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打标设备及其调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21142发布日期:2019-11-13 01:39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激光打标设备及其调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激光打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标设备分别在打标平面上的打标位置a点和b点分别进行打标时,由于理想的激光聚焦有一个唯一最细的聚焦点(即焦点),但在a点与b点分别进行打标时,两个打标位置对应激光聚焦的焦距会发生改变,此时,若打标位置发生切换而焦点位置不随之改变,会导致打标平面不是在最理想的焦点上工作,进而导致打标线条变粗或打标效果变差。参照图8,现有技术中的激光打标装置中的激光器1发射的激光束依次穿过调焦镜片21和聚焦镜片3之后,经由振镜4偏转照射至打标平面6上进行打标,此时,通过人工调节手轮7反复对包含调焦镜片21的动态调焦装置2在第一导轨5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激光束1最终照射到打标平面6上的焦点位置的高度。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由于机械加工装配误差以及手轮润滑性能等因素,想要通过人工调节手轮7来使得最终的焦点位置的调节误差符合标准的误差范围(0.1mm以内)是很难实现的,同时,该方案中并未给出如何对打标平面6上的具体焦点位置的坐标进行调节的问题;进一步地,在完成焦点位置的焦点高度的调节之后,若将手轮进行锁紧,在该锁紧过程中会由于凹坑、摩擦、间隙等原因导致手轮锁紧前后的打标平面上的具体焦点位置产生偏差,导致了手轮锁紧后由具体焦点位置不精准导致的打标效果的变化;若不将手轮进行锁紧,由于激光打标设备的机台震动以及人为误碰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具体焦点位置在操作人员不知情的时候发生改变,也同样会带来打标效果的变化甚至其他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打标设备及其调焦方法,可以大幅提升激光打标设备确定焦点的精确性,且操作简便,运行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包括:

确定打标平面上与打标图形对应的至少一个图形分布位置;其中,所有所述图形分布位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图形分布位置为待确定焦点位置;

根据预设的第一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粗调,并获取粗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一已打标图形;

在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中,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最佳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细调,并获取细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二已打标图形;所述第二校正量小于所述第一校正量;

在确认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时,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补偿量为焦点补偿量;所述焦点补偿量是指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为焦点位置时,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焦点补偿量将所述调焦镜片调节至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粗调,并获取粗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一已打标图形,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一校正量确定在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所述打标图形的第一补偿量;所述第一补偿量是指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在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导轨上与定位零点之间的首次粗调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量调整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一校正位置,并将该第一校正位置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关联;

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第一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第一已打标图形。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第一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第一已打标图形之后,还包括:

在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不是最佳时,将最佳的所述第一图形参数对应的第一补偿量作为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新的第一补偿量,并根据所述第一校正量重新确定在除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之外的其他所述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所述打标图形的新的第一补偿量;所述新的第一补偿量是指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二次粗调距离;

根据所述新的第一补偿量调整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新的第一校正位置,并将该新的第一校正位置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关联;

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新的第一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新的第一已打标图形。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细调,并获取细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二已打标图形,包括:

将最佳的所述第一图形参数对应的所述第一补偿量作为在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进行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的第二补偿量,并根据预设的第二校正量确定在除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之外的其他所述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所述打标图形的第二补偿量;所述第二补偿量是指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首次细调距离;

根据所述第二补偿量调整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校正位置,并将该第二校正位置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关联;

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第二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第二已打标图形。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第二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第二已打标图形之后,还包括:

在确认至少一个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或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不是最佳时,将最佳的所述第二图形参数对应的第二补偿量作为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新的第二补偿量,并根据所述第二校正量重新确定在除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之外的其他所述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所述打标图形的新的第二补偿量;所述新的第二补偿量是指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二次细调距离;

根据所述新的第二补偿量调整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新的第二校正位置,并将该新的第二校正位置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关联;

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新的第二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新的第二已打标图形。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焦点补偿量将所述调焦镜片调节至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移动至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是指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等于理论距离与所述焦点补偿量之和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图形参数包括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线条粗细、灼烧面积和烧边大小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图形参数包括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线条粗细、灼烧面积和烧边大小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最佳,包括:

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线条最细;或/和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灼烧面积最小;或/和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烧边最小;

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包括:

