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539发布日期:2020-05-20 00: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工位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模具除其本身外,还需要模座、模架、模芯导致制件顶出装置等,这些部件一般都制成通用型。模具企业需要做大做精,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确定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这些做法尤其值得小型模具企业学习和借鉴,集中力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所以,我国模具企业必须积极努力借鉴国外这些先进企业的经验,以便其未来更好的发展。

目前的模具只有一个工位,只能进行一种模具的塑造,无法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工位模具,包括固定安装座、第一模具槽和第二模具槽,所述固定安装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所述支撑台外侧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孔,所述支撑台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模具槽,所述第一模具槽外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第一模具槽外侧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上固定安装有模具调整装置,所述模具调整装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所述第一模具槽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支撑台右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模具槽,所述第二模具槽与支撑台之间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第二模具槽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抽拉处,所述第二模具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电源接口与驱动气缸之间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具调整装置插接在滑槽的外侧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焊接在第一模具槽的右侧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具槽插接在支撑台右侧侧壁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插接在第二模具槽的内部,且伸缩杆的另一侧与支撑台的内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模具调整装置,能够将工件通过固定环固定,并通过模具调整装置来进行冲压调整,使模具的形态能够更加的美观且精确,实用性较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二模具槽,能够通过抽拉处将将第二模具槽从支撑台右侧的侧壁中抽出,进行第二种模具的铸造,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伸缩杆,能够更加方便的对第二模具槽的收放,需要使用时能够快速抽出,不需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的收起,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调整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安装座;2.支撑台;3.电源接口;4.第一模具槽;5.固定环;6.固定板;7.安装孔;8.第二模具槽;9.伸缩杆;10.挡板;11.抽拉处;12.限位板;13.滑槽;14.模具调整装置;15.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多工位模具,包括固定安装座1、第一模具槽4和第二模具槽8,固定安装座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台2,支撑台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3,支撑台2外侧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孔7,支撑台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模具槽4,第一模具槽4外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环5,第一模具槽4外侧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槽13,滑槽13上固定安装有模具调整装置14,能够将工件通过固定环5固定,并通过模具调整装置14来进行冲压调整,使模具的形态能够更加的美观且精确,实用性较高,模具调整装置14插接在滑槽13的外侧上,模具调整装置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15,电源接口3与驱动气缸15之间电连接,第一模具槽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固定板6焊接在第一模具槽4的右侧上,支撑台2右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模具槽8,能够通过抽拉处11将将第二模具槽8从支撑台2右侧的侧壁中抽出,进行第二种模具的铸造,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第二模具槽8插接在支撑台2右侧侧壁的内部,第二模具槽8与支撑台2之间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2,第二模具槽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挡板10,挡板1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抽拉处11,第二模具槽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9,能够更加方便的对第二模具槽8的收放,需要使用时能够快速抽出,不需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的收起,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伸缩杆9插接在第二模具槽8的内部,且伸缩杆9的另一侧与支撑台2的内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使用时,将工件放置到工作台上的第一模具槽4中,通过模具调整装置14,能够将工件通过固定环5固定,并通过模具调整装置14来进行冲压调整,使模具的形态能够更加的美观且精确,实用性较高,通过第二模具槽8,能够通过抽拉处11将将第二模具槽8从支撑台2右侧的侧壁中抽出,进行第二种模具的铸造,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伸缩杆9能够更加方便的对第二模具槽8的收放,需要使用时能够快速抽出,不需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的收起,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装置结构简单,功能较好且成本较低。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工位模具,包括固定安装座(1)、第一模具槽(4)和第二模具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座(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3),所述支撑台(2)外侧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孔(7),所述支撑台(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模具槽(4),所述第一模具槽(4)外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环(5),所述第一模具槽(4)外侧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上固定安装有模具调整装置(14),所述模具调整装置(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15),所述第一模具槽(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所述支撑台(2)右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模具槽(8),所述第二模具槽(8)与支撑台(2)之间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2),所述第二模具槽(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抽拉处(11),所述第二模具槽(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3)与驱动气缸(15)之间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调整装置(14)插接在滑槽(13)的外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焊接在第一模具槽(4)的右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槽(8)插接在支撑台(2)右侧侧壁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9)插接在第二模具槽(8)的内部,且伸缩杆(9)的另一侧与支撑台(2)的内部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工位模具,包括固定安装座、第一模具槽和第二模具槽,所述固定安装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模具槽,所述第一模具槽外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第一模具槽外侧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上固定安装有模具调整装置,所述模具调整装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所述第一模具槽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支撑台右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模具槽,所述第二模具槽与支撑台之间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第二模具槽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第二模具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本装置结构简单,功能较好且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袁红;管俊;李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通达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