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包芯线材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84404发布日期:2020-03-13 06: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包芯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内层钢带放置入内层机组中,所述内层机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辊压段机组、加料段机组以及封闭段机组;所述辊压段机组将呈平面状的所述内层钢带的截面辊压为呈u型状;所述加料段机组在所述内层钢带辊压形成的凹槽中依次填入料粉和钙丝;所述封闭段机组对填入料粉和钙丝的所述内层钢带进行辊压封口以生成单层包芯线;

之后所述单层包芯线进入外层机组中,所述外层机组包括依次设置的收包段机组、折边段机组以及收束段机组;所述单层包芯线在进入所述收包段机组的同时将外层钢带也放置进入,所述收包段机组将所述外层钢带辊压卷曲并包裹在所述单层包芯线的外侧,所述外层钢带的两侧边缘分别形成长折边和短折边;所述折边段机组将所述外层钢带的所述长折边和短折边辊压为搭扣结构;所述收束段机组将所述外层钢带及其上的所述搭扣结构整体辊压成光滑表面,以生成双层包芯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包芯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段机组将呈平面状的所述内层钢带的截面辊压为呈u型状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辊压段机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辊轮组、整形装置以及第二辊轮组;所述第一辊轮组包括上、下两个相互贴近的第一竖向轮,上部的所述第一竖向轮的边缘截面向外突出,下部的所述第一竖向轮的边缘截面向内凹陷,呈平面状的所述内层钢带从两个所述第一竖向轮之间穿过,经两个所述第一竖向轮辊压后的所述内层钢带呈u型状;

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托底台面和嵌入件,所述托底台面的顶面呈内凹的u型状,所述嵌入件的底面呈外凸的u型状,所述内层钢带沿所述托底台面进入,所述嵌入件下压所述内层钢带使其与所述托底台面贴合以进行平整;

所述第二辊轮组包括两个第一水平轮,经平整后的所述内层钢带进入所述第二辊轮组,所述第一水平轮的边缘分别抵在所述内层钢带上半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水平轮的最小间距小于进入所述第二辊轮组前的所述内层钢带的上半部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包芯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段机组在所述内层钢带辊压形成的凹槽中依次填入料粉和钙丝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加料段机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粉机、钙线端口以及压线轮;在所述内层钢带传输的过程中,所述加粉机向所述内层钢带辊压形成的凹槽中填入所述料粉,所述钙线端口则向填充有所述料粉的所述内层钢带中置入所述钙丝并利用所述压线轮将所述钙丝压至圆心轴线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包芯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段机组对填入料粉和钙丝的所述内层钢带进行辊压封口以生成单层包芯线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封闭段机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辊轮组、第四辊轮组、第五辊轮组;

所述第三辊轮组包括一个第二竖向轮、两个第二水平轮,所述第二竖向轮的底部伸入所述内层钢带的内部,所述第二水平轮分别抵在所述内层钢带外部的两侧边,两个所述第二水平轮的最小间距小于进入所述第三辊轮组前的所述内层钢带的上半部的间距,以使呈u型状的所述内层钢带逐渐收口;

所述第四辊轮组包括两个第三水平轮,两个所述第三水平轮的边缘截面左、右对称且共同围成一环形结构,所述内层钢带穿过所述环形结构后收口构成呈圆形状的所述单层包芯线;

所述第五辊轮组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斜辊轮,所述斜辊轮的外缘分别抵在所述内层钢带的顶部连接缝的两侧以使所述内层钢带的连接缝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包芯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包段机组将所述外层钢带辊压卷曲并包裹在所述单层包芯线的外侧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收包段机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六辊轮组、若干前后排布的第七辊轮组、第八辊轮组;

所述第六辊轮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第三竖向轮,所述外层钢带和所述单层包芯线在两个所述第三竖向轮之间通过,所述单层包芯线抵在所述外层钢带的上表面,上部的所述第三竖向轮的底部抵在单层包芯线上,下部的所述第三竖向轮的顶部抵在所述外层钢带的下表面,下部的所述第三竖向轮边缘的截面呈u形;

每个所述第七辊轮组均包括一个第四竖向轮和两个第四水平轮,所述第四竖向轮的底面抵在所述单层包芯线顶面上,两个所述第四水平轮的边缘截面左右对称且共同围成一顶部敞开的圆弧面,所述外层钢带的下表面抵在所述圆弧面中;后方的所述第七辊轮组的圆弧面的周长大于前方的所述第七辊轮组的圆弧面的周长;

所述第八辊轮组包括底座和第五竖向轮,所述第五竖向轮的底面呈弧形且抵在所述外层钢带的短折边一侧的上方,所述外层钢带的底部抵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包芯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段机组将所述外层钢带的所述长折边和短折边辊压为搭扣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折边段机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九辊轮组、第十辊轮组、第十一辊轮组;

所述第九辊轮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五水平轮,所述第五水平轮的边缘包括上部的第一竖直段和下部的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呈垂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段呈内凹的弧形,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段围成一顶部敞开的圆弧,所述外层钢带和所述单层包芯线从所述圆弧处通过,所述长折边和所述短折边夹在两个所述第一竖直段之间;

所述第十辊轮组包括位于所述长折边一侧的第六水平轮和位于所述短折边一侧的第七水平轮,所述第六水平轮的边缘包括上部的第一突出部和下部的第一收缩部,所述第一收缩部和所述第七水平轮的边缘均与所述短折边齐平,所述第一突出部向所述短折边一侧突出,所述第六水平轮和所述第七水平轮的边缘均抵在所述外层钢带上;

第十一辊轮组包括上部的第六竖向轮和下部左、右设置的支撑轮,位于长折边一侧的所述支撑轮的边缘包括上部的第二竖直段和下部的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二竖直段呈垂直状并抵在所述长折边上,所述第二支撑段呈内凹状,位于短折边一侧的所述支撑轮的边缘呈内凹状,所述第二支撑段和位于短折边一侧的所述支撑轮的边缘围成一弧形面,所述外层钢带的底部抵在所述弧形面上,所述第六竖向轮位于短折边的一侧且底部与所述短折边的底部齐平,所述第六竖向轮的底部的侧边面将所述长折边中突出所述短折边的部分辊压在所述短折边的外侧面上,辊压后的所述长折边和所述短折边构成所述搭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包芯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段机组将所述外层钢带及其上的所述搭扣结构整体辊压成光滑表面以生成双层包芯线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收束段机组包括第十二辊轮组,所述第十二辊轮组包括第八水平轮和第九水平轮,所述第八水平轮的截面包括上部的第二突出部和下部的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二突出部朝向所述短折边一侧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底面抵在所述搭扣结构上,所述第二收缩部与所述第九水平轮的边缘构成支撑结构,所述外层钢带底部抵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层包芯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段机组包括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十二辊轮组之后的若干重复间隔设置的第十三辊轮组和第十四辊轮组,所述外层钢带从所述第十三辊轮组和所述第十四辊轮组的圆形通道中通过;所述第十三辊轮组包括两个第七竖向轮,两个所述第七竖向轮的边缘截面上下对称共同围成所述圆形通道,所述第十四辊轮组包括两个第十水平轮,两个所述第十水平轮的边缘截面左、右对称共同围成所述圆形通道,所述圆形通道从前至后逐步缩小至预设直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