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9015发布日期:2020-04-21 22:3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阳板组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社会中的遮阳板组装设备需要人工穿线束、人工插弯管,单独做扭力测试,浪费人力且效率不高,在人工插弯管时力度不同会使得插弯管的松紧程度不同,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自动穿线束、自动插弯管、自动翻盖并自动做扭力测试的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用于裁切d形环并将裁切后的废料搬运的裁切搬运机构、用于将线束穿到遮阳板内的穿线束机构、用于对弯管进行定位、旋转插弯管并进行扭力测试的弯管定位机构、用于对遮阳板进行定位的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用于将线固定并将线压入到镜体的压线机构、用于将压线后的镜体压入到遮阳板内的镜体下压机构和用于对遮阳板镜体进行翻盖并进行导通测试的翻盖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启动设备的启动按钮和用于紧急停止设备的急停按钮,所述裁切搬运机构、穿线束机构、弯管定位机构、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翻盖机构、压线机构和镜体下压机构分别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裁切搬运机构用于裁切d形环并将裁切后的废料搬运到废料箱,所述穿线束机构用于将线束穿到遮阳板内,所述弯管定位机构用于对弯管进行定位、旋转插弯管并进行扭力测试,所述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用于对遮阳板进行定位,所述压线机构用于将线固定并将线压入到镜体内,所述镜体下压机构用于将压线后的镜体压入到遮阳板内,所述翻盖机构用于对遮阳板镜体进行翻盖并进行导通测试。

进一步的是:所述裁切搬运机构包括裁切支撑架,所述裁切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裁切d形环的裁切组件和用于搬运裁切后废料的搬运组件,所述裁切组件包括用于裁切d形环的上切刀和下切刀,所述上切刀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切刀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所述下切刀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下切刀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裁切支撑架的一侧位于产品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压紧产品的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按压板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用于裁切遮阳板上的d形环,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上切刀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下切刀上下移动,所述按压板用于压紧产品防止产品晃动,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按压板上下移动使得按压板压紧或松开产品;

所述搬运组件包括用于夹住裁切后废料的夹爪,所述夹爪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夹爪夹紧或松开的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远离夹爪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夹爪气缸水平移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四气缸设置在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滑块远离第四气缸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一滑块上下移动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轨上下移动,还包括设置在裁切支撑架上位于夹爪下方的用于放置裁切废料的废料箱,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和夹爪气缸分别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夹爪用于夹住裁切后的废料,所述夹爪气缸用于驱动夹爪夹紧或松开裁切后的废料,所述第四气缸用于驱动夹爪气缸水平移动将裁切后的废料放到废料箱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弯管定位机构包括用于支撑弯管的弯管支撑架,所述弯管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传动扭矩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靠近裁切搬运机构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弯管的弯管支撑座,所述弯管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弯管的弯管槽,所述传动轴中间位置处的外表面套设有用于测量弯管扭力的扭力传感器,所述传动轴远离弯管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传动轴转动的第一马达,所述弯管支撑架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水平移动,所述机架上位于弯管支撑架远离裁切搬运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弯管支撑架水平移动的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开关件,所述第五气缸、第六气缸和第一开关件分别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弯管的扭力,所述第一马达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插入遮阳板内和进行扭力测试,所述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用于驱动弯管水平移动从而插入到遮阳板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穿线束机构包括穿线束架,所述穿线束架上设置有用于矫直线束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穿线束架上位于主动轮的后方设置有用于带动主动轮转动的第二马达,所述穿线束架上位于从动轮远离主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带动从动轮水平移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后方设置有供第三滑块水平移动的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块沿着第三滑轨水平移动,所述第三滑块远离从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三滑块水平移动的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