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线条最细;或/和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灼烧面积最小;或/和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烧边最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正量为0.2毫米,所述第二校正量为0.05毫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激光打标设备,包括控制装置、激光器、动态调焦装置、聚焦镜片和振镜,所述动态调焦装置包括调焦镜片以及与所述调焦镜片滑动连接的第二导轨;所述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依次穿过所述调焦镜片和聚焦镜片之后,经由所述振镜偏转照射至打标平面上进行打标;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动态调焦装置和所述激光器,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移动,以使得所述打标平面上将要通过激光束进行打标的待确定焦点位置处于焦点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确定打标平面上与打标图形对应的至少一个图形分布位置;其中,所有所述图形分布位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图形分布位置为待确定焦点位置;

粗调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粗调,并获取粗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一已打标图形;

细调模块,用于在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中,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最佳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细调,并获取细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二已打标图形;所述第二校正量小于所述第一校正量;

补偿确定模块,用于在确认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时,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补偿量为焦点补偿量;所述焦点补偿量是指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为焦点位置时,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焦点补偿量将所述调焦镜片调节至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

本发明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通过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依次进行粗调和细调,确定对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补偿的焦点补偿量,进而根据该焦点补偿量将调焦镜片调节至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本发明大幅提升了激光打标设备确定焦点的精确性,在对打标图形的打标效果要求较高或者对打标图形的线条宽度要求较细的打标图形应用中,具备更强的实用性;且本发明的粗调和细调等焦点调节过程可以智能化运行,操作简便,也提升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此外,本发明适用范围广,针对不同厚度的打标材料均可方便适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的步骤s20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的步骤s20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的步骤s30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的步骤s30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一实例的打标图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的打标图形以及与打标图形对应的图形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发明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激光打标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图未示),以及图8中所示的激光器1、动态调焦装置2、聚焦镜片3和振镜4,所述动态调焦装置2包括调焦镜片21以及与所述调焦镜片21滑动连接的第二导22轨;动态调焦装置2的第二导轨22可以沿第一导轨5点对滑动(也即,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导轨22与第一导轨5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动态调焦装置2在第一导轨5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可理解地,上述调焦镜片21或/和聚焦镜片3可以为单个镜片或聚焦镜组;所述激光器1发射的激光束依次穿过所述调焦镜片21和聚焦镜片3之后,经由所述振镜4偏转照射至打标平面6上进行打标;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动态调焦装置2和所述激光器1,且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所述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也即,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调焦镜片21在所述第二导轨22上移动,以使得所述打标平面6上将要通过激光束1进行打标的待确定焦点位置处于焦点位置。

请参阅图1,所述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s50:

s10,确定打标平面上与打标图形对应的至少一个图形分布位置;其中,所有所述图形分布位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图形分布位置为待确定焦点位置;其中,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为一个或者多个,但是一个或者多个图形分布位置中,必须包含一个待确定焦点位置;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即为打标平面上的工作区域中需要进行精确找焦点的位置(也即,在激光打标设备打标上述打标图形时,需要令该待确定焦点位置处于焦点位置的位置)。打标图形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为可以易于鉴定其打标效果的图形(也即更易于鉴定打标之后的打标图形的图形参数是否最佳,比如,将打标图形设定为图形线条清晰简单的图形)。

s20,根据预设的第一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粗调,并获取粗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一已打标图形;其中,所述第一校正量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作为优选,该第一校正量为0.2毫米。定位零点则是设定在第二导轨上的一个零位的位置点。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粗调,可以完成对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粗略找焦点的过程,在该过程完成之后(也即,在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最佳之后),允许焦点位置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之间还存在一定偏差,只要保证在待确定焦点位置进行打标时大概在焦点位置即可。

