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油封加工用大型冲压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8329发布日期:2019-07-03 03:3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油封加工用大型冲压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冲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变速箱油封加工用大型冲压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油封是用来封油的机械元件,它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出力部件隔离,不至于让润滑油渗漏。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变速箱中的特殊油封,一般由油封骨架和橡胶组成,传统油封骨架的成型工艺选用注塑一体成型,此种方式无法形成连续性生产,油封骨架加工只能逐一进行,或是采用多台注塑设备同时加工,不仅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也较大,因此常采用金属卷材作为原料、运用连续冲压工艺加工成型。

在油封骨架冲压生产过程中,冲压时间远小于其上料、下料等辅助工作时间,为了配合冲压设备的高效冲压,往往需要为冲床配备连续解卷或开卷设备。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817532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自动开卷落料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开卷装置、料板输送装置、清洗装置、侧导向装置、矫平装置、活套装置、主送料装置、冲压装置、传动装置和堆垛装置,所述的堆垛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框体,在框体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板料的堆垛升降平台,所述的框体上设有若干朝向框体内侧的拍打头,每个拍打头与框体之间分别设有能带动拍打头改变位置的多维移位控制机构。

但是,其开卷装置通常一次只能用于一卷卷材的开卷,当一卷卷材使用完毕后往往需要暂时停机,对卷材进行更换,增加了换卷上料时间,限制了加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油封加工用大型冲压加工系统,其具有更换料卷方便快捷、冲压加工高效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箱油封加工用大型冲压加工系统,包括按照带料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带料解卷单元、带料矫形单元和冲压成型单元,所述带料解卷单元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顶面设置有沉槽;

设置于底座上方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的底部设置有插设于沉槽的旋转轴,所述沉槽内设置有用于驱使旋转轴周向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杠杆、棘轮、棘爪和用于产生推拉动力的驱动件;所述棘轮同轴套设于旋转轴,且与旋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杠杆活动套设于旋转轴,且位于棘轮下方;所述棘爪一端轴铰连接于杠杆顶面,另一端卡于棘轮上的齿槽;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沉槽底壁,且与杠杆远离旋转轴的一端铰接;

绕旋转轴呈中心对称分布于旋转台相对两侧面的料卷固定装置;

滑移设置于底座一侧地面的导料架;所述导料架上设置有若干根导料辊;

设置于导料架、用于在解卷时对料卷远离旋转台的端面施加轴向压力的料卷抵紧装置;

以及设置于导料架的顶部、用于在解卷时对料卷施加径向压力的的料卷压紧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台上一侧的料卷固定装置用于解卷上料时,可在旋转台另一侧的料卷固定装置处固定另一卷卷材.跟换卷材时,借助驱动组件驱动旋转台以旋转轴为轴旋转180°,从而实现了快速更换料卷,极大增加了更换料卷的效率、节约了时间。

驱动组件驱动旋转台转动时,驱动件产生推力,杠杆转动并使得棘爪抵推棘轮旋转,从而使得旋转轴随之旋转;驱动件产生拉力时,杠杆反向旋转,由于杠杆与旋转轴之间活动连接,因而杠杆反向旋转过程中棘爪可随之回退至棘轮下一齿槽,而旋转轴则不转动。

料卷解卷时,料卷抵紧装置抵压于料卷的外缘、料卷压紧装置抵压于料卷的端面,使得料卷以缓慢的速度解卷,不至于因金属卷材的韧性而松卷;导料架则可对料带起到承托和导向的作用,利用导料辊的转动减少了料带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擦伤等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棘爪均设置有两组,且绕旋转轴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或液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两组驱动件配合使用,动力更强劲,可以快速驱动旋转台旋转,以切换两处料卷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料卷固定装置包括贯穿旋转台设置的套管,所述套管与旋转台之间转动连接,且配备用于驱使套管周向自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套管一端同轴设置有若干块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环绕套管分布;所述套管上套设有若干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周缘设置有梯形滑块,所述弧形板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有供梯形滑块卡入的滑槽,所述滑槽沿套管轴向设置且向靠近旋转台方向逐渐变浅;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活动环沿套管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套管和弧形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弧形板沿套管轴向移动的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态时各弧形板处于相对靠拢状态,将料卷套设在各弧形板上后,借助第二驱动件驱使活动环移动。活动环带动梯形滑块在滑槽滑移,梯形滑块滑向滑槽较浅一端时弧形板逐渐远离套管。由于限位机构的存在,使得弧形板不会完全脱离、而在小范围内向远离套管方向外扩从而将料卷固定牢靠。