和第三滑块通过固定连接件连接,所述穿线束架上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安装线束上端的线束安装座,所述线束安装座远离线束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远离线束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供第四滑块上下滑动的第四滑轨,所述第四滑块沿着第四滑轨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滑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四滑块上下移动的伺服模组,所述机架上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下移动的第八气缸,所述第八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带动第八气缸水平移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三马达,所述丝杆和第三马达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马达、第三马达、第七气缸和第八气缸分别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配合用于矫直线束使得线束方便穿入到遮阳板内,所述第二马达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转动进而对线束进行矫直,所述第七气缸用于驱动第三滑块从而带动从动轮沿着第三滑轨水平移动,所述伺服模组用于驱动第四滑块从而带动线束沿着第四滑轨上下移动,所述第八气缸用于驱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马达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线束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是:所述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用于放置遮阳板的遮阳板支撑座,所述遮阳板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定位遮阳板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位置可调节,所述定位块用于定位遮阳板,所述定位块的位置可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从而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压线机构包括用于放置镜体的镜体槽,所述镜体槽下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2个用于夹住线束的气缸组,所述气缸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气缸,所述气缸组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气缸组上下移动的第九气缸,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九气缸和第二开关件分别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气缸组用于夹住线束,所述第九气缸用于驱动气缸组夹住线束上下移动从而将线束顶到镜体的卡槽内,实现压线。

进一步的是:所述镜体下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位于镜体槽上方的用于压镜体的压块,所述压块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吸住镜体的吸嘴,所述机架上位于压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压块上下移动的第十气缸,所述第十气缸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第十气缸水平移动的第十一气缸,所述第十气缸和第十一气缸分别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吸嘴用于吸住镜体,所述第十气缸用于驱动压块上下移动,所述第十一气缸用于驱动第十气缸水平移动到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处。

进一步的是:所述翻盖机构包括翻转杆,所述翻转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在翻转杆靠近镜体下压机构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在翻转杆远离镜体下压机构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吸住镜体的吸盘,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翻转杆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翻转杆翻转的第十二气缸和第十三气缸,还包括设置在镜体槽两端上的用于做导通测试的插头,所述第十二气缸和第十三气缸分别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吸盘用于吸住镜体,所述第十二气缸和第十三气缸配合用于驱动翻转杆翻转从而带动吸盘吸住镜体盖进行翻盖,便于做导通测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实现自动穿线束、自动插弯管、自动翻盖并自动做扭力测试,所述裁切搬运机构用于裁切d形环并将裁切后的废料搬运到废料箱,所述穿线束机构用于将线束穿到遮阳板内,所述弯管定位机构用于对弯管进行定位、旋转插弯管并进行扭力测试,所述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用于对遮阳板进行定位,所述压线机构用于将线固定并将线压入到镜体内,所述镜体下压机构用于将压线后的镜体压入到遮阳板内,所述翻盖机构用于对遮阳板镜体进行翻盖并进行导通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裁切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弯管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穿线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压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镜体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翻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机架;2、控制面板;3、裁切搬运机构;4、穿线束机构;5、弯管定位机构;6、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7、翻盖机构;8、压线机构;9、镜体下压机构;301、裁切支撑架;302、下切刀;303、第一气缸;304、第二气缸;305、按压板;306、第三气缸;307、夹爪;308、夹爪气缸;309、第四气缸;310、第一滑块;311、第一滑轨;312、废料箱;401、穿线束架;402、主动轮;403、从动轮;404、第三滑块;405、第七气缸;406、第四滑块;407、第四滑轨;408、伺服模组;501、弯管支撑架;502、传动轴;503、弯管支撑座;504、扭力传感器;505、第一马达;601、遮阳板支撑座;602、定位块;701、翻转杆;702、第一固定块;703、第二固定块;704、吸盘;705、