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整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4948发布日期:2020-01-21 23:2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整形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压力整形工装。



背景技术:

高铁项目bc类件(例如列车车身用板件)应用于铁路行业,对外形要求把控十分严格,又多为焊接件,焊接时高温会导致工件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压力整形工装,克服焊接过程中的变形,采用局部整形方法,使产品尺寸外形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力整形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通过滑轮组件支撑安装有龙门架组件,龙门架组件的顶部内侧连接千斤顶;滑轮组件共设有两个,两个滑轮组件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龙门架组件两侧内壁上,两个滑轮组件通过其底部的滚轮带动龙门架组件沿底板的上表面来回移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龙门架组件的结构为: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梁,两个竖直梁的底端分别安装有l型板,l型板卡合在底板上,且底板的下表面与l型板水平段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两个竖直梁的顶端通过横梁连接,横梁两侧各设有一个滑槽,每个滑槽的两端设有端板。

所述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其顶端通过连接板安装有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槽配合,连接板中部设有一块安装板,千斤顶通过所述安装板与横梁的底面连接。

所述千斤顶本体高340mm,行程200mm,外径127mm,活塞直径80mm。

底板的下表面中部两侧间隔安装两个竖筋,两个竖筋之间间隔安装有横筋;底板的下表面四角处分别连接一块挡板,每侧的两个挡板对龙门架组件的移动进行限位。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l形滑轮板,l形滑轮板中间隔设有加强筋,l形滑轮板的侧面开有用于和龙门架组件的两侧内壁连接的腰型孔,l形滑轮板的底面下方安装有所述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通过滑轮组件调整龙门架组件及千斤顶的位置,操作方便,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千斤顶顶部带连接板便于连接,千斤顶和与其配合的液压站的参数根据待整形零件厚度进行设计,满足标准范围内的零件的整形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龙门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的本实用新型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龙门架组件;3、滑轮组件;4、千斤顶;11、竖筋;12、横筋;13、挡板;21、竖直梁;22、l型板;23、横梁;24、滑槽;25、端板;26、角筋;31、l形滑轮板;32、加强筋;33、滚轮;34、腰型孔;41、连接板;42、车轮;43、千斤顶本体;44、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压力整形工装,包括底板1,底板1上通过滑轮组件3支撑安装有龙门架组件2,龙门架组件2的顶部内侧连接千斤顶4;滑轮组件3共设有两个,两个滑轮组件3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龙门架组件2两侧内壁上,两个滑轮组件3通过其底部的滚轮33带动龙门架组件2沿底板1的上表面来回移动。

如图2所示,龙门架组件2的结构为: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梁21,两个竖直梁21的底端分别安装有l型板22,l型板22卡合在底板1上,且底板1的下表面与l型板22水平段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两个竖直梁21的顶端通过横梁23连接,横梁23两侧各设有一个滑槽24,每个滑槽24的两端设有端板25。横梁23两端与两个竖直梁21连接处分别设有角筋26。

如图3所示,千斤顶4包括千斤顶本体43,其顶端通过连接板41安装有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车轮42,两个车轮42分别与两个滑槽24配合,连接板41中部设有一块安装板44,千斤顶4通过安装板44与横梁23的底面连接。

千斤顶本体43高340mm,行程200mm,外径127mm,活塞直径80mm。

如图4所示,底板1的下表面中部两侧间隔安装两个竖筋11,两个竖筋11之间间隔安装有横筋12;底板1的下表面四角处分别连接一块挡板13,每侧的两个挡板13对龙门架组件2的移动进行限位。

如图5所示,滑轮组件3包括l形滑轮板31,l形滑轮板31中间隔设有加强筋32,l形滑轮板31的侧面开有用于和龙门架组件2的两侧内壁连接的腰型孔34,l形滑轮板31的底面下方安装有滚轮3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本实施例的压力整形工装放置在平台上,用液压软管连接千斤顶4与液压站。

第二步、将需要整形的工件(bc类件)放置在底板1上表面的空白处,并在工件底部放置垫铁(垫铁样式根据工件设计)。

第三步、启动液压站,将千斤顶4通过滑轮组件3的滚动移动至工件正上方,开启千斤顶4,缓缓将千斤顶的活塞杆的压头按压到工件变形处,按平后保压1分钟左右,松开千斤顶4,用水平仪检测是否平整,如不平整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工件平整、合格。

上述实施过程的第三步中,千斤顶4的压头受来自工件的向上的顶升力,千斤顶4和龙门架组件2整体抬升,从而将l型板22的水平段的上表面与底板1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相贴合,同时滑轮组件3的滚轮33脱离底板1的上表面。该实用新型用可用于整形,也可设计用于工件成型压制等。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bc类件板厚度一般不超过8mm,根绝折弯力计算公式:p=650*s2*l/v,

式中:p=折弯力、650为抗拉强度(系数)、s为板厚、l为板料长度、v为下模槽口,以工件厚度8mm为例计算得出:

p=650*82*400/40=416kn,约为=42.5吨,故选择50吨位千斤顶。

配套液压站选择电机功率1.5kw,油箱容积30l,油缸输出额定压63mpa,带脚踏开关,安全便捷。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