料卷固定后,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套管周向自转,使得被固定的料卷随之周向自转,缓慢解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设置于旋转台顶部的第一电机、设置于第一电机驱动端的第一齿轮和套设于套管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作为动力源通电后即可工作,采用链条传动稳定,通过控制电机转速即可控制套管旋转速度,便于控制解卷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同轴设置于套管内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连接有端板、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产生推拉动力驱使活动杆沿自身轴向往复移动的动力部,所述动力部设置于活动杆远离弧形板的一端;所述端板和各活动环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部选择液缸或气缸均可,动力部产生推拉动力时,活动杆抵推端板移动,通过连杆带动活动环移动,进而使得梯形滑块在滑槽内滑移,以使得弧形板相互靠拢或远离。

进一步地,所述料卷抵紧装置包括设置于导料架的设置架和用于抵紧在料卷端面的抵压辊,所述设置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抵压辊的长度方向;所述设置架上沿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滑移块、滑移块上穿设有螺纹杆和导向杆;所述螺纹杆和导向杆长度方向与设置架长度方向一致,且螺纹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抵压辊一端固定于滑移块,另一端朝向料卷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螺纹杆旋转,可使得滑移块沿导向杆长度方向滑移。将料卷固定于料卷固定装置前,使得滑移块向远离旋转台方向滑移,可以为安装料卷预留足够空间。料卷安装后,使得滑移块反向滑移,至抵压轴与料卷的端部抵压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料卷压紧装置包括轴铰连接于导料架的支撑臂、转动设置于支撑臂远离导料架一端的抵压轮以及用于驱使支撑臂绕铰接点旋转的第三驱动部件;所述抵压轮配备有用于驱使抵压轮自转的动力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驱动件驱动支撑臂绕铰接点旋转至抵压轮抵紧料卷的外缘即可。解卷过程中,动力源可驱使抵压轮缓慢旋转,配合料卷的旋转使得料带缓慢解卷。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在上料时将料卷顶升至与料卷固定装置高度的料卷抬升装置,所述料卷抬升装置滑移设置于旋转台背离导料架一侧的地面;所述料卷抬升装置包括滑移设置的基座、用于承托料卷的抬料台和设置于基座的顶升机构;所述抬料台的顶面上开有供料卷放置的v型槽,底面与顶升机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料卷放置于抬料台的顶面,借助顶升机构顶升抬料台,使得料卷上移至用于料卷固定装置齐平,然后滑移基座,至料卷平移安装于料具固定装置,使得将料卷安装于料卷固定装置的操作快捷、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抬料台一侧边缘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根一组的挡料杆,所述挡料杆设置于v型槽长度方向一侧且两挡料杆之间间距大于料卷轴向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卷放置于抬料台时,两根挡料杆分别位于料卷的两端,使得抬料台在上升或随着基座平移的过程中,料卷能稳定放置,增加了上料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旋转台两侧呈中心对称设置两组料卷固定装置,一处料卷固定装置用于解卷时,可在另一料卷固定装置处固定另一料卷作为预备,换卷时180°旋转旋转台即可,使得更换料卷的操作迅速,极大提升了料卷更换操作的效率;

2、旋转台和底座之间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且配备有棘轮、棘爪、杠杆和驱动件,动力足、传动稳定,可以定向驱动旋转台旋转;

3、料卷抬升装置的设置,极大方便了将料卷固定于料卷固定装置的操作,也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变速箱油封加工用大型冲压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带料解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实施中旋转台及底座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料卷固定装置的爆炸图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中旋转台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中带料解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实施例中料卷抬升装置的使用工况图;

图10为实施例中导料架、料卷抵紧装置和料卷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料卷抵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带料解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为实施例中带料矫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实施例中带料矫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实施例中带料矫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6为实施例中冲压成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8为图1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9为实施例中变速箱油封加工用大型冲压加工系统的使用工况图。