第十二气缸;706、第十三气缸;801、镜体槽;802、气缸组;901、压块;902、第十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用于裁切d形环并将裁切后的废料搬运的裁切搬运机构3、用于将线束穿到遮阳板内的穿线束机构4、用于对弯管进行定位、旋转插弯管并进行扭力测试的弯管定位机构5、用于对遮阳板进行定位的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6、用于将线固定并将线压入到镜体的压线机构8、用于将压线后的镜体压入到遮阳板内的镜体下压机构9和用于对遮阳板镜体进行翻盖并进行导通测试的翻盖机构7,还包括用于控制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的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置有用于启动设备的启动按钮和用于紧急停止设备的急停按钮,所述裁切搬运机构3、穿线束机构4、弯管定位机构5、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6、翻盖机构7、压线机构8和镜体下压机构9分别与控制面板2连接,所述裁切搬运机构3用于裁切d形环并将裁切后的废料搬运到废料箱312,所述穿线束机构4用于将线束穿到遮阳板内,所述弯管定位机构5用于对弯管进行定位、旋转插弯管并进行扭力测试,所述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6用于对遮阳板进行定位,所述压线机构8用于将线固定并将线压入到镜体内,所述镜体下压机构9用于将压线后的镜体压入到遮阳板内,所述翻盖机构7用于对遮阳板镜体进行翻盖并进行导通测试,所述遮阳板和镜体是产品,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是ky02s-mam-100,或ky02s-mam-200,本实施案例中选用ky02s-mam-200。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裁切搬运机构3包括裁切支撑架301,所述裁切支撑架301上设置有用于裁切d形环的裁切组件和用于搬运裁切后废料的搬运组件,所述裁切组件包括用于裁切d形环的上切刀和下切刀302,所述上切刀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切刀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303,所述下切刀30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下切刀302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304,所述裁切支撑架301的一侧位于产品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压紧产品的按压板305,所述按压板30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按压板305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306;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302用于裁切遮阳板上的d形环,所述第一气缸303用于驱动上切刀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气缸304用于驱动下切刀302上下移动,所述按压板305用于压紧产品防止产品晃动,所述第三气缸306用于驱动按压板305上下移动使得按压板305压紧或松开产品;

所述搬运组件包括用于夹住裁切后废料的夹爪307,所述夹爪307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夹爪307夹紧或松开的夹爪气缸308,所述夹爪气缸308远离夹爪307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夹爪气缸308水平移动的第四气缸309,所述第四气缸30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块310,所述第四气缸309设置在第一滑块310上,所述第一滑块310远离第四气缸309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一滑块310上下移动的第一滑轨311,所述第一滑块310沿着第一滑轨311上下移动,还包括设置在裁切支撑架301上位于夹爪307下方的用于放置裁切废料的废料箱312,所述第一气缸303、第二气缸304、第三气缸306、第四气缸309和夹爪气缸308分别与控制面板2连接,所述夹爪307用于夹住裁切后的废料,所述夹爪气缸308用于驱动夹爪307夹紧或松开裁切后的废料,所述第四气缸309用于驱动夹爪气缸308水平移动将裁切后的废料放到废料箱312内。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弯管定位机构5包括用于支撑弯管的弯管支撑架501,所述弯管支撑架501上设置有用于传动扭矩的传动轴502,所述传动轴502的外表面靠近裁切搬运机构3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弯管的弯管支撑座503,所述弯管支撑座50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弯管的弯管槽,所述传动轴502中间位置处的外表面套设有用于测量弯管扭力的扭力传感器504,所述传动轴502远离弯管支撑座50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传动轴502转动的第一马达505,所述弯管支撑架501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水平移动,所述机架1上位于弯管支撑架501远离裁切搬运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弯管支撑架501水平移动的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一开关件,所述第五气缸、第六气缸和第一开关件分别与控制面板2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504用于测量弯管的扭力,所述第一马达505转动带动传动轴502转动,从而带动弯管旋转插入遮阳板内并进行扭力测试,所述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用于驱动弯管水平移动从而插入到遮阳板内,所述扭力传感器可以是unipulseutmⅱ-20nm或unipulseutmⅱ-50nm,本实施案例中选用unipulseutmⅱ-20nm。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穿线束机构4包括穿线束架401,所述穿线束架401上设置有用于矫直线束的从动轮403和主动轮402,所述穿线束架401上位于主动轮402的后方设置有用于带动主动轮402转动的第二马达,所述穿线束架401上位于从动轮403远离主动轮40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带动从动轮403水平移动的第三滑块404,所述第三滑块404的后方设置有供第三滑块404水平移动的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块404沿着第三滑轨水平移动,所述第三滑块404远离从动轮40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三滑块404水平移动的第七气缸405,所述第七气缸405和第三滑块404通过固定连接件连接,所述穿线束架401上位于主动轮402和从动轮40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安装线束上端的线束安装座,所述线束安装座远离线束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