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5017发布日期:2020-07-29 02:45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模组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大尺寸液晶模组需求的升高,迫切需求制造厂商提高生产能力。众所周知,液晶模组是一种非常易碎的产品,装配工序较多,装配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在装配过程中,必须保持液晶模组在流水线上平稳的从上一工位到下一工位运动,如果液晶模组的尺寸较大,那么对于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的要求也就相对提高,如果流水线设计的不合理,将会影响液晶模组的装配效率。

目前,很多液晶模组的生产厂家,所采用的装配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在装配过程中,由于液晶模组的尺寸较大,很多情况下需要装配人员将液晶模组从上道工序人工搬到下道工序,然而因为液晶模组的尺寸较大,搬运不变,如果操作不慎,还会引起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液晶模组损坏乃至报废。此外,装配流水线布局不合理,还会造成物料堆放不合理,不便于物料拿取和生产管理。此外,很多生产厂家的使用的装配流水线均是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无法根据生产任务的需要调整装配流水线的布局,不易于人员调配和生产操作。综上原因,目前的液晶模组装配生产线存在着不易调配管理,生产装配效率低,不能合理利用车间条件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调配、生产装配效率高、能合理利用厂房空间的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包括设置有总装线的总装配区、设置有模组预装线的模组预装配区、设置有射出件预装线的射出件预装配区和设置有备用总装线的备用总装配区,所述总装线的一端与射出件预装线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台对应承接,所述总装线的另一端与模组预装线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台对应承接,所述模组预装线的另一端与备用总装线的一端通过第三旋转台对应承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组预装线与备用总装线通过第三旋转台对应承接后,二者呈折角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射出件预装线与总装线通过第二旋转台对应承接后,二者呈折角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总装线、模组预装线、射出件预装线和备用总装线均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若干个滚轮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台、第二旋转台和第三旋转台均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下旋转垫板、通过旋转部件可旋转设置在所述下旋转垫板上的上旋转垫板,所述下旋转垫板上设置有多个分布在旋转部件周围的万向球。

进一步地,所述上旋转垫板上设置有流利条,使液晶模组能够快速地被推进和推出所述上旋转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靠近装配线上一工位的一边设置有第一支撑横梁,靠近装配线下一工位的一边设置有第二支撑横梁,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用于辅助支撑所述上旋转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旋转垫板的两侧设置有挡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区域:总装配区、模组预装配区和射出件预装配区,并在三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总装线、模组预装线、射出件预装线,总装线、模组预装线、射出件预装线之间通过旋转台承接。一方面,模组预装线、射出件预装线的生产作业可以分别同时进行,并同时向总装线进料,避免传统装配流水线必须依次进行的装配作业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装配作业效率,可以快速完成液晶模组的装配,同时利于优化液晶模组装配工艺;另一方面,通过划分区域,便于装配物料的调配和管理,对方的物料不会混淆,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备用总装配区,并在备用总装配区中设置了备用总装线,该区域可以发挥两个作用,一个是辅助模组预装区进行模组预装工作,另一个是当生产任务繁忙的时候,可以在该区域增加人员进行总装作业,有效地提高生产装配效率,更利于大规模生产。

(2)本实用新型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的总装线和射出件预装线可设计为折角关系,模组预装线与备用总装线也可以设计为折角关系,一方面,避免了整个装配流水线过长,需要较长的车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厂房的面积和结构,对装配线进行合理的布局,从而可以综合利用现有的厂房。

(3)本实用新型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的各装配线均包括若干滚轮工位,滚轮工位的数量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合理配置,并且便于后期维护,随时根据生产任务或产品特性进行流水线的拆分组装。

(4)本实用新型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的各装配线之间采用旋转台(第一旋转台、第二旋转台、第三旋转台)进行承接,一方面,快捷方便的实现了流水线的转弯,同时使得液晶模组可以在流水线上转弯输送,解决了传统采用人工搬运进行转弯输送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将旋转台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实现液晶模组多个方向的转运输送,当生产任务繁重时,可以在旋转台处设定临时装配区域和装配线,用于辅助各个装配工艺的生产作业,组装灵活,操作方便,并且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并与人员和物料调配。当生产任务不重时,可以将临时的装配线撤掉,又腾出了空间,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的布局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第一旋转台、第二旋转台、第三旋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第一旋转台、第二旋转台、第三旋转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不包括上旋转垫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第一旋转台、第二旋转台、第三旋转台)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旋转台(第一旋转台、第二旋转台、第三旋转台)的旋转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1、总装配区;2、模组预装配区;3、射出件预装配区;4、总装线;5、模组预装线;6、射出件预装线;

