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管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0170发布日期:2019-11-27 20:0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管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管组装机。



背景技术:

注射针包括针筒与手柄,两者相互独立生产制备完成后,需要再组装一起打包,传统的组装通过人工组装方式,效率较低,为了提高针筒与手柄的组装效率,需要一种可将两者自动组装的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一种针管组装机,可对针筒与手柄实现自动化组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针管组装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环形输送回路,所述环形输送回路上设置有工装板,所述工装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工件定位筒,所述环形输送回路的旁侧沿所述环形输送回路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针筒上料组件、针筒润滑组件、手柄上料组件、压柄组件、手柄润滑组件、气密性检测组件、下料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输送回路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输送带与后输送带,所述前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前输送带的输送始端与所述后输送带的输送末端之间设置有左过渡板,所述前输送带的输送末端与所述后输送带的输送始端之间设置有右过渡板,所述前输送带的输送末端前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上设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右过渡板的方向来回运动,所述后输送带的输送末端后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上设置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左过渡板的方向来回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筒上料组件包括第一振动盘、第一上料槽、第一定位气缸、第一移送架、第一上料平移气缸、第一上料平移板、第一上料升降气缸、第一上料升降板、第一气爪,所述第一移送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上料槽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振动盘的出料口,所述第一上料槽的一侧壁沿所述第一上料槽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定位气缸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定位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有的所述第一定位块一对一地插入所有的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定位块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上料槽的方向来回运动,任意两个所述的第一定位块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到所述第一上料槽内时,两个所述的第一定位块之间形成第一工件限位空间,所述第一上料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移送架上,所述第一上料平移气缸驱动所述第一上料平移板在所述后输送带与所述第一上料槽之间来回运动,所述第一上料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平移板上,所述第一上料升降气缸驱动所述上料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第一气爪设置有若干个,所有的所述第一气爪与所有的所述工件限位空间一对一地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气爪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一驱动气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筒润滑组件包括喷液座、喷液升降气缸、喷液升降板、喷液平移气缸、喷液平移板、喷液筒、雾化喷头,所述喷液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喷液座设置于所述后输送带旁侧,所述喷液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喷液座上,所述喷液升降气缸驱动所述喷液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喷液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喷液升降板上,所述喷液平移气缸驱动所述喷液平移板沿所述前输送带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所述喷液筒设置于所述喷液平移板上,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喷液筒相互连接,所述雾化喷头的喷雾口正对于所述后输送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上料组件包括第二振动盘、第二上料槽、第二定位气缸、第二移送架、第二上料平移气缸、第二上料平移板、第二上料升降气缸、第二上料升降板、第二气爪,所述第二移送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上料槽