滑块406,所述第四滑块406远离线束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供第四滑块406上下滑动的第四滑轨407,所述第四滑块406沿着第四滑轨407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滑块40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四滑块406上下移动的伺服模组408,所述机架1上位于主动轮402和从动轮40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轮402和从动轮403上下移动的第八气缸,所述第八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带动第八气缸水平移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三马达,所述丝杆和第三马达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马达、第三马达、第七气缸405和第八气缸分别与控制面板2连接,所述主动轮402和从动轮403配合用于矫直线束使得线束方便穿入到遮阳板内,所述第二马达转动带动主动轮402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403转动进而对线束进行矫直,所述第七气缸405用于驱动第三滑块404从而带动从动轮403沿着第三滑轨水平移动,所述伺服模组408用于驱动第四滑块406从而带动线束沿着第四滑轨407上下移动,所述第八气缸用于驱动主动轮402和从动轮403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马达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线束前后移动。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6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用于放置遮阳板的遮阳板支撑座601,所述遮阳板支撑座60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遮阳板的定位块602,所述定位块602的位置可调节,所述定位块602用于定位遮阳板,所述定位块602的位置可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从而进行定位。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6所示,所述压线机构8包括用于放置镜体的镜体槽801,所述镜体槽801下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2个用于夹住线束的气缸组802,所述气缸组80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气缸,所述气缸组80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气缸组802上下移动的第九气缸,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九气缸和第二开关件分别与控制面板2连接,所述气缸组802用于夹住线束,所述第九气缸用于驱动气缸组802夹住线束上下移动从而将线束顶到镜体的卡槽内,实现压线。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7所示,所述镜体下压机构9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镜体槽801上方的用于压镜体的压块901,所述压块90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吸住镜体的吸嘴,所述机架1上位于压块90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压块901上下移动的第十气缸902,所述第十气缸90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第十气缸902水平移动的第十一气缸,所述第十气缸902和第十一气缸分别与控制面板2连接,所述吸嘴用于吸住镜体,所述第十气缸902用于驱动压块901上下移动,所述第十一气缸用于驱动第十气缸902水平移动到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6处。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8所示,所述翻盖机构7包括翻转杆701,所述翻转杆7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702和第二固定块703,所述第一固定块702设置在翻转杆701靠近镜体下压机构9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固定块703设置在翻转杆701远离镜体下压机构9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块70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吸住镜体的吸盘704,所述第二固定块703远离翻转杆70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翻转杆701翻转的第十二气缸705和第十三气缸706,还包括设置在镜体槽801两端上的用于做导通测试的插头,所述第十二气缸705和第十三气缸706分别与控制面板2连接,所述吸盘704用于吸住镜体,所述第十二气缸705和第十三气缸706配合用于驱动翻转杆701翻转从而带动吸盘704吸住镜体盖进行翻盖,便于做导通测试。

在上述基础上,首先开启启动按钮,所述裁切搬运机构3进行d形环裁切并将裁切后的废料搬运到废料箱312,然后人工将线束有插头的一端安装在线束安装座上、将线束的另一端放置在主动轮402和从动轮403之间,所述伺服模组408带动线束向上移动,同时所述主动轮402和从动轮403转动从而对线束进行矫直,然后人工将弯管安装在弯管槽内、将遮阳板放置在遮阳板定位载具机构6上,所述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驱动弯管水平移动到遮阳板处并将弯管插到遮阳板内,然后所述第一马达505转动带动传动轴502转动从而带动弯管转动从而进行扭力测试,扭力测试完成后所述第一马达505停止旋转,然后所述第三马达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线束向前移动到遮阳板处,然后所述伺服模组408带动线束向下移动,同时所述主动轮402和从动轮403转动将线束向下传动到弯管孔内,完成穿线束,然后所述第七气缸405带动从动轮403向远离主动轮402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主动轮402和从动轮403将线束松开,然后所述第三马达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线束向远离遮阳板的方向移动,然后伺服模组408向上移动,然后人工将穿线束的遮阳板取下,然后人工将穿好线束的遮阳板放置到压线机构8处,将遮阳板上线束的不带插头的一端放置到压线机构8上的两个气缸之间,将镜体放置在镜体槽801内,然后开启第二开关件,然后所述第十气缸902驱动压块901向下移动将镜体压住,然后所述第九气缸带动气缸组802从而带动线束向上顶出,将线束顶出到镜体的卡槽内,所述吸嘴将镜体吸住,然后所述第十一气缸带动镜体向前移动到遮阳板处,所述第十气缸902带动镜体向下移动并将镜体下压到遮阳板内,然后所述第十气缸902和第十一气缸配合将镜体的盖子盖上,然后所述第十二气缸705和第十三气缸706配合驱动翻转杆701带动吸住镜体盖的吸盘704进行翻转从而将镜体盖翻开并盖上,在镜体盖翻开的同时进行导通测试,如此反复工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