板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市场价格不断下滑,镀锌生产成本控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卷取机橡胶套筒更换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取机橡胶套筒更换装置,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的上端通过第一升降装置与升降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相配合的第一丝杠和第一丝杠螺母,所述车体的两侧分设有两第一导向筒,所述的升降板的两侧分设有连接有第一导向杆的第一耳板,所述的第一导向杆插入第一导向筒的导向盲孔中;所述的第一丝杠的右端与车体壁转动连接,左端穿过车体通孔与第一摇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两端分别与升降板和第一丝杠螺母铰接;所述车体的左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二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的升降板上设有多条平行的滑槽,中间滑槽内安装有与第二丝杠螺母螺纹连接的第二丝杠,其余滑槽内设有第三导向杆,所述的第二丝杠的一端与中间滑槽壁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端壁上的通孔与第三摇杆连接,所述的第三导向杆的两端与滑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推板的下端设有第二丝杠螺母和设有导向通孔的导向块,所述的第三导向杆穿过导向通孔;第一推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的第二支撑板与扩口装置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扩口装置的固定筒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形均匀排列的第二导向筒,固定筒的左端设有导向套筒,所述的外套筒设有阶梯型通孔,其中小直径孔为螺纹孔,所述的导向套筒插入阶梯型通孔的大直径孔,导向套筒与大直径孔孔底通过第一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的第二螺杆穿过阶梯型通孔和导向通孔与固定筒的空腔内的锥台连接;第四导向杆的内端穿过导向通孔顶在锥台的外壁上,外端与弧形支撑片连接,所述的第四导向杆上设有轴环,所述的轴环与第二导向筒之间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外套筒的左端外螺纹与第二支撑板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左端与手轮连接。

上述的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螺杆、第二导向杆、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第一支撑板设有一上端开口的空腔,第二支撑板插在第一支撑板的空腔中,第一螺杆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板空腔的底壁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杆与第一支撑板空腔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一螺杆的下段与从动锥齿轮的齿轮孔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设有一通孔,转动轴穿过第一支撑板上的通孔,一端与主动锥齿轮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摇杆连接,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分别设有一螺纹盲孔和导向盲孔,第一螺杆与第二支撑板的螺纹盲孔螺纹连接,第二导向杆插入第二支撑板的导向盲孔中。

上述的第二丝杠螺母能够分为两部分,第一推板的下端与第三导向筒连接,第三导向筒的空腔内设有两个半丝杠螺母,两半丝杠螺母能够组合成一完全的丝杠螺母,半丝杠螺母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耳板,第三耳板上设有导向通孔,第三导向筒的空腔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五导向杆,第五导向杆的两端与第三导向筒空腔的侧壁连接;第五导向杆外部套有一第三压缩弹簧,第三压缩弹簧的一端顶在半丝杠螺母的第三耳板上,另一端顶在第三导向筒空腔的内壁上;第三导向筒的上端设有定位通孔,定位通孔的两端设有导向通孔,半丝杠螺母的上端设有槽口,槽口的下端设有倾斜面,定位杆的下端穿过第三导向筒上的定位通孔,位于半丝杠螺母的上方,定位杆的上端设有轴肩;半丝杠螺母的外端分别设有一顶轴,顶杆的下端带有斜面,穿过第三导向筒上的导向通孔,顶在顶轴的外端,两顶轴的上端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三导向筒的上端与压板的中间位置铰接,压板的一端设有槽口,定位杆穿过压板的槽口,定位杆的轴肩压在压板上,压板的另一端放置在连接杆的下端。

上述的车体的下端设有多个带脚刹的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使用本装置,微调对位方便,能够有效的节省换套筒时间,安全快捷,提高套筒切换效率;

2、本装置具有扩口装置,在更换套筒的过程中,更加方便;

3、降低了橡胶套筒边缘破裂的几率,从而降低了损耗,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4是扩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丝杠螺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丝杠螺母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9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为了便于叙述,以图1为准,设定左右。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包括车体2、升降板9、第一推板20、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8、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扩口装置。

所述的车体2的上端通过第一升降装置与升降板9连接,所述的升降板9位于车体2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丝杠4、第一丝杠螺母6和第一连接板7,所述的车体2设有一上端开口的空腔,车体2的两侧分别设有两第一导向筒3,所述的第一导向筒3上端设有导向盲孔,所述的升降板9的两侧分别设有两第一耳板10,所述的第一耳板10的下端与第一导向杆5连接,所述的第一导向杆5插入第一导向筒3的导向盲孔中。

