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板加工的压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0232发布日期:2020-07-29 02:21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用于钢板加工的压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平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钢板加工的压平机。



背景技术:

压平机是一种将待加工基材挤压平整的加工设备,待加工基材经过压平机的整压,表面平整、笔直,有助于待加工基材的后续加工和提升待加工基材的美观度。在钢板的加工过程中,由于钢板基材普遍以成卷的方式被运送到加工地点,因此在对钢板加工前,需使用压平机将钢板整压平整。

现有的压平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下压辊组的驱动器。钢板在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进而被下压辊组带动运动,受到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的挤压,表面变得平整笔直。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的距离不可调,当钢板厚度较薄时,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的距离过大,造成钢板弯曲,平整度不达标;当钢板厚度较厚时,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的距离过小,造成钢板无法进入到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或过度挤压产生形变,损坏钢板,钢板加工质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板加工的压平机,其优点是压平机加工后的钢板平整度高,钢板加工质量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钢板加工的压平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下压辊组和驱动器,驱动器与下压辊组之间设有传动组件,所述下压辊组上方设有上压辊组,所述上压辊组包括若干从动辊和用于固定从动辊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与下压辊组端头支架连接的弹性件,所述活动板上表面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套环,所述套环中滑动连接有与活动板内壁抵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下端与下压辊组端头支架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位于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下压辊组通过驱动器和传动组件带动钢板运动,进而对钢板进行挤压,将钢板挤压平整。上压辊组包括若干从动辊,从动辊的两端连接在活动板中,活动板位于机架上方,且通过弹性件与机架连接。当钢板运动到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时,由于钢板将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使弹性件被拉伸,弹性件给予活动板靠近支架方向的拉力,使钢板受到挤压。钢板较薄时,弹性件的形变量小,产生的拉力小,而较薄的钢板更容易变形,进而使弹性件产生的拉力足够将钢板压平整,又不易损坏钢板。当钢板较厚时,弹性件的形变量大,产生的拉力大,使钢板受到的挤压力大,进而保证钢板被挤压平整,同样不易被损坏。压平机适用于厚度不同的钢板,且不易损坏钢板。无论钢板的薄厚程度,钢板均受到充足的挤压力,使加工后的钢板平整度高,不易出现加工不充分的钢板,保证加工质量。

