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4244发布日期:2020-08-21 15:2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锂电池的正、负极盖在通过激光焊接设备焊接时,由于缺少必要的焊接机构,使得电池焊接较为麻烦,更无法及时有效的将激光焊接时产生的热量导出,因此很容易造成电池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焊接设备,该电池焊接装置能够自动高效的完成电池的焊接,更能够提升电池焊接时的散热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焊接设备,包括:

电池装夹机构,用于待焊接电池的装夹以及焊接完成后的电池的缓存;其中,所述电池装夹机构设置有方便移动的电池散热夹紧组件;

电池上下料机构,用于将输送线上的待焊接电池移入所述电池装夹机构,以及用于将缓存于所述电池装夹机构的电池移入所述输送线;

电池焊接机构,用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的移入移出、装夹及所述待焊接电池的焊接,其中,所述电池焊接机构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待焊接电池相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架、分别架设于所述支架两端的第一散热夹紧件和第二散热夹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夹紧件和第二散热夹紧件之间的升降定位机构,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与所述升降定位机构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夹紧件和所述第二散热夹紧件随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同轴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夹紧件和所述第二散热夹紧件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控焊接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电池焊接机构还设置有用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移入移出所述升降定位机构的多轴机械手。

其中,所述电池装夹机构包括转盘、架设于所述转盘的电池装夹位,以及与所述电池装夹位相对设置用于焊接后的电池缓存的电池缓存位,所述电池装夹位和所述电池缓存位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

其中,所述电池装夹位设置有用于将待焊接电池装入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内的上料组件,以及用于将焊接后的电池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内取出的卸料组件。

其中,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的电池收纳腔同轴设置的导料槽,以及沿所述导料槽长度方向往返运动的推料杆;所述卸料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的电池收纳腔同轴设置的卸料杆;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上方设置有用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开合的开锁件。

其中,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包括用于两者配合后形成所述电池收纳腔的上散热夹块和下散热夹块,以及所述上散热夹块和下散热夹块开合的弹性锁紧件,所述弹性锁紧件包括螺栓,以及套设于所述螺栓一端用于所述上散热夹块和下散热夹块闭合的压簧。

其中,所述电池上下料机构包括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紧固的机械手、以及与所述机械手的驱动端紧固的夹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焊接设备,包括用于待焊接电池的装夹以及焊接完成后的电池的缓存的电池装夹机构,用于将输送线上的待焊接电池移入所述电池装夹机构、以及用于将缓存于所述电池装夹机构的电池移入所述输送线的电池上下料机构,以及用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的移入移出、装夹及所述待焊接电池的焊接的电池焊接机构;所述电池装夹机构设置有方便移动的电池散热夹紧组件;所述电池焊接机构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待焊接电池相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以此结构设计,能够通过电池散热夹紧组件将待焊接电池夹紧,之后再通过电池焊接机构将其移入进行焊接,同时还能够通过散热组件的设置,及时快速的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以此有效提升电池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焊接设备的结构布局图。

图2是图1中电池装夹机构的轴测图。

图3是图1中电池焊接机构的轴测图。

图4是图3中驱动装置与电池散热夹紧组件配合后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电池上下料机构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焊接设备,包括电池装夹机构1、电池上下料机构2以及电池焊接机构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池焊接机构3主要用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的移入移出、装夹及所述待焊接电池的焊接,其中,所述电池焊接机构3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转动的驱动装置31,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待焊接电池相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架311、分别架设于所述支架311两端的第一散热夹紧件和第二散热夹紧件31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夹紧件312和第二散热夹紧件313之间的升降定位机构314,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与所述升降定位机构314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夹紧件312与架设于支架311一端的直线气缸315相连接,第二散热夹紧件313与支架311另一端的电机316的驱动轴相连接,当与所述升降定位机构314可拆卸连接的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与升降定位机构314分离后,通过第一散热夹紧件312和所述第二散热夹紧件313的夹紧以及电机316的驱动作用,即可实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的转动,以此方便焊接机器人5对电池两端的焊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转动过程中不偏摆,所述第一散热夹紧件312和所述第二散热夹紧件313随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同轴转动。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加快第一散热夹紧件312和所述第二散热夹紧件313的散热效率,在第一散热夹紧件312和所述第二散热夹紧件313的一端还设置有风扇,以此通过主动式散热的方式将第一散热夹紧件312和所述第二散热夹紧件313中积存的热量及时导出。

