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锻压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7434发布日期:2020-07-29 03:0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锻压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金属锻压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锻压机床。



背景技术:

金属锻压的处理材质,都是较软的金属进行锻压,可通过锻压的金属延展性都是挺大的,通过上下两端的空间限制,来控制其的形态,在延展性较大的金属置于上下两端都限制住的位置进行锻压时,其所能扩展的位置只有侧边。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金属材料锻压机床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

当上侧的锻压体空间有限,会使得金属在压迫的作用,快速的延展开,包裹于锻压体的侧边,在后续要将其取下时,需要有所摆动而造成断裂。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锻压机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当上侧的锻压体空间有限,会使得金属在压迫的作用,快速的延展开,包裹于锻压体的侧边,在后续要将其取下时,需要有所摆动而造成断裂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锻压机床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其结构包括置放台、锻压板、操控台、侧控箱、底固架。

所述置放台底端焊接于底固架上表面,所述锻压板嵌入于操控台内部且活动连接,所述侧控箱与操控台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锻压板包括压侧板、中抵球、面板、匀压板,所述压侧板安装于中抵球左右两端,所述中抵球上端抵有面板,所述中抵球远离面板的一端与匀压板相连接,所述压侧板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中抵球外形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匀压板为三角形结构且水平均匀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侧板包括顶球、侧凸边、压角,所述顶球抵在侧凸边内表面,所述顶球置于压角的夹角内部,所述顶球为球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凸边包括导向条、弧口、延展条、倾向角,所述导向条贴合于弧口内部,所述倾向角嵌入于弧口内部,所述倾向角与延展条相连接,所述弧口为弧形结构,所述倾向角设有两个且通过水平中线对称分布,所述延展条呈弧条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条包括展口、胶角、后顶块、护条,所述展口安装于后顶块之间,所述后顶块贴合于护条外表面,所述胶角与后顶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展口设有三个,所述胶角设有四个且一端为弧形,另一端呈尖角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角包括压口、顶杆、隔芯、兜体,所述压口与顶杆相连接,所述隔芯安装于两个顶杆之间,所述隔芯设于兜体内侧,所述顶杆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压口设有两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口包括隔压条、胶头、间块,所述隔压条贴合于间块之间,所述间块与间块相连接,所述隔压条呈弧形结构且设有三个,所述间块设有四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块包括导芯、托环,所述导芯嵌入于托环内部,所述导芯呈三边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其面板受上端的控制,其金属上下两端的位置都被匀压板与置放台限制住时,顶球后端被限制了空间,只能往外侧推动,从而施力于侧凸边上,根据内抵力进行扩展,让后顶块与胶角之间的配合,对衔接的硬力,有一点缓冲的作用,能够在有延展性的金属受限锻压时,通过施压的力进行扩大面积,让其不会包裹到锻压头的侧边。

2.在顶杆受压的同时,内部的隔芯将会间隔开,所抵触的部位,置于中端,两侧受力时,将会给予出反力,自身的排位倾斜,让其所承受的力,只能往一定方向进行施展,在外层受力时,能够将其力聚集往一侧施展,使其不会在推动侧边的时候跑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锻压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锻压板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压侧板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侧凸边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导向条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压角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压口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间块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置放台-t011、锻压板-t022、操控台-t033、侧控箱-t044、底固架-t055、压侧板-001、中抵球-002、面板-003、匀压板-004、顶球-g1、侧凸边-g2、压角-g3、导向条-101、弧口-202、延展条-303、倾向角-404、展口-w11、胶角-w22、后顶块-w33、护条-w44、压口-x01、顶杆-x02、隔芯-x03、兜体-x04、隔压条-e11、胶头-e22、间块-e33、导芯-h10、托环-h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锻压机床,其结构包括置放台t011、锻压板t022、操控台t033、侧控箱t044、底固架t055。

所述置放台t011底端焊接于底固架t055上表面,所述锻压板t022嵌入于操控台t033内部且活动连接,所述侧控箱t044与操控台t033相连接。

其中,所述锻压板t022包括压侧板001、中抵球002、面板003、匀压板004,所述压侧板001安装于中抵球002左右两端,所述中抵球002上端抵有面板003,所述中抵球002远离面板003的一端与匀压板004相连接,所述压侧板001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中抵球002外形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匀压板004为三角形结构且水平均匀分布,所述面板003主要承受外界大部分的力,压侧板001通过自身上端受力下端承受,而形成外扩的形态,中抵球002固定出中端的力。

