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堆焊自动化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5498发布日期:2020-05-20 01:3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堆焊自动化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面堆焊自动化平台。



背景技术:

堆焊作为材料表面改性的一种经济而快速的工艺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零件的制造修复中。为了最有效地发挥堆焊层的作用,希望采用的堆焊方法有较小的母材稀释、较高的熔敷速度和优良的堆焊层性能,即优质、高效、低稀释率的堆焊技术。

在堆焊过程中需要将焊接工件安装在指定的固定平台上然后通过人工或者机器人对此进行焊接,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工对焊接物进行搬运和固定,对于大件的焊接物需要多名操作工人一起进行搬运,此过程费时费力,导致整体的焊接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搬运大件的器具在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工作效率低下且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无法满足现代化加工生产需要。

故此,需要提供一种平面堆焊自动化平台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平面堆焊自动化平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平面堆焊自动化平台,包括有行走地轨,在所述行走地轨上插接有能沿行走地轨前后移动的移动座,在所述移动座上固定设有机器人安装座,在所述机器人安装座上安装有机器人本体,在所述移动座与行走地轨设有驱使移动座沿行走地轨前后移动的移动装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安装有焊枪,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安装架,在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焊丝盘,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送丝机安装架,在所述送丝机安装架上安装有送丝机,送丝机和焊丝盘配合工作实现输送焊丝,在所述移动座上固定设有焊机,在所述行走地轨一侧前后分别设有变位机壳,在所述变位机壳靠近另一个变位机壳的端面上设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工作盘,在所述工作盘靠近变位机壳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环型齿轮,在所述变位机壳内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穿过变位机壳延伸至环型齿轮下方,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环型齿轮互相啮合,在所述工作盘上安装有承托焊接物的固定支架,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定位板,在所述定位板上设有能固定焊接物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定位板上的螺丝套,在所述螺丝套内设有螺栓,在所述螺栓外端上设有转动把手,在所述螺栓内端上设有顶压垫片,通过搬运设备将需要焊接的工件防止在固定支架上,驱使转动把手转动使螺栓与螺丝套配合,使顶压垫片将固定支架上的工件进行顶紧固定,在工件固定好后,通过机器人配合焊枪工作对固定支架上的工件进行自动焊接,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时驱使环型齿轮带动固定支架转动,能实现调节工件角度,便于多角度的自动焊接,焊接效率高效且安全性高,省时省力,提高整体效率,符合现代化生产需求。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设置在变位机壳侧边上的悬臂平衡吊,通过悬臂平衡吊将需要焊接的工件吊起放置到将固定支架上,实现快速安装工件同时避免工人在搬运过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节省工人体力,有利于后续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行走地轨上的齿条,在所述移动座上设有第二电机,在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齿条互相啮合,工作时:第二电机驱使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时由于齿条固定设置在行走地轨上,故此移动座相对行走地轨上移动,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移动座前后的移动方向,控制便捷,效率高效。

优选的,在所述机器人安装座上安装有焊接清枪站,焊接清枪站为焊枪提供清枪、喷油和剪丝的快捷服务,提高整体焊接效率,符合现代化加工需求。

优选的,在所述移动座上设有存放焊丝的装丝桶,便于储存焊丝,为后续工作中更换焊丝提供快捷的服务装备,符合加工使用需求。

优选的,在所述移动座上设有机器人控制柜,在所述变位机壳一侧设有操作控制器,操作控制器分别控制机器人控制柜和第一电机,实现启动机器人进行焊接和第一电机带动固定支架调节工件角度,实现快速焊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优选的,在所述移动座上设有冷水箱,通过设有冷水箱。