活动板的内壁上抵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下端与下压辊组所连接的支架内壁固定连接,且限位板上端与套环滑动连接。当操作人员给予活动板水平方向的力时,限位板起到限位的作用,使活动板不易发生移动,防止在加工钢板时,操作人员失误将活动板推动,影响钢板正常加工。限位板使活动板不易发生水平移动,进而不易出现钢板边缘挤压不充分的情况发生,保证钢板加工后的平整度,进而提高钢板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辊包括辊筒和辊轴,所述辊筒设为中空结构,所述辊筒的一端端面上设有与辊筒内部连通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动辊设为中空结构,减轻压平机的质量,便于压平机的搬运。注水管与辊筒内部连通,操作人员通过向从动辊中注入冷水增加从动辊的质量,进而提升从动辊给予钢板的压力,保证钢板被挤压平整,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从动辊的质量可调,使压平机适应不同类型的钢板,由于不同类型的钢板硬度不同,需要的压力就不同,操作人员通过调节从动辊的质量使压平机适应不同类型的钢板,钢板的硬度较低时,操作人员通过注水管将从动辊中的冷水释放一部分,即可减少从动辊给予钢板的压力,防止钢板所受压力过大,产生形变。此外,从动辊中装有冷水,使从动辊温度降低,进而对钢板进行冷却,防止钢板受到挤压生热,形状不易固定。降低钢板的温度,使钢板加工后不易二次形变弯折,从而提高压平机的加工质量,使压平机加工后的钢板的良品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一侧的机架上设有预压辊组,所述预压辊组包括主压辊和副压辊,所述主压辊的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副压辊和主压辊之间的距离大于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压辊组包括主压辊和副压辊,预压辊组位于机架一侧,钢板由机架设有预压辊组的一侧进入到压平机中,副压辊和主压辊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弯折的钢板受到初挤压,进而降低钢板的弯折程度,使钢板更易进入到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的距离较小,操作人员直接将弯折的钢板插入到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不易操作,但将钢板插入到主压辊和副压辊之间较为容易,钢板受到主压辊和副压辊的挤压后,受到主压辊的驱动进入到上压辊组和下压辊组之间,进而节省操作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预压辊组延长钢板位于压平机中的总长度,使钢板的平整度更高,防止钢板所处压平机中的长度过短,加工后的钢板再次弯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压辊的一端连接有主齿轮,所述副压辊的一端连接有副齿轮,所述主齿轮和副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压辊通过主齿轮和副齿轮的啮合带动副压辊同步转动,进而使副压辊与主压辊同步转动,提高钢板进入到压平机内部的速度,进而提高钢板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压辊组远离上压辊组的一侧设有纠偏组件,所述纠偏组件包括与机架内壁连接的滑道,所述滑道上滑动连接有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板进入预压辊组之前,操作人员调整抵接板的位置,进而使钢板的两侧均与抵接板抵接,保证钢板进入到压平机中的角度不发生歪斜,进而使钢板加工的更平整。若钢板进入到压平机中后,运动轨道的方向不与从动辊的长度方向垂直,容易导致钢板褶皱弯折,进而导致钢板加工质量降低。并且进入到压平机中的钢板不易从压平机中取出,一旦钢板的运动轨道发生歪斜,使整卷钢板均易出现褶皱,使加工后的钢板质量低下甚至无法使用,浪费成本。纠偏组件保证钢板进入压平机的角度不歪斜,使加工后的钢板不易出现褶皱,表面平整,钢板的加工质量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上设有用于将抵接板卡紧在滑道上的卡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紧件用于将抵接板卡紧在滑道上,防止抵接板与滑道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将钢板限位。卡紧件进一步保证钢板的运动轨道不易发生歪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辊组包括与预压辊组相邻的驱动辊和若干传动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驱动器连接的驱动齿轮、与驱动辊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用于带动驱动齿轮、第一齿轮和下压辊同步转动的链条,所述预压辊组下方的机架上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中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上设有与链条啮合的调节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组件由链条和齿轮结构组成,使驱动器带动预压辊组和下压辊组运动更平稳。压平机运行稳定,使钢板的运动速度上限提升,进而提高钢板的加工效率。调节槽中设有调节件,调节件用于调节链条的张紧程度,使链条不易脱扣,进一步提升压平机运行的稳定性。调节件用于调节链条的张力,当链条需要更换时,通过调节件减小链条的张紧程度,进而便于操作人员将链条从齿轮装置中拆卸掉,便于链条的检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下方设有若干移动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轮便于移动压平机,省时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弹性件调节上压辊组给予钢板的压力,使加工后的钢板平整度高,不易出现弯折或形变,加工质量高;

2、从动辊的重量可调,使钢板受到的压力可调,钢板所受压力适度,进一步提高钢板加工后的平整度,钢板加工质量高;

3、纠偏组件防止钢板歪斜,钢板不易出现褶皱弯折,加工后的钢板良品率高,质量好;

4、链条和齿轮结构配合,运行稳定,钢板加工速度快,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驱动辊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图1的a处放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图1的b处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图1的c处放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从动辊端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图2的d处放大视图。

图中,1、机架;110、驱动器;111、驱动齿轮;120、调节槽;130、调节件;131、调节齿轮;140、移动轮;2、上压辊组;210、从动辊;211、注水管;212、密封盖;220、活动板;221、凹槽;222、弹性件;223、固定柱;224、套环;230、限位板;3、下压辊组;310、驱动辊;311、第一齿轮;320、传动辊;330、传动齿轮;340、连接齿轮;4、传动组件;410、链条;5、预压辊组;510、主压辊;511、主齿轮;512、主压齿轮;520、副压辊;521、副齿轮;6、纠偏组件;610、滑道;620、抵接板;630、卡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钢板加工的压平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下端设有若干移动轮140,移动轮140设为万向轮,操作人员通过推动机架1移动压平机,省时省力。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上设有下压辊组3,下压辊组3包括驱动辊310和若干个传动辊320,驱动辊310的上端高度与传动辊320的上端高度相同,驱动辊310和传动辊320的一端均连接有传动齿轮330,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330中间的下方设有与支架通过轴承连接的连接齿轮340,连接齿轮340与连接齿轮340上方的两个传动齿轮330啮合。当一个传动齿轮330转动时,传动齿轮330带动与其啮合的连接齿轮340转动,进而使连接齿轮340带动与连接齿轮340啮合的其他传动齿轮330转动。

