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和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09117发布日期:2020-02-22 03:5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和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烟感报警器领域,尤其是烟感报警器外壳部分及其生产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烟感报警器由外壳及其内的烟感报警器核心部分构成,烟感报警器外壳部分主要由底盘及其上的底部扣件、对角卡扣和顶盖组成。

现有的烟感报警器生产系统,例如公开号为cn106078191a(公开日为2016.11.09)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烟雾报警器生产线,包括用于pcb板上配件安装的第一装配线,用于烟感报警器整机安装的第二装配线,以及pcb板浸蜡模块,所述的第一装配线,pcb板浸蜡模块,第二装配线按顺序设置,所述的第一装配线以及第二装配均通过倍速链流水线传送工件,pcb板浸蜡模块上设置有用于向第一装配线以及第二装配线传递工件的机械手;所述的第一装配线包括pcb板上料模块,迷宫上料模块,零件上料模块和焊接模块,上述各模块按次序连接在第一装配线的倍速链流水线上。

上述现有的烟感报警器生产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一)底盘上的底部扣件上料不顺畅,容易卡住导致停机,影响生产效率;(二)底盘和对角卡扣及其他部件安装时缺少定位措施,导致安装精度不高,影响后续装配;(三)出料设备出料不顺畅,导致装配完成的产品堆积,影响生产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烟感报警器生产系统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安装精度低和出料不顺畅的问题,提供一种底部扣件上料顺畅、底盘和对角卡扣以及其他部件安装准确、出料顺畅的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

为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一种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包括第二输送设备、底盘装配及上料设备、对角卡扣上料设备、顶盖上料设备和出料设备;所述的第二输送设备用于底盘、对角卡扣和顶盖的输送和装配;所述的底盘装配及上料设备用于装配底盘并将装配完成的底盘上料到第二输送设备上;所述的对角卡扣上料设备用于将待装配的对角卡扣上料到第二输送设备上与底盘装配;所述的顶盖上料设备用于将待装配的顶盖上料到第二输送设备上与底盘和对角卡扣装配;所述的出料设备用于将装配完成的烟感报警器出料;底盘装配及上料设备、对角卡扣上料设备、顶盖上料设备和出料设备依次衔接在第二输送设备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输送设备包括传送带组件、第一提升组件和第二提升组件;所述的传送带组件通过传送带电机带动传送带上的夹具移动;所述的第一提升组件设置在传送带组件的左端,第一提升组件包括提升架、提升电机、主动轴、提升传送带;所述的提升电机安装在提升架内部,提升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的主动轴安装在提升架上,且主动轴中部设有与提升电机上第一锥形齿轮相对应的第二锥形齿轮,两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提升传送带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主动轴的两端;所述的第二提升组件与第一提升组件结构一致,且第二提升组件与第一提升组件相对设置在传送带组件的右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盘装配及上料设备包括圆形转盘、第一底部扣件组件、第二底部扣件组件、底盘上料组件、底盘压紧组件和底盘出料组件;所述的圆形转盘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上,圆形转盘分为五个工作区,分别是:第一底部扣件区、第二底部扣件区、上底盘区、底盘压紧区和底盘出料区;第一底部扣件组件、第二底部扣件组件、底盘上料组件、底盘压紧组件和底盘出料组件分别依次设置在五个工作区,每个工作区上均有用于放置物料的夹具;所述的第一底部扣件组件包括第一震料器、第一底部扣件架、第一底部扣件气缸、旋转气缸和小料夹头;所述的第一震料器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的侧面,第一震料器上有导轨,第一震料器用于使小料振动并移动到导轨的出料端;所述的第一底部扣件架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上;所述的第一底部扣件气缸通过第一底部扣件气缸安装板安装在第一底部扣件架上部;所述的旋转气缸通过旋转气缸安装板安装在第一底部扣件气缸安装板上;所述的小料夹头设置在旋转气缸输出端,用于旋转小料;所述的第二底部扣件组件与第一底部扣件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的底盘上料组件包括底盘上料传送架、底盘夹持架、底盘夹头和底盘对正架;所述的底盘上料传送架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的一侧,底盘上料传送架用于输送底盘,底盘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对角卡扣槽;所述的底盘夹持架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上;所述的底盘夹头设置在底盘夹持架上,且能在底盘夹持架上通过滑轨移动;所述的底盘对正架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上,且位于底盘上料传送架和圆形转盘上的上底盘区之间,底盘对正架上设有用于对底盘对正的感应器;所述的底盘压紧组件包括底盘压紧架、底盘压紧气缸和底盘压紧头;所述的底盘压紧架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上;所述的底盘压紧气缸设置在底盘压紧架的上部;所述的底盘压紧头设置在底盘压紧架的中部,且与底盘压紧气缸输出端衔接,底盘压紧头在底盘压紧区的正上方;所述的底盘出料组件包括底盘出料架、底盘出料气缸和底盘出料夹手;所述的底盘出料架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上;所述的底盘出料气缸通过底盘出料气缸安装板滑动设置在底盘出料架上;所述的底盘出料夹手设置在底盘出料气缸安装板上,且与底盘出料气缸的输出端衔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对角卡扣上料设备有两个,呈镜像设置,对角卡扣上料设备包括对角卡扣料箱、对角卡扣直线料道、对角卡扣上料架、对角卡扣上料气缸、对角卡扣夹头和对角卡扣对正架;所述的对角卡扣料箱设置在第三上料底座上;所述的对角卡扣直线料道与对角卡扣料箱衔接,对角卡扣直线料道能通过振动使对角卡扣移动;所述的对角卡扣上料架设置在对角卡扣直线料道的出料端;所述的对角卡扣上料气缸通过对角卡扣上料气缸安装板滑动设置在对角卡扣上料架上;所述的对角卡扣夹头滑动设置在对角卡扣上料气缸安装板上,且与对角卡扣上料气缸的输出端衔接;所述的对角卡扣对正架设置在对角卡扣夹头的正下方,对角卡扣对正架上设有用于对角卡扣对正的对正元件,对角卡扣经过对正后安装到底盘上的对角卡扣槽中,通过对角卡扣将底盘定位在夹具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盖上料设备包括顶盖输送架、第一顶盖抓取组件、顶盖对正组件和第二顶盖抓取组件;所述的顶盖输送架用于输送顶盖;所述的第一顶盖抓取组件用于将位于顶盖输送架出料端的顶盖移动到顶盖对正组件中,第一顶盖抓取组件包括第一顶盖抓取架、第一顶盖气缸和第一顶盖抓手;所述的第一顶盖抓取架设置在第四上料底板上;所述的第一顶盖气缸通过第一顶盖气缸安装板滑动设置在第一顶盖抓取架上;所述的第一顶盖抓手安装在第一顶盖气缸安装板上,且与第一顶盖气缸的输出端衔接;所述的顶盖对正组件用于对顶盖对正,方便后续顶盖的安装,顶盖对正组件包括顶盖对正架、顶盖对正气缸、顶盖对正夹具和顶盖对正感应器;所述的顶盖对正架设置在第四上料底板上;所述的顶盖对正气缸设置在顶盖对正架上;所述的顶盖对正夹具滑动设置在顶盖对正架上,且与顶盖对正气缸输出端相衔接;所述的顶盖对正感应器设置在顶盖对正夹具的上方;所述的第二顶盖抓取组件和第一顶盖抓取组件结构相同,设置在第四上料底板上,用于将对正的顶盖移动到第二装配线上的夹具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料设备包括出料抓取架、出料气缸、出料夹手和出料轨道架;所述的出料抓取架设置在第四上料底板上,且位于第二装配线的出料端;所述的出料气缸通过出料气缸安装板滑动设置在出料抓取架的上部;所述的出料夹手滑动设置在出料气缸安装板上;所述的出料轨道架设置在第二装配线的出料端,出料夹手将加工完成的工件送到出料轨道架上的传送带上。

