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10218发布日期:2019-09-18 00:44阅读:1316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的分型面通常利用铣刀从分型面远离型腔的一侧至分型面靠近型腔一侧的方向进行整体切削加工,由于分型面整体的面积较大,铣刀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使得分型面远离型腔的一侧与分型面靠近型腔的一侧的加工余量差相对较大,致使模具的分型面容易出现飞边的问题,从而导致模具在配模时需要大量使用打磨机执行分型面打磨的工序操作,最终导致模具的装配效率大大降低,并对产品的注塑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模具的分型面的加工质量的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

一种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模具,所述模具上设有型腔和待加工的分型面,所述分型面布设于所述型腔的周围;

在所述分型面上距离所述分型面与所述型腔的交界线预设距离位置处设置一基准线,以将所述分型面分隔为相对靠近所述型腔的第一加工区和相对远离所述型腔的第二加工区,并使所述第一加工区的面积不大于铣刀在极限磨损条件下的最大加工面积;及

利用所述铣刀顺次对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切削加工,以使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之间的加工余量差不超过极限数值,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基准线至所述第一加工区远离所述基准线一侧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基准线至所述第二加工区远离所述基准线一侧的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型面上形成有用于阻挡胶料的封胶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胶位包括口部封胶位,所述口部封胶位形成在所述分型面与所述型腔的交界线上,在所述分型面上距离所述分型面与所述型腔的交界线预设距离位置处设置一基准线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分型面上距离所述封胶口预设距离位置处设置所述基准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胶位还包括辅助封胶位,所述辅助封胶位形成在所述第一加工区除去所述口部封胶位其余的区域及所述第二加工区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铣刀对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切削加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之间的加工余量差;

判断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之间的加工余量差是否不超过所述极限数值;及

如果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之间的加工余量差超过所述极限数值,则更换所述铣刀重新顺次对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切削加工,以使得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之间的加工余量差不超过所述极限数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之间的加工余量差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对应的加工余量;及

根据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对应的加工余量的检测结果,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加工区和所述第二加工区之间的加工余量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型面布设于所述型腔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距离为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型面上设有排气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铣刀为球形铣刀。

上述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通过在分型面上距离分型面与型腔的交界线预设距离位置处设置一基准线将分型面分隔为相对靠近型腔的第一加工区和相对远离型腔的第二加工区,由于第一加工区和第二加工区相对初始的分型面面积均有一定程度的缩小,铣刀在加工第一加工区和第二加工区时均是从基准线至对应的加工区远离基准线一侧的方向进行,这样铣刀在加工第一加工区时磨损会比加工整个分型面时缩小,且第一加工区的面积不大于铣刀在极限磨损条件下的最大加工面积,使得第一加工区形成相对较小的第一加工余量,实现第一加工区的高精度加工,同时由于在利用该铣刀对第二加工区进行切削加工时同样使用了该基准线作为起始参考位置,因此铣刀在加工第二加工区时也能够加工出较高的精度,并使得第二加工区形成比第一加工区的第一加工余量微大的第二加工余量,从而确保第一加工区和第二加工区之间的加工余量差不超过极限数值,因此,相比传统的利用铣刀从分型面远离型腔的一侧至分型面靠近型腔的一侧的方向进行切削加工的方式而言,上述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可以使得即使在铣刀有磨损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第一加工区和第二加工区之间的加工余量不超过极限数值,从而有效地消除模具的分型面出现飞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分型面的加工质量,实现模具配模时分型面少打磨或不打磨的效果,进而达到模具快速装配的目的,同时保证产品的注塑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反应在模具上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的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提供模具100,模具100上设有型腔110和待加工的分型面120,分型面120布设于型腔110的周围;s200,在分型面120上距离分型面120与型腔110的交界线预设距离位置处设置一基准线130,以将分型面120分隔为相对靠近型腔110的第一加工区122和相对远离型腔110的第二加工区124,并使第一加工区122的面积不大于铣刀在极限磨损条件下的最大加工面积;s300,利用铣刀顺次对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切削加工,以使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差不超过极限数值,第一方向为基准线130至第一加工区122远离基准线130一侧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基准线130至第二加工区124远离基准线130一侧的方向。