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振动盘的出料口,所述第二上料槽的一侧壁沿所述第二上料槽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定位气缸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定位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有的所述第二定位块一对一地插入所有的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第二定位块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上料槽的方向来回运动,任意两个所述的第二定位块从所述第二开口插入到所述第二上料槽内时,两个所述的第二定位块之间形成第二工件限位空间,所述第二上料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移送架上,所述第二上料平移气缸驱动所述第二上料平移板在所述后输送带与所述第二上料槽之间来回运动,所述第二上料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平移板上,所述第二上料升降气缸驱动所述上料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第二气爪设置有若干个,所有的所述第二气爪与所有的所述工件限位空间一对一地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气爪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二驱动气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柄组件包括压柄座、压柄平移气缸、压柄平移板、连接杆、针筒限位板、压柄升降气缸、压柄压板,所述压柄座设置于所述前输送带的旁侧,所述压柄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压柄座上,所述压柄平移气缸驱动所述压柄平移板在所述压柄座与所述前输送带之间来回运动,所述针筒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压柄平移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压柄平移板与所述针筒限位板之间,所述针筒限位板靠近所述前输送带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针筒避空缺口,所述压柄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压柄平移板上,所述压柄压板设置于所述压柄平移板与所述针筒限位板之间,所述压柄升降气缸驱动所述压柄压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润滑组件包括注射座、针筒升降气缸、针筒夹板、注射针筒、手柄限位平移气缸、手柄限位板,所述注射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针筒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注射座上,所述针筒升降气缸驱动所述针筒夹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注射针筒设置于所述针筒夹板上,所述手柄限位板设置于所述注射针筒的下方,所述手柄限位板靠近所述前输送带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手柄避空缺口,所述手柄限位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注射座上,所述手柄限位平移气缸驱动所述手柄限位板在所述前输送带与所述注射座之间来回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座、检测平移气缸、检测平移板、第一检测升降气缸、第二检测升降气缸、检测限位板、检测压板,所述检测座设置于所述前输送带的旁侧,所述检测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检测座上,所述检测平移气缸驱动所述检测平移板在所述检测座与所述前输送带之间来回运动,所述第一检测升降气缸、第二检测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检测平移板上,所述检测压板设置于所述检测平移板的下方,所述检测限位板设置于所述检测压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检测升降气缸驱动所述检测限位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第二检测升降气缸驱动所述检测压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检测限位板靠近所述前输送带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缺口,所述检测压板靠近所述前输送带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缺口,所述工件定位筒内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架、收集盘、下料平移电动滑轨、下料平移板、下料升降气缸、下料升降板、下料气爪,所述下料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收集盘设置于所述前输送带的旁侧,所述下料平移电动滑轨设置于所述下料架上,所述下料平移电动滑轨驱动所述下料平移板在所述右过渡板与所述收集盘之间来回运动,所述下料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下料平移板上,所述下料升降气缸驱动所述下料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下料气爪设置于所述下料升降板上,所述下料气爪通过管路连接有下料驱动气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针管组装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环形输送回路,在环形输送回路上