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主轴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6748发布日期:2020-05-08 13:3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主轴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主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主轴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主轴在运转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热量,若得不到及时冷却处理,将导致主轴内部的轴承等部件发生膨胀、变形,不仅影响主轴的精度,而且会降低主轴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冷却方式是在主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水槽,前后水槽采用串联的方式依次连通,通过流动的冷却液对主轴进行冷却降温,但是这种串接的方式将导致主轴的前后两端不能同时降温,当冷却液由前端流向后端时,因冷却液的温度有所升高,导致冷却液对后端轴承的冷却作用降低,冷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主轴的前后两端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主轴的冷却装置,其包括有水套,所述水套内设有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水套上形成有向外凸出且呈环状的肩部,所述肩部上开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水套的外侧壁开设有前冷却槽和后冷却槽,所述前冷却槽和后冷却槽分设于所述肩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前冷却槽位于所述前轴承的外侧,所述后冷却槽位于所述后轴承的外侧,所述前冷却槽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入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之间,所述后冷却槽的前端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入口,所述后冷却槽的后端用于排出冷却液,所述水套的外侧套设有前外套和主轴钢筒,所述前外套和主轴钢筒分设于所述肩部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前外套和主轴钢筒分别覆盖于所述前冷却槽和后冷却槽。

优选地,所述前冷却槽沿所述水套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前冷却槽环绕于所述水套。

优选地,所述后冷却槽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水套。

优选地,所述肩部上开设有第一环喷液入口和第二环喷液入口,所述水套的侧壁内开设有环喷水道,所述环喷水道位于所述肩部的前侧,所述水套的前端面设有环喷口,所述环喷口与所述环喷水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套的前端面固定有环喷压板,所述环喷口开设于所述环喷压板上。

优选地,所述水套的外侧壁开设有环喷储水槽,所述环喷储水槽串接于所述环喷水道上,所述前外套覆盖于所述环喷储水槽。

优选地,所述水套的前端开设有前密封圈槽,所述前密封圈槽内设有前密封圈,所述前密封圈夹设于所述前密封圈槽与所述前外套之间。

优选地,所述水套的后端开设有后密封圈槽,所述后密封圈槽内设有后密封圈,所述后密封圈夹设于所述后密封圈槽与所述主轴钢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主轴的冷却装置中,当主轴工作时,通过所述冷却液入口注入冷却液,冷却液经过所述前冷却槽和后冷却槽进行分流,借由所述前冷却槽内的冷却液对所述前轴承进行冷却,借由所述后冷却槽内的冷却液对所述后轴承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液同时流向前冷却槽和后冷却槽,进而实现了对主轴前后两端同时冷却降温,大大提高了主轴的冷却效果,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套的立体图;

图2为水套的剖视图;

图3为水套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4为水套立体视角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主轴的冷却装置,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有水套1,所述水套1内设有前轴承3和后轴承4,所述水套1上形成有向外凸出且呈环状的肩部2,所述肩部2上开设有冷却液入口20和冷却液出口21,所述水套1的外侧壁开设有前冷却槽10和后冷却槽11,所述前冷却槽10和后冷却槽11分设于所述肩部2的前后两侧,所述前冷却槽10位于所述前轴承3的外侧,所述后冷却槽11位于所述后轴承4的外侧,所述前冷却槽10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入口20与所述冷却液出口21之间,所述后冷却槽11的前端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入口20,所述后冷却槽11的后端用于排出冷却液,所述水套1的外侧套设有前外套(未标示)和主轴钢筒(未标示),所述前外套和主轴钢筒分设于所述肩部2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前外套和主轴钢筒分别覆盖于所述前冷却槽10和后冷却槽11。