一种烟感报警器外壳的生产方法,依次通过以下的步骤:

(一)底盘装配:通过第一底部扣件组件、第二底部扣件组件、底盘上料组件和底盘压紧组件装配底盘;

(二)底盘上料:通过底盘出料组件将装配好的底盘送到第二输送设备上的夹具中,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设备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三)上对角卡扣:通过对角卡扣上料设备将对角卡扣送到第二输送设备上的夹具中,与底盘进行装配,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设备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四)顶盖上料:通过顶盖上料设备将顶盖装配到完成前面装配的工件中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设备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五)出料:通过出料设备将装配完成的烟感报警器出料。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感报警器装配线。

一种烟感报警器组装生产系统,包括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和上述的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用于装配烟感报警器的外壳部分以及将装配好的外壳体、迷宫、导光柱和电路板装到外壳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通过第一震料器保证第一底部扣件上料的速度,不会出现卡壳现象;通过旋转气缸旋转第一底部扣件,方便第一底部扣件的安装;通过底盘对正架对正底盘;通过对正元件保证了对角卡扣的位置,便于后续的安装;通过顶盖对正组件先对顶盖对正,然后再送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上装配确保顶盖位置的准确;通过出料装置将装配完成的产品出料,保证出料的通畅。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底部扣件上料顺畅、底盘和对角卡扣以及其他部件安装准确、出料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烟感报警器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壳体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迷宫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翻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光柱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路板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底盘装配及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底部扣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底盘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底盘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底盘出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对角卡扣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跨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顶盖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出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第二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烟感报警器生产系统,包括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和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用于装配烟感报警器核心部分,烟感报警器核心部分包括外壳体、迷宫、导光柱和电路板,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包括第一输送设备11、外壳体上料设备12、迷宫上料设备13、第一翻转设备14、导光柱上料设备15、电路板上料设备16和第二翻转设备17。外壳体上料设备12、迷宫上料设备13、第一翻转设备14、导光柱上料设备15、电路板上料设备16和第二翻转设备17依次衔接在第一输送设备11上。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用于装配烟感报警器的外壳部分以及将装配好的外壳体、迷宫、导光柱和电路板装到外壳上,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与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平行设置,通过一个跨线组件3将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和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衔接,跨线组件3用于将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上装配完成的工件移动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上。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包括第二输送设备21、底盘装配及上料设备22、对角卡扣上料设备23、顶盖上料设备24和出料设备25。底盘装配及上料设备22、对角卡扣上料设备23、顶盖上料设备24和出料设备25依次衔接在第二输送设备21上。