设有工装板,工装板在环形输送回路上循环输送,工装板上的工件定位筒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在环形输送回路旁侧的针筒上料组件用于上料针筒,针筒润滑组件用于润滑针筒内壁、手柄上料组件用于上料手柄、压柄组件用于将手柄压入到针筒内、手柄润滑组件用于对手柄上的孔进行润滑、气密性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手柄与针筒之间配合的气密性、下料组件用于下料组装完成后的产品,如此整个组装顺序为先将针筒上料至工装板上,再对针筒内壁进行润滑,然后将手柄上料至针筒内,再将手柄进一步压入到针筒内配合,接着再对手柄上的孔润滑,检测完手柄与针筒之间的气密性后,最后下料,完成整个组装操作,每个步骤分由不同的机构组件完成,提高了整体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针筒上料组件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针筒润滑组件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压柄组件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手柄润滑组件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气密性检测组件。

附图中:1-工装板、2-工件定位筒、3-针筒上料组件、4-针筒润滑组件、5-手柄上料组件、6-压柄组件、7-手柄润滑组件、8-气密性检测组件、9-下料组件、10-前输送带、11-后输送带、12-左过渡板、13-右过渡板、14-第一振动盘、15-第一上料槽、16-第一定位气缸、17-第一移送架、18-第一气爪、19-喷液座、20-喷液筒、21-雾化喷头、22-压柄座、23-连接杆、24-针筒限位板、25-针筒避空缺口、26-压柄压板、27-注射座、28-针筒夹板、29-注射针筒、30-手柄限位板、31-手柄避空缺口、32-检测座、33-检测限位板、34-检测压板、35-第一缺口、36-第二缺口、37-机架、38-第一定位块、39-压柄平移板、40-检测平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6,一种针管组装机,包括机架37,所述机架37上设置有环形输送回路,所述环形输送回路上设置有工装板1,所述工装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工件定位筒2,所述环形输送回路的旁侧沿所述环形输送回路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针筒上料组件3、针筒润滑组件4、手柄上料组件5、压柄组件6、手柄润滑组件7、气密性检测组件8、下料组件9。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管组装机,包括机架37,机架37上设置有环形输送回路,在环形输送回路上设有工装板1,工装板1在环形输送回路上循环输送,工装板1上的工件定位筒2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在环形输送回路旁侧的针筒上料组件3用于上料针筒,针筒润滑组件4用于润滑针筒内壁、手柄上料组件5用于上料手柄、压柄组件6用于将手柄压入到针筒内、手柄润滑组件7用于对手柄上的孔进行润滑、气密性检测组件8用于检测手柄与针筒之间配合的气密性、下料组件9用于下料组装完成后的产品,如此整个组装顺序为先将针筒上料至工装板1上,再对针筒内壁进行润滑,然后将手柄上料至针筒内,再将手柄进一步压入到针筒内配合,接着再对手柄上的孔润滑,检测完手柄与针筒之间的气密性后,最后下料,完成整个组装操作,每个步骤分由不同的机构组件完成,提高了整体组装效率。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输送回路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输送带10与后输送带11,所述前输送带10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后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前输送带10的输送始端与所述后输送带11的输送末端之间设置有左过渡板12,所述前输送带10的输送末端与所述后输送带11的输送始端之间设置有右过渡板13,所述前输送带10的输送末端前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上设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右过渡板13的方向来回运动,所述后输送带11的输送末端后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上设置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左过渡板12的方向来回运动。工装板1在前输送带10上由行程始端传送至行程末端后,由第一伸缩气缸带动第一推杆,将前输送带10行程末端上的工装板1推送经过右过渡板13后,再到达后输送带11上,工装板1在后输送带11上由行程始端传动至行程末端后,由第二伸缩气缸带动第二推杆,将后输送带11行程末端上的工装板1推送经过左过渡板12后,再达到前输送带10上,如此循环重复。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针筒上料组件3包括第一振动盘14、第一上料槽15、第一定位气缸16、第一移送架17、第一上料平移气缸、第一上料平移板、第一上料升降气缸、第一上料升降板、第一气爪18,所述第一移送架17设置于所述机架37上,所述第一上料槽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振动盘14的出料口,所述第一上料槽15的一侧壁沿所述第一上料槽15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定位气缸16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定位气缸16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一定位块38,所有的所述第一定位块38一对一地插入所有的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定位块38