图中:01、底座;011、沉槽;012、杠杆;013、驱动件;014、棘爪;02、旋转台;021、旋转轴;211、棘轮;022、套管;221、第二齿轮;222、定位片;023、弧形板;231、连接块;232、滑槽;233、限位螺栓;024、活动环;241、梯形滑块;025、活动杆;251、动力部;026、端板;261、连杆;027、限位环;271、限位缺口;028、第一电机;281、第一齿轮;029、定位板;03、导料架;031、导料臂;311、导料辊;312、第一传动臂;313、第一液缸;032、设置架;321、螺纹杆;3211、第二电机;322、导向杆;323、滑移块;324、抵压辊;033、支撑臂;331、抵压轮;332、第三电机;333、第二传动臂;334、第二液缸;034、第一矩形框;341、第一螺杆;342、第一伺服电机;035、第一凸块;04、基座;041、抬料台;042、顶升机构;043、v型槽;044、挡料杆;045、第二矩形框;451、第二螺杆;452、第二伺服电机;046、第二凸块;05、矫形箱;051、进料架;052、矫形辊;053、出料架;531、安装杆;532、活动块;533、驱动气缸;534、限位柱;06、安装架;061、水平滑移架;611、第一驱动液缸;062、竖直滑移架;621、第二驱动液缸;063、滑移臂;631、第三驱动液缸;064、机械臂;641、卡嵌槽;065、夹料板;651、夹持部;652、固定部;653、夹持槽;066、对接板;07、上模座;071、冲压模;08、下模座;081、子模具;09、滑轨;10、档杆;101、抵紧螺栓;11、顶升台;111、顶升板;1111、卡嵌部;1112、缓冲层;112、顶升液缸;12、落料架;121、传送带;13、料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变速箱油封加工用大型冲压加工系统,参照图1,其包括按照带料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带料解卷单元、带料矫形单元和冲压成型单元。用于变速箱油封冲压加工时,作为原料的金属卷材被固定于带料解卷单元,缓慢解卷;解卷后的带料经由带料矫形单元矫直、压平后被传送至冲压成型单元;最终,带料在冲压成型单元处完成落圆片、拉伸、成型、整形、冲孔、翻孔、打凸包和修边等工艺步骤,得冲压件。

参照图1和图2,带料解卷单元包括底座01、设置于底座01上方的旋转台02、导料架03和料卷抬升装置。旋转台0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料卷13的料卷固定装置。导料架03用于对解卷后的料带起到承托、导向作用,且导料架03上设置有用于在解卷时对料卷13施加径向压力的料卷压紧装置和用于对料卷13施加轴向压力的料卷抵紧装置。

参照图3和图4,底座01的顶面开有沉槽011,旋转台02的底面设置有旋转轴021,旋转轴021插设于沉槽011底壁且沉槽011内。沉槽011内贴合底壁设置有杠杆012,杠杆012套设于旋转轴021,且可以以旋转轴021为轴自由旋转。旋转轴021上套设有棘轮211,棘轮211固定于旋转轴021,且贴合杠杆012的顶面设置。杠杆012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件013,驱动件013可以选择液缸或气缸。本实施例中驱动件013为气缸,且两处作为驱动件013的气缸绕旋转轴021呈中心对称分布于沉槽011底壁,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杠杆012的端部之间铰接。杠杆012的顶面设置有棘爪014,棘爪014一端轴铰连接于杠杆012顶面,且棘爪014铰接点的轴向和旋转轴021轴向一致。棘爪014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卡嵌于棘轮211的齿槽。驱动件013产生推力时,杠杆012转动;杠杆012带动棘爪014抵推棘轮211,从而驱使旋转轴021旋转;驱动件013产生拉力时,杠杆012反向转动,棘爪014回退,棘轮211和旋转轴021则不会旋转。两处驱动件013同步工作,即可驱使旋转轴021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台02在底座01的顶部旋转。

参照图3,用于固定料卷13的料卷固定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料卷固定装置分别设置于旋转台02相对的两侧面,且绕旋转台02的旋转轴021线呈中心对称分布。通过旋转台02的旋转,可以切换使用两处料卷固定装置。

参照图5和图6,料卷固定装置包括套管022。套管022的一端的周围环绕设置有四块弧形板023,弧形板023和套管022同轴设置,且弧形板023环绕套管022等间距分布。套管022上套设有两处活动环024,活动环024的外圆周侧壁上设置有梯形滑块241;弧形板023的内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231,连接块231上沿套管022轴向开有滑槽232,梯形滑块241滑移设置于滑槽232。套管022上靠近套管022的中心处同轴设置有限位环027,滑槽232沿套管022轴向向靠近限位环027方向逐渐变浅,因而梯形滑块241在滑槽232内滑移时,弧形板023具有向远离套管022方向外扩的趋势。

