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86956发布日期:2020-08-07 20:33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线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及方法。



背景技术:

辊压是设计并制造各种型号钢板的成熟技术,在现有技术中,对成形后的钢板多采用一次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一次性将钢板原板材加热到1000℃左右的高温,不但对电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要求高,还导致加热过程的可控性难度提高,一旦发生一点故障,便极易导致钢板熔断,影响钢板辊压生产;同时,在现有技术中,加热后的冷却处理方式虽然种类多样,但均难以对冷却过程进行灵活的调控,由于存在冷却效率难以把控的缺陷,使得对校形后的钢板终产品的抗拉性能造成影响,提高钢板终产品的产品质量把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及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包括成形辊轮、校形定位辊轮,它还包括加热系统、冷却系统;

成形辊轮位于生产线的最前端,加热系统位于成形辊轮的后方,冷却系统位于加热系统的后方,校形定位辊轮位于冷却系统的后方;

加热系统包括感应加热电源、电磁感应加热器、加热运送辊轮及温度传感器;电磁感应加热器位于加热运送辊轮的后方,以使钢板原板材加热,且电磁感应加热器与感应加热电源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电磁感应加热器的一侧,监测钢板原板材通过加热系统时的温度情况;

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运送辊轮及冷却系统控制箱;冷却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前、后壁上对称固定有铜板,铜板上开设有用于钢板原板材5通过的开口,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气管接口、一号水管接口;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喷头,喷头的一侧连通有喷头进气管、另一侧连通有喷头进水管,喷头进气管穿过一号气管接口并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有气管分支管路,喷头进水管穿过一号水管接口并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有水管分支管路;

冷却系统控制箱上设置有连接气管分支管路的二号气管接口,冷却系统控制箱上还设置有连接水管分支管路的二号水管接口,二号水管接口连通有主进水管,主进水管上安装有压力水泵;冷却系统控制箱内安装有过滤减压阀、精密过滤器及电控比例调压阀,过滤减压阀连通有主进气管并与精密过滤器相连通,精密过滤器与电控比例调压阀相连通,电控比例调压阀通过管路在二号气管接口处与气管分支管路相连接。

进一步地,成形辊轮设置有多道,多道成形辊轮按照顺序依次排列,且每道成形辊轮均由相互匹配的成形上辊轮、成形下辊轮组成。

进一步地,电磁感应加热器设置有多个,一个电磁感应加热器连接有一个感应加热电源,使钢板原板材逐级加热。

进一步地,冷却装置设有至少一个,每个冷却装置均包括多个喷头,一号气管接口、一号水管接口的设置个数以及气管分支管路、水管分支管路的分支数均与个喷头的设置个数保持一致,电控比例调压阀、二号气管接口、二号水管接口的设置个数均与冷却装置的设置个数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校形定位辊轮设置有多级,多级校形定位辊轮按照顺序依次排列,每级校形定位辊轮均由相互匹配的校形定位上辊轮、校形定位下辊轮组成。

一种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具体如下:

先将钢板原板材送到成形辊轮处,在成形上辊轮和成形下辊轮的挤压下,实现钢板原板材形状的改变,此时,钢板原板材会出现弯曲和底部圆角半径的缩小,通过多道成形辊轮的挤压,完成钢板原板材的成形;

钢板原板材在成形辊轮处形变的同时,完成成形的钢板连续地进入到加热系统中,感应加热电源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并产生交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的钢板迅速加热,由于电磁感应加热器设置有多个,钢板原板材逐级加热,并累积到生产需要最终温度;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传感器检测每一级加热时钢板的温度情况,并根据生产需要调控每一级的加热温度;

加热后的钢板原板材由加热运送辊轮继续运输到冷却系统中,钢板原板材通过开口进入到冷却装置的箱体内,与此同时,冷却系统控制箱向喷头送入气体和冷却水,气体和冷却水在喷头内充分混合,最终在喷头处喷出雾化状的水帘并对钢板原板材进行冷却;由于冷却装置设置有多个,钢板原板材在通过冷却系统的过程中被逐级冷却;

冷却后的钢板原板材由冷却运送辊轮继续运输到校形定位辊轮处,由校形定位辊轮校正钢板原板材产生的不符合标准的变形,完成整个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及方法,采用多级加热的方式对成形后的钢板原板材进行加热处理,解决了对电加热设备的高功率要求,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得加热过程的可控性提高,提升了整个生产线的安全性;同时,采用独创的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处理,冷却效果好,且能够根据生产需求对冷却效率进行调控,使得冷却过程的调节十分灵活,钢板材料的性能可控性高,大大提升了钢板终产品的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加热系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冷却系统中冷却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冷却系统的冷却系统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图中:1、成形辊轮;2、加热系统;3、冷却系统;4、校形定位辊轮;5、钢板原板材;