优选的,还包括有安全围栏,所述行走地轨和变位机壳均设置在安全围栏内,在所述安全围栏上设有方便出入的缺口,安全围栏实现焊接区域和外部的隔离,防止焊接弧光对外部人员的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悬臂平衡吊包括设置在变位机壳侧边上的立柱,在所述立柱上设有悬臂,在所述悬臂上设有平衡吊,通过平衡吊实现将工件快速吊装在固定支架上,提高效率,符合加工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搬运设备将需要焊接的工件防止在固定支架上,驱使转动把手转动使螺栓与螺丝套配合,使顶压垫片将固定支架上的工件进行顶紧固定,在工件固定好后,通过机器人配合焊枪工作对固定支架上的工件进行自动焊接,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时驱使环型齿轮带动固定支架转动,能实现调节工件角度,便于多角度的自动焊接,焊接效率高效且安全性高,省时省力,提高整体效率,符合现代化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b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变位机壳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变位机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7所示,一种平面堆焊自动化平台,包括有行走地轨14,在所述行走地轨14上插接有能沿行走地轨14前后移动的移动座23,在所述移动座23上固定设有机器人安装座27,在所述机器人安装座27上安装有机器人本体26,在所述移动座23与行走地轨14设有驱使移动座23沿行走地轨14前后移动的移动装置2,在所述机器人本体26上安装有焊枪29,在所述机器人本体26上设有安装架281,在所述安装架281上设有焊丝盘28,在所述机器人本体26上设有送丝机安装架201,在所述送丝机安装架201上安装有送丝机20,送丝机20和焊丝盘28配合工作实现输送焊丝,在所述移动座23上固定设有焊机25,在所述行走地轨14一侧前后分别设有变位机壳12,在所述变位机壳12靠近另一个变位机壳12的端面上设有转轴71,在所述转轴71上安装有工作盘310,在所述工作盘310靠近变位机壳12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环型齿轮74,所述环型齿轮74与工作盘310同一轴心,所述环型齿轮74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在工作盘310,在所述变位机壳12内安装有第一电机73,所述第一电机73的电机轴穿过变位机壳12延伸至环型齿轮74下方,在所述第一电机73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72,所述第一齿轮72与环型齿轮74互相啮合,在所述工作盘310上安装有承托焊接物的固定支架31,在所述固定支架31上设有定位板32,在所述定位板32上设有能固定焊接物的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设置在定位板32上的螺丝套34,在所述螺丝套34内设有螺栓340,在所述螺栓340外端上设有转动把手33,在所述螺栓340内端上设有顶压垫片35,通过搬运设备将需要焊接的工件防止在固定支架31上,驱使转动把手转动使螺栓340与螺丝套34配合,使顶压垫片将固定支架31上的工件进行顶紧固定,在工件固定好后,通过机器人配合焊枪工作对固定支架31上的工件进行自动焊接,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时驱使环型齿轮带动固定支架转动,能实现调节工件角度,便于多角度的自动焊接,焊接效率高效且安全性高,省时省力,提高整体效率,符合现代化生产需求。

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设置在变位机壳12侧边上的悬臂平衡吊1,通过悬臂平衡吊1将需要焊接的工件吊起放置到将固定支架31上,实现快速安装工件同时避免工人在搬运过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节省工人体力,有利于后续的工作。

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装置2包括设置在行走地轨14上的齿条22,在所述移动座23上设有第二电机230,在所述第二电机230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二齿轮231,所述第二齿轮231与齿条22互相啮合,工作时:第二电机驱使第二齿轮231转动,第二齿轮转动时由于齿条固定设置在行走地轨14上,故此移动座相对行走地轨14上移动,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移动座前后的移动方向,控制便捷,效率高效。

如图2所示,在所述机器人安装座27上安装有焊接清枪站270,焊接清枪站270为焊枪提供清枪、喷油和剪丝的快捷服务,提高整体焊接效率,符合现代化加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移动座23上设有存放焊丝的装丝桶,便于储存焊丝,为后续工作中更换焊丝提供快捷的服务装备,符合加工使用需求。

如图1至2所示,在所述移动座23上设有机器人控制柜24,在所述变位机壳12一侧设有操作控制器11,操作控制器11分别控制机器人控制柜24和第一电机,实现启动机器人进行焊接和第一电机带动固定支架31调节工件角度,实现快速焊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如图1至2所示,在所述移动座23上设有冷水箱21,通过设有冷水箱21。

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安全围栏13,所述行走地轨14和变位机壳12均设置在安全围栏13内,在所述安全围栏13上设有方便出入的缺口131,安全围栏实现焊接区域和外部的隔离,防止焊接弧光对外部人员的伤害。

如图1所示,所述悬臂平衡吊1包括设置在变位机壳12侧边上的立柱92,在所述立柱92上设有悬臂93,在所述悬臂93上设有平衡吊91,通过平衡吊91实现将工件快速吊装在固定支架上,提高效率,符合加工需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