该系统解决了外壳体和导光柱及其它部件上料不顺畅,容易卡住导致停机,影响生产效率;迷宫及其它部件在安装时位置容易发生偏移,导致安装精度低,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电路板安装效率和点胶效率低,影响生产效率;两条装配线衔接不合理导致整个系统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该系统的优点是外壳体和导光柱上料顺畅,迷宫和电路板安装准确,电路板点胶效率高,两条装配线平行设置,合理布局各个设备占用空间较小的烟感报警器生产系统。

如图2所示,第一输送设备11和第二输送设备21结构完全一致。第一输送设备11包括传送带组件111、第一提升组件112和第二提升组件113。传送带组件111通过传送带电机1111带动传送带上的夹具1112移动,夹具1112用于放置待装配的工件,并且限制工件的位置,防止工件位置出现偏差,导致后续装配产生问题,同时也便于待装配的工件有序的进入后续装配过程。第一提升组件112设置在传送带组件111的左端,第一提升组件112包括提升架1121、提升电机1122、主动轴1123、提升传送带1124。提升电机1122安装在提升架1121内部,提升电机1122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形齿轮。主动轴1123安装在提升架1121上,且主动轴1123中部设有与提升电机1122上第一锥形齿轮相对应的第二锥形齿轮,两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将电机水平方向的转动改为竖直方向的转动,便于传送带对工件的输送。提升传送带1124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主动轴1123的两端,用于对工件的传送。第二提升组件113与第一提升组件112结构一致,且第二提升组件113与第一提升组件112相对设置在传送带组件111的右端。

第一输送设备11动作时,第一提升组件112将位于其夹具上的工件通过提升电机1122和提升传送带1124的配合,将夹具及工件送到传送带组件111上,传送带组件111将待装配工件依次经过各个装配区缓慢移动到第二提升组件113上。

第一输送设备11解决了电机转动方向与传送带输送方向不同以及待装配工件无法准确定位的问题。第一输送设备11的优点是通过两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将电机水平方向的转动改为竖直方向的转动,便于传送带对工件的输送;通过夹具1112限制工件的位置,防止工件位置出现偏差,导致后续装配产生问题,同时也便于待装配的工件有序的进入后续装配过程。

如图3所示,外壳体上料设备12包括外壳体上料传送带组件121、外壳体上料组件122和第一上料底座123。外壳体上料传送带组件121将外壳体送到外壳体上料组件122的进料端。外壳体上料组件122用于将位于进料端的外壳体送到传送带组件111上的夹具1112上。外壳体上料组件122包括外壳体上料架1221、外壳体上料导轨1222、外壳体上料气缸1223和外壳体夹手1224。外壳体上料架1221安装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外壳体上料导轨1222横向安装在外壳体上料架1221的上部,便于外壳体夹手1224左右移动夹外壳体。外壳体上料气缸1223通过外壳体上料气缸安装板12231安装在外壳体上料导轨1222上。外壳体夹手1224用外壳体夹手安装板12241滑动安装在外壳体上料气缸安装板12231上,便于外壳体夹手1224上下移动,放置外壳体到夹具中。外壳体夹手1224上设有传感器12242,传感器12242用于感应外壳体的位置,便于外壳体夹手1224将外壳体更准确的放到夹具中。

外壳体上料设备12动作时,外壳体通过外壳体上料传送带组件121送到外壳体上料组件122的进料端,外壳体上料气缸1223带动外壳体夹手1224动作,将外壳体安装到传送带组件111上的夹具1112上。

外壳体上料设备12解决了外壳体上料时无法准确的安装到夹具1112上的问题,外壳体上料设备12的优点是通过传感器12242感应外壳体的位置,便于外壳体夹手1224将外壳体更准确的放到夹具1112中,方便后续装配。