上述装置中,当主轴工作时,通过所述冷却液入口20注入冷却液,冷却液经过所述前冷却槽10和后冷却槽11进行分流,借由所述前冷却槽10内的冷却液对所述前轴承3进行冷却,借由所述后冷却槽11内的冷却液对所述后轴承4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液同时流向前冷却槽10和后冷却槽11,进而实现了对主轴前后两端同时冷却降温,大大提高了主轴的冷却效果,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的前冷却槽10呈环状,具体是指,所述前冷却槽10沿所述水套1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前冷却槽10环绕于所述水套1。

为了对所述主轴的中间部分以及后轴承部分均起到冷却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冷却槽11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水套1。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例还具有环喷作用,所述肩部2上开设有第一环喷液入口22和第二环喷液入口23,所述水套1的侧壁内开设有环喷水道12,所述环喷水道12位于所述肩部2的前侧,所述第一环喷液入口22和第二环喷液入口23均连通于所述环喷水道12,所述水套1的前端面设有环喷口13,所述环喷口13与所述环喷水道12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水套1的前端面固定有环喷压板5,所述环喷口13开设于所述环喷压板5上。

为了保证所述环喷口13有持续的液体喷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套1的外侧壁开设有环喷储水槽14,所述环喷储水槽14串接于所述环喷水道12上,所述前外套覆盖于所述环喷储水槽14。

上述结构中,所述环喷储水槽14与所述环喷水道12不仅具有存储、传输环喷液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所述环喷储水槽14与所述环喷水道12内的环喷液对主轴前端起到冷却降温作用。实际应用中,所述环喷液可以是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水套1的前端开设有前密封圈槽15,所述前密封圈槽15内设有前密封圈(未标示),所述前密封圈夹设于所述前密封圈槽15与所述前外套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套1的后端开设有后密封圈槽16,所述后密封圈槽16内设有后密封圈(未标示),所述后密封圈夹设于所述后密封圈槽16与所述主轴钢筒之间。

本实施例在前密封圈和后密封圈的作用下,使得水套与前外套与主轴钢筒的连接处更加密闭,有效防止了冷却液溢出,进而避免冷却液进入主轴内部。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主轴的冷却方法,结合图1至图4所示,该方法基于一装置实现,所述装置包括有水套1,所述水套1内设有前轴承3和后轴承4,所述水套1上形成有向外凸出且呈环状的肩部2,所述肩部2上开设有冷却液入口20和冷却液出口21,所述水套1的外侧壁开设有前冷却槽10和后冷却槽11,所述前冷却槽10和后冷却槽11分设于所述肩部2的前后两侧,所述前冷却槽10位于所述前轴承3的外侧,所述后冷却槽11位于所述后轴承4的外侧,所述前冷却槽10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入口20与所述冷却液出口21之间,所述后冷却槽11的前端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入口20,所述后冷却槽11的后端用于排出冷却液,所述水套1的外侧套设有前外套(未标示)和主轴钢筒(未标示),所述前外套和主轴钢筒分设于所述肩部2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前外套和主轴钢筒分别覆盖于所述前冷却槽10和后冷却槽11,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冷却液入口20注入冷却液,冷却液经过所述前冷却槽10和后冷却槽11进行分流,借由所述前冷却槽10内的冷却液对所述前轴承3进行冷却,借由所述后冷却槽11内的冷却液对所述后轴承4进行冷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肩部2上开设有第一环喷液入口22和第二环喷液入口23,所述水套1的侧壁内开设有环喷水道12,所述环喷水道12位于所述肩部2的前侧,所述水套1的前端面设有环喷口13,所述环喷口13与所述环喷水道12相连通,所述水套1的前端面固定有环喷压板5,所述环喷口13开设于所述环喷压板5上,所述水套1的外侧壁开设有环喷储水槽14,所述环喷储水槽14串接于所述环喷水道12上,所述前外套覆盖于所述环喷储水槽14,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第一环喷液入口22注入环喷液,环喷液经由所述环喷储水槽14存储后,再由所述环喷压板5上的环喷口13喷出,同时,借由所述环喷储水槽14以及所述环喷水道12内的环喷液对所述前轴承3进行冷却。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