上述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通过在分型面120上距离分型面120与型腔110的交界线预设距离位置处设置一基准线130将分型面120分隔为相对靠近型腔110的第一加工区122和相对远离型腔110的第二加工区124,由于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相对初始的分型面120面积均有一定程度的缩小,铣刀在加工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时均是从基准线130至对应的加工区远离基准线130一侧的方向进行,这样铣刀在加工第一加工区122时磨损会比加工整个分型面120时缩小,且第一加工区122的面积不大于铣刀在极限磨损条件下的最大加工面积,使得第一加工区122形成相对较小的第一加工余量,实现第一加工区122的高精度加工,同时由于在利用该铣刀对第二加工区124进行切削加工时同样使用了该基准线130作为起始参考位置,因此铣刀在加工第二加工区124时也能够加工出较高的精度,并使得第二加工区124形成比第一加工区122的第一加工余量微大的第二加工余量,从而确保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差不超过极限数值,因此,相比传统的利用铣刀从分型面120远离型腔110的一侧至分型面120靠近型腔110的一侧的方向进行切削加工的方式而言,上述模具的分型面加工方法可以使得即使在铣刀有磨损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不超过极限数值,从而有效地消除模具100的分型面120出现飞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模具100的分型面120的加工质量,实现模具100配模时分型面120少打磨或不打磨的效果,进而达到模具100快速装配的目的,同时保证产品的注塑质量。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0中的型腔110的造型加工为电火花加工,采用电火花加工可以改善型腔110结构,简化型腔110的加工工艺,提高型腔11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分型面120上形成有封胶位140,封胶位140用于阻挡胶料,避免填充到型腔110内的胶料外溢而影响产品的注塑质量。进一步地,封胶位140包括口部封胶位142,口部封胶位142形成在分型面120与型腔110的交界线上,口部封胶位142为封胶位140用于实现阻挡胶料功能相对主要的区域,在分型面120上距离型腔110的侧边缘预设距离位置处设置一基准线130的步骤s200包括:步骤s210,在分型面120上距离口部封胶位142预设距离位置处设置基准线130,以将分型面120分隔为相对靠近型腔110的第一加工区122和相对远离型腔110的第二加工区124,并使第一加工区122的面积不大于铣刀在极限磨损条件下的最大加工面积。

进一步地,封胶位140还包括辅助封胶位144,辅助封胶位144形成在第一加工区122除去口部封胶位142其余的区域及第二加工区124上,辅助封胶位144为封胶位140用于实现阻挡胶料功能相对次要的区域。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3所示,分型面120布设于型腔110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模具的分型面的加工方法依次对型腔110两侧的分型面120进行加工。需要指出的是,分型面120上设有排气槽150。通过排气槽150的设置,以便将型腔110内的空气及时排出,避免该空气对型腔110内的产品的注塑成型造成干扰,从而确保产品的注塑质量。具体的,排气槽150布设在型腔110两侧的分型面120上,更具体的,排气槽150布设在型腔110两侧的分型面120的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上。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预设距离为10mm,即在分型面120上距离分型面120与型腔110的交界线10mm位置处设置基准线130,这样可使得第一加工区122的面积在合理范围内缩减到最小,从而使得铣刀在加工第一加工区122时的磨损量更小,确保第一加工区122的高精度加工。

在一实施例中,在分型面120上距离分型面120与型腔110的交界线预设距离位置处设置一基准线130的步骤s200包括:步骤s220,利用数控机床对模具100进行识别定位,以得到模具100上任意一处的位置坐标;步骤s222,根据模具100上任意一处的位置坐标和分型面120与型腔110的交界线预设距离大小,以计算得到基准线130的位置坐标。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还可包括:步骤s230,根据模具100的材料和硬度,选用相应的铣刀;以及步骤s240,根据模具100的分型面120的精度要求,设定铣刀的极限磨损量,以得到铣刀在极限磨损条件下的最大加工面积。其中,铣刀可以但不限于为球形铣刀,步骤s230和步骤s240的操作工序可以相互调换,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利用铣刀对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切削加工的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

s400,获取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差。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400包括:s410,检测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对应的加工余量。s420,根据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对应的加工余量的检测结果,计算得到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差。

s500,判断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差是否不超过极限数值。具体的,通过将得到的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差与极限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作出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差是否不超过极限数值的判断。

若判断结果为否,即如果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差超过极限数值,则进行步骤s700,更换铣刀重新顺次对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切削加工,以使得第一加工区122和第二加工区124之间的加工余量差不超过极限数值,从而有效地消除模具100的分型面120出现飞边的问题,以确保模具100的分型面120的加工质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