s30,在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中,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最佳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细调,并获取细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二已打标图形;所述第二校正量小于所述第一校正量;其中,所述第二校正量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校正量为0.05毫米。可理解地,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细调,可以完成对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精确找焦点的过程,在该过程完成之后(也即,在确认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之后),焦点位置即为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图形参数包括但不限定于为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线条粗细、灼烧面积和烧边大小中的一种或多种;此时,所述步骤s30中,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最佳,包括: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线条最细;或/和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灼烧面积最小;或/和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烧边最小。也即,在评判第一图形参数是否最佳时,若第一图形参数仅包含线条粗细,则所有第一已打标图形中线条最细的为最佳;若第一图形参数仅包含灼烧面积,则所有第一已打标图形中灼烧面积最小的为最佳;若第一图形参数仅包含烧边大小,则所有第一已打标图形中烧边最小的为最佳。同理,若所述第一图形参数包括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线条粗细、灼烧面积和烧边大小中多种,则需要综合评定上述几种参数的具体状态。可理解地,评判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线条最细、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灼烧面积最小、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烧边最小,可以由操作员根据经验进行判断;亦可以首选设定各参数在评判第一图形参数是否最佳中所占的权重,进而有控制装置获取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之后,通过图像识别确定各参数的参数值,进而根据图像识别获取的该参数值以及上述设定的各参数的权重来最终计算确定第一图形参数是否最佳,如此,无需人工进行判定,仅需要通过摄像头获取第一已打标图形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即可智能完成该判定过程。

s40,在确认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时,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补偿量为焦点补偿量;所述焦点补偿量是指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为焦点位置时,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焦点补偿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找焦点的精确程度,在本发明中,通过粗调和细调确定该焦点补偿量,提升了焦点位置的精准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图形参数包括但不限定于为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线条粗细、灼烧面积和烧边大小中的一种或多种。此时,所述步骤s40中,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包括: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线条最细;或/和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灼烧面积最小;或/和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烧边最小。也即,在评判第二图形参数是否最佳时,若第二图形参数仅包含线条粗细,则所有第二已打标图形中线条最细的为最佳;若第二图形参数仅包含灼烧面积,则所有第二已打标图形中灼烧面积最小的为最佳;若第二图形参数仅包含烧边大小,则所有第二已打标图形中烧边最小的为最佳。同理,若所述第二图形参数包括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线条粗细、灼烧面积和烧边大小中多种,则需要综合评定上述几种参数的具体状态。可理解地,评判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线条最细、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灼烧面积最小、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烧边最小,可以由操作员根据经验进行判断;亦可以首选设定各参数在评判第二图形参数是否最佳中所占的权重,进而有控制装置获取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之后,通过图像识别确定各参数的参数值,进而根据图像识别获取的该参数值以及上述设定的各参数的权重来最终计算确定第二图形参数是否最佳,如此,无需人工进行判定,仅需要通过摄像头获取第二已打标图形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即可智能完成该判定过程。

同理,所述预设差值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值阈值的判断,是需要首先对应于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线条粗细、灼烧面积和烧边大小各自设定(根据需求,第二图形参数中包括几个参数即对应设定几个差值,并不限定于为三个)一个线条差值阈值、灼烧面积差值阈值和烧边差值阈值,之后,判断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线条粗细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线条差值阈值、灼烧面积之间的差价是否小于灼烧面积差值阈值、烧边大小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线条差值阈值,进而判断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值阈值;可理解地,所有第二已打标图形包含的第二图形参数中包括几个参数均小于(任意两个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参数差值均小于)对应的差值阈值即可判断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

s50,根据所述焦点补偿量将所述调焦镜片调节至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0,也即根据所述焦点补偿量将所述调焦镜片调节至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移动至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是指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等于理论距离与所述焦点补偿量之和的位置。可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实际距离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计算。首先根据以下公式确定调焦镜片与聚焦镜片之间的距离l:

f3=f1*f2/l

其中,f1为调焦镜片的焦距;f2为聚焦镜片的焦距;f3为激光打标设备进行打标时,聚焦镜片到打标平面的待确定焦点位置之间的距离。

由于第二导轨与聚焦镜片均被固定,因此聚焦镜片到第二导轨上的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被确定,调焦镜片与聚焦镜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是跟随调焦镜片在第二导轨上滑动发生变化的,因此,根据调焦镜片与聚焦镜片之间的距离以及聚焦镜片到第二导轨上的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定位零点到调焦镜片之间的距离,最终根据以下公式确定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q=l-m+a

其中,q为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的实际距离;l为调焦镜片与聚焦镜片之间的距离;m为聚焦镜片与定位零点的距离;a为焦点补偿量。