进一步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夹紧件312和所述第二散热夹紧件313均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铜柱加工而成,其次,本实施例中的升降定位机构314由升降电机、丝杆、定位座3141等部件装配而成,在定位座3141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销,以此方便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的快速拆装和定位。更进一步的,本实施所述电池焊接机构3还设置有用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移入移出所述升降定位机构314的多轴机械手317,通过多轴机械手317方便的完成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的移入和移出。

进一步的,为了精准的监控电池端部焊接温度,本实施在所述第一散热夹紧件312和所述第二散热夹紧件313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控焊接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18,该温度传感器318与外部电控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电池装夹机构1主要用于待焊接电池的装夹以及焊接完成后的电池的缓存;所述电池装夹机构1设置有方便移动的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其中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包括用于两者配合后形成电池收纳腔的上散热夹块41和下散热夹块42,以及所述上散热夹块41和下散热夹块42开合的弹性锁紧件43,所述弹性锁紧件43包括螺栓,以及套设于所述螺栓一端用于所述上散热夹块41和下散热夹块42闭合的压簧。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当上散热夹块41受到外力作用向上运动,由于下散热夹块42保持不动,用于夹设电池的电池收纳腔的腔体便会变大,此时即可方便的完成电池的取放。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上散热夹块41和下散热夹块42均设置为导热性能较高的铜制散热块。

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电池装夹机构1包括转盘11、架设于所述转盘11的电池装夹位,以及与所述电池装夹位相对设置用于焊接后的电池缓存的电池缓存位,所述电池装夹位和所述电池缓存位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电池装夹位和电池缓存位结构相同,能够有效提升电池拆装效率,以及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的冷却效率,即当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从电池焊接机构3移入电池缓存位后,可以通过电池装夹位安装待焊接电池的时间间隔,对移入的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进行有效冷却。之后通过转盘11的180度旋转,进一步完成冷却后的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中的电池的拆装。

进一步的,为了自动的完成待焊接电池的拆装效率,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池装夹位设置有用于将待焊接电池装入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内的上料组件12,以及用于将焊接后的电池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内取出的卸料组件13。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组件12包括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的电池收纳腔同轴设置的导料槽15,以及沿所述导料槽15长度方向往返运动的推料杆121;所述卸料组件13包括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的电池收纳腔同轴设置的卸料杆131;此外,在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上方设置有用于所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开合的开锁件14,此开锁件14由气缸和夹钳组成,可通过气缸驱动夹钳向上提升上散热夹块41的方式,实现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的电池收纳腔张开。当电池散热夹紧组件4的电池收纳腔张开后,即可通过推料杆121或卸料杆131将电池推进或推出。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池上下料机构2主要用于将输送线上的待焊接电池移入所述电池装夹机构1,以及用于将缓存于所述电池装夹机构1的电池移入所述输送线;具体的,电池上下料机构2包括横跨于电池装夹机构1上方的支撑架21、与所述支撑架21紧固的机械手、以及与机械手的驱动端紧固的用于电池取放的夹紧机构24,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机械手包括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方的导轨22,以及沿所述导轨22前后往返运动的横梁23,之后将夹紧机构24紧固于横梁23并驱动夹紧机构24沿所述横梁23长度方向往返运动,以此实现电池的取放。

进一步的,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电池焊接设备为有效提升焊接效率,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双工位布局结构,同时将焊接机器人5架设于两套电池焊接机构3的一侧。以此节省电池装夹等待时间,提升焊接机器人5的焊接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