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1988发布日期:2019-07-27 09:4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柔性组装线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



背景技术:

根据生产装配的不同,目前组装线主要有“顺序组装生产式”,“小批量轮番生产式”,“柔性化生产式”等多种类型,分别满足不同规模生产和不同制造业的使用要求。“柔性化生产式”是有一定的混合生产能力,对刚性要求不高,建立大量库存,市场从库存中出货,生产再根据库存变化生产,特点是库存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回旋余地大,比如外协件质量,生产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设备稳定性等问题都会被库存掩盖。柔性化生产、精益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一条柔性生产线只能对应组装一种型号产品,若想组装该种产品下的子产品系列,就要重新量身打造另一条组装线,而组装线的设计、生产周期比较长,这就意味着会造成大量资源、人力的浪费和生产周期延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可以装配大系列产品,同时也可以装配大系列产品下多种不同的子款式产品,减少了人力输出、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包括: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以及第三流水线;

所述第一流水线包括第一支架和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传送轧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直向支架和与所述第一直向支架垂直设置的第二折向支架;所述第一直向支架和所述第一折向支架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中转装置,所述中转装置包括中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中转支架上的中转板,所述中转板上设置有牛眼滚珠;

所述第二流水线与所述第一流水线相对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流水线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传送轧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所述组装工位,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直向支架和与所述第二直向支架垂直设置的第二折向支架,所述第二直向与所述第二折向支架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所述中转装置;

所述第三流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流水线和所述第二流水线之间,所述第三流水线包括第三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所述传送轧辊,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所述第三支架的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末端、第二支架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上层支架和第三下层支架,所述第三上层支架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对应,所述第三下层支架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应,或所述第三上层支架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应,所述第三下层支架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上层支架的开端设置有所述中转装置,所述第三下层支架的开端设置有换向装置,所述第一支架的末端设置有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轧辊安装板和固定在所述轧辊安装板上的所述传送轧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活动板以及升降链条;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的底板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上固定有链条安装座,所述升降链条啮合在所述链条安装座上,且所述升降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的底板上,所述升降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轧辊安装板固定;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升降支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端通过导向轴固定座与所述升降支架固定,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线轴承与所述活动板连接;

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换向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换向支架上的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换向电机、转轴、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双联带轮、第一传动带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换向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换向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双联带轮及与所述双联带轮依次排列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传动带张紧套设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双联带轮上,所述第二传动带张紧套设在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双联带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导向杆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一端通过导向杆固定座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线轴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水线的末端还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支架、竖移组件以及横移组件;

所述分离支架包括竖立支柱和横向支柱;所述竖立支架上设置有所述轧辊安装板,所述轧辊安装板上固定有所述传送轧辊;

所述竖移组件包括竖移气缸、竖向导轨以及竖移滑块,所述竖移气缸固定在所述分离支架上,所述竖移气缸与所述轧辊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竖向支柱上设置有竖向导轨,所述轧辊安装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竖向导轨配合的竖移滑块;

所述横移组件包括托板、横向导轨以及横移滑块,所述横向导轨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柱上,所述托板与所述横移滑块固定,所述横移滑块在所述横向导轨上滑移。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化柔性组装线还包括分板升降架,所述分板升降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开端、第二支架的开端以及第三支架的末端,所述分板升降架之间设置有横梁架,所述横梁架上设置有所述传送轧辊;

所述分板升降架包括分板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分板支架上的分板装置,所述分板装置包括分板电机、两组限位槽板、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以及传动链条;两组所述限位槽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分板支架的相对两侧上,每组所述限位槽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槽板;所述分板电机固定在所述分板支架的顶部,所述分板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固定在两组所述限位槽板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还固定有第五锥齿轮;处于同一组的两个所述限位槽板的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二传动轴,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固定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上设置有所述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上等间距设置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通过轴承限位于所述限位槽板中,所述导向轴上固定有l型提升板。