701、第一旋转台;702、第二旋转台;703、第三旋转台;70、支架;71、下旋转垫板;72、旋转部件;73、上旋转垫板;74、流利条;75、万向球;76、第一支撑横梁;77、挡板;78、第二支撑横梁;721、旋转轴;722、上连接板;723、安装槽;724、轴承;725、下连接板;

8、备用总装配区;9、备用总装线;101、第一备用装配区;102、第二备用装配区;103、第三备用装配区;104、第四备用装配区;105、第五备用装配区;106、第六备用装配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液晶模组装配流水线,包括的区域有总装配区1、模组预装配区2、射出件预装配区3以及备用总装配区8,其中总装配区1中设置有总装线,模组预装配区2中设置有模组预装线5,射出件预装配区3中设置有射出件预装线6,备用总装配区8中设置有备用总装线9。总装配区1的作用为:将所需总装物料配置在该区域,并与其他区域的来料在总装线上进行总装,直至液晶模组被装配完毕并进行装箱。模组预装配区2的作用为:将液晶模组背板、灯条、反射膜等物料配置在该区域,用于液晶模组的背板装配、在背板上安装灯条和反射膜的预装配作业,装配作业在模组预装线5上进行,预装完成后,输送到总装配区1。射出件预装配区3的作用为:配置射出件及装配射出件所需物料,具体包括射出件压条缓冲胶、液晶模组缓冲胶、射出件缓冲胶条(双面胶)等,在该区域进行物料准备及预装配,装配作业在射出件预装线6上进行,预装完成后输送给总装配区1;备用总装配区8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装配作业不繁忙时,可以进行与模组预装配区3同样的装配作业,二是当装配作业繁忙时,可以进行与总装配区1相同的装配作业,可以增加人手,直接在该区域进行总装作业。通过将流水线划分为不同区域,并与物料的调配管理以及人员配置,同时利用工艺优化,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便于大规模生产。

根据图1所示,总装线4的一端与射出件预装线6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台701对应承接,总装线4的另一端与模组预装线5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台702对应承接,模组预装线5的另一端与备用总装线9的一端通过第三旋转台703对应承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模组预装线5与备用总装线9通过第三旋转台703对应承接后,二者呈折角关系,例如图1所示,二者呈现直角布局;当总装线与射出件预装线6通过第一旋转台701对应承接后,二者成呈折角关系,例如图1所示,二者呈直角布局。将装配线设计为折角关系,可以有效地缩短装配流水线的直线长度,一方面,避免了整个装配流水线过长,需要较长的车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厂房的面积和结构,对装配线进行合理的布局,从而可以综合利用现有的厂房空间。

总装线4、模组预装线5、射出件预装线6以及备用总装线9均包括首位相连的若干个滚轮工位,滚轮工位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滚轮工位的数量可以根据厂房的长度、面积以及生产需求进行设置,每个滚轮工位两侧可以各配备一个装配人员。采用滚轮工位,便于后期维护,随时根据生产任务或产品特性进行流水线的拆分组装。

此外,可以根据厂房条件,在旋转台未承接工位的一侧设置一些备用装配区,例如图1中的第一备用装配区101、第二备用装配区102、第三备用装配区103、第四备用装配区104、第五备用装配区105、第六备用装配区106,当生产任务繁重时,可以直接在上述的备用装配区设置装配线,辅助进行相关工艺的装配作业,例如第一装备用配区101可以作为射出件预装的备用装配区,完成与射出件预装配区3相同的装配作业,第三备用装配区103可以作为总装的备用装配区,完成与总装配区1相同的装配作业。具体的,可根据厂房条件、装配作业需求,进行备用装配区的设置,以及备用装配区的功能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各装配线之间都是通过旋转台承接的,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旋转台,包括第一旋转台701、第二旋转台702、第三旋转台703,如图3、4、5所示,旋转台包括支架70、设置在所述支架70上的下旋转垫板71、通过旋转部件72可旋转设置在所述下旋转垫板71上的上旋转垫板73,所述下旋转垫板71上设置有多个分布在旋转部件周围的万向球75。其中支架70用于支撑、安装和承载其他的零部件;下旋转垫板71用于安装旋转部件72和万向球75;旋转部件72用于将上旋转垫板73与下旋转垫板71连接,同时提供一个可转动的机构,使得上旋转垫板73可以相对下旋转垫板71转动;上旋转垫板73用于输送液晶模组,装配线上一工位来的液晶模组被置于上旋转垫板73上,然后人工转动上旋转垫板73,转动一定角度后,将液晶模组输送到下一工位,实现液晶模组的转弯输送;万向球75也叫牛眼,设置在旋转部件72的周围,用于在上旋转垫板73转动过程中对上旋转垫板7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旋转部件72周围均匀设置了8个万向球75,具体的,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上旋转垫板73的大小,来决定具体设置多少个万向球75。