如图4所示,迷宫上料设备13包括迷宫输送组件131和迷宫上料组件132。迷宫输送组件131用于将迷宫输送到迷宫上料组件132进料端。迷宫输送组件131包括迷宫料箱1311、直线料道1312和迷宫定位件1313。迷宫料箱1311设置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用于放置待装配的迷宫。直线料道1312的一端与迷宫料箱1311衔接,便于迷宫进入直线料道1312。迷宫定位件1313设置在直线料道1312的另一端,用于迷宫的定位,且通过迷宫顶料气缸将迷宫顶起,便于后续对迷宫的夹取。迷宫上料组件132包括迷宫上料架1321、迷宫滑轨1322、第一迷宫气缸1323、第二迷宫气缸1324、迷宫夹手1325、第三迷宫气缸1326和迷宫压块1327。迷宫上料架1321安装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迷宫滑轨1322横向安装在迷宫上料架1321的上部前侧,便于迷宫夹手1325横向移动夹取迷宫。第一迷宫气缸1323通过第一迷宫气缸安装板13231安装在迷宫滑轨1322上。第二迷宫气缸1324通过第二迷宫气缸安装板13241滑动安装在第一迷宫气缸安装板13231上。迷宫夹手1325安装在第二迷宫气缸1324的输出端。第三迷宫气缸1326通过第三迷宫气缸安装板13261安装在迷宫上料架1321的上部后侧。迷宫压块1327通过两根导柱13271安装在第三迷宫气缸1326的输出端,用于将迷宫压进外壳体中,两根导柱用于准确导向。

迷宫上料设备13动作时,迷宫通过直线料道1312送到迷宫定位件1313上,对迷宫定位,方便夹取,然后通过迷宫夹手1325将迷宫送到传送带组件111上的夹具1112,然后通过迷宫压块1327将迷宫压紧。

迷宫上料设备13解决了迷宫安装时的定位问题和迷宫安装时的夹紧问题。迷宫上料设备13的优点是通过迷宫定位件1313初步定位迷宫,便于迷宫夹手1325的夹取,然后通过迷宫夹手1325将迷宫夹到夹具1112上,进一步提高了迷宫安装时的位置精度,再通过迷宫压块1327将迷宫压紧,防止迷宫在后续装配时出现松动,导致产品不合格的现象。

如图5所示,第一翻转设备14和第二翻转设备17结构相同。第一翻转设备14包括翻转组件141和夹持放置组件142。翻转组件141用于将夹具中的待装配工件从夹具中取出,然后翻转180°,将下面翻转到上面,便于后续装配。翻转组件141包括翻转架1411、升降气缸1412、翻转气缸1413和翻转抓手1414。翻转架1411设置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升降气缸1412安装在翻转架1411上。翻转气缸1413通过翻转气缸安装板14131安装在升降气缸1412上。翻转抓手1414安装在翻转气缸1413的输出端,用于夹持工件并翻转。夹持放置组件142用于将翻转后的工件放置到夹具中。夹持放置组件142包括夹持放置架1421、夹持气缸1422和夹持放置抓手1423。夹持放置架1421设置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且在翻转组件141的右侧。夹持气缸1422通过夹持气缸安装板14221安装在夹持放置架1421上。夹持放置抓手1423设置在夹持气缸安装板14221下部,通过夹持气缸1422上下移动,将工件放置到夹具中。

第一翻转设备14动作时,翻转抓手1414将位于夹具1112中的工件夹取并翻转180°,然后通过夹持放置抓手1423夹取翻转抓手1414上翻转后的工件,再把工件放回到夹具1112中。

第一翻转设备14解决了工件的翻转问题和翻转后安装的问题,第一翻转设备14的优点是通过翻转抓手1414将工件从夹具中取出并翻转180°,确保翻转的准确,通过夹持放置抓手1423将翻转后的工件放回夹具1112,确保翻转后安装的准确。

如图6所示,导光柱上料设备15包括导光柱输送组件151和导光柱上料组件152。导光柱输送组件151包括导光柱料盘1511、振动器1512、滑台导轨气缸1513和挂板1514。导光柱料盘1511设置在第一上料底座123,导光柱料盘1511的前端为两条送料导轨,用于导光柱的导向,同时两条送料导轨进一步提高了送料的效率。振动器1512设置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且在导光柱料盘1511的两条送料导轨下方,用于振动导光柱,使导光柱均匀的向前移动,防止出现导光柱卡壳的现象。滑台导轨气缸1513通过工字钢设置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挂板1514设置在滑台导轨气缸1513上,通过滑台导轨气缸1513左右移动,便于对导光柱的初步定位,以及方便后续对导光柱的夹取,且挂板1514位于导光柱料盘1511的两条送料导轨出料端。导光柱上料组件152包括导光柱上料架1521、导光柱滑轨1522、第一导光柱气缸1523、导光柱夹手1524、第二导光柱气缸1525和导光柱压板1526。导光柱上料架1521安装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导光柱滑轨1522横向设置在导光柱上料架1521的上部左侧,便于导光柱夹手1524对导光柱的夹取及放置。第一导光柱气缸1523通过第一导光柱气缸安装板15231安装在导光柱滑轨1522上。导光柱夹手1524有两个,均通过导光柱夹手安装板15241滑动安装在第一导光柱气缸安装板15231上,两个导光柱夹手1524同时将导光柱从出料端放到夹具上进行装配,提高装配的效率。第二导光柱气缸1525通过第二导光柱气缸安装板15251安装在导光柱上料架1521的上部右侧。导光柱压板1526通过两根导杆设置在第二导光柱气缸1525的输出端,导光柱压板1526用于将放在工件上的导光柱压紧。