参照图1和图3,下压辊组3下方的机架1上设有驱动器110,驱动器110设为转动电机,驱动器110与下压辊组3之间通过传动组件4连接。传动组件4包括与驱动器110连接的驱动齿轮111,驱动齿轮111跟随驱动器110同步转动,传送组件还包括与驱动辊310(标于图2)连接的第一齿轮311和起到传动作用的链条410。驱动器110启动后,驱动齿轮111带动链条410运动,进而使链条410带动第一齿轮311转动,第一齿轮311带动驱动辊310(标于图2)转动,驱动辊310(标于图2)通过传动齿轮330(标于图2)带动其他传动辊320(标语图2)转动。

参照图2和图4,下压辊组3上方设有上压辊组2,上压辊组2包括若干从动辊210,从动辊210的两端均与一活动板220连接,活动板220位于驱动辊310两端连接的机架1的上方。活动板220下表面设有若干凹槽221,凹槽221的内壁上连接有弹性件222,弹性件222远离凹槽221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弹性件222设为弹簧。操作人员将卷曲的钢板的一端插入到上压辊组2和下压辊组3之间的缝隙中,钢板受到驱动辊310和从动辊210的压力,进而被驱动辊310拉扯到压平机中,随后被传动辊320和从动辊210挤压,进而将钢板挤压平整。在钢板插入到上压辊组2和下压辊组3之间时,由于钢板的自身厚度,使位于凹槽221中的弹性件222产生拉伸形变,弹性件222给予活动板220向下的拉力,进而使从动辊210将钢板挤压到下压辊组3上。

参照图5,活动板220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柱223,固定柱223上套设有套环224,套环224中滑动连接有限位板230,限位板230上端与活动板220的内壁抵接,限位板230的下端与活动板220下方的机架1抵接,使限位板230将活动板220限位在机架1上方。当操作人员水平推动活动板220时,由于限位板230的作用,活动板220无法发生水平移动,进而保证在钢板加工的过程中,活动板220不会由于受到水平外力而偏离机架1,造成钢板边缘挤压不充分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加工后的钢板的平整度,提高加工后的钢板的良品率。

参照图6,从动辊210包括辊轴和辊筒,从动辊210设为中空结构,从动辊210的辊筒的端面上设有与从动辊210内部连通的注水管211,注水管211上设有用于密封注水管211的密封盖212。当经过压平机加工的钢板平整度不达标时,操作人员将密封盖212从注水管211中拆卸掉,随后向从动辊210中注入冷水。进而增加从动辊210的质量,提高从动辊210给予钢板的挤压力,保证钢板加工后的平整度。从动辊210中装有冷水,使从动辊210的温度降低,对钢板进行降温处理,避免钢板由于受到挤压发热,加工后冷却产生二次形变,使钢板不平整,影响钢板的使用。

参照图2和图3,驱动辊310远离传动辊320的一侧的机架1上连接有预压辊组5,预压辊组5包括主压辊510和副压辊520,副压辊520位于主压辊510的上端,主压辊510的上端所处高度与驱动辊310上端所处高度相同,副压辊520与主压辊510之间的距离大于驱动辊310和从动辊210之间的距离。操作人员在加工钢板时,将钢板的一端插入到主压辊510和副压辊520之间,使副压辊520和主压辊510对钢板进行初步挤压,减小钢板的弯折度。通过预压辊组5的初步挤压,钢板弯折度减小,更易进入到驱动辊310和从动辊210之间。