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上料槽15的方向来回运动,任意两个所述的第一定位块38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到所述第一上料槽15内时,两个所述的第一定位块38之间形成第一工件限位空间,所述第一上料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移送架17上,所述第一上料平移气缸驱动所述第一上料平移板在所述后输送带11与所述第一上料槽15之间来回运动,所述第一上料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平移板上,所述第一上料升降气缸驱动所述上料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第一气爪18设置有若干个,所有的所述第一气爪18与所有的所述工件限位空间一对一地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气爪18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一驱动气缸。第一振动盘14将工件排列输送至第一上料槽15内,如直接将第一上料槽15内的工件拿取,很容易会连带起与其相邻的工件,导致整个第一上料槽15内的工件排序发生错乱,如此则难以连续取工件,因此,当第一个工件到达第一上料槽15的一端时,此时启动与其相邻的第一个第一定位气缸16,该第一定位气缸16带动第一个第一定位块38从第一上料槽15侧壁的开口处伸入,使得第二个工件进入到第一上料槽15后不会紧挨第一个工件,再启动第二个第一定位气缸16,使其带动第二个第一定位块38插入到第一上料槽15内,如此第一个第一定位气缸16与第二个第一定位气缸16之间形成了第一工件限位空间,而工件则置于第一工件限位空间内,提取时可减少带起与其相邻的工件的可能性,在实际的移取工件操作中,可对排列好的工件间隔移取,进一步确保移取时不会打乱工件排序,当完成一次工件移取操作后,可启动第一定位气缸16使第一定位块38退出第一上料槽15,再次进行排序操作,如此重复,第一气爪18在第一上料平移气缸、第一上料升降气缸的带动下,可进行平移、升降运动,从而将第一上料槽15内的工件移取至工件定位筒2内,优选的,第一气爪18可设置有四个,相邻的两个第一气爪18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第一工件限位空间的长度和,即对第一上料槽15内的工件间隔移取。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针筒润滑组件4包括喷液座19、喷液升降气缸、喷液升降板、喷液平移气缸、喷液平移板、喷液筒20、雾化喷头21,所述喷液座19设置于所述机架37上,所述喷液座19设置于所述后输送带11旁侧,所述喷液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喷液座19上,所述喷液升降气缸驱动所述喷液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喷液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喷液升降板上,所述喷液平移气缸驱动所述喷液平移板沿所述前输送带10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所述喷液筒20设置于所述喷液平移板上,所述雾化喷头21与所述喷液筒20相互连接,所述雾化喷头21的喷雾口正对于所述后输送带11。雾化喷头21可在喷液升降气缸、喷液平移气缸的带动下作升降、平移运动,喷液筒20向雾化喷头21供液,雾化喷头21向针筒的内壁喷液,对针筒内壁进行润滑,使得手柄可顺畅地插入到针筒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上料组件5包括第二振动盘、第二上料槽、第二定位气缸、第二移送架、第二上料平移气缸、第二上料平移板、第二上料升降气缸、第二上料升降板、第二气爪,所述第二移送架设置于所述机架37上,所述第二上料槽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振动盘的出料口,所述第二上料槽的一侧壁沿所述第二上料槽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定位气缸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定位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有的所述第二定位块一对一地插入所有的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第二定位块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上料槽的方向来回运动,任意两个所述的第二定位块从所述第二开口插入到所述第二上料槽内时,两个所述的第二定位块之间形成第二工件限位空间,所述第二上料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移送架上,所述第二上料平移气缸驱动所述第二上料平移板在所述后输送带11与所述第二上料槽之间来回运动,所述第二上料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平移板上,所述第二上料升降气缸驱动所述上料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第二气爪设置有若干个,所有的所述第二气爪与所有的所述工件限位空间一对一地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气爪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二驱动气缸。同样的,手柄上料组件5与针筒上料组件3的结构类似,第二振动盘将工件排列输送至第二上料槽内,如直接将第二上料槽内的工件拿取,很容易会连带起与其相邻的工件,导致整个第二上料槽内的工件排序发生错乱,如此则难以连续取工件,因此,当第一个工件到达第二上料槽的一端时,此时启动与其相邻的第一个第二定位气缸,该第二定位气缸带动第一个第二定位块从第二上料槽侧壁的开口处伸入,使得第二个工件进入到第二上料槽后不会紧挨第一个工件,再启动第二个第二定位气缸,使其带动第二个第二定位块插入到第二上料槽内,如此第一个第二定位气缸与第二个第二定位气缸之间形成了第二工件限位空间,而工件则置于第二工件限位空间内,提取时可减少带起与其相邻的工件的可能性,在实际的移取工件操作中,可利用对排列好的工件间隔移取,进一步确保移取时不会打乱工件排序,当完成一次工件移取操作后,可启动第二定位气缸使第二定位块退出第二上料槽,再次进行排序操作,如此重复,第二气爪在第二上料平移气缸、第二上料升降气缸的带动下,可进行平移、升降运动,从而将第二上料槽内的工件移取至工件定位筒2内,优选的,第二气爪可设置有四个,相邻的两个第二气爪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第二工件限位空间的长度和,即对第二上料槽内的工件间隔移取。