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连杆组件入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1162发布日期:2020-05-06 23:0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塞连杆组件入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压缩机装配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活塞连杆组件入缸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压缩机装配设备中压缩机内部结构为活塞连杆式,有五缸活塞和七缸活塞两种。活塞、连杆、行星盘通过铆压的方式相互连接,连接处为球铰连接,所以每个活塞的位置不容易固定定位,活塞连杆角度移位后更难以入缸。

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传统组装方式为人工手动对位组装,入缸不顺则用榔头敲打,极易损坏行星盘和活塞的密封圈,造成该工序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活塞连杆组件入缸装置,通过第一工装基础板与第二工装基础板分别配合第一销套和第二销套可拆卸安装在下框架组件的内部,使得便于七缸缸体定位工装和五缸缸体定位工装进行更换,可根据不同需求更换不同定位工装,且通过七缸整形工装、七缸抓取装置、移载装置和七缸缸体定位工装相配合以及五缸抓取装置、五缸缸体定位工装、五缸整形工装和移载装置相配合,使得无需进行人工手动对位组装,且入缸较为轻松,不会对行星盘和活塞造成损坏,从而达到提高该工序生产效率的目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塞连杆组件入缸装置,包括下框架组件和上框架组件,所述下框架组件固定连接在上框架组件的底部,所述下框架组件的内部分别固定设有七缸整形工装、缸体定位工装和五缸整形工装,所述下框架组件的内部固定设有七缸抓取装置、移载装置和五缸抓取装置,所述上框架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人机界面,所述下框架组件的正端固定连接有电箱。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七缸整形工装包括第一整形气缸,所述第一整形气缸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整形气缸安装板,且第一整形气缸安装板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的内壁,所述第一整形气缸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基础安装板,所述第一整形气缸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基础安装板的顶部,且第一整形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聚氨酯整形压头,所述第一基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活塞连杆工件,所述第一基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心定位球,且中心定位球位于活塞连杆工件的中部,所述活塞连杆工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角度定位板。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七缸抓取装置包括第一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连杆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调节螺丝,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线轴承,所述上框架组件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表面与第一直线轴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浮动接头,且第一浮动接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抓取气缸,所述抓取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导向轴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浮动接头,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坠诱导阀。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移载装置包括支柱座,所述支柱座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的内部,所述支柱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一端的顶部固定设有左限位,且第二安装板另一端的顶部固定设有右限位,所述第二安装板中部的顶部固定设有中限位,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滑动设有线性导轨,所述线性导轨的一端设有缓冲器及限位,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无杆气缸,且无杆气缸设置在线性导轨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右限位的一端设置有接近开关。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五缸整形工装包括第二整形气缸,所述第二整形气缸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整形气缸安装板,且第二整形气缸安装板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的内壁,所述第二整形气缸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基础安装板,所述第二整形气缸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基础安装板的顶部,且第二整形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聚氨酯压头,所述第二基础安装板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伞齿轮工件和第二活塞连杆组件,所述伞齿轮工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球工件,且钢球工件位于第二活塞连杆组件的中部,所述第二活塞连杆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角度定位块。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缸体定位工装包括七缸缸体定位工装,所述七缸缸体定位工装包括导柱轴,所述导柱轴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工装基础板,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的中部固定镶嵌有第二直线轴承,所述导柱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销套,且第一工装基础板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的内壁,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缸体支撑板,所述导柱轴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七缸活塞连杆组件和定位柱,所述第一缸体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缸体工件,所述导柱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定位柱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第二直线轴承的顶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缸体定位工装还包括五缸缸体定位工装,所述五缸缸体定位工装包括中心定位轴和第二导向轴,所述中心定位轴和第二导向轴的表面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工装基础板,所述第二工装基础板的中部固定镶嵌有第三直线轴承,所述第二导向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工装基础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销套,且第二工装基础板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的内壁,所述第二工装基础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缸体支撑板,所述第二导向轴的顶部固定设有五缸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二缸体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缸体工件,所述第二导向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五缸活塞连杆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三直线轴承的顶部,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与第二工装基础板大小相等。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与第二工装基础板分别通过第一销套和第二销套可拆卸安装在下框架组件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第一工装基础板与第二工装基础板分别配合第一销套和第二销套可拆卸安装在下框架组件的内部,使得便于七缸缸体定位工装和五缸缸体定位工装进行更换,可根据不同需求更换不同定位工装,且通过七缸整形工装、七缸抓取装置、移载装置和七缸缸体定位工装相配合以及五缸抓取装置、五缸缸体定位工装、五缸整形工装和移载装置相配合,使得无需进行人工手动对位组装,且入缸较为轻松,不会对行星盘和活塞造成损坏,从而达到提高该工序生产效率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工序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七缸整形工装结构正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七缸整形工装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七缸抓取装置结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七缸抓取装置结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结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七缸缸体定位工装结构正剖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五缸缸体定位工装结构正剖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五缸整形工装结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五缸整形工装结构侧剖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五缸整形工装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为:1、下框架组件;2、上框架组件;3、七缸整形工装;30、第一整形气缸;31、第一整形气缸安装板;32、第一基础安装板;33、推杆;34、聚氨酯整形压头;35、中心定位球;36、活塞连杆工件;37、角度定位板;4、七缸抓取装置;40、第一活塞连杆组件;41、夹紧气缸;42、第一安装板;43、限位调节螺丝;44、第一直线轴承;45、第一浮动接头;46、第一导向轴;47、抓取气缸;48、第二浮动接头;49、防坠诱导阀;5、移载装置;51、支柱座;52、缓冲器及限位;53、线性导轨;54、第二安装板;55、左限位;56、中限位;57、无杆气缸;58、右限位;59、接近开关;6、五缸抓取装置;7、人机界面;8、缸体定位工装;80、七缸缸体定位工装;800、七缸活塞连杆组件;801、导柱轴;802、第一固定环;803、第二直线轴承;804、第一工装基础板;805、第一销套;806、第一缸体支撑板;807、第一弹簧;808、定位柱;809、第一缸体工件;81、五缸缸体定位工装;810、五缸活塞连杆组件;811、中心定位轴;812、第二导向轴;813、第二固定环;814、第三直线轴承;815、第二工装基础板;816、第二销套;817、第二缸体支撑板;818、第二弹簧;819、第二缸体工件;9、五缸整形工装;91、第二整形气缸;92、第二整形气缸安装板;93、第二基础安装板;94、推板;95、聚氨酯压头;96、角度定位块;97、伞齿轮工件;98、钢球工件;99、第二活塞连杆组件;10、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塞连杆组件入缸装置,包括下框架组件1和上框架组件2,所述下框架组件1固定连接在上框架组件2的底部,所述下框架组件1的内部分别固定设有七缸整形工装3、缸体定位工装8和五缸整形工装9,所述下框架组件1的内部固定设有七缸抓取装置4、移载装置5和五缸抓取装置6,所述上框架组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人机界面7,所述下框架组件1的正端固定连接有电箱10;