参照图5和图6,套管022内同轴设置有活动杆025,活动杆025的一端设置有端板026、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驱使活动杆025沿自身轴向往复移动的动力部251。动力部251选择液缸或气缸均可,本实施例中选择气缸作为动力部251。端板026和活动环024之间通过连杆26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活动环024设置有两处,连杆261共设置有四根且沿套管022的周向等间距分布。连杆261一端固定连接于端板026,另一端贯穿靠近端板026的活动环024后延伸至与另一活动环024固定连接。端板026在活动杆025驱使下,能带动活动环024同步移动,以使得梯形滑块241在滑槽232内滑移,进而使得弧形板023靠拢套管022或远离套管022。

参照图5和图6,为了使得弧形板023移动时不沿套管022轴向移动,弧形板023上设置有三处连接块231。靠近限位环027的连接块231上穿设有两根限位螺栓233,限位环027上开有供穿设有限位螺栓233的连接块231卡入的限位缺口271,限位螺栓233对称分布于活动环024的两侧。因而,弧形板023移动时,只能沿套管022轴向小幅度移动。固定料卷13时,使得四块弧形板023同时插入料卷13的中心孔;在动力部251的驱动下,活动杆025带动端板026移动,连杆261带动活动环024移动,使得梯形滑块241在连接块231上的滑槽232内由较深一端滑向较浅一端、弧形板023向远离套管022方向外扩,从而将料卷13固定牢靠。

参照图7,料卷固定装置的套管022贯穿旋转台02设置,使得弧形板023和动力部251分别位于旋转台02的两侧。套管022位于旋转台02内部部分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221和环形的定位片222。旋转台02的顶面设置有第一电机028,第一电机028的驱动端连接有第一齿轮281。第一齿轮281和第二齿轮221之间通过链条传动(图中未示出)。将料卷13固定后,第一电机028通电,通过第一齿轮281和第二齿轮221之间的链条传动,使得套管022缓慢旋转,以对料卷13进行解卷。

参照图7,为了增加料卷13解卷时套管022的转动稳定性,旋转台02内部还设有平行于旋转台02顶板的定位板029,定位板029上开有供定位片222卡入的一字型槽。套管022旋转时,定位片222在一字型槽内旋转,不妨碍定位片222随套管022旋转而转动,且可以起到限制套管022沿自身轴向偏移的作用,增加了料卷13解卷时套管022的旋转稳定性。

参照图8和图9,为了将较重的金属料卷13抬升并固定于料卷固定装置,本实施例还配备有料卷抬升装置。料卷抬升装置包括滑移设置的基座04、位于基座04上方的抬料台041和顶升机构042。基座0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矩形框045,且第二矩形框045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螺杆451,第二螺杆45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使第二螺杆451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452。基座04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凸块046,第二螺杆451贯穿第二凸块046设置。第二伺服电机452带动第二螺杆451旋转时,使得第二凸块046沿第二螺杆45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基座04沿第二矩形框045的长度方向滑移。为了减小基座04的滑移阻力,基座04的底面的四角均设置有滚轮,使得基座04的滑移更顺畅。顶升机构042包括设置于基座04顶面四角的气缸,气缸的活动端均连接于抬料台041的底面。顶升机构042产生推力时,抬料台041被推抵着上移;反之,抬料台041则下移。

参照图8和图9,抬料台041的顶面开有v型槽043,且设置有位于v型槽043长度方向一侧的两根挡料杆044,挡料杆044垂直于基座04顶面设置。利用料卷抬升装置时,如图9所示,将料卷13放置于抬料台041顶面的v型槽043处,使得料卷13的轴向和v型槽043的长度方向一致。挡料杆044分别卡嵌于料卷13轴向两端,使得料卷13在随抬料台041上升或平移过程中,能够稳定放置。

参照图8和图9,上料时先将料卷13放置于抬料台041的顶面,利用顶升机构042产生推力,驱使抬料台041上移。待料卷13上升至料卷固定装置高度时,第二伺服电机452通电工作,通过第二螺杆451和第二凸块046的配合,使得基座04向靠近旋转台02方向滑移,至将料卷13卡嵌于料卷固定装置。然后,顶升装置产生拉力,抬料台041及挡料杆044下移至与料卷13分离即可。