参照图2和图3,主压辊510靠近第一齿轮311的一端连接有主压齿轮512,主压齿轮512与链条410连接,进而跟随链条410的运动而转动,带动主压辊510转动。主压辊510远离主压齿轮512的一端连接有主齿轮511,副压辊520靠近主齿轮511的一端连接有副齿轮521,主齿轮511和副齿轮521啮合,进而使主压辊510和副压辊520同步转动。当钢板运动到预压辊组5中后,钢板的弯折度减小,且被主压辊510和副压辊520运送到驱动辊310和从动辊210之间的缝隙中,进而被驱动辊310带动移动。由于驱动辊310和从动辊210之间的距离过小,操作人员不易将钢板插入到驱动辊310和从动辊210之间,但主压辊510和副压辊520之间的距离较大,便于操作人员上料,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主压辊510和副压辊520均具有带动钢板运动的能力,使钢板所受推力较大,钢板更易插入到驱动辊310和从动辊210中。预压辊组5增加了钢板在压平机中被加工的长度,进而使钢板被挤压的更平整,若钢板位于压平机中的长度较短,被加工完的钢板易弯折,进而使钢板平整度不达标。预压辊组5提高钢板的平整度,进一步提高钢板的加工质量。

参照图3,主压齿轮512下方的机架1上设有调节槽120,调节槽120中滑动连接有调节件130,调节件130上连接有与链条410啮合的调节齿轮131,调节件130远离调节齿轮13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将调节件130固定在调节槽120中。操作人员通过调节调节齿轮131的位置,对链条410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链条410使用时,通过调节齿轮131将增加链条410的张紧程度,使链条410传动的更稳定,不易与各个齿轮脱离。当链条410需要检修时,通过调节齿轮131减小链条410所受张力,进而便于将链条410从各个齿轮上拆卸下。由于链条410的张紧程度可调节,进而使适用于压平机的链条410范围增大,便于操作人员匹配压平机中的链条410。

参照图2,预压辊组5远离上压辊组2的一侧设有纠偏组件6,纠偏组件6包括与机架1连接的滑道610,滑道610上滑动连接有抵接板620。操作人员将钢板的一端插入到预压辊组5中时,钢板易歪斜,一旦钢板被带入到压平机中后,就很难再将钢板从压平机中抽离出。钢板歪斜着进入压平机或者钢板在压平机中的运动轨道发生歪斜,均易使钢板的边缘出现褶皱或弯折,使钢板的平整度不达标,降低压平机的加工质量,且一旦出现歪斜,只能等到整卷钢板加工完成,浪费资源和成本,想将钢板从压平机中取出,耗时耗力,降低加工效率。抵接板620对钢板起到限位作用,钢板的两侧均与抵接板620抵接,进而限制钢板的运动轨道,操作人员在将钢板插入到预压辊组5中前,通过抵接板620将钢板摆正,减小钢板歪斜的几率,进而保证钢板的运动轨道与驱动辊310的长度方向始终垂直,提高钢板的平整度。

参照图7,抵接板620上设有卡紧件630,卡紧件630设为一螺栓,操作人员调整好抵接板620的位置后,通过转动螺栓,将螺栓的一端与滑道610抵接,进而将抵接板620卡紧在滑道610上。防止抵接板620松动,改变钢板的运动轨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加工钢板时,操作人员启动驱动器110,驱动器110带动驱动齿轮111转动,驱动齿轮111带动链条410转动,链条410带动调节齿轮131、主压齿轮512和第一齿轮311转动。进而使主压辊510、副压辊520、驱动辊310和传动辊320转动。

随后操作人员根据钢板的宽度调节抵接板620的位置,使钢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抵接板620抵接,再通过卡紧件630锁定抵接板620的位置。随后将钢板的一端插入到预压辊组5中,钢板受到主压辊510和副压辊520的挤压,减小弯折度。而后被主压辊510和副压辊520向靠近驱动辊310的一侧推送,钢板被推送到驱动辊310处后,插入到驱动辊310和从动辊210之间,而后被驱动辊310向靠近传动辊320的方向推送,进而被从动辊210和传动辊320挤压,将钢板挤压平整。

若钢板的硬度较大,操作人员关闭驱动器110,转动从动辊210,通过注水管211向从动辊210中注入冷水,增加从动辊210的质量,进而增加从动辊210给予钢板的压力,保证钢板的平整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