可理解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理论距离=l-m,激光打标装置的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根据所述实际距离移动,即可确定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依次进行粗调和细调,确定对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补偿的焦点补偿量,进而根据该焦点补偿量将调焦镜片调节至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本发明大幅提升了激光打标设备确定焦点的精确性,在对打标图形的打标效果要求较高或者对打标图形的线条宽度要求较细的打标图形应用中,具备更强的实用性;且本发明的粗调和细调等焦点调节过程可以智能化运行,也即通过激光打标设备的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动态调焦装置2中的调焦镜片21在第二导轨22上根据所述焦点补偿量滑动,无需人工操作,其调节精度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可以使得焦点位置的调节误差可以符合标准的误差范围(0.1mm以内)。

可理解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以下对于焦点位置(也即待确定焦点位置)的高度的调节过程(也即,通过人工调节手轮7反复对包含调焦镜片21的动态调焦装置2在第一导轨5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激光束1最终照射到打标平面6上的焦点位置的高度),需要在本发明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之前进行,如此,使得该激光打标设备的适用范围广,可以针对不同厚度的打标材料均可方便适用。且在完成焦点位置的高度调节并锁紧手轮7之后,即便待确定焦点位置并未处于焦点位置(也即与焦点位置存在偏差),亦可以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根据该焦点补偿量将调焦镜片调节至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如此,可以使得焦点位置的高度调节过程中的手轮调节对焦点精确度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再存在,且本发明操作简便,也提升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可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激光打标设备也无需设置手轮,而是由控制装置直接控制所述动态调焦装置2整体在第一导轨5上(或其他元器件上)移动亦可,如此进一步提升了其焦点调节的智能化程度及精准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20,也即根据预设的第一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粗调,并获取粗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一已打标图形,包括:

s201,根据预设的第一校正量确定在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所述打标图形的第一补偿量;所述第一补偿量是指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在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导轨上与定位零点之间的首次粗调距离;

s202,根据所述第一补偿量调整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一校正位置,并将该第一校正位置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关联;

s203,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第一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第一已打标图形。

在该实施例中,说明了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首次粗调的过程,若首次粗调完成之后,即可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最佳,此时可以直接进入步骤s30的细调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203之后,也即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第一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第一已打标图形之后,还包括:

s204,在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不是最佳时,将最佳的所述第一图形参数对应的第一补偿量作为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新的第一补偿量,并根据所述第一校正量重新确定在除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之外的其他所述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所述打标图形的新的第一补偿量;所述新的第一补偿量是指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二次粗调距离;所述新的第一补偿量的确定,是在所述第一补偿量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一校正量进行调整。

s205,根据所述新的第一补偿量调整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新的第一校正位置,并将该新的第一校正位置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关联;

s206,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新的第一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新的第一已打标图形。

在该实施例中,说明了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首次粗调之后,若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并不是最佳,必须进行二次粗调,以获取新的第一已打标图形,可理解地,若二次粗调完成之后,还是无法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新的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为最佳,此时需要进行三次粗调,以此类推,直至在某一次粗调完成之后,确认与最后一次粗调的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最新的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为最佳,此时可以直接进入步骤s30的细调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步骤s30中,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细调,并获取细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二已打标图形,包括:

s301,将最佳的所述第一图形参数对应的所述第一补偿量作为在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进行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的第二补偿量,并根据预设的第二校正量确定在除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之外的其他所述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所述打标图形的第二补偿量;所述第二补偿量是指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首次细调距离;所述第二补偿量的确定,是在所述第一补偿量或上述新的第一补偿量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校正量进行调整。在该实施例中,只有在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中,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最佳之后,才会将最佳的所述第一图形参数对应的所述第一补偿量(也即,在步骤s20中确认的与第一图形参数最佳的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第一补偿量)作为在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进行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的第二补偿量。若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不是最佳,则还需要参照步骤s204至s206继续进行粗调。

s302,根据所述第二补偿量调整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校正位置,并将该第二校正位置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关联;

s303,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第二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第二已打标图形。