21、感应加热电源;22、电磁感应加热器;23、加热运送辊轮;24、温度传感器;

31、冷却系统控制箱;32、冷却装置;33、冷却运送辊轮;

311、过滤减压阀;312、精密过滤器;313、电控比例调压阀;314、二号气管接口;315、主进气管;316、主进水管;317、二号水管接口;318、气管分支管路;319、水管分支管路;

320、箱体;321、铜板;322、开口;323、一号气管接口;324、一号水管接口;325、安装架;326、喷头;327、固定板;328、喷头进气管;329、喷头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如图1和2所示,包括成形辊轮1、校形定位辊轮4,它还包括加热系统2、冷却系统3;

首先,成形辊轮1位于生产线的最前端,负责对钢板原板材5进行成形处理,通常,成形辊轮1设置有多道,多道成形辊轮按照顺序依次排列,且每道成形辊轮均由相互匹配的成形上辊轮、成形下辊轮组成,由成形上辊轮和成形下辊轮相互挤压,实现钢板原板材5形状的改变。

其次,加热系统2则位于成形辊轮1的后方,以使成形后的钢板原板材5加热,从而经加热后快速冷却,有效提升钢板的性能;对于加热系统2,其组成如图2和图3所示,加热系统2包括感应加热电源21、电磁感应加热器22、加热运送辊轮23及温度传感器24;

其中,电磁感应加热器22位于加热运送辊轮23的后方,以使钢板原板材5加热,且电磁感应加热器22与感应加热电源21电连接,从而,由感应加热电源21产生的交变电流,交变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22并产生交变磁场,钢板原板材5在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22时迅速加热,实现钢板原板材5的加热;同时,在电磁感应加热器22的一侧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4,以监测钢板原板材5通过加热系统2时的温度情况;

对于本发明所公开的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电磁感应加热器22设置有多个,一个电磁感应加热器连接有一个感应加热电源,组成多级加热系统,每一级加热均配有一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的监测,并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调控每一级的加热温度,采用常见的plc控制系统进行调控即可,使得钢板原板材5逐级加热;钢板原板材5逐个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22,加热温度不断累积,最终到达热成形处理的最终温度。与传统的一次性加热到最终温度的方式相比,本发明采用多级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处理,对感应加热电源的功率要求大大降低,使得生产成本降低;并且,功率要求的降低,明显减少了电磁感应加热器22电线圈熔断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生产安全,且钢板板材5逐级加热,不会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发生断裂,减少了残品率;同时,分级加热使得每一级加热过程都可调控,更能够根据实际生产对加热温度进行调整,提高了钢板辊压生的把控性。

再者,冷却系统3位于加热系统2的后方,以对加热后的钢板原板材5快速冷却;如图2所示,冷却系统3包括冷却装置32、冷却运送辊轮33及冷却系统控制箱31;

其中,冷却装置32是进行钢板原板材5冷却处理的主要装置,如图4所示,冷却包括箱体320,在箱体320的前、后壁上对称固定有铜板321,铜板321上开设有用于钢板原板材5通过的开口322,高温的钢板原板材通过冷却装置32时,主要影响的区域为铜板321所设置的区域范围,铜材质具有热膨胀系数小的优点,因此,变形量小,有效的规避了整个箱体320因高温而发生变形的现象;并且,为防止内部冷却时冷却水外溅,影响钢板辊压生产,整个箱体320均采用耐高温的密封圈进行密封处理;

在箱体3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气管接口323、一号水管接口324,方便了管路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为箱体32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在箱体32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325,安装架325可根据生产需求设计成多边形的框架,如三边、四边或五边形金属框架,优选的设计为四边形框架,安装最为简便;在安装架325上安装有喷头326,安装架325的框体内部便形成了冷却区,喷头326的嘴部朝向冷却区,从而准确对准通过冷却区的钢板板材喷冷却水,快速高效的进行冷却处理;喷头326设置有多个,通过固定板327将喷头326压紧,再通过固定螺栓将喷头326固定在安装架上,一般在安装架325的每一个边上均安装有喷头326,从而可全方面的覆盖钢板原板材,确保冷却效果;