参照图8和图10,底座01远离料卷抬升装置的一侧滑移设置有导料架03,导料架03的滑移方向垂直于基座04的滑移方向。导料架0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矩形框034,第一矩形框034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螺杆341,第一螺杆34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342。导料架0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块035,第一螺杆341贯穿第一凸块035设置。第一伺服电机342通电后,第一螺杆341旋转,通过第一螺杆341和第一凸块035的配合,使得导料架03沿第一矩形框034的长度方向滑移。导料架03滑移设置,可以在旋转台02旋转之前,使导料架03滑移远离旋转台02,以使得导料架03不会阻碍旋转台02的转动。同时,导料架03的滑移也可以调整设置于导料架03的料卷抵紧装置和料卷压紧装置到旋转台02上料卷13固定装置的距离,能够适应不同大小料卷13的解卷上料。

参照图10和图11,料卷抵紧装置包括设置于导料架03的设置架032,设置架032由四块矩形板首尾相接而成、呈矩形框状。设置架032上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两根导向杆322,导向杆322上共同套设有位于设置架032内的滑移块323。滑移块323上固定设置有抵压辊324,抵压辊324的轴向同时垂直于设置架032的长度方向和导向杆322的长度方向。设置架032上还设置有贯穿滑移块323的螺纹杆321,螺纹杆321的一端连接有固定于设置架032端部的第二电机3211。第二电机3211通电,驱动螺纹杆321旋转,驱使滑移块323沿导向杆322的长度方向滑移,以改变抵压辊324的位置。

参照图10和图12,料卷压紧装置包括一端轴铰连接于导料架03顶部的支撑臂033,支撑臂033远离导料架03的一端设置有抵压轮331,且支撑臂033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抵压轮331旋转的第三电机332,支撑臂033的铰接轴上连接有第二传动臂333。导料架03内部设置有第二液缸334,第二传动臂333远离支撑臂033的一端与第二液缸334的活动端铰接。第二液缸334产生推拉动力时,可通过第二传动臂333的传动,带动支撑臂033绕轴铰连接处转动,使得支撑臂033端部的抵压轮331靠近或远离旋转台02。解卷时,抵压轮331抵压在料卷13的外缘,在第三电机332的驱动下,抵压轮331缓慢转动配合料卷13旋转解卷。转动旋转台02更换料卷13前,转动支撑臂033至抵压轮331远离旋转台02即可,不会阻碍旋转台02的旋转。

参照图10和图12,导料架03靠近旋转台02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料臂031,导料臂031上设置有若干根轴向和料卷13轴向一致的导料辊311。导料臂031呈弧形,且一端轴铰连接于导料架03。导料架03内设置有第一液缸313,第一液缸313的活动端铰接有第一传动臂312。第一传动臂312远离第一液缸313的一端固定于导料臂031的铰接轴。第一液缸313产生推拉动力时,第一传动臂312带动导料臂031绕铰接处转动,以改变导料臂031上安装的导料辊311的高度。料卷13上解卷下来的带料在导料辊311的承托下移动,不易擦伤。

参照图13、图14和图15,带料矫形装置和现有技术中用于冲压加工系统的带料矫形装置相同,其包括矫形箱05和设置于矫形箱05内的若干组矫形辊052。带料经过矫形箱05时,在矫形辊052的轧压下,被整直、压平。矫形箱05的进料端设置有可转动的进料架051,进料架051上设置有若干根用于传导带料的滚轴。矫形箱05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架053,出料架053上平行设置有两根安装杆531,安装杆531上套设有两处活动块532。每一活动块532上均设置有垂直于安装杆531的限位柱534,一块活动块532固定设置,另一块活动块532连接有驱动气缸533。在驱动气缸533的驱动下,活动设置的活动块532可向固定设置的活动块532靠近或远离,以改变两限位柱534之间的间距。经由矫形的带料沿垂直于安装杆531的方向运行,从两根限位柱534之间穿过,以使得带料以特定的位置进入后续冲压加工单元。

参照图16和图17,冲压成型单元为冲压件冲压加工的成型部分,包括上模座07和下模座08,下模座08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工件冲压加工工序步骤相同数量的子模具081,上模座07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子模具081冲压成型的冲压模071。