进一步地,所述分板升降架的底部设置有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上设置有所述传送轧辊;所述分离支架的底部还设置有所述换向装置,所述分离支架的侧口中设置辅助轧辊;所述第一支架的开端、所述第二支架的开端设置有所述换向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下层支架分为与所述组装工位一一对应的多个线体,每个所述线体均上设置有碰触开关,在所述第三下层支架的传输方向上,一个所述线体上的所述碰触开关控制下一个所述线体上的所述传送轧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上还设置有调试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上的所述组装工位两侧均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气缸和夹紧板,所述夹紧气缸通过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夹紧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由多个模块化分支架组成,多个所述模块化分支架通过一字安装条依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中转装置将第一直向支架和第一折向支架、第二直向支架和第二折向支架连接起来,使第一流水线的末端、第二流水线的末端均与第三流水线的开端相连,并将第三支架分成第三上层支架和第三下层支架;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上均设置有组装工位,当进行大产品组装时,第一流水线和第二流水线同时工作,第一流水线组装产品的上层和/或中层,第二流水线组装产品的下层和/或下层;经过第一流水线和第二流水线组装后的半成品流到第三流水线,第一流水线的半成品流向第三下层支架,第二流水线的半成品流向第三上层支架;或是第一流水线的半成品流向第三上层支架,第二流水线的半成品流向第三下层支架,经过第一流水线的半成品和经过第二流水线的半成品在第三支架的组装工位上进行最后组装后,由传送轧辊输出;当组装大产品下的子产品系列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一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或第二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进行搭配组装,实现了柔性组装线既可以组装大系列产品,也可以组装大系列产品下的多种子产品,减少了人力输出,提高组装线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转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面图;

图7为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分板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模块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第三下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1、第一直向支架;102、第一折向支架;201、第二直向支架;202、第二折向支架;301、第三上层支架;302、第三下层支架;302a、线体;302b、碰触开关;400、中转装置;401、中转支架;402、中转板;403、牛眼滚珠;500、升降装置;501、升降支架;5011、第一升降气缸;5012、活动板;5013、升降链条;5014、链条安装座;5015、第一导向轴;5016、导向轴固定座;5017、第一直线轴承;5018、第一缓冲器;5019、第二缓冲器;5020、第二止停螺帽;5021a、第一漫反射光电开关;5021b、第二漫反射光电开关;5022、对射光电开关;5023、链条导向件;5024、惰轮;5025、驱动电机;5026、第一止停螺帽;600、换向装置;601、换向支架;6011、第一支撑板;6012、第二支撑板;6021、换向电机;6022、转轴;6023、第一带轮;6024、第二带轮;6025、双联带轮;6026、第一传动带;6027、第二传动带;6028、第一锥齿轮;6029、第二锥齿轮;6030、第二升降气缸;6031、导向杆;6032、导向杆固定座;6033、第二直线轴承;700、分离装置;7011、竖立支柱;7012、横向支柱;7021、竖移气缸;7022、竖向导轨;7023、竖移滑块;7031、托板;7032、横向导轨;7033、横移滑块;704、辅助轧辊;705、第三缓冲器;706、第三止停螺帽;800、分板升降架;801、分板支架;8021、分板电机;8022、限位槽板;8023、第一传动轴;8024、第二传动轴;8025、第三传动轴;8026、第三锥齿轮;8027、第四锥齿轮;8028、第五锥齿轮;8029、第六锥齿轮;8030、第一链轮;8031、第二链轮;8032、链条;8033、第二导向轴;8034、轴承;8035、l型提升板;8036、旋转气缸;8037、摆臂;8038、无杆气缸;900、横梁架;110、承载支架;121、夹紧气缸;122、夹紧板;131、传送轧辊;132、轧辊安装板;140、模块化分支架;141、一字安装条;150、工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现在,将参照附图1-图2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包括: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以及第三流水线;第一流水线包括第一支架和依次排列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传送轧辊131,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直向支架101和与第一直向支架101垂直设置的第二折向支架202;第一直向支架101和第一折向支架102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中转装置400,中转装置400包括中转支架401和设置在中转支架401上的中转板402,中转板402上设置有牛眼滚珠403;第二流水线与第一流水线相对并列设置,第二流水线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第二支架上的传送轧辊131,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第二支架包括第二直向支架201和与第二直向支架201垂直设置的第二折向支架202,第二直向与第二折向支架202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中转装置400;第三流水线设置在第一流水线和第二流水线之间,第三流水线包括第三支架和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传送轧辊131,第三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第三支架的开端与第一支架的末端、第二支架的末端连接,第三支架包括第三上层支架301和第三下层支架302,第三上层支架301与第一流水线对应,第三下层支架302与第二流水线对应,或第三上层支架301与第二流水线对应,第三下层支架302与第一流水线对应。

