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烧砖机布料轴轴端辅助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5165发布日期:2019-09-12 08:5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烧砖机布料轴轴端辅助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烧砖机布料轴轴端辅助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免烧砖是一种利用粉煤灰、煤渣、煤矸石、尾矿渣、化工渣或者天然砂、海涂泥等(以上原料的一种或数种)作为主要原料,不经高温煅烧而制造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以其原材料来源广泛、节能利废、强度高、不怕水、抗风化腐蚀冻融等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也日益增大。

免烧砖的生产流程包括:搅拌拌料、制砖机压制和砖坯养护等,其中搅拌拌料和制砖机压制步骤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加工,现有的免烧砖砖机基本上能够实现上述一体化的加工过程。在砖坯的压制成型之前,拌合料需要先进入下模具中进行布料,布料后拌合料充分进入模具的模孔内,为了提升布料的均匀程度以及布料效率,通常设置包含布料轴和布料齿的布料车设施,通过布料轴带动布料齿往复摆动,能够搅动拌合料运动。

布料轴是一根特殊的轴,请参见图3,可以看出布料轴包括中部的轴体(六棱轴)以及外端的轴体(六棱轴),在两个轴体之间有圆轴,中部的轴体设计成六棱轴的作用是便于对布料齿进行安装,外端的轴体设计成六棱轴的作用是便于与偏心摆臂连接,中间为圆轴的作用是与轴承(轴座)进行安装。实际加工中采用购置的六棱金属棒料进行整轴的加工成型,然而中间的圆轴部分较容易加工,只需在车床上进行环形切削即可,外端的轴体由于是六棱轴而较难加工成型,因此需要开发设计一种辅助加工的工装装置,用于辅助上述轴端的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加工效率高的免烧砖机布料轴轴端辅助加工工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烧砖机布料轴轴端辅助加工工装包括底板,在底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多个左侧缺口和多个右侧缺口,在底板上还设有扁圆柱形的凸台,在凸台的中部设有螺纹孔;还包括“日”字形的旋转框架,在其中部设有轴孔并在该轴孔内设有紧固螺钉,紧固螺钉的下端位于凸台的螺纹孔内;在底板上设有定位孔,在旋转框架上设有多个位置与各定位孔对应的定位销;在旋转框架的一组对边上均设有用于压持棒料的压持组件,压持组件包括下端与旋转框架连接固定的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在第一螺纹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在第二螺纹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在第三螺纹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还包括压板及位于压板下方的橡胶垫,在两者的对应位置上设有通孔,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三者的上端由各组通孔穿出并分别设有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免烧砖机布料轴轴端辅助加工工装,与现有的加工方式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边缘带有缺口的底板,便于向加工平台上进行拆装。通过设置旋转框架并在旋转框架的一组对边上设置压持组件,实现了对多个棒料的同步夹持固定以及换向的技术效果。通过在底板的中部设置凸台并设置旋转框架与凸台铰接连接,实现了对棒料进行快速方向的转换,加工完一端之后能够快速调整到另一端进行加工,极大地提升了加工的效率。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定位孔、在旋转框架上设置定位销,实现了对周向位置的精确确定,提升了布料轴轴端的加工精度。整个加工工装操作便捷,使用便捷省力。

优选地: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均与旋转框架焊接固定。

优选地:定位孔为螺纹孔,在旋转框架的板体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两个销孔,两个销孔周向间隔180°设置;定位销包括位于其中一个销孔中的第一定位螺钉和位于另一个销孔中的第二定位螺钉。

优选地:旋转框架采用同一金属板材经切割制得。

优选地:凸台通过在底板上铣削得到。

优选地:左侧缺口的数量为两个,右侧缺口的数量为两个;左侧缺口与右侧缺口横向对正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转框架;2、压持组件;2-1、第一弹簧;2-2、第一螺母;2-3、第一螺纹杆;2-4、压板;2-5、第二螺母;2-6、第二螺纹杆;2-7、第二弹簧;2-8、橡胶垫;2-9、第三弹簧;2-10、第三螺母;2-11、第三螺纹杆;3、第一定位螺钉;4、紧固螺钉;5、凸台;6、左侧缺口;7、定位孔;8、第二定位螺钉;9、底板;10、右侧缺口;11、棒料;12、加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免烧砖机布料轴轴端辅助加工工装包括底板9,在底板9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多个左侧缺口6和多个右侧缺口10,在底板9上还设有扁圆柱形的凸台5,在凸台5的中部设有螺纹孔。整个工装通过多个左侧缺口6和多个右侧缺口10向加工平台12上进行安装固定,本实施例中,左侧缺口6的数量为两个,右侧缺口10的数量为两个;左侧缺口6与右侧缺口10横向对正设置。

本实施例中,凸台5通过在底板9上铣削得到,这样的结构形式能够显著提升结构强度。

还包括“日”字形的旋转框架1,在其中部设有轴孔并在该轴孔内设有紧固螺钉4,紧固螺钉4的下端位于凸台5的螺纹孔内。旋转框架1能够以凸台5的中心线为中心转动,通过松开和旋紧紧固螺钉4,能够将旋转框架1释放或者固定。

本实施例中,旋转框架1采用同一金属板材经切割制得,这样的结构形式能够显著提升结构强度。

在底板9上设有定位孔7,在旋转框架1上设有多个位置与各定位孔7对应的定位销,定位孔7与定位销配合能够对旋转框架1的周向位置进行精确地确定。本实施例中,定位孔7为螺纹孔,在旋转框架1的板体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两个销孔,两个销孔周向间隔180°设置;定位销包括位于其中一个销孔中的第一定位螺钉3和位于另一个销孔中的第二定位螺钉8。将第一定位螺钉3和第二定位螺钉8之间的角度设置为180°间隔,则旋转框架1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两个位置之间转换180°。

在旋转框架1的一组对边上均设有用于压持棒料11的压持组件2,压持组件2包括下端与旋转框架1连接固定的第一螺纹杆2-3、第二螺纹杆2-6和第三螺纹杆2-11,在第一螺纹杆2-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1、在第二螺纹杆2-6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7、在第三螺纹杆2-11上套设有第三弹簧2-9。还包括压板2-4及位于压板2-4下方的橡胶垫2-8,在两者的对应位置上设有通孔,第一螺纹杆2-3、第二螺纹杆2-6和第三螺纹杆2-11三者的上端由各组通孔穿出并分别设有第一螺母2-2、第二螺母2-5和第三螺母2-10。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杆2-3、第二螺纹杆2-6和第三螺纹杆2-11均与旋转框架1焊接固定。

图3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将本工装的底板9通过螺钉和左侧缺口6、右侧缺口10固定到加工平台12上,将多个六棱的棒料11(采购得到)横向插装在两个压持组件2与旋转框架1之间,相邻两个棒料11之间贴紧,便于进行定位同时能够保证棒料11的最大装载量;旋紧两个压持组件2的各螺母后对各棒料11的端部进行压持固定;之后转动旋转框架11,将第一定位螺钉3向下旋入定位孔7内,作为第一个加工位置,采用铣刀对棒料11的轴端进行铣削加工,单个端部加工完成后,松开第一定位螺钉3并转动旋转框架1至180°的位置,再向下旋入第二定位螺钉8,作为第二个加工位置,采用铣刀对棒料11的另一个轴端进行铣削加工;完成加工后,松开两个压持组件2,并将各棒料11同步转动60°并重新压持,重复上述铣削加工过程(一共转动两次),直至形成六棱的布料轴轴端形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