其中,所述压侧板001包括顶球g1、侧凸边g2、压角g3,所述顶球g1抵在侧凸边g2内表面,所述顶球g1置于压角g3的夹角内部,所述顶球g1为球体结构,所述压角g3通过自身承受的力,往一侧进行全面施压,顶球g1限制了自身后退的位置,既能往前移动,侧凸边g2根据内抵力进行扩展。

其中,所述侧凸边g2包括导向条101、弧口202、延展条303、倾向角404,所述导向条101贴合于弧口202内部,所述倾向角404嵌入于弧口202内部,所述倾向角404与延展条303相连接,所述弧口202为弧形结构,所述倾向角404设有两个且通过水平中线对称分布,所述延展条303呈弧条结构,所述延展条303大面积包裹外力,倾向角404给所施展的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导向条101自身的导向,在扩张时会往一定倾向进行活动。

其中,所述导向条101包括展口w11、胶角w22、后顶块w33、护条w44,所述展口w11安装于后顶块w33之间,所述后顶块w33贴合于护条w44外表面,所述胶角w22与后顶块w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展口w11设有三个,所述胶角w22设有四个且一端为弧形,另一端呈尖角状,所述后顶块w33固定住整体的位置,展口w11在两侧衔接部位受力时,将会伸展开,胶角w22对衔接的硬力,有一点缓冲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将金属放置于置放台t011上,通过操控台t033的操控来让锻压板t022垂直的从上往下锻压,其面板003受上端的控制,通过中抵球002来让匀压板004能够顺利的压于金属表面上,其金属上下两端的位置都被匀压板004与置放台t011限制住时,其将会往侧方挤动,在面板003顺压的同时,中端的压侧板001也将受到大的压力,压角g3离中端最近将对顶球g1进行施压,顶球g1后端被限制了空间,只能往外侧推动,从而施力于侧凸边g2上,抵触在延展条303上,衔接在一起的倾向角404将会通过延展条303的施力往一定反向进行扩展,从而推动弧口202与导向条101,让后顶块w33控制住衔接部位的位置,之间的展口w11将会受到扩张的力进行伸展开,让后顶块w33与胶角w22之间的配合,扩展弯曲在压侧板001的侧方,施压多大的力,扩张就多大,让其金属不会包裹于外侧。

实施例2:

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

其中,所述压角g3包括压口x01、顶杆x02、隔芯x03、兜体x04,所述压口x01与顶杆x02相连接,所述隔芯x03安装于两个顶杆x02之间,所述隔芯x03设于兜体x04内侧,所述顶杆x02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压口x01设有两个,所述兜体x04固定住一端的受力点,隔芯x03置于中端,两侧受力时,将会给予出反力,顶杆x02在外层受力时,将会往内部起到夹翘的作用,压口x01有一定倾向的带动外力。

其中,所述压口x01包括隔压条e11、胶头e22、间块e33,所述隔压条e11贴合于间块e33之间,所述间块e33与间块e33相连接,所述隔压条e11呈弧形结构且设有三个,所述间块e33设有四个,所述间块e33大面积的引导外力导向,隔压条e11至于受力块之间,起到匀分间隔的作用。

其中,所述间块e33包括导芯h10、托环h20,所述导芯h10嵌入于托环h20内部,所述导芯h10呈三边形结构,所述导芯h10固定住外层的大致形态,托环h20对内部起到防护。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其压角g3外层将会最全面的承受到,顶杆x02的内端将由兜体x04固定住,在顶杆x02受压的同时,内部的隔芯x03将会间隔开,所抵触的部位,让其顶杆x02能够往隔芯x03的反方向进行施压,对其压口x01进行压迫,间块e33主要承受外侧的力,自身的排位倾斜,让其所承受的力,只能往一定方向进行施展,内部的导芯h10将会配合托环h20的倾斜固定向,之间的隔压条e11将会对受力部位起到间隔防护,让其施力聚集在一定位置。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