本技术方案通过中转装置400将第一直向支架101和第一折向支架102、第二直向支架201和第二折向支架202连接起来,使第一流水线的末端、第二流水线的末端均与第三流水线的开端相连,并将第三支架分成第三上层支架301和第三下层支架302;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上均设置有组装工位,工装板150由传送轧辊131传送到组装工位上,在工装板150上进行产品组装;当进行大产品组装时,第一流水线和第二流水线同时工作,第一流水线组装产品的上层和/或中层,第二流水线组装产品的下层和/或下层;经过第一流水线和第二流水线组装后的半成品流到第三流水线,第一流水线的半成品流向第三下层支架302,第二流水线的半成品流向第三上层支架301;或是第一流水线的半成品流向第三上层支架301,第二流水线的半成品流向第三下层支架302,经过第一流水线的半成品和经过第二流水线的半成品在第三支架的组装工位上进行最后组装后,由传送轧辊131输出;当组装大产品下的子产品系列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一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或第二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进行搭配组装,实现了柔性组装线既可以组装大系列产品,也可以组装大系列产品下的多种子产品,减少了人力输出,提高组装线的组装效率。

在本发明中,第三上层支架301的开端设置有中转装置400,第三下层支架302的开端设置有换向装置600,第一支架的末端设置有升降装置500,即经第一流水线组装后半成品通过升降装置500和换向装置600配合作用,下降并转变方向流向第三下层支架302;经第二流水线组装后的半成品由中转装置400进行自由转向,流向第三上层支架301。如图3、图4所示,升降装置500包括升降支架501和设置在升降支架501上的升降机构,升降支架501上设置有轧辊安装板132和固定在轧辊安装板132上的传送轧辊131;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5011、活动板5012以及升降链条5013;第一升降气缸5011固定在升降支架501的底板上,第一升降气缸5011的活塞杆与活动板5012的一端连接,活动板5012的另一端上固定有链条安装座5014以及第一缓冲器5018,第一缓冲器5018和活动板5012之间设置有第一止停螺帽5026;升降链条5013啮合在链条安装座5014上,且升降链条5013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支架501的底板上,升降链条5013的另一端与轧辊安装板132固定;升降链条5013的长度不变,其一端固定在升降支架501,另一端与轧辊安装板132固定,第一升降气缸5011运动带动链条安装座5014上下运动,升降链条5013与链条安装座5014进行啮合传动而带动轧辊安装板132上下运动,第一缓冲器5018则对其运动行程过大时其缓冲作用,第一止停螺帽5026则控制活动板5012在到位高度停止运动;轧辊安装板132上下运动将第一流水线上的半成品下降到一定的高度,然后由换向装置600进行换向。进一步地,活动板5012与升降支架501之间还设置有为轧辊安装板132的运动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轴5015,第一导向轴5015的一端通过导向轴固定座5016与升降支架501固定,第一导向轴50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线轴承5017与活动板5012连接。更进一步地,升降支架501上设置有碰触传感器(图为示出)、驱动电机5025、链条导向件5023和惰轮5024,碰触传感器与驱动电机5025电连接,驱动电机5025驱动惰轮5024在链条导向件5023里运动,惰轮5024与传送轧辊131啮合使传送轧辊131转动;当工装板150碰触到碰触传感器,触发驱动电机5025带动惰轮5024运动,进而使传送轧辊131运动输送工装板150;为了控制传送轧辊131的转动,升降支架501上还设置有第二缓冲器5019对其进行减速,以及第二止停螺帽5020对及进行停止转动。如图3所示,升降支架501上还设置有第一漫反射光电开关5021a、第二漫反射光电开关5021b以及对射光电开关5022,第一漫反射光电开关5021a负责检测工装板150是否完全进入升降装置500,第二漫反射光电开关5021b负责检测工装板150上是否有待组装产品,对射光电开关5022则作为侧面保护装置,防止升降过程中操作人员大意造成人身伤害。