所述七缸整形工装3包括第一整形气缸30,所述第一整形气缸3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整形气缸安装板31,且第一整形气缸安装板31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1的内壁,所述第一整形气缸安装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基础安装板32,所述第一整形气缸30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基础安装板32的顶部,且第一整形气缸3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推杆33,所述推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聚氨酯整形压头34,所述第一基础安装板3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活塞连杆工件36,所述第一基础安装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心定位球35,且中心定位球35位于活塞连杆工件36的中部,所述活塞连杆工件3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角度定位板37,使得放入工件后,七个第一整形气缸30同时伸出带动聚氨酯整形压头34压紧活塞,活塞中心定位完成;

所述七缸抓取装置4包括第一活塞连杆组件40,所述第一活塞连杆组件4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紧气缸41,所述夹紧气缸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42,所述第一安装板4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调节螺丝43,所述第一安装板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线轴承44,所述上框架组件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轴46,所述第一导向轴46的表面与第一直线轴承44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42的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浮动接头45,且第一浮动接头4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抓取气缸47,所述抓取气缸47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42的中部,所述第一导向轴46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浮动接头48,所述第一导向轴4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坠诱导阀49,第一活塞连杆组件40用于夹紧抓取七缸活塞连杆组件800,抓取气缸47同于提升活塞组件和将活塞组件压入缸体;

所述移载装置5包括支柱座51,所述支柱座51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1的内部,所述支柱座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54,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一端的顶部固定设有左限位55,且第二安装板54另一端的顶部固定设有右限位58,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中部的顶部固定设有中限位56,所述第二安装板54的内部滑动设有线性导轨53,所述线性导轨53的一端设有缓冲器及限位52,所述第二安装板5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无杆气缸57,且无杆气缸57设置在线性导轨53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板54靠近右限位58的一端设置有接近开关59,第二安装板54通过无杆气缸57实现左右移动,缓冲器及限位52用于左右微调,以实现精确抓取定位;

所述五缸整形工装9包括第二整形气缸91,所述第二整形气缸9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整形气缸安装板92,且第二整形气缸安装板92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1的内壁,所述第二整形气缸安装板9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基础安装板93,所述第二整形气缸91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基础安装板93的顶部,且第二整形气缸9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推板94,所述推板9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聚氨酯压头95,所述第二基础安装板93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伞齿轮工件97和第二活塞连杆组件99,所述伞齿轮工件9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球工件98,且钢球工件98位于第二活塞连杆组件99的中部,所述第二活塞连杆组件9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角度定位块96,使得放入工件后,五个第二整形气缸91同时伸出带动聚氨酯压头95压紧活塞,活塞中心定位完成;

