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钉头焊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7589发布日期:2020-03-31 16:4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钉头焊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耳钉头焊锡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分线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耳钉头焊锡机的支架。其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对于耳钉头焊锡过程采用人工分线的方式,生产效率较低,且由于操作人员水平不均,容易造成产品损伤,产品的合格率较低。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钉头焊锡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钉头焊锡机,整个耳钉头焊锡过程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工的过多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设备运行稳定,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耳钉头焊锡机,包括用于支撑耳钉头焊锡机的支架,还包括用于耳钉头供料的供料振盘、用于输送耳钉头的送料机构、送料输送带、剥皮切线机构、用于输送焊锡材质的送锡机构、用于将压紧的压线机构、用于对耳钉头焊锡的焊锡机构,烘料振盘设置支架的一侧,焊锡机构、压线机构、剥皮切线机构依次从左至右设置于支架顶部,送料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剥皮切线机构的前侧,送锡机构设置于支架后侧,送料机构位于送锡机构和焊锡机构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沿支架长度方向设置的送料轨道、设置于送料轨道下方的第一送料气缸,均设置于第一送料气缸的后侧的转动轮、直齿以及第二送料气缸,直齿与转动轮相啮合,第二送料气缸和所述直齿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剥皮切线机构均包括设置于支架顶部的两个剥皮气缸、剥皮刀、切线刀、捋线刀,所述剥皮刀、切线刀、捋线刀均分别垂直于送料方向相间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锡机构包括送锡固定架、设置于送锡固定架上的三个相间的锡卷、送锡电机、与送锡电机相配合的三个送锡出口,送锡电机与每个锡卷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焊锡机构包括两个相间设置的焊锡支撑板、设置于焊锡支撑板顶部的焊锡顶板、横向固定于焊锡顶板的第一焊锡气缸、沿径向固定于焊锡顶板的第二焊锡气缸和第三焊锡气缸以及焊笔,所述第一焊锡气缸、第二焊锡气缸以及第三焊锡气缸均分别于焊笔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焊锡机构还包括三根相间设置的焊锡管,每根所述焊锡管一端与所述送锡机构相连通,每根所述焊锡管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焊笔相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供料振盘呈柱形圆盘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耳钉头焊锡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的耳钉头焊锡机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设置用于耳钉头供料的供料振盘、用于输送耳钉头的送料机构、送料输送带、剥皮切线机构、用于输送焊锡材质的送锡机构、用于将压紧的压线机构、用于对耳钉头焊锡的焊锡机构,烘料振盘设置支架的一侧,焊锡机构、压线机构、剥皮切线机构依次从左至右设置于支架顶部,送料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剥皮切线机构的前侧,送锡机构设置于支架后侧,送料机构位于送锡机构和焊锡机构之间;这样,整个耳钉头焊锡过程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工的过多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设备运行稳定,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耳钉头焊锡机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耳钉头焊锡机的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耳钉头焊锡机的剥皮切线机构放大结构图。

图4为一种耳钉头焊锡机的送锡机构放大结构图。

图5为一种耳钉头焊锡机的焊锡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图1箭头标向来定义方向,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以支架内腔为内,以结支架的架壁为外。

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耳钉头焊锡机,包括用于支撑耳钉头焊锡机的支架1,还包括用于耳钉头供料的供料振盘2、用于输送耳钉头的送料机构3、送料输送带4、剥皮切线机构5、用于输送焊锡材质的送锡机构6、用于将压紧的压线机构7、用于对耳钉头焊锡的焊锡机构8,烘料振盘2设置支架的一侧,焊锡机构8、压线机构7、剥皮切线机构5依次从左至右设置于支架1顶部,送料输送带4设置于所述剥皮切线机构5的前侧,送锡机构6设置于支架1后侧,送料机构3位于送锡机构6和焊锡机构8之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整个耳钉头焊锡过程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工的过多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设备运行稳定,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沿支架1长度方向设置的送料轨道30、设置于送料轨道30下方的第一送料气缸31,均设置于第一送料气缸31的后侧的转动轮32、直齿33以及第二送料气缸34,直齿33与转动轮32相啮合,第二送料气缸34和所述直齿33相配合。设置上述送料机构3,利用供料振盘2将产品(待加工的耳钉头)送至送料轨道30内,然后将产品推送至指定工位,第一送料气缸31夹住产品后,第二送料气缸34推动直齿33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送料气缸31旋转,最后将产品旋转90°并送至下一个工位。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剥皮切线机构5均包括设置于支架1顶部的两个剥皮气缸50、剥皮刀51、切线刀52、捋线刀53,所述剥皮刀51、切线刀52、捋线刀53均分别垂直于送料方向相间设置。设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送料输送带送至本工位后,两个剥皮气缸50分别带动剥皮刀51、切线刀52、捋线刀53同时动作,将线材捋直、剥皮、切平。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送锡机构6包括送锡固定架60、设置于送锡固定架60上的三个相间的锡卷61、送锡电机62、与送锡电机62相配合的三个送锡出口63,送锡电机62与每个锡卷61相配合。

结合图1和图5所示,所述焊锡机构8包括两个相间设置的焊锡支撑板80、设置于焊锡支撑板80顶部的焊锡顶板81、横向固定于焊锡顶板81的第一焊锡气缸82、沿径向固定于焊锡顶板81的第二焊锡气缸83和第三焊锡气缸84以及焊笔85,所述第一焊锡气缸82、第二焊锡气缸83以及第三焊锡气缸84均分别于焊笔85相配合。设置上述结构,将待焊的产品放至焊锡顶板81上,再由第一焊锡气缸82、第二焊锡气缸83以及第三焊锡气缸84分别动作,使焊笔85下降进行焊锡。

结合图1和图5所示,所述焊锡机构8还包括三根相间设置的焊锡管86,每根所述焊锡管86一端与所述送锡机构6相连通,每根所述焊锡管86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焊笔85相连通。通过设置上述三根相间的焊锡管86,将待焊的锡输送至焊锡机构8的焊笔85内,加速输送锡的速度,有效避免锡的堵塞,从而确保提高焊锡的效率、进一步地提升焊锡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焊锡管86并不仅限于三根,可以为其他合适的数量,例如五根、六根等。

结合图1所示,所述供料振盘1呈柱形圆盘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耳钉头焊锡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的耳钉头焊锡机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设置用于耳钉头供料的供料振盘、用于输送耳钉头的送料机构、送料输送带、剥皮切线机构、用于输送焊锡材质的送锡机构、用于将压紧的压线机构、用于对耳钉头焊锡的焊锡机构,烘料振盘设置支架的一侧,焊锡机构、压线机构、剥皮切线机构依次从左至右设置于支架顶部,送料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剥皮切线机构的前侧,送锡机构设置于支架后侧,送料机构位于送锡机构和焊锡机构之间;这样,整个耳钉头焊锡过程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工的过多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设备运行稳定,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