参见图5、图6,换向装置600包括换向支架601和设置在换向支架601上的换向机构,换向支架6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6011和第二支撑板6012,换向机构包括换向电机6021、转轴6022、第一带轮6023、第二带轮6024、双联带轮6025、第一传动带6026以及第二传动带6027,换向电机6021固定在第一支撑板6011上,换向电机602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028,第一支撑板6011与第二支撑板6012之间设置有转轴6022,转轴6022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6028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6029,转轴6022上设置有第一带轮6023,第二支撑板6012上设置有双联带轮6025及与双联带轮6025依次排列的第二带轮6024,第一传动带6026张紧套设在第一带轮6023与双联带轮6025上,第二传动带6027张紧套设在第二带轮6024与双联带轮6025上。换向装置600通过第一锥齿轮6028和第二锥齿轮6029带动转轴6022运动,并通过双联带轮6025和第一传动带6026,使第一带轮6023的动力传递到第二带轮6024上,驱动第二传动带6027运动来传送工装板150进行90度换向。优选地,第二支撑板6012上固定有第二升降气缸6030,第二升降气缸6030的活塞杆与第一支撑板6011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板6011与第二支撑板6012之间通过导向杆6031连接,导向杆6031的一端通过导向杆6031固定座与第二支撑板6012固定,导向杆60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线轴承6033与第一支撑板6011连接。当转向装置需要工作时,第二升降气缸6030的活塞杆伸出,配合导向杆6031的导向支撑作用,使第二支撑向上运动;反之,第二升降气缸6030的活塞杆回缩,第二支撑板6012下降。

进一步地,第三流水线的末端还设置有分离装置700,分离装置700包括分离支架、竖移组件以及横移组件;分离支架包括竖立支柱7011和横向支柱7012;竖立支架上设置有轧辊安装板132,轧辊安装板132上固定有传送轧辊131;竖移组件包括竖移气缸7021、竖向导轨7022以及竖移滑块7023,竖移气缸7021固定在分离支架上,竖移气缸7021与轧辊安装板132的一侧连接;竖向支柱上设置有竖向导轨7022,轧辊安装板13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竖向导轨7022配合的竖移滑块7023;横移组件包括托板7031、横向导轨7032以及横移滑块7033,横向导轨7032设置在横向支柱7012上,托板7031与横移滑块7033固定,横移滑块7033在横向导轨7032上滑移;优选地,横向支柱7012上还设置有第三缓冲器705和第三止停螺帽706。当需要将工装板150和成品分离时,竖移气缸7021运动以带动轧辊安装板132沿着竖向导轨7022下降;成品则落在托板7031上,由横移滑块7033带动其在横向导轨7032横向移动,与工装板150实现分离,第三缓冲器705对横向滑块的运动其缓冲作用,第三止停螺帽706则使其停在固定位置,第三缓冲器705与第三止停螺帽706起到缓冲机械限位作用。

智能化柔性组装线还包括分板升降架800,分板升降架80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的开端、第二支架的开端以及第三支架的末端,分板升降架800之间设置有横梁架900,横梁架900上设置有传送轧辊131;分板升降架800包括分板支架801和设置在分板支架801上的分板装置,分板装置包括分板电机8021、两组限位槽板8022、第一传动轴8023、第二传动轴8024、第三传动轴8025以及传动链条8032;两组限位槽板8022分别固定在分板支架801的相对两侧上,每组限位槽板802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槽板8022;分板电机8021固定在分板支架801的顶部,分板电机802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8026,第一传动轴8023固定在两组限位槽板8022之间,第一传动轴8023上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8026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8027,第一传动轴8023的两端还固定有第五锥齿轮8028;处于同一组的两个限位槽板802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传动轴8024,另一端固定有第三传动轴8025,第二传动轴8024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五锥齿轮8028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8029;第二传动轴8024上固定有第一链轮8030,第三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二链轮8031,第一链轮8030和第二链轮8031上设置有传动链条8032,传动链条8032上等间距设置第二导向轴8033,第二导向轴8033通过轴承8034限位于限位槽板8022中,导向轴上固定有l型提升板8035。优选地,横梁架900上还设置有无杆气缸8038,无杆气缸8038与旋转气缸8036连接,旋转气缸8036固定连接有摆臂8037,通过无杆气缸8038的移动来实现推动工装板150在传送轧辊131上移动,摆臂8037受旋转气缸8036驱动旋转以避免碰撞工装板150。