所述缸体定位工装8包括七缸缸体定位工装80,所述七缸缸体定位工装80包括导柱轴801,所述导柱轴80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工装基础板804,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804的中部固定镶嵌有第二直线轴承803,所述导柱轴8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802,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8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销套805,且第一工装基础板804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1的内壁,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8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缸体支撑板806,所述导柱轴801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七缸活塞连杆组件800和定位柱808,所述第一缸体支撑板8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缸体工件809,所述导柱轴80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807,且第一弹簧807固定连接在定位柱808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807位于第二直线轴承803的顶部,人工放置第一缸体工件809,七缸活塞连杆组件800未压入前第一弹簧807处于伸出状态,第一弹簧807将定位柱808顶起,第一固定环802做顶起状态下的限位,第二直线轴承803做中心定位,此结构的作用是在活塞与连杆铆压较松的情况下托住活塞端面,尽可能保证活塞端面水平,以保证七缸活塞连杆组件800顺利压入,第一销套805用于两套缸体定位工装快速精准切换;

所述缸体定位工装8还包括五缸缸体定位工装81,所述五缸缸体定位工装81包括中心定位轴811和第二导向轴812,所述中心定位轴811和第二导向轴812的表面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工装基础板815,所述第二工装基础板815的中部固定镶嵌有第三直线轴承814,所述第二导向轴8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813,所述第二工装基础板8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销套816,且第二工装基础板815固定连接在下框架组件1的内壁,所述第二工装基础板8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缸体支撑板817,所述第二导向轴812的顶部固定设有五缸活塞连杆组件810,所述第二缸体支撑板8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缸体工件819,所述第二导向轴812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二弹簧818,且第二弹簧818固定连接在五缸活塞连杆组件810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818位于第三直线轴承814的顶部,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804与第二工装基础板815大小相等,五缸缸体定位工装81与七缸缸体定位工装80相比增加了中心定位轴811,中心定位轴811用于放入时定位工件伞齿轮,伞齿轮在拉出整形工装后是挂在活塞上,基本处于自由状态,压入时,工件伞齿轮与第二弹簧818触碰定位,在压入一定行程后活塞再与缸孔压入定位,降低了一次定位的难度,使入缸成功率提高;

所述第一工装基础板804与第二工装基础板815分别通过第一销套805和第二销套816可拆卸安装在下框架组件1的内部,使得便于七缸缸体定位工装80和五缸缸体定位工装81进行更换。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七缸机种时,通过将工件放入后,七个第一整形气缸30同时伸出带动聚氨酯整形压头34压紧活塞,活塞中心定位完成,并人工放置第一缸体工件809,七缸活塞连杆组件800未压入前第一弹簧807处于伸出状态,第一弹簧807将定位柱808顶起,第一固定环802做顶起状态下的限位,第二直线轴承803做中心定位,此结构的作用是在活塞与连杆铆压较松的情况下托住活塞端面,尽可能保证活塞端面水平,以保证七缸活塞连杆组件800顺利压入,通过第二安装板54配合无杆气缸57实现左右移动,缓冲器及限位52用于左右微调,并配合第一活塞连杆组件40用于夹紧抓取七缸活塞连杆组件800,抓取气缸47同于提升活塞组件和将活塞组件压入缸体,以实现精确抓取定位,在使用五缸机种时,通过将工件放入后,五个第二整形气缸91同时伸出带动聚氨酯压头95压紧活塞,活塞中心定位完成,并人工放置第二缸体工件819,五缸活塞连杆组件810未压入前第二弹簧818处于伸出状态,第二弹簧818将五缸活塞连杆组件810顶起,第二固定环813做顶起状态下的限位,第三直线轴承814做中心定位,此结构的作用是在活塞与连杆铆压较松的情况下托住活塞端面,尽可能保证活塞端面水平,以保证五缸活塞连杆组件810顺利压入,中心定位轴811用于放入时定位工件伞齿轮,伞齿轮在拉出整形工装后是挂在活塞上,基本处于自由状态,压入时,工件伞齿轮与第二弹簧818触碰定位,在压入一定行程后活塞再与缸孔压入定位,降低了一次定位的难度,使入缸成功率提高,通过第二安装板54配合无杆气缸57实现左右移动,缓冲器及限位52用于左右微调,并配合五缸抓取装置6用于夹紧抓取五缸活塞连杆组件810,以实现精确抓取定位,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该工序生产效率低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12,通过第一工装基础板804与第二工装基础板815分别配合第一销套805和第二销套816可拆卸安装在下框架组件1的内部,使得便于七缸缸体定位工装80和五缸缸体定位工装81进行更换,可根据不同需求更换不同定位工装,且通过七缸整形工装3、七缸抓取装置4、移载装置5和七缸缸体定位工装80相配合以及五缸抓取装置6、五缸缸体定位工装81、五缸整形工装9和移载装置5相配合,使得无需进行人工手动对位组装,且入缸较为轻松,不会对行星盘和活塞造成损坏,从而达到提高该工序生产效率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