导光柱上料设备15动作时,导光柱沿导光柱料盘1511上的送料导轨通过振动器1512振动,使导光柱沿两条送料导轨均匀向前移动,然后挂板1514对两个导光柱同时进行初步定位,导光柱夹手1524将定位好的导光柱夹到夹具1112上,导光柱压板1526将导光柱压紧。

导光柱上料设备15解决了导光柱上料容易卡壳以及装配效率底的问题,导光柱上料设备15的优点是通过振动器1512振动移动导光柱,保证上料的速度均匀,防止设备工作时出现卡壳现象。挂板1514对导光柱初步定位,便于后续的夹取。两个导光柱夹手1524同时将定位好的导光柱从出料端放到夹具上进行装配,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如图7所示,电路板上料设备16包括电路板输送组件161、电路板上料组件162、电路板点胶输送组件163和电路板点胶组件164。电路板输送组件161用于将电路板送到电路板上料组件162上;电路板上料组件162用于将位于电路板输送组件161上的电路板移动到电路板点胶输送组件163上。电路板上料组件162包括电路板上料架1621、电路板上料滑轨1622、电路板上料气缸1623和电路板上料吸盘1624。电路板上料架1621安装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电路板上料滑轨1622横向设置在电路板上料架1621上部。电路板上料气缸1623通过电路板上料气缸安装板16231安装在电路板上料滑轨1622上。电路板上料吸盘1624滑动设置在电路板上料气缸安装板16231上,且与电路板上料气缸1623的输出端衔接,电路板上料吸盘1624的下部两端有两个用于吸电路板的吸盘,其中一个用于将待点胶的电路板吸到电路板点胶输送组件163,另一个用于将点胶完成的电路板吸到夹具上进行装配。电路板点胶输送组件163包括电路板点胶输送气缸1631、电路板点胶输送滑轨1632和点胶夹具1633。电路板点胶输送气缸1631通过电路板点胶输送气缸安装架16311安装在第一上料底座123上。电路板点胶输送滑轨1632设置在电路板点胶输送气缸安装架16311上。点胶夹具1633滑动设置在电路板点胶输送滑轨1632上。电路板点胶组件164包括电路板点胶架1641、电路板点胶气缸1642和点胶插头1643。电路板点胶架1641设置在第一上料底座123。电路板点胶气缸1642设置在电路板点胶架1641上部。点胶插头1643有两个,均设置在电路板点胶架1641前侧,且与电路板点胶气缸1642的输出端衔接,点胶插头1643用于对点胶夹具1633中的电路板进行点胶操作,两个点胶插头1643的设计提高了点胶的效率。

电路板上料设备16动作时,电路板输送组件161将电路板送料,通过电路板上料吸盘1624下部其中一个吸盘将电路板送到点胶夹具1633上,通过电路板点胶输送气缸1631将点胶夹具1633送到电路板点胶组件164上,通过点胶插头1643对电路板点胶,点胶后电路板点胶输送气缸1631将点胶夹具1633送到原来位置,通过电路板上料吸盘1624下部的另一个将电路板送到夹具1112上。

电路板上料设备16解决了电路板安装效率低以及点胶效率低的问题,电路板上料设备16的优点是电路板上料吸盘1624下部两个吸盘分别同时对待点胶电路板和点胶完成的电路板吸取,提高电路板安装效率,通过两个点胶插头1643同时点胶,提高电路板点胶效率。

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解决了第一输送线电机转动方向与传送带输送方向不同以及待装配工件无法准确定位的问题;外壳体上料时无法准确的安装到夹具1112上的问题;迷宫安装时的定位问题和迷宫安装时的夹紧问题;工件的翻转问题和翻转后安装的问题;导光柱上料容易卡壳以及装配效率底的问题;电路板安装效率低以及点胶效率低的问题。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的优点是通过两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将电机水平方向的转动改为竖直方向的转动,便于传送带对工件的输送;通过夹具1112限制工件的位置,防止工件位置出现偏差,导致后续装配产生问题,同时也便于待装配的工件有序的进入后续装配过程。通过传感器12242感应外壳体的位置,便于外壳体夹手1224将外壳体更准确的放到夹具1112中,方便后续装配。通过迷宫定位件1313初步定位迷宫,便于迷宫夹手1325的夹取,然后通过迷宫夹手1325将迷宫夹到夹具1112上,进一步提高了迷宫安装时的位置精度,再通过迷宫压块1327将迷宫压紧,防止迷宫在后续装配时出现松动,导致产品不合格的现象。通过翻转抓手1414将工件从夹具中取出并翻转180°,确保翻转的准确,通过夹持放置抓手1423将翻转后的工件放回夹具1112,确保翻转后安装的准确。通过振动器1512振动移动导光柱,保证上料的速度均匀,防止设备工作时出现卡壳现象。挂板1514对导光柱初步定位,便于后续的夹取。两个导光柱夹手1524同时将定位好的导光柱从出料端放到夹具上进行装配,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的效率。电路板上料吸盘1624下部两个吸盘分别同时对待点胶电路板和点胶完成的电路板吸取,提高电路板安装效率,通过两个点胶插头1643同时点胶,提高电路板点胶效率。