如图3、4、5所示,此时,旋转台可直角转弯,即实现了两个方向的传送。此时图1中的第一旋转台701和第三旋转台703可采用如图3、4、5所示的结构形式,完成两个方向的液晶模组输送。但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并不限于实现两个方向转弯,也可以多个方向转弯,具体的需要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选择,即第一旋转台701、第二旋转台702、第三旋转台703也可以采用可向三个或四个方向输送的旋转台结构。

进一步的,在上旋转垫板73上设置有流利条74,如图3所示,其中流利条74属于专业领域内通用的名词,流利条74是由一排滚轮组成的,设置流利条74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快速的将液晶模组推进和推出上旋转垫板73,液晶模组与流利条74的滚轮接触,产生滚动摩擦,减少了液晶模组的输送阻力,从而使得液晶模组能够快速的从装配线的上一工位输送到下一工位,具体的,可以在上旋转垫板73上设置多个流利条74。

为了防止液晶模组在上旋转垫板73上输送过程中,因为上旋转垫板转动过快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从上旋转垫板73上掉落,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上旋转垫板73的两侧设置有挡板77,如图3所示,具体是设置在上旋转垫板73不承接装配线上一工位和下一工位的侧面。

由于在上旋转垫板73转动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上旋转垫板73的稳定性和平稳性,而且可以预见,当液晶模组从上一工位被逐渐推进上旋转垫板73和从上旋转垫板73被逐渐推出进入下一工位时,上旋转垫板73最易发生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支架70靠近装配线上一工位的一边设置有第一支撑横梁76,靠近装配线下一工位的一边设置有第二支撑横梁78,当上旋转垫板73承接上一工位输送的液晶模组时,上旋转垫板73的一端正好搭在第一支撑横梁76上,从而使得液晶模组在进入上旋转垫板73的过程中,上旋转垫板73比较稳定。当上旋转垫板73承接下一工位输送液晶模组时,上旋转垫板73的一端搭在第二支撑横梁78上,使得液晶模组从上旋转垫板73进入下一工位时,上旋转垫板73能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外,当上旋转垫板73在转动过程中,上旋转垫板73始终是有一部发会搭在第一支撑横梁76或第二支撑横梁78上,因此使得上旋转垫板73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平稳。值得说明的时,当旋转输送装置可以实现多个方向转弯时,那么第二支撑横梁78不限于图4所示的一根,而是靠近每个下一工位的一边均设置第二支撑横梁78。在具体工程中,可以将第一支撑横梁76和第二支撑横梁78与支架70制作成一个整体,例如图3、4、5中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特别是针对只能两个方向转弯的情况,例如图3、4、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支架70上设置有限位块79,具体地,限位块79设置在第一支撑横梁76和第二支撑横梁78的端部,但限位块79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限于图3、4、5中所示位置,需要根据上旋转垫板73的转动方向进行设置。如果旋转输送装置需要实现多个方向转弯时,则不需要设置限位块79,否则会影响上旋转垫板73的转动。

旋转部件72是实现上旋转垫板73可相对下旋转垫板71转动的主要部件,其设置位置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旋转部件72包括旋转轴721、设置在旋转轴721上端的上连接板722,所述上连接板722与上旋转垫板73连接,所述旋转轴721下端通过下连接板725与下旋转垫板71连接,旋转轴721上端通过轴承724安装在上连接板722下侧安装槽723中。

采用旋转台(第一旋转台701、第二旋转台702、第三旋转台703)将各装配线承接,一方面,快捷方便的实现了流水线的转弯,同时使得液晶模组可以在流水线上转弯输送,解决了传统采用人工搬运进行转弯输送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将旋转台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实现液晶模组多个方向的转运输送,当生产任务繁重时,可以在旋转台处设定临时装配区域和装配线,用于辅助各个装配工艺的生产作业,组装灵活,操作方便,并且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并与人员和物料调配。当生产任务不重时,可以将临时的装配线撤掉,又腾出了空间,避免了资源浪费。

值得说明的时,当厂房条件允许时,在各装配线的端部,还可以继续通过设置旋转台承接其他的装配线,使得装配线结构更加灵活多变,便于大规模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