对于喷头326,其可喷出扇形的雾化状水帘,大面积的进行冷却;具体的设置为: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喷头326的一侧连通有喷头进气管328、另一侧连通有喷头进水管329,喷头进气管328穿过一号气管接口323并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有气管分支管路318,喷头进水管329穿过一号水管接口324并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有水管分支管路319;冷却系统控制箱31上设置有连接气管分支管路318的二号气管接口314,冷却系统控制箱31上还设置有连接水管分支管路319的二号水管接口317;从而,由冷却系统控制箱31进行冷却水、气体量的控制,进而向喷头326通入冷却水和气体。

冷却系统控制箱31的内部结构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在冷却系统控制箱31内安装有过滤减压阀311、精密过滤器312及电控比例调压阀313,由过滤减压阀311连通主进气管315,并由过滤减压阀311与精密过滤器312相连通,精密过滤器312与电控比例调压阀313相连通,电控比例调压阀313通过管路在二号气管接口314处与气管分支管路318相连接,从而,实现气体的通入,即外界通入的气体(一般为空气)通过主进气管315进入到过滤减压阀311内,先由过滤减压阀311粗过滤,并维持稳定的压力值,该压力值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控,稳定的气体进入到精密过滤器31内精细过滤,尽可能将气体中的杂质去除,避免杂质对钢板终产品的品质造成影响;经精细过滤后的气体在电控比例调压阀313的控制下,按照设定量流入到气管分支管路318,最终,经喷头进气管328进入到喷头326内;对于电控比例调压阀313流通量的设定需根据冷却水的量以及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具体的设定;

在气体进入到喷头326内的同时,冷却水也流入到喷头326内;还如图6和图7所示,二号水管接口317连通有主进水管316,主进水管316上安装有压力水泵;压力水泵为可恒定水压的水泵,在压力水泵的控制作用下,主进水管316中通入了恒定压力的冷却水,冷却水再依次通过水管分支管路319、喷头进水管329后进入到喷头326内。通常,喷头的喷水量大小与气压呈反比关系,因此,在保持主进水管316水压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控电控比例调压阀313气体压力的大小,便可简单快速的实现喷头的喷水量大小的调控,从而对冷却效率进行调控;

进一步地,为更好的确保冷却效果以及加强冷却系统的调节灵活性,冷却装置32设有至少一个,而每个冷却装置均包括多个喷头,因此,为使得管路、接口能够有效匹配连接,一号气管接口323、一号水管接口324的设置个数以及气管分支管路318、水管分支管路319的分支数均与个喷头326的设置个数保持一致,电控比例调压阀313、二号气管接口314、二号水管接口317的设置个数均与冷却装置32的设置个数保持一致;采用分支连接的方式,使各管路、各接口一一匹配连接即可;

对于本发明所公开的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设计有全新的冷却装置32,全方位进行冷却,充分确保钢板板材的冷却效果;通过对进入喷头326内的气压、水压调控,实现喷头326喷水量的控制,进而控制冷却速率,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灵活调控,更好的控制钢板性能,并能够更好的实现钢板终产品产品品质的把控;同时,采用多级冷却的方式进行冷却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的调控灵活性。

最终,需对冷却后的钢板原板材进行校形处理,对不符合标准的变形进行处理;校形定位辊轮4位于冷却系统3的后方,校形定位辊轮4设置有多级,多级校形定位辊轮按照顺序依次排列,每级校形定位辊轮均由相互匹配的校形定位上辊轮、校形定位下辊轮组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具体如下:

先将钢板原板材5送到成形辊轮1处,在成形上辊轮和成形下辊轮的挤压下,实现钢板原板材5形状的改变,此时,钢板原板材5会出现弯曲和底部圆角半径的缩小,通过多道成形辊轮的挤压,完成钢板原板材5的成形;

钢板原板材5在成形辊轮1处形变的同时,完成成形的钢板连续地进入到加热系统2中,感应加热电源21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22并产生交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22的钢板迅速加热,由于电磁感应加热器22设置有多个,钢板原板材5逐级加热,并累积到生产需要最终温度;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传感器检测每一级加热时钢板的温度情况,并根据生产需要调控每一级的加热温度;

加热后的钢板原板材5由加热运送辊轮23继续运输到冷却系统3中,钢板原板材5通过开口322进入到冷却装置的箱体320内,与此同时,冷却系统控制箱31向喷头326送入气体和冷却水,气体和冷却水在喷头326内充分混合,最终在喷头326处喷出雾化状的水帘并对钢板原板材5进行冷却;由于冷却装置32设置有多个,钢板原板材5在通过冷却系统3的过程中被逐级冷却;

冷却后的钢板原板材5由冷却运送辊轮33继续运输到校形定位辊轮4处,由校形定位辊轮4校正钢板原板材5产生的不符合标准的变形,完成整个热成形钢板辊压生产。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