如图8所示,底盘装配及上料设备22包括圆形转盘221、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第二底部扣件组件223、底盘上料组件224、底盘压紧组件225和底盘出料组件226。圆形转盘221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2211上,圆形转盘221分为五个工作区,分别是:第一底部扣件区、第二底部扣件区、上底盘区、底盘压紧区和底盘出料区。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第二底部扣件组件223、底盘上料组件224、底盘压紧组件225和底盘出料组件226分别依次设置在五个工作区,每个工作区上均有用于放置物料的夹具。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用于将第一底部扣件送到圆形转盘221上,第二底部扣件组件223用于将第二底部扣件送到圆形转盘221上,底盘上料组件224用于将底盘送到圆形转盘221上,底盘压紧组件225将底盘和两个第一底部扣件夹紧,底盘出料组件226用于将夹紧的底盘出料。

如图9所示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包括第一震料器2221、第一底部扣件架2222、第一底部扣件气缸2223、旋转气缸2224和第一底部扣件夹头2225。第一震料器2221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2211的侧面,第一震料器2221上有导轨,第一震料器2221用于使第一底部扣件振动并移动到导轨的出料端,保证第一底部扣件移动时不会卡壳。第一底部扣件架2222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2211上。第一底部扣件气缸2223通过第一底部扣件气缸安装板22231安装在第一底部扣件架2222上部。旋转气缸2224通过旋转气缸安装板22241安装在第一底部扣件气缸安装板22231上。第一底部扣件夹头2225设置在旋转气缸2224输出端,用于旋转第一底部扣件,调整第一底部扣件的位置,便于第一底部扣件的装配。第二底部扣件组件223与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结构相同。

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动作时,第一震料器2221使第一底部扣件缓慢均匀的移动到导轨的出料端,第一底部扣件夹头2225通过第一底部扣件气缸2223和旋转气缸2224将第一底部扣件安装到对应夹具中。

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解决了第一底部扣件上料时容易卡壳以及第一底部扣件难以安装的问题。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的优点是通过第一震料器2221保证第一底部扣件上料的速度,不会出现卡壳现象;通过旋转气缸2224旋转第一底部扣件,方便第一底部扣件的安装。

如图10所示,底盘上料组件224包括底盘上料传送架2241、底盘夹持架2242、底盘夹头2243和底盘对正架2244。底盘上料传送架2241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2211的一侧,底盘上料传送架2241用于输送底盘,底盘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对角卡扣槽,用于安装两个对角卡扣便于底盘的定位,防止底盘出现转动,导致装配时的误差。底盘夹持架2242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2211上。底盘夹头2243设置在底盘夹持架2242上,且能在底盘夹持架2242上通过滑轨移动,便于底盘移动到圆形转盘221上。底盘对正架2244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2211上,且位于底盘上料传送架2241和圆形转盘221上的上底盘区之间,底盘对正架2244上设有用于对底盘对正的感应器。

底盘上料组件224动作时,底盘通过底盘上料传送架2241上料,通过底盘对正架2244对正底盘,通过底盘夹头2243将对正的底盘夹到圆形转盘221上。

底盘上料组件224解决了底盘上料时位置不正确的问题。底盘上料组件224的优点是通过底盘对正架2244对正底盘

如图11所示,底盘压紧组件225包括底盘压紧架2251、底盘压紧气缸2252和底盘压紧头2253。底盘压紧架2251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2211上。底盘压紧气缸2252设置在底盘压紧架2251的上部。底盘压紧头2253设置在底盘压紧架2251的中部,且与底盘压紧气缸2252输出端衔接,底盘压紧头2253在底盘压紧区的正上方。

底盘压紧组件225动作时,底盘压紧气缸2252带动底盘压紧头2253向下移动,压紧底盘,确保底盘的紧密性。

底盘压紧组件225解决了底盘的压紧问题,底盘压紧组件225通过底盘压紧气缸2252带动底盘压紧头2253向下移动,压紧底盘,确保底盘的紧密性。

如图12所示,底盘出料组件226包括底盘出料架2261、底盘出料气缸2262和底盘出料夹手2263。底盘出料架2261设置在第二上料底座2211上。底盘出料气缸2262通过底盘出料气缸安装板滑动设置在底盘出料架2261上。底盘出料夹手2263设置在底盘出料气缸安装板上,且与底盘出料气缸2262的输出端衔接。