进一步地,分板升降架800的底部设置有承载支架110,承载支架110上设置有传送轧辊131;分离支架的底部还设置有换向装置600,分离支架的侧口中设置辅助轧辊704;第一支架的开端、第二支架的开端设置有换向装置600。当分离装置700对成品和工装板150进行分离后,换向装置600将工装板150运动方向从平行于升降装置500转换至垂直方向,利用辅助轧辊704将工装板150送入承载支架110的传送轧辊131上,再储存到分板升降架800上,并根据产品组装的需要将其分流到第一流水线和/或第二流水线上。分板升降架800,可实现工装板150根据产品组装特性往任意一段流水线起点分流及存储,若产品组装只需要第一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则分板方向统一为从第三流水线末端的分板升降架800经过横梁架900流向第一流水线开端的分板升降架800上;若产品组装只需要第二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则分板方向统一为从第三流水线末端的分板升降架800经过横梁架900流向第二流水线开端的分板升降架800上;若产品组装需要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则分板方向为从第三流水线末端的分板升降架800经过横梁架900流向第二流水线开端和第一流水线开端的分板升降架800上;装配过程能根据产品规格及订单数量调整组装模式,能准确,平稳,快速,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第三下层支架302分为与组装工位一一对应的多个线体302a,每个线体302a均上设置有碰触开关302b,在第三下层支架302的传输方向上,一个线体302a上的碰触开关302b控制下一个线体302a上的传送轧辊131。当工装板150由升降装置500传送到换向装置600,经换向装置600换向后,工装板150的传送方向与第三下层支架302的输送方向一致;当工装板150完全进入换向装置600后,与换向装置600相邻线体302a上的传送轧辊131开始运动以对工装板150进行传输;当工装板150与这个线体302a上的碰触开关302b接触,在传输方向上的下一个线体302a的传送轧辊131接收到指令开始运动,来完成对工装板150的进一步传送,第三下层支架302采用碰触开关302b来实现传送轧辊131的智能启停输送,无需人工控制。优选地,第三支架上还设置有调试工位。所述组装线的第二段线下层智能启停输送轧辊线采用自动启停输送,无需人工控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如图9所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上的组装工位两侧均设置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夹紧气缸121和夹紧板122,夹紧气缸121通过连接块固定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上,夹紧气缸121的活塞杆与夹紧板122连接,在每个组装工位上均布置夹紧气缸121,保证组装过程的稳定性,防止组装过程中工装板150出现晃动情况,不利于组装工作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参见图9、图10,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由多个模块化分支架140组成,多个模块化分支架140通过一字安装条141依次连接。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分成多个模块化分支架140,优选地,每个模块化分支架140长两米,通过螺丝将两个模块化分支架140分别与一字安装条141固定;或通过拆卸螺丝即可将多个模块化分支架140分离,安装拆卸均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线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将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以及第三流水线呈m型设计,即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的末端与第三流水线的开端相连,第三支架包括第三上层支架301和第三下层支架302;在第一流水线的开端、第二流水线的开端同时上料,第一流水线上的半成品由升降装置500和换向装置600作用流向第三下层支架302,第二流水线上的半成品由中转装置400作用流向第三上层支架301,在第三流水线进行产品最后组装,并进行调试,由分离装置700将工装板150与产品分离,分离后的工装板150进入分板升降架800,并根据组装需要对工装板150实现流向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的分流操作,以此循环进行组装。本技术方案在实现了在组装大系列产品时,也可以组装大系列产品下的多种子产品,并使组装线的整体输送长度变短,减小该组装线的整体占地长度,节约面积,减少人力输出,提高组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