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柄组件6包括压柄座22、压柄平移气缸、压柄平移板39、连接杆23、针筒限位板24、压柄升降气缸、压柄压板26,所述压柄座22设置于所述前输送带10的旁侧,所述压柄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压柄座22上,所述压柄平移气缸驱动所述压柄平移板39在所述压柄座22与所述前输送带10之间来回运动,所述针筒限位板24设置于所述压柄平移板39的下方,所述连接杆23设置于所述压柄平移板39与所述针筒限位板24之间,所述针筒限位板24靠近所述前输送带10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针筒避空缺口25,所述压柄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压柄平移板39上,所述压柄压板26设置于所述压柄平移板39与所述针筒限位板24之间,所述压柄升降气缸驱动所述压柄压板26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在将手柄压入到针筒内前,先移动针筒限位板24,利用针筒卡入到针筒限位板24上的针筒避空缺口25内,对针筒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再将压柄压板26下压,将手柄压入到针筒内,如此可避免在压入过程中针筒的偏移或倾斜。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柄润滑组件7包括注射座27、针筒升降气缸、针筒夹板28、注射针筒29、手柄限位平移气缸、手柄限位板30,所述注射座27设置于所述机架37上,所述针筒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注射座27上,所述针筒升降气缸驱动所述针筒夹板28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注射针筒29设置于所述针筒夹板28上,所述手柄限位板30设置于所述注射针筒29的下方,所述手柄限位板30靠近所述前输送带10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手柄避空缺口31,所述手柄限位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注射座27上,所述手柄限位平移气缸驱动所述手柄限位板30在所述前输送带10与所述注射座27之间来回运动。在注射前,先移动手柄限位板30,利用手柄限位板30上的手柄避空缺口31卡紧手柄,再利用注射针筒29向手柄上的孔注射润滑液体,可避免在注射过程中手柄产生的抖动影响注射效果,优选的,注射针筒29可利用电动推杆推动注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液筒20与注射针筒29内的液体均为硅油。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8包括检测座32、检测平移气缸、检测平移板40、第一检测升降气缸、第二检测升降气缸、检测限位板33、检测压板34,所述检测座32设置于所述前输送带10的旁侧,所述检测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检测座32上,所述检测平移气缸驱动所述检测平移板40在所述检测座32与所述前输送带10之间来回运动,所述第一检测升降气缸、第二检测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检测平移板40上,所述检测压板34设置于所述检测平移板40的下方,所述检测限位板33设置于所述检测压板34的下方,所述第一检测升降气缸驱动所述检测限位板33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第二检测升降气缸驱动所述检测压板34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检测限位板33靠近所述前输送带10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缺口35,所述检测压板34靠近所述前输送带10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缺口36,所述工件定位筒2内设置有密封圈。先将检测限位板33靠近至针筒上,将手柄卡入到第一缺口35内,检测限位板33的底面与针筒的顶端面相抵,使针筒的底端向密封圈处压紧,检测压板34也靠近至手柄上,将手柄卡入到第二缺口36内,而检测压板34的顶面与手柄的底面相抵,使得检测压板34向上运动时,可将手柄拉起,当手柄拉起后,将检测压板34复位,如手柄与针筒的密封性良好,则手柄会快速回至针筒内,如密封性不好,则手柄会慢慢回至针筒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料组件9包括下料架、收集盘、下料平移电动滑轨、下料平移板、下料升降气缸、下料升降板、下料气爪,所述下料架设置于所述机架37上,所述收集盘设置于所述前输送带10的旁侧,所述下料平移电动滑轨设置于所述下料架上,所述下料平移电动滑轨驱动所述下料平移板在所述右过渡板13与所述收集盘之间来回运动,所述下料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下料平移板上,所述下料升降气缸驱动所述下料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下料气爪设置于所述下料升降板上,所述下料气爪通过管路连接有下料驱动气缸。优选的,下料气爪也可设置四个,下料气爪可将经过气密性检测组件8后的合格产品移送至收集盘内,完成下料,在收集盘的旁侧可设置有废料盘,将气密性不好的产品移送至废料盘,进行分类收集。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