底盘出料组件226动作时,底盘出料气缸2262将底盘出料夹手2263夹持底盘,并送到夹具1112上。

底盘出料组件226解决了底盘出料安装时的问题,底盘出料组件226的优点是通过底盘出料夹手2263将底盘准确的安装到夹具1112上,防止底盘安装不到位。

如图13所示,对角卡扣上料设备23有两个,呈镜像设置。对角卡扣上料设备23包括对角卡扣料箱231、对角卡扣直线料道232、对角卡扣上料架233、对角卡扣上料气缸234、对角卡扣夹头235和对角卡扣对正架236。对角卡扣料箱231设置在第三上料底座2311上;对角卡扣直线料道232与对角卡扣料箱231衔接,对角卡扣直线料道232能通过振动使对角卡扣移动。对角卡扣上料架233设置在对角卡扣直线料道232的出料端。对角卡扣上料气缸234通过对角卡扣上料气缸安装板滑动设置在对角卡扣上料架233上;对角卡扣夹头235滑动设置在对角卡扣上料气缸安装板上,且与对角卡扣上料气缸234的输出端衔接;对角卡扣对正架236设置在对角卡扣夹头235的正下方,对角卡扣对正架236上设有用于对角卡扣对正的对正元件2361,对角卡扣经过对正后安装到底盘上的对角卡扣槽中,通过对角卡扣将底盘定位在夹具中。

对角卡扣上料设备23动作时,对角卡扣直线料道232通过振动使对角卡扣移动,通过对角卡扣夹头235夹到对角卡扣对正架236上的对正元件2361中进行对正,对正完成后通过对角卡扣夹头235将对角卡扣夹到夹具1112上。

对角卡扣上料设备23解决了对角卡扣上料时难以定位的问题。对角卡扣上料设备23的优点是通过对正元件2361保证了对角卡扣的位置,便于后续的安装。

如图14所示,跨线组件3包括跨线支撑架31、跨线气缸32和跨线夹头33。跨线支撑架31通过第四上料底板311设置在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和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之间,跨线气缸32通过跨线气缸安装板滑动设置在跨线支撑架31上部,跨线夹头33安装在跨线气缸安装板上,且与跨线气缸32的输出端衔接。

跨线组件3动作时,跨线夹头33将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上的夹具1112送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上,便于继续完成后续的装配。

跨线组件3解决了无法将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上的夹具1112转移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上的问题。跨线组件3的优点是通过跨线夹头33将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夹具1112转移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上

如图15所示,顶盖上料设备24包括顶盖输送架241、第一顶盖抓取组件242、顶盖对正组件243和第二顶盖抓取组件244。顶盖输送架241用于输送顶盖;第一顶盖抓取组件242用于将位于顶盖输送架241出料端的顶盖移动到顶盖对正组件243中。第一顶盖抓取组件242包括第一顶盖抓取架2421、第一顶盖气缸2422和第一顶盖抓手2423。第一顶盖抓取架2421设置在第四上料底板311上。第一顶盖气缸2422通过第一顶盖气缸安装板滑动设置在第一顶盖抓取架2421上。第一顶盖抓手2423安装在第一顶盖气缸安装板上,且与第一顶盖气缸2422的输出端衔接。顶盖对正组件243用于对顶盖对正,方便后续顶盖的安装。顶盖对正组件243包括顶盖对正架2431、顶盖对正气缸2432、顶盖对正夹具2433和顶盖对正感应器2434。顶盖对正架2431设置在第四上料底板311上。顶盖对正气缸2432设置在顶盖对正架2431上。顶盖对正夹具2433滑动设置在顶盖对正架2431上,且与顶盖对正气缸2432输出端相衔接。顶盖对正感应器2434设置在顶盖对正夹具2433的上方。第二顶盖抓取组件244和第一顶盖抓取组件242结构相同,设置在第四上料底板311上,用于将对正的顶盖移动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上的夹具中。

顶盖上料设备24动作时,顶盖通过顶盖输送架241送入,第一顶盖抓手2423将顶盖夹到顶盖对正夹具2433上进行对正,对正后通过第二顶盖抓取组件244将顶盖送到夹具1112上。

顶盖上料设备24解决了顶盖上料时无法保证位置准确的问题。顶盖上料设备24的优点是通过顶盖对正组件243先对顶盖对正,然后再送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上装配确保顶盖位置的准确。

如图16所示,出料设备25包括出料抓取架251、出料气缸252、出料夹手253和出料轨道架254。出料抓取架251设置在第四上料底板311上,且位于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的出料端。出料气缸252通过出料气缸安装板滑动设置在出料抓取架251的上部。出料夹手253滑动设置在出料气缸安装板上。出料轨道架254设置在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的出料端。

