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床用零件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9535发布日期:2020-08-07 18:0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床用零件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工业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钻床用零件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以“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已成为目前国内工业发展的主流,“科技强、中国强”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革命的进程。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钻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零件加工的精度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钻床加工小批量的零件时,需要使用夹具,若规格不相同的零件都要更换不同的夹具。

科研单位和企业科技人员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钻床夹具的研究,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尚未克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床用零件固定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不便于更换小零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床用零件固定夹具,包括底座、载物板、螺母、第三固定柱,所述底座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底座上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其中,

所述载物板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三固定柱设置在载物板上,所述螺母设置在底座的四角,所述底座上靠近载物板的一侧设置有翘板,所述载物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块,所述载物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块;

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固定块,所述丝杆远离第三固定块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拉杆远离第二弹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一端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内靠近拉杆的一侧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载物板为h形状,所述载物板的竖向界面为梯形,所述载物板的高度与第二支撑块的高度一致,所述螺母为六边形螺母。

优选的,所述翘板为的半圆台形状,所述第二支撑块为圆柱形状,所述翘板前端的直径小于翘板后端的直径,所述第二支撑块的直径与翘板后端直径一致,所述翘板与第二支撑块空间位置垂直,所述第一支撑块为半圆形,所述翘板与底座通过第一弹簧构成弹性连接,所述翘板与第一支撑块构成杠杆结构。

优选的,所述把手为十字形,所述第三固定块为圆柱形,所述第三固定块的高小于第一固定块的宽度,所述第三固定块与丝杆空间位置垂直,所述丝杆上有螺纹,所述丝杆与第一固定块构成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块为l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柱为t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左侧高度小于右侧高度,所述第一固定柱上的内槽直径与拉杆的直径一致,所述第一固定柱上的内槽为竖直方向排列,所述拉杆为上字形状,所述拉杆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弹簧长度一致的长板,所述拉杆远离第一固定柱的一端有圆饼形的旋转提手,所述第二固定柱为圆柱体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柱上的内槽直径与拉杆的直径一致,所述第二固定柱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固定柱有与第二固定柱一致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柱与第一固定柱通过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柱的竖向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三固定柱为圆柱形状,所述第三固定柱的两侧与载物板之间有三角形的挡板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柱与载物板的空间位置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钻床用零件固定夹具设置有:

1:通过丝杆与第一固定块的螺纹连接,使得第三固定块得以固定零件右侧,使用拉杆对应第一固定柱上的内槽,进而控制固定柱的高度,从零件的上方固定,使用第二固定柱从零件上方进行微调固定,使零件在固定时有一个支撑的面,设置有第三固定柱限制零件的位置,更加便于零件固定;

2:设置所述翘板与第一支撑块构成杠杆结构,通过按下翘板的前端,通过第二支撑块顶起需要更换的零件,不需工作人员手动费力扣取零件,更加方便的去更换新零件;

3:在第一固定块内设置两个丝杆,根据零件的长度,选择使用不同数量的丝杆工作,当零件长度过于短小,可利用靠近第三固定柱的一侧的丝杆充当第三固定柱限制零件位置,利用另一个丝杆来固定零件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规格零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丝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载物板;3、第一固定块;4、螺母;5、第二固定块;6、翘板;7、第一弹簧;8、第一支撑块;9、第二支撑块;10、第三固定块;11、丝杆;12、把手;13、拉杆;14、第二弹簧;15、第一固定柱;16、旋钮;17、第二固定柱;18、凹槽;19、第三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钻床用零件固定夹具,包括底座1、载物板2、第一固定块3、螺母4、第二固定块5、翘板6、第一弹簧7、第一支撑块8、第二支撑块9、第三固定块10、丝杆11、把手12、拉杆13、第二弹簧14、第一固定柱15、旋钮16、第二固定柱17、凹槽18和第三固定柱19,所述底座1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5,所述底座1上远离第二固定块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3,其中,

所述载物板2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载物板2为h形状,所述载物板2的竖向界面为梯形,所述载物板2的高度与第二支撑块9的高度一致,所述螺母4为六边形螺母,所述第三固定柱19设置在载物板2上,所述第三固定柱19的竖向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三固定柱19为圆柱形状,所述第三固定柱19的两侧与载物板2之间有三角形的挡板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柱19与载物板2的空间位置垂直,所述螺母4设置在底座1的四角,所述底座1上靠近载物板2的一侧设置有翘板6,所述翘板6为的半圆台形状,所述第二支撑块9为圆柱形状,所述翘板6前端的直径小于翘板6后端的直径,所述第二支撑块9的直径与翘板6后端直径一致,所述翘板6与第二支撑块9空间位置垂直,所述第一支撑块8为半圆形,所述翘板6与底座1通过第一弹簧7构成弹性连接,所述翘板6与第一支撑块8构成杠杆结构,所述载物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块9,所述载物板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块8,设置所述翘板6与第一支撑块8构成杠杆结构,通过按下翘板6的前端,通过第二支撑块9顶起需要更换的零件,不需工作人员手动费力扣取零件,更加方便的去更换新零件;

所述第一固定块3内设置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固定块10,所述丝杆11远离第三固定块10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为十字形,所述第三固定块10为圆柱形,所述第三固定块10的高小于第一固定块3的宽度,所述第三固定块10与丝杆11空间位置垂直,所述丝杆11上有螺纹,所述丝杆11与第一固定块3构成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块3内设置两个丝杆11,根据零件的长度,选择使用不同数量的丝杆11工作,当零件长度过于短小,可利用靠近第三固定柱19的一侧的丝杆11充当第三固定柱19限制零件位置,利用另一个丝杆11来固定零件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规格零件;

所述第二固定块5内设置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4,所述拉杆13远离第二弹簧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柱15,所述第一固定柱15的一端设置有旋钮16,所述旋钮1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7,所述第一固定柱15内靠近拉杆13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8,所述第二固定块5为l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柱15为t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柱15的左侧高度小于右侧高度,所述第一固定柱15上的内槽直径与拉杆13的直径一致,所述第一固定柱15上的内槽为竖直方向排列,所述拉杆13为上字形状,所述拉杆13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弹簧14长度一致的长板,所述拉杆13远离第一固定柱15的一端有圆饼形的旋转提手,所述第二固定柱17为圆柱体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柱15上的内槽18直径与拉杆13的直径一致,所述第二固定柱17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固定柱15有与第二固定柱17一致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柱17与第一固定柱15通过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通过丝杆13与第一固定块3的螺纹连接,使得第三固定块10得以固定零件右侧,使用拉杆13对应第一固定柱15上的内槽,进而控制第一固定柱15的高度,从零件的上方固定,使用第二固定柱17从零件上方进行微调固定,使零件在固定时有一个支撑的面,设置有第三固定柱19限制零件的位置,更加便于零件固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钻床用零件固定夹具时,首先,清理该设备,保存该设备清洁,通过底座1的四角的螺母4固定在机床上,通过使用丝杆11与第一固定块3的螺纹连接,转动丝杆11上的把手12,使得第三固定块10得以固定零件右侧,使用拉杆11对应第一固定柱15上的内槽,进而控制第一固定柱15的高度,从零件的上方固定,使用旋钮16,将第二固定柱17从零件上方进行微调固定,使零件在固定时有一个支撑的面,设置有第三固定柱19限制零件的位置,更加便于零件固定,设置所述翘板6与第一支撑块8构成杠杆结构,通过按下翘板6的前端,通过第二支撑块9顶起需要更换的零件,不需工作人员手动费力扣取零件,更加方便的去更换新零件,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