所述的车体2左端的壁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的第一丝杠4的右端与车体2右端的壁转动连接,左端穿过车体2左端壁上的通孔与第一摇杆1连接。所述的升降板9的下端设有两第二耳板8,所述的第二耳板8与第一连接板7的上端铰接,两第一连接板7的下端分别与第一丝杠螺母6铰接,所述的第一丝杠4与第一丝杠螺母6相配合。当转动第一摇杆1时,第一摇杆1带动第一丝杠4转动,第一丝杠4打动第一丝杠螺母6运动,第一丝杠螺母6带动第一连接板7运动,第一连接板7带动升降板9升降。

所述的第一丝杠4与车体2左端壁上的通孔之间设有夹紧环,所述的夹紧环对第一丝杠4具有一定的夹紧力,使第一摇杆1不会因重力的作用回落,而带动第一丝杠4转动。

所述的车体2的左端与第一支撑板14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板14与第二支撑板18之间通过第二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螺杆29、第二导向杆24、主动锥齿轮30和从动锥齿轮31,所述的第一支撑板14设有一上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的第二支撑板18插在第一支撑板14的空腔中,所述的第一螺杆29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板14空腔的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导向杆24与第一支撑板14空腔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螺杆29的下段与从动锥齿轮31的齿轮孔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板14的侧壁上设有一通孔,转动轴穿过第一支撑板14上的通孔,一端与主动锥齿轮3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摇杆13连接,所述的主动锥齿轮30与从动锥齿轮31相啮合。

所述的转动轴与第一支撑板14上的通孔之间设有夹紧环,所述的夹紧环对转动轴具有一定的夹紧力,使第二摇杆13不会因重力的作用回落,而带动转动轴转动。

所述的第二支撑板18的下端分别设有一螺纹盲孔和导向盲孔,所述的第一螺杆29与第二支撑板18的螺纹盲孔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二导向杆24插入第二支撑板18的导向盲孔中。当转动第二摇杆13时,第二摇杆13依次带动主动锥齿轮30、从动锥齿轮31、第一螺杆29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板18沿第二导向杆24上下运动。

所述的升降板9上设有多条平行的滑槽,中间滑槽内安装有第二丝杠32,其余滑槽内设有第三导向杆33,中间滑槽左端的壁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的第二丝杠32的一端与中间滑槽一端的壁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端壁上的通孔与第三摇杆12连接,所述的第三导向杆33的两端与滑槽两端的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推板20的下端设有第二丝杠螺母46和导向块,所述的导向块上设有导向通孔,所述的第二丝杠32与第二丝杠螺母46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三导向杆33穿过导向块的导向通孔。所述的第一推板20上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第二丝杠32与中间滑槽另一端壁上的通孔之间设有夹紧环,所述的夹紧环对第二丝杠32具有一定的夹紧力,使第三摇杆12不会因重力的作用回落,而带动第二丝杠32转动。

当需要将第一推板20复位时,通过转动第二丝杠32只能使第一推板20缓慢运动。因此,优化方案中,所述的第二丝杠螺母46能够分为两部分,从而实现这种联动分离。如图6、7所示,所述的第一推板20的下端与第三导向筒47连接,所述的第三导向筒47的空腔内设有两个半丝杠螺母50,两半丝杠螺母50能够组合成一完全的丝杠螺母,所述的半丝杠螺母5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耳板55,所述的第三耳板55上设有导向通孔,所述的第三导向筒47的空腔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五导向杆48,所述的第五导向杆48的两端与第三导向筒47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的第五导向杆48外部套有一第三压缩弹簧49,所述的第三压缩弹簧49的一端顶在半丝杠螺母50的第三耳板55上,另一端顶在第三导向筒47空腔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三导向筒47的上端设有定位通孔,定位通孔的两端设有导向通孔,所述的半丝杠螺母50的上端设有槽口,槽口的下端设有倾斜面,定位杆54的下端穿过第三导向筒47上的定位通孔,位于半丝杠螺母50的上方,定位杆54的上端设有轴肩。所述的半丝杠螺母50的外端分别设有一顶轴51,顶杆52的下端带有斜面,穿过第三导向筒47上的导向通孔,顶在顶轴51的外端,两顶轴51的上端通过连接杆53连接,所述的第三导向筒47的上端与压板56的中间位置铰接,其铰接方式为:所述的第三导向筒47的上端设有两第四耳板,所述的第四耳板与压板56的中间位置铰接。所述的压板56的一端设有槽口,所述的定位杆54穿过压板56的槽口,定位杆54的轴肩压在压板56上,压板56的另一端放置在连接杆53的下端。当向下按压定位杆54时,定位杆54通过压板56依次带动连接杆53、顶杆52上升,离开半丝杠螺母50的顶轴51处,定位杆54在下压过程中,插入到两半丝杠螺母50的槽口中,使两半丝杠螺母50分开,使定位杆54夹在两半丝杠螺母50之间。松开时,则依靠弹簧复位,两半丝杠螺母50组合成一完全的丝杠螺母。