出料设备25动作时,出料夹手253将加工完成的工件送到出料轨道架254上的传送带上。

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解决了第一底部扣件上料时容易卡壳以及第一底部扣件难以安装的问题;底盘上料时位置不正确的问题;底盘的压紧问题;底盘出料安装时的问题;对角卡扣上料时难以定位的问题;无法将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上的夹具1112转移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上的问题;顶盖上料时无法保证位置准确的问题。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的优点是通过第一震料器2221保证第一底部扣件上料的速度,不会出现卡壳现象;通过旋转气缸2224旋转第一底部扣件,方便第一底部扣件的安装。通过底盘对正架2244对正底盘。底盘压紧气缸2252带动底盘压紧头2253向下移动,压紧底盘,确保底盘的紧密性。底盘出料夹手2263将底盘准确的安装到夹具1112上,防止底盘安装不到位。通过对正元件2361保证了对角卡扣的位置,便于后续的安装。通过跨线夹头33将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夹具1112转移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上。通过顶盖对正组件243先对顶盖对正,然后再送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上装配确保顶盖位置的准确。

一种烟感报警器的生产方法,依次通过以下的步骤:

(一)外壳体上料:通过外壳体上料设备12将外壳体送到第一输送设备11的夹具中,并通过第一输送设备11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二)迷宫上料:通过迷宫上料设备13将迷宫送到第一输送设备11的夹具中并与外壳体装配,然后通过第一输送设备11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三)翻转:通过第一翻转设备14将装配好的外壳体和迷宫翻转180°,便于后续装配,然后通过第一输送设备11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四)导光柱上料:通过导光柱上料设备15将导光柱装配到前面装配的工件中,然后通过第一输送设备11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五)电路板上料:通过电路板上料设备16将电路板装配到前面装配的工件中,然后通过第一输送设备11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六)翻转:通过第二翻转设备17将装配好的外壳体和迷宫翻转180°,便于后续装配,然后通过第一输送设备11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七)底盘装配及上料:通过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第二底部扣件组件223、底盘上料组件224和底盘压紧组件225装配底盘;底盘出料组件226将装配好的底盘送到第二输送设备21上的夹具中,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设备21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八)上对角卡扣:通过对角卡扣上料设备23将对角卡扣送到第二输送设备21上的夹具中,与底盘进行装配,用于进一步限制底盘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设备21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九)跨线:通过跨线组件3将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上装配完成的工件送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上;

(十)顶盖上料:通过顶盖上料设备24将顶盖装配到完成前面装配的工件中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设备21将夹具送到下一个工位。

(十一)出料:通过出料设备25将装配完成的烟感报警器出料。

一种烟感报警器,由上述的生产方法得到。

通过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装配烟感报警器核心部分,通过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装配烟感报警器的外壳部分以及将装配好的核心部分装到外壳上,通过传送带电机1111带动传送带上的夹具1112移动,夹具1112用于放置待装配的工件,便于待装配的工件进入后续装配过程。外壳体上料传送带组件121将外壳体送到外壳体上料组件122的进料端。外壳体上料组件122用于将位于进料端的外壳体送到传送带组件111上的夹具1112上,迷宫输送组件131用于将迷宫输送到迷宫上料组件132进料端,然后通过迷宫夹手1325将迷宫送到传送带组件111上的夹具1112,然后通过迷宫压块1327将迷宫压紧,翻转抓手1414将位于夹具1112中的工件夹取并翻转180°,然后通过夹持放置抓手1423夹取翻转抓手1414上翻转后的工件,再把工件放回到夹具1112中,导光柱沿导光柱料盘1511上的送料导轨通过振动器1512振动,使导光柱缓慢移动,然后挂板1514对导光柱初步定位,导光柱夹手1524将导光柱夹到夹具1112上,导光柱压板1526将导光柱压紧。电路板输送组件161将电路板送料,通过电路板上料吸盘1624将电路板送到点胶夹具1633上,通过电路板点胶输送气缸1631将点胶夹具1633送到电路板点胶组件164上,通过点胶插头1643对电路板点胶,点胶后电路板点胶输送气缸1631将点胶夹具1633送到原来位置,通过电路板上料吸盘1624将电路板送到夹具1112上。然后再一次翻转。通过第一底部扣件组件222将第一底部扣件送到圆形转盘221上,通过第二底部扣件组件223将第二底部扣件送到圆形转盘221上,通过底盘上料组件224将底盘送到圆形转盘221上,通过底盘压紧组件225将底盘、第一底部扣件夹紧和第二底部扣件夹紧,通过底盘出料组件226将夹紧的底盘出料。对角卡扣直线料道232通过振动使对角卡扣移动,通过对角卡扣夹头235夹到对角卡扣对正架236上的对正元件2361中进行对正,对正完成后通过对角卡扣夹头235将对角卡扣夹到夹具1112上。跨线夹头33将烟雾报警器核心部分的生产系统1上的夹具1112送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2上,便于继续完成后续的装配。顶盖通过顶盖输送架241送入,第一顶盖抓手2423将顶盖夹到顶盖对正夹具2433上进行对正,对正后通过第二顶盖抓取组件244将顶盖送到夹具1112上。顶盖上料设备24的优点是通过顶盖对正组件243先对顶盖对正,然后再送到烟感报警器外壳生产系统上装配确保顶盖位置的准确。最后通过出料装置出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