参照图16和图17,冲压件在各子模具081之间的传递依赖于机械臂064完成。本实施例中机械臂064沿下模座08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根,每根机械臂064上均设置有与子模具081数量相同的夹料板065。两根机械臂064上的夹料板065相对设置,以用于配合对冲压件进行夹持。夹料板065包括一体成型的夹持部651和固定部652,固定部652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械臂064,夹持部651的端部开有半圆形的夹持槽653。相对设置的两夹料板065靠拢时,夹持槽653相互配合可夹持圆形的冲压件。

参照图16和图17,下模座08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架06。安装架06上沿垂直于机械臂064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两水平滑移架061,且安装架06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液缸611,以用于提供推拉动力使得同一安装架06的上的两水平滑移架061相互远离或靠拢。水平滑移架061上滑移设置有竖直滑移架062,且水平滑移架06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液缸621。第二驱动液缸621产生推拉动力时,竖直滑移架062在水平滑移架061上沿竖直方向滑移。竖直滑移架062的底端滑移设置有滑移臂063,滑移臂063的长度方向与机械臂064的长度方向一致。竖直滑移架062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液缸631,以用于产生推拉动力驱使滑移臂063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水平滑移架061、竖直滑移架062和滑移臂063的滑移方向相互垂直。机械臂064的两端分别连接与相应一侧滑移臂063的端部。

参照图16和图18,机械臂064的端部和滑移臂063的端部均设置有对接板066,连接机械臂064和滑移臂063时,将对接板066对准并穿设螺栓连接固定即可。连接后的机械臂064可随着水平滑移架061、竖直滑移架062以及滑移臂063的移动而在自身长度方向、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滑移,以完成对冲压件的夹持传递。下模座08的末端还设置有落料架12,落料架12上设置有传送带121。最终冲压完成的冲压件,在机械臂064上夹料板065的夹持下移送至传送带121处。两机械臂064分开时,冲压件落于传送带121被导出。

参照图16和图18,为了增加了拆装模具的便利性,车间地面上沿垂直于下模座08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滑轨09,下模座08滑移设置于滑轨09。需要拆装模具时,可借由滑轨09将下模座08滑移出工作区,增加了拆装模具的可操作空间。完成模具的安装或维修后,反向滑移下模座08至工作区即可。

参照图18,车间地面上还铰接设置有档杆10,档杆10远离铰接位置的一端设置有抵紧螺栓101。将下模座08滑移至工作区后,转动档杆10至与下模座08的侧面贴合,旋紧抵紧螺栓101可将下模座08固定牢靠。地面上、位于下模座08远离档杆10一侧设置有凸出部(图中未示出),以用于配合档杆10及抵紧螺栓101对下模座08进行固定、防止下模座08向远离档杆10方向滑移。

参照图18,下模座08的两端且位于机械臂064的下方还设置有顶升台11。顶升台11的上方设置有顶升板111,顶升台11顶面的四角均设置有顶升液缸112。顶升液缸112同步工作,且活动端均连接于顶升板111的底面。顶升板111的顶面设置有圆台型的卡嵌部1111,机械臂064的底面开有供卡嵌部1111卡入的卡嵌槽641。顶升板111的顶面还设置有橡胶材质的缓冲层1112。下模座08滑移出工作区时,借助顶升液缸112顶升顶升板111,至顶升板111承托于机械臂064下方、卡嵌部1111卡入卡嵌槽641,使得机械臂064在顶升板111顶部放置稳定。然后,断开滑移臂063和机械臂064之间的连接,利用顶升液缸112继续顶升顶升板111至机械臂064高于下模座08。此时,可以使下模座08沿滑轨09滑移出工作区域,机械臂064不会对下模座08的滑移造成阻碍。橡胶材质的缓冲层1112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机械臂064在顶升板111顶面的放置稳定性,另一方面减少了对机械臂064的隔损划伤。

工作远离:

如图19所示,将料卷13固定于旋转台02上的料卷固定装置,配合料卷抵紧装置和料卷压紧装置缓慢解卷,解卷后的带料经由带料矫形单元矫形后进入冲压成型单元,被冲压加工形成冲压件。一卷料卷13用于冲压加工时,可在旋转台02另一侧的料卷13固定装置处安装固定另一料卷13作为预备。待需要更换料卷13时,通过旋转台02的转动快速进行调换,使得预备的料卷13被移到加工位,极大提升了冲压加工过程中更换料卷13的效率。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