所述的第二支撑板18与扩口装置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扩口装置包括外套筒19、第二螺杆17、固定筒23、第四导向杆28和锥台25,所述的固定筒23设有一端开口的空腔,固定筒23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形均匀排列的第二导向筒,所述的第二导向筒上设有导向通孔,固定筒23的左端设有导向套筒22,所述的导向套筒22上设有与固定筒23空腔相通的导向通孔。

所述的外套筒19设有阶梯型通孔,所述的阶梯型通孔的小直径孔为螺纹孔,所述的导向套筒22插入阶梯型通孔的大直径孔,导向套筒22与大直径孔孔底通过第一压缩弹簧21连接,所述的第二螺杆17穿过外套筒19的阶梯型通孔和导向套筒22的导向通孔与锥台25连接,所述的锥台25放置在固定筒23的空腔内。所述的第四导向杆28的内端穿过第二导向筒的导向通孔顶在锥台25的外壁上,外端与弧形支撑片27连接,所述的第四导向杆28上设有轴环,所述的轴环与第二导向筒之间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26。

所述的外套筒19的左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的第二支撑板18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的外套筒19左侧穿过所述的第一推板20通孔与第二支撑板18的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二螺杆17的左端与手轮连接,所述的手轮包括转动盘16和手柄杆15,所述的第二螺杆17与转动盘16连接,所述的转动盘16的侧面上设有多个螺纹盲孔,手柄杆15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的手柄杆15与转动盘16的螺纹盲孔螺纹连接,转动盘16和手柄杆15可拆卸连接,能够使手轮便于穿过第二支撑板18的螺纹通孔。通过转动第二螺杆17,能够调节锥台25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四导向杆28露出固定筒23的距离,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直径尺寸的橡胶套筒。

所述的车体2的下端设有多个带脚刹的脚轮11。所述的第一丝杠4和第二丝杠32为梯形丝杠,从而具有自锁功能。

操作流程如下:在不使用本装置时,将扩口装置从第二支撑板18上拆卸下,使用时,将扩口装置重新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8上,将橡胶套筒右端套在扩口装置上,调整第一推板20顶在橡胶套筒的左端,通过转动第二螺杆17,使锥台25向右运动,使第四导向杆28露出固定筒23的距离增长,使橡胶套筒右端口扩大,调节第二升降装置,使橡胶套筒放置在升降板9上,调节第一升降装置,使橡胶套筒对准卷取机的轴芯,推动车体2,使轴芯插入到橡胶套筒扩口内一小段距离,转动第二螺杆17,使锥台25向左运动,使第四导向杆28露出固定筒23的距离减小,当锥台25运动到固定筒23左端的内壁位置时,继续转动第二螺杆17,第二螺杆17带动固定筒23向左端运动,压缩第一压缩弹簧21,使扩口装置离开轴芯。同时,转动第二丝杠32,使第二丝杠32带动第一推板20向右运动,将橡胶套筒缓慢推入到轴芯的外侧,从而能够防止用力过猛,而使橡胶套筒破裂。

实施例1中的第一推板20由于通孔尺寸固定,对于不同直径尺寸的橡胶套筒,需要更换不同通孔尺寸的第一推板20。如图8和9所示,实施例2中,第二推板41的高度较低,所述的第二推板41上设有一空腔,第二推板41一端的壁上设有一通孔,第二推板41的右端设有滑道孔,所述的滑道孔与第二推板41的空腔相通,双向丝杠45一端与第二推板41一端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推板41的通孔与旋转手柄40连接,所述的双向丝杠45的两端螺纹上分别与第四丝杠螺母44连接,所述的第四丝杠螺母44与第四连接板42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板4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推板41上的滑道孔与夹板43连接。使用时,使第二推板41顶在橡胶套筒的左端,转动双向丝杠45,使两夹板43夹住橡胶套筒的外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