在该实施例中,说明了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首次细调的过程,若首次细调完成之后,即可确认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此时可以直接进入步骤s40中直接确定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补偿量为焦点补偿量。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步骤s303之后,也即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第二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第二已打标图形之后,还包括:

s304,在确认至少一个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或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不是最佳时,将最佳的所述第二图形参数对应的第二补偿量作为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新的第二补偿量,并根据所述第二校正量重新确定在除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之外的其他所述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所述打标图形的新的第二补偿量;所述新的第二补偿量是指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二次细调距离;所述新的第二补偿量的确定,是在所述第二补偿量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校正量进行调整。

s305,根据所述新的第二补偿量调整所述调焦镜片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新的第二校正位置,并将该新的第二校正位置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关联;

s306,在所述打标平面上与所述新的第二校正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所述打标图形,并将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打标的所述打标图形记录为新的第二已打标图形。

在该实施例中,说明了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首次细调之后,若确认至少一个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或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不是最佳(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必须进行二次细调,以获取新的第二已打标图形,可理解地,若二次细调完成之后,还是无法确认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个新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新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此时需要进行三次细调,以此类推,直至在某一次细调完成之后,确认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个最新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最新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此时可以直接进入步骤s40中直接确定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补偿量为焦点补偿量。

为更好理解本发明,列举以下实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

d1,设定一个可以用于准确方便对比焦距变化(也即更易于鉴定打标之后的打标图形的图形参数是否最佳)的打标图形,在本实例中,如图6所示,设定打标图形由四个直径0.5mm的小圆构成,且四个小圆的相邻圆心距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在本实例中,设定四个小圆的相邻圆心距离设定为2mm。可理解地,打标图形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为其他任意支持激光打标设备进行打标的其他图形或者文档;比如,小圆可以设定为1个或多个,且小圆的直径也并不局限于0.5mm,其形状也不局限于圆形。

表1打标图形对应的图形分布位置及校正参数

d2,在激光打标设备的软件界面画出上述设定的打标图形(直径0.5mm的四个小圆,且各小圆的圆心距为2mm),参照图7,设定打标图形对应的九个图形分布位置(九组打标图形)为3*3的阵列,且设定横竖的阵列间隔均为5mm。每组打标图形分别对应表1中的位置1至位置9。可理解地,在本发明中,打标图形的图形分布位置不局限于本实例中的9个图形分布位置,而是可以是1个或多个图形分布位置,且图形分布位置可以设定在打标平面的工作区域中的中心或边缘的任何位置;在本实例中,设定位置5为打标平面的工作区域中需要精确找焦点的待确定焦点位置。

d3,设定第一校正量为0.2mm,由于表1中设定的当前补偿量为0,可以直接根据第一校正量确定在各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打标图形的第一补偿量(也即,设定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位置5的第一补偿量为0,其余位置的第一补偿量根据第一校正量确定为表2中所示),也即,根据第一校正量的大小,调整位置1至位置9的第一补偿量如表2补偿量,进而在根据第一补偿量调整调焦镜片在第二导轨上的第一校正位置(调焦镜片在第二导轨上与定位零点之间的理论距离与表2中的各第一补偿量之和即为第一校正位置)之后,依次在各个第一校正位置分别打标九个位置的打标图形,并将上述打标的打标图形记录为与各个第一校正位置对应的(也即与位置1至位置9的图形分布位置分别对应的)第一已打标图形。上述过程即为首次粗调过程(也即完成本次校正)。

表2位置1至位置9的第一补偿量

d4,若在与各图形分布位置(位置1至位置9)对应的第一已打标图形中,确认与待确定焦点位置(位置5)对应的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不是最佳,而是位置3最佳,则需要将位置3对应的第一补偿量(最佳的第一图形参数对应的第一补偿量)作为表3中位置5的新的第一补偿量(待确定焦点位置的新的第一补偿量);并根据第一校正量重新确定在除待确定焦点位置之外的其他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打标图形的新的第一补偿量(表3中位置1至位置4、位置6至位置9对应的新的第一补偿量);之后再根据上述新的第一补偿量调整调焦镜片在第二导轨上的新的第一校正位置,并将上述打标的打标图形记录为与各个新的第一校正位置对应的(也即与位置1至位置9的图形分布位置分别对应的)新的第一已打标图形。上述过程即为二次粗调过程(也即完成本次校正)。

表3位置1至位置9的新的第一补偿量

d5,若在二次粗调之后,确认与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新的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为最佳(若无法确定上述内容,重复d4,进行三次、四次…n次粗调,直到确认与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新的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为最佳后,完成粗调过程),此时,将最佳的第一图形参数对应的第一补偿量(表3中位置5的新的第一补偿量-0.4mm)作为在待确定焦点位置进行打标的打标图形的第二补偿量(表4中的位置5对应的第二补偿量,且表1中所示的当前补偿量对应的参数值将变更为-0.4mm),并根据预设的第二校正量(0.05mm)确定在除待确定焦点位置之外的其他图形分布位置进行打标的各打标图形的第二补偿量(表4中的位置1至位置4、位置6至位置9对应的第二补偿量);之后再根据上述第二补偿量调整调焦镜片在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校正位置(调焦镜片在第二导轨上与定位零点之间的理论距离与表4中的各第二补偿量之和即为第二校正位置),并将上述打标的打标图形记录为与各个第二校正位置对应的(也即与位置1至位置9的图形分布位置分别对应的)第二已打标图形。上述过程即为首次细调过程(也即完成本次校正)。

表4位置1至位置9的第二补偿量

d6,若确认首次细调之后与各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则确定与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第二补偿量为焦点补偿量(也即,此时可以确定位置5对应的焦点补偿量为-0.4mm)。若确认至少一个与各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或与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不是最佳,此时,参照d4中的二次粗调过程进行二次细调,同理,若还是无法满足细调要求,可以一直进行三次细调、四次细调…n次细调,直至确认与各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最新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最新的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时,完成细调过程,确定与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最新的第二补偿量为焦点补偿量。

d7,根据焦点补偿量确定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是指调焦镜片在第二导轨上与定位零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等于理论距离与焦点补偿量之和的位置,激光打标装置的控制装置控制调焦镜片在第二导轨上根据实际距离移动,即可实现打标时令待确定焦点位置处于焦点位置。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激光打标设备,包括控制装置、激光器1、动态调焦装置2、聚焦镜片3和振镜4,动态调焦装置2包括调焦镜片21以及与所述调焦镜片21滑动连接的第二导轨22;所述激光器1发射的激光束依次穿过所述调焦镜片21和聚焦镜片3之后,经由所述振镜4偏转照射至打标平面6上进行打标;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动态调焦装置2和所述激光器1,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调焦镜片21在所述第二导轨22上移动,以使得所述打标平面6上将要通过激光束进行打标的待确定焦点位置处于焦点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确定打标平面上与打标图形对应的至少一个图形分布位置;其中,所有所述图形分布位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图形分布位置为待确定焦点位置;

粗调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粗调,并获取粗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一已打标图形;

细调模块,用于在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中,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已打标图形的第一图形参数最佳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校正量,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细调,并获取细调之后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第二已打标图形;所述第二校正量小于所述第一校正量;

补偿确定模块,用于在确认与各所述图形分布位置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且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已打标图形的第二图形参数最佳时,确认与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补偿量为焦点补偿量;所述焦点补偿量是指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为焦点位置时,所述调焦镜片与所述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焦点补偿量将所述调焦镜片调节至所述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通过对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依次进行粗调和细调,确定对调焦镜片与定位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补偿的焦点补偿量,进而根据该焦点补偿量将调焦镜片调节至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本发明大幅提升了激光打标设备确定焦点的精确性,在对打标图形的打标效果要求较高或者对打标图形的线条宽度要求较细的打标图形应用中,具备更强的实用性;且本发明的粗调和细调等焦点调节过程可以智能化运行。,也即通过激光打标设备的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动态调焦装置2中的调焦镜片21在第二导轨22上根据所述焦点补偿量滑动,无需人工操作,其调节精度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可理解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以下对于焦点位置(也即待确定焦点位置)的高度的调节过程,需要在本发明提供的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之前进行,如此,使得该激光打标设备的适用范围广,可以针对不同厚度的打标材料均可方便适用。且在完成焦点位置的高度调节并锁紧手轮7之后,即便待确定焦点位置并未处于焦点位置(也即与焦点位置存在偏差),亦可以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激光打标设备的调焦方法,根据该焦点补偿量将调焦镜片调节至待确定焦点位置的焦点位置,如此,可以使得焦点位置的高度调节过程中的手轮调节对焦点精